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租赁公司 - 高額獎勵。。。非洲詳細信息。。

高額獎勵。。。非洲詳細信息。。

國名:安哥拉共和國。

獨立日:165438+10月11 (1975)。

國慶節:165438+10月11 (1975)。

國旗:長方形,長寬比為3: 2。旗地由兩個平行的長方形組成,紅色和黑色。旗幟中間是壹個交叉的金色弧形齒輪和壹把彎刀。弧形齒輪和彎刀之間有壹顆金色的五角星。黑色是對非洲大陸的慶祝;紅色代表反抗殖民者的烈士的鮮血。五角星代表國際主義和進步事業,五個角象征團結、自由、正義、民主和進步。齒輪和砍刀象征著工農兵的團結,代表著對早年起義進行武裝鬥爭的農民和士兵的紀念。

國徽:圓形。圓形表面為淺藍色,圓周由安哥拉主要農產品玉米、棉花、咖啡和綠枝的齒輪和圖案組成。下檔與綠枝交界處是壹本打開的書,象征著教育文化在國家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書的上方是冉冉冉冉升起的太陽,象征著這個年輕的國家;太陽的光芒與鋤頭和砍刀交叉,象征著國際主義和人民永遠前進;它的上方是壹顆黃色的五角星,意思和國旗壹樣。底部的黃絲帶用葡萄牙語寫著“安哥拉* * *和共和國”。

國家政要:若澤·愛德華多·多斯桑托斯總統,自9月以來壹直擔任總統1979。

自然地理:位於非洲西南部,北與剛果民主共和國和剛果民主共和國接壤,東鄰贊比亞,南接納米比亞,西瀕大西洋,海岸線總長1.650公裏。面積1246700平方公裏。全國大部分地區是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原,東部地勢高,西部地勢低,大西洋沿岸是平原地區。中西部的可比山海拔2620米,是美國的最高點。主要河流有庫班戈河、寬紮河、庫內內河和寬多河。北部的剛果河(紮伊爾河)是安哥拉和剛果(原紮伊爾)的界河。全國大部分地區為熱帶草原氣候,南部為亞熱帶氣候。安哥拉雖然靠近赤道,但由於其高聳的地勢和大西洋寒流的影響,最高氣溫不超過28攝氏度,年平均氣溫22攝氏度,因此有“春日之國”的美譽。

人口:約14萬。主要由歐文本杜、姆本杜、巴貢戈、隆達等30多個部落組成。官方語言為葡萄牙語,各主要部落有自己的民族語言。49%的居民信奉羅馬天主教,13%信奉新教。其他大多數居民信奉原始宗教。

首都:羅安達,人口約400萬(2004年)。

簡史:中世紀時期,安哥拉屬於剛果、恩東戈、馬塔姆巴和隆達。葡萄牙殖民艦隊於1482年首次抵達安哥拉,1560年入侵恩東戈王國,1576年建立羅安達城。在1884-1885柏林會議上,安哥拉被劃為葡萄牙殖民地。葡萄牙占領了安哥拉的全部領土。1951年,葡萄牙將安哥拉改為“海外省”,並派總督統治。50年代中期後,安哥拉人民解放運動(MPLA)、安哥拉人民解放陣線(NPFL)和爭取安哥拉徹底獨立全國聯盟(安盟)相繼成立。1961 2月4日,“安人民運動”開始武裝鬥爭。1975 65438+10月15、上述三個組織與葡萄牙政府就安哥拉獨立問題達成阿爾布爾協議。6月65438+10月31日,三個安哥拉組織和葡萄牙當局組成了過渡政府。不久,“SPLM”、“ANLF”和“安盟”之間爆發武裝沖突,過渡政府於8月解體。葡萄牙當局於6月5438+0975、165438+10月10宣布“將權力移交給安哥拉人民”。6月165438+10月11日,“安哥拉人民運動”宣布成立安哥拉人民共和國,阿戈斯蒂·紐特·內托任總統。1976“安仁雲”擊敗“安倫”部隊,將“安盟”部隊趕出城外。1992年8月,安哥拉議會決定將國名改為安哥拉。

政治:現行憲法頒布於1975,11,1978,1,191。憲法規定實行多黨制。* *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每屆任期五年,可以連任。總統也是政府首腦和武裝部隊總司令。總統有權頒布或廢除法律,宣布戰爭或和平狀態,任命和罷免政府部長、高級軍事將領、州長、總檢察長、最高法院法官等。憲法還規定,安哥拉不參加任何國際軍事組織,也不允許外國在本國領土上建立軍事基地。安哥拉國民議會是該國最高立法機構,其權力與政府權力分離。法院和法官有權獨立行使司法權。1992年8月,議會決定將國名由“安哥拉人民共和國”改為“安哥拉共和國”;“人民議會”改為“國民議會”;各級法院都刪除了“人”字。

經濟:安哥拉資源豐富。已探明的礦產資源包括石油、天然氣、鉆石、鐵、銅、黃金、應時和大理石。石油工業是安哥拉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2004年,石油日產量為654.38+20萬桶。鉆石和其他礦產在安哥拉經濟中發揮著重要作用。2004年,鉆石產值約8億美元。安森林面積5300萬公頃(覆蓋率約40%),出產烏木、非洲白檀、紫檀木等名貴木材。安哥拉土地肥沃,河流密布,發展農業潛力巨大。主要經濟作物有咖啡、甘蔗、棉花、劍麻、花生等。主要作物是玉米、木薯、大米、小麥和豆類。安哥拉還擁有豐富的漁業資源,每年從漁業產品出口中賺取數千萬美元。

國名:布隆迪共和國。

獨立日:7月1 (1962)

國慶節:7月1 (1962)

國旗:長方形,長寬比為3: 2。兩條交叉的寬白條將旗面分成四個三角形,上下兩條相等,紅色;左右相等,為綠色。旗幟的中心是壹個白色的圓形地面,上面有三顆紅色的六角形星星,綠色的邊緣以之字形排列。紅色象征著為自由而戰的犧牲者的鮮血,綠色象征著期待的進步事業,白色代表著人類和平的存在。三顆星象征著“團結、勞動和進步”,也代表著布隆迪的三個部落——胡圖族、圖西族和特瓦族,以及他們的團結。

國徽:是盾形紋章。紅盾上繪有金獅頭像,盾徽後面交叉著三支長矛。下面的白絲帶用法語寫著“團結、勞動和進步”。

國家政要:皮埃爾·恩庫倫齊紮總統於2005年8月19日當選,8月26日宣誓就職。

自然地理:面積27800平方公裏。位於非洲中東部赤道南側。北部與盧旺達接壤,東部和南部與坦桑尼亞接壤,西部與剛果(金)接壤,西南部是坦噶尼喀湖。境內多高原和山地,大部分由東非大裂谷東側的高原組成,平均海拔1.600米,素有“山國”之稱。剛果西部的尼羅河山脈縱貫南北,形成中央高原,海拔2000多米,是尼羅河和剛果河(紮伊爾河)的分水嶺。裂谷帶相對平坦。境內河網密布,較大的河流有魯齊齊河和馬拉加拉西河,魯烏烏河是尼羅河的源頭。坦噶尼喀湖低地、西部山谷和東部都是熱帶草原氣候。中西部地區屬熱帶山地氣候。

人口:734萬(2004年),由胡圖族(85%)、圖西族(13%)和特瓦族(2%)組成。基隆迪語和法語為官方語言。居民中,57%信仰天主教,10%信仰新教,其余信仰原始宗教和伊斯蘭教。

首都:布瓊布拉,人口40萬(2000年)。年平均氣溫約為22至26℃。

簡史:16世紀建立了壹個封建王國。1890成為“德國東非保護區”。1916被比利時軍隊占領。1922成為比利時的委任統治地。1946 12聯合國大會將布隆迪托管給比利時。1962年6月27日,聯合國大會第16屆會議通過了關於布隆迪獨立的決議。1年7月27日,布隆迪宣布獨立,實行君主立憲制,稱布隆迪王國。1966 165438+10月28日,總理米孔貝羅發動政變,廢黜恩塔雷五世,宣布成立布隆迪* * *並出任總統兼總理。1976 165438+10月1以第壹副總參謀長巴嘎紮上校為首的壹批軍官推翻了米孔貝羅政權,宣布成立第二共和國,巴嘎紮任最高革命委員會主席兼共和國總統。1984年8月,布隆迪舉行全國大選,巴基斯坦當選總統。1987年9月,布約亞少校發動政變,推翻巴嘎紮政權,組建救國軍事委員會,布約亞任軍委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宣布中止憲法。1988年8月,北部地區爆發血腥騷亂,導致5000多人死亡,4萬多人逃往鄰國盧旺達。騷亂平息後,布約亞總統宣布成立“民族團結協商委員會”,並於同年6月65438+10月65438+9月改組政府,增設總理。1990年5月,政府頒布《民族團結憲章草案》,12年2月,布隆迪民族團結進步黨召開特別代表大會,通過《民族團結憲法草案》,以圖西族和胡圖族部落對半組成新的中央委員會,取代原來的最高權力機構——救國軍事委員會。頒布並實施了布隆迪獨立以來的第三部憲法。根據憲法,保加利亞實行多黨制和三權分立。總統由普選產生,只有壹個名字,兩輪選舉。任期五年,可連任壹次。總理由總統任命,對總統和議會負責。布隆迪各派之間的權力分享談判取得了進展。

國名:貝寧共和國

獨立日:8月1 (1960)

國旗:長方形,長寬比約為3: 2。旗的左側是壹個綠色的豎長方形,右側是兩個平行且相等的橫長方形,上黃下紅。綠色象征繁榮,黃色代表土地,紅色代表太陽。綠色、黃色和紅色也是泛非洲的顏色。

國徽:中心圖案是盾形紋章。盾牌上有四組圖案:左上角的古城堡,右上角的十字勛章,左下角的棕櫚樹,右下角的帆船艦隊。紋章兩邊各有壹只豹子;上端有兩個角,裝滿全粒玉米,象征豐饒;底部的絲帶用法語寫著“友誼、正義和勤奮”。

國家政要:托馬·博尼·亞伊總統於2006年4月宣誓就職。

自然地理:面積165438+2000平方公裏。位於西非中南部,東鄰尼日利亞,西北和東北與布基納法索和尼日爾接壤,西鄰多哥,南臨大西洋。海岸線長125公裏。全境南北狹長,南窄北寬。南部海岸是壹片平原,寬約100公裏。中部是起伏的高原,海拔200-400米。西北部的塔科拉山海拔641米,是中國的最高點。梅瑋是中國最大的河流。沿海平原為熱帶雨林氣候,中北部為熱帶草原氣候,高溫多雨。

人口:660萬(2002年)。* * * 60多個部落。主要是方、約魯巴人、阿迦人、巴裏巴人、波爾人、松巴人。官方語言是法語。中國廣泛使用的語言是方語、約魯巴語和巴裏巴語。居民中,65%信仰傳統宗教,15%信仰伊斯蘭教,約20%信仰基督教。

首都:波多諾伏,國民議會所在地,人口30萬。政府所在地科托努市有70萬人口。

簡史:葡萄牙殖民者於1580年開始在沿海地區進行奴隸交易。17世紀初,南方形成阿波美等王國。1670法國入侵。1894成為法國殖民地。1960年8月,1獨立,達荷美共和國成立。獨立後政局動蕩,五次軍事政變,12次國家元首更叠。1972 10 10月2 6日,以陸軍副參謀長克雷庫少校為首的壹名年輕軍官發動政變,推翻了以阿馬德烏貝為主席的三人總統委員會,成立了軍政府。克雷庫曾任國民革命委員會主席和主席。1975 165438+10月30日國名改為貝寧人民共和國,3月30日1990 1日改為貝寧共和國。貝寧青銅文化:非洲藝術的奇葩

政治:1990 65438+2月2日,貝寧歷史上第七部憲法全民公決通過。憲法規定建立“多元法制民主國家”,實行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分立原則和總統內閣制。總統是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和武裝部隊總司令。他由直接普選產生,任期五年,可連任壹次。議會稱為國民議會,是最高立法機構,實行壹院制,行使立法權,監督政府工作。議員由直接普選產生,任期四年,可連選連任,但不得擔任其他公職。

經濟:聯合國公布的最不發達國家之壹。經濟落後,工業基礎薄弱。農業和轉口貿易是國民經濟的兩大支柱。缺乏資源。礦產資源主要有石油、天然氣、鐵礦石、磷酸鹽、大理石和黃金。天然氣儲量91億立方米。鐵礦石儲量約為5.06億噸。漁業資源豐富,海洋魚類約有257種。森林面積300萬公頃,占國土面積的26.6%。工業基礎薄弱,設備陳舊,生產能力低下。主要是食品加工、紡織和建材行業。耕地830萬公頃,實際耕地面積不足17%。農村人口占全國人口的80%。食物基本自給自足。主要糧食作物有木薯、山藥、玉米和小米。經濟作物包括棉花、腰果、棕櫚樹和咖啡。旅遊業是貝寧的新興產業,政府對旅遊業的投資不斷增加。主要旅遊景點有貢維爾水村、維德古城、維德歷史博物館、阿波美古都、野生動物園、埃維觀光園、海灘等。

國名:博茨瓦納共和國。

獨立日:9月30日(1966)

國慶節:9月30日(1966)

國旗:長方形,長寬比為3: 2。旗幟中間橫著壹條很寬的黑條,上下兩個淺藍色的橫長方形,黑色和淺藍色之間是兩條細細的白條。黑人代表了博茨瓦納絕大多數的黑人;白色代表白人等壹小部分人口;藍色象征藍天和水。國旗的寓意是,在非洲的藍天下,黑人和白人團結在壹起,共同生活。

國徽:中間的盾形紋章。盾面上有三組圖案:中間部分是淡藍色和白色的波紋;下面的牛頭象征著該國的傳統養殖業,展現了該國的經濟特色;上面有三個齒輪,象征著農村和正在振興的產業之間的合作。紋章的左邊是壹顆象牙;右邊是壹顆小米,象征國家的農業。兩只非洲斑馬手持紋章,象牙和斑馬象征著這個國家的動物群。斑馬的圖案是黑白相間的,象征著黑人和白人之間的和諧。底部的絲帶用當地語言寫著“雨露”,表示人們希望天氣會好。

國家要人:費斯圖斯·莫哈埃,總統,1,1998年4月就職,1999年10月大選獲勝。2004年,5438年6月+10月連任。

自然地理:面積581.73萬平方公裏。南部非洲的內陸國。平均海拔約為1000米。它東臨津巴布韋,西接納米比亞,北接贊比亞,南接南非。卡拉哈裏沙漠位於南非高原中部,西北面是奧卡萬戈三角洲的沼澤,東南面和弗朗西斯敦周圍是丘陵。大部分地區為熱帶幹旱草原氣候,西部為沙漠和半沙漠氣候。年平均氣溫為265438±0℃。年平均降水量為400毫米。

人口:65438+64萬(2005年)。其中大部分是班圖茨瓦納人(占人口的90%)。中國主要有八個部落:恩瓦托族、昆納族、恩瓦克策族、塔瓦納族、卡特拉族、萊特族、洛龍族和特魯克瓦族。恩瓦托族人數最多,約占人口的40%。大約有65438萬歐洲人和亞洲人。官方語言為英語,通用語為茨瓦納語和英語。大部分居民信奉新教和天主教,部分農村居民信奉傳統宗教。

首都:哈博羅內,人口約65,438+086,000 (2006,5438+0)。年平均最高氣溫28.3℃,年平均最低氣溫12.9℃,年平均氣溫20.7℃。

行政區劃:中國劃分為10個行政區:西北、喬貝、中央、東北、杭集、卡拉哈迪、南方、東南、昆嫩、凱瑟琳。

簡史:獨立前叫貝濟納。茨瓦納人在13 ~ 14世紀從北方移居到這裏。1885年成為英國殖民地,被稱為“白求恩保護區”。1966年9月30日宣布獨立,改名博茨瓦納* * *並留在英聯邦內,由博茨瓦納民主黨執政,卡馬任總統。1980年7月,卡馬病逝,馬西雷接任總統。1984、1989、1994年,民主黨在議會選舉中接連獲勝,馬西雷三次問鼎總統寶座。1998年,馬西雷主動辭去總統職務,1年4月,莫哈埃接任總統。

政治:憲法規定多黨議會制,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總統是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和武裝部隊總司令。總統由國民議會選舉產生,任期5年,最多連任兩次。當總統去世或辭職時,副總統自動接管總統職位。總統和國民議會組成國民議會行使立法權;國民議會通過的決議和法案必須經總統批準才能生效;總統有權召集或解散國民議會。酋長院是議會的壹個咨詢機構,由65,438+05名成員組成,來自8個主要部落的8名酋長擔任終身當然成員。然後,八位酋長從《憲法》指定的四個城市地區的副酋長和行使副酋長職責的人中選出四名"當選成員",任期五年;最後,這12人從選民中選出3名“特別選舉委員”,任期5年。酋長院的職責和權力僅限於與傳統非洲組織有關的壹些具體事務,如習慣法、非洲法院、領導職位、部落財產、部落首領的任免、憲法修正案等。每年議會開幕前,酋長院召開例會,向議會提出議案和法案,但不具有約束力。必要時,酋長院可要求相關部長向酋長院說明情況,部長也可向酋長院咨詢。酋長院的主席和副主席由成員選舉產生。實行總統內閣制。

經濟:博是非洲經濟發展較快、經濟條件較好的國家之壹。支柱產業是鉆石業、養牛業和新興制造業。礦產資源豐富。主要礦產資源是鉆石,其次是銅和鎳、煤、純堿、鉑、金和錳。石油勘探正在進行。鉆石的儲量和產量居世界前列。已探明的銅鎳礦儲量4600萬噸,煤炭儲量6543.8+07億噸。自20世紀70年代中期以來,采礦業取代畜牧業成為國民經濟的主要部門,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鉆石生產國之壹。鉆石的基本出口是國民收入的主要來源。有三大鉆石礦:Givanen、Olapa和Letracane。傳統輕工業以畜產品加工為主,其次是飲料、金屬加工和紡織。近年來,汽車裝配行業發展迅速,壹度成為第二大創匯行業。農業相對落後,糧食80%以上靠進口。耕地占全國面積的15%,種植面積占耕地的5%。主要農作物有高粱、玉米、小米和谷類。畜牧業以養牛為主,產值約占農牧業總產值的80%,是博國民經濟支柱產業之壹。博是非洲最大的畜產品加工中心之壹,擁有現代化的大型屠宰場和肉類加工廠。博是非洲旅遊大國,大量野生動物是主要旅遊資源。政府已將全國38%的土地指定為野生動物保護區,並建立了3個國家公園和5個野生動物保護區。奧卡萬戈內陸三角洲和喬貝國家公園是主要旅遊點。主要出口鉆石、汽車及零部件、銅鎳礦、牛肉、紡織品和純堿產品;進口汽車和運輸設備、機械和電子產品、食品和飲料、金屬、化學品和橡膠制品、燃料和煙草。

國名:科特迪瓦* * *中華人民共和國

(科特迪瓦共和國,科特迪瓦共和國)

獨立日:8月7日(1960)

國慶節:65438+2月7日(1974)

國旗:長方形,長寬比為3: 2。旗面由三個平行且相等的垂直矩形組成,從左到右依次為橙、白、綠。橙色代表大草原,白色代表南北統壹,綠色代表南方的原始森林。橙、白、綠也被解讀為:民族愛國、和平純潔、對未來的希望。

國徽:中心圖案是盾形紋章。綠盾上有壹個非洲象頭。象牙是國家的象征,科特迪瓦的意思是“象牙海岸”。紋章上有太陽的圖案,兩邊各有壹棵油棕櫚樹,是該國的主要經濟作物之壹。下端的緞帶上寫著“科特迪瓦* * *和國家”。

國家政要:洛朗·巴博總統,於2000年10月26日就職。

自然地理:面積32萬多平方公裏。位於非洲西部,西與利比裏亞和幾內亞接壤,北與馬裏和布基納法索接壤,東鄰加納,南臨幾內亞灣,海岸線長約550公裏。地勢從西北向東南微微傾斜。西北部有海拔500-1000米的曼達山和秋驪山,北部有海拔200-500米的低高原,東南部有海拔50米以下的沿海瀉湖平原。全境最高峰寧巴山(柯基邊境),海拔1752米。主要河流有班達馬河、科莫河、薩桑德拉河和卡瓦利河。它有熱帶氣候。北緯7°以南為熱帶雨林氣候,北緯7°以北為熱帶草原氣候。

人口:1865438+百萬(2005年)。中國有69個民族,主要分為四大民族:

阿肯族(約42%)、曼迪族(約27%)、克魯族(約15%)和沃爾特族(約16%)。每個部落都有自己的語言,迪烏拉語(無文字)在全國大部分地區廣泛使用。官方語言是法語。40%的國民信仰伊斯蘭教,27.5%信仰天主教,其余信仰拜物教。

首都:亞穆蘇克羅,政治首都,人口1.5萬(1.998),位於阿比讓以北220公裏,是獨立後首任總統的故鄉。經濟首都阿比讓,人口300萬(1998)。1983、12年3月,唐珂決定將首都遷至亞穆蘇克羅,但政府機構和外交使團仍留在阿比讓。

行政區劃:全國分為56個省,197個市,198個縣。1991年6月,科技部將全境劃分為10個行政轄區,每個轄區又有幾個省。轄區首府的總督負責本轄區的協調工作,但不是壹級行政機構。1996年7月改為12轄區,10月改為16轄區,2000年增加到19。

簡史:象牙海岸1986之前翻譯。在西方殖民者入侵之前,中國建立了壹些小王國,如宮城王國、印多爾王國、阿西尼王國等。11世紀,北方的塞努夫人建立的貢格城是非洲南北貿易中心之壹。在13-15世紀,唐珂北部曾屬於馬裏帝國。15世紀下半葉,葡萄牙、荷蘭、法國殖民者相繼入侵。掠奪象牙和奴隸,在沿海形成著名的象牙市場。

1475年,葡萄牙殖民者將此地命名為科特迪瓦(意為象牙海岸)。1842成為法國的保護國。10月,法國政府通過法令,確定唐珂為法國的自治殖民地。1895部分被歸類為法屬西非。1946被指定為法國的海外領地。1957成為“半自治共和國”。1958 12成為“法蘭西* * *同形”內的“自治* * *共和國”。1960年8月7日宣布獨立,但仍留在“法蘭西同體”。4月,1961脫離“法蘭西同體”。獨立後,第壹任總統烏弗埃-博瓦尼(houphout-Boigny)7次連任,直至1993年2月7日逝世。科特迪瓦政治危機的開始和結束

政治:2000年7月全民公決通過的新憲法規定,該部門實行共和國總統制,總統為武裝部隊最高統帥,享有最高行政權力,其次是國民議會、憲法委員會和經濟社會委員會。新憲法還明確規定了總統候選人的資格,要求其父母為科特迪瓦人。國民議會是最高立法機構,任期五年。

經濟:獨立後將實行以“自由資本主義”和“科特迪瓦化”為核心的自由經濟制度。六七十年代,經濟快速發展,國民生產總值年均增長8%,創造了“經濟奇跡”。1980年GDP達到10190萬美元,是1960年獨立時的22倍。20世紀80年代以來,受西方經濟危機的影響,特別是出口農產品價格持續下跌,出口收入大幅下降,經濟形勢惡化。為了克服經濟困難,1990-1993實施了“經濟穩定和振興計劃”,削減行政開支,改革稅制,進行私有化。1994年初,利用非洲法郎貶值有利於出口的機會,繼續實施“穩定和振興經濟計劃”,大力增加出口,經濟開始復蘇。從65438年到0995年,經濟形勢持續好轉,國內生產總值從65438年到65438年到0998年連續三年增長7%左右。主要礦藏有鉆石、黃金、錳、鎳、鈾、鐵和石油。已探明石油儲量約6543.8+02億噸,天然氣儲量6543.8+05.6億立方米,鐵礦石30億噸,鋁礬土6543.8+02億噸,鎳4.4億噸,錳0.35億噸。森林面積250萬公頃。工業產值約占GDP的21%。食品加工業是主要的工業部門,占全部工業業務的35% ~ 40%,其次是棉紡織業,以及煉油、化工、建材和木材加工業。近年來,石油和天然氣的產量迅速增加。農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其產值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30%。農產品出口占出口總收入的66%。耕地面積802萬公頃,全國80%的勞動力從事農業生產。經濟作物占有重要地位,可可和咖啡是兩種主要的經濟作物,種植面積占全國耕地的60%。

a可可產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第壹,出口收入占全國出口總額的45%。咖啡產量現居世界第四,非洲第壹。籽棉產量居非洲第三,棕櫚產量居非洲第壹,世界第三。糧食不能自給,主要是玉米、小米、高粱、大米、木薯、山藥等。從1994開始,熱帶水果的出口量也在增加,主要有香蕉、菠蘿、木瓜等。森林資源豐富,木材曾是第三大出口產品。畜牧業不發達。雞蛋基本自給,肉壹半靠進口。漁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7%。重視旅遊業和旅遊資源的開發。連年外貿順差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主要出口可可、原油、咖啡、木材、金槍魚、棕櫚油、棉花、橡膠等。,並進口機械設備、交通運輸、化學制品、石油產品、建築材料、電器、食品等。主要貿易夥伴是法國,其次是荷蘭、意大利、尼日利亞、美國、德國、馬裏、比利時和盧森堡。98%以上的進出口貿易是通過海運進行的。阿比讓港是西非最大的天然良港,也是黑非洲最大的集裝箱碼頭。也是布基納法索、馬裏等西非內陸國家進出口貨物的主要出海口和集散地。港口設備比較齊全。聖佩德羅是第二大港口。

國名:剛果共和國(布拉柴維爾)。

獨立日:8月15 (1960)

國慶節:8月13 (1963)

國旗:長方形,長寬比為3: 2。旗面由綠、黃、紅三種顏色組成,左上為綠色,右下為紅色。壹條黃色的寬帶從左下角斜向右上角。綠色象征森林資源和對未來的希望,黃色代表誠實、寬容和自尊,紅色代表熱情。

國徽:是壹位年輕的黑人女性,銘牌上用法語寫著“團結、勞動、進步”。

國家政要:德尼·薩蘇·恩格索薩蘇總統在2002年多次當選總統,1979,1984,1989,1997。

自然地理:面積34.2萬平方公裏。位於非洲中西部,東部和南部與剛果(金)和安哥拉接壤,北部與中非和喀麥隆接壤,西部與加蓬接壤,西南瀕大西洋,海岸線長達150多公裏。東北部是海拔300米的平原,是剛果盆地的壹部分。南部和西北部為高原,海拔500-1000m;西南部是沿海低地;麻湧北山位於高原和沿海低地之間。部分剛果河(紮伊爾河)及其支流烏班吉河是與剛果金的界河。剛果河的支流有桑加河、利誇拉河等。,庫伊魯河獨自入海。南部為熱帶草原氣候,中部和北部為熱帶雨林氣候,氣溫高,濕度大。

人口:386萬(2004年)。是壹個多民族國家,有56個民族。最大的民族是南部的剛果,約占總人口的45%;北方的姆博希族占16%;中部的泰開族占20%;仍有少數俾格米人生活在北部原始森林中。官方語言是法語。民族語言是南部的剛果語和Monokutuba語,北部的林加拉語。中國壹半以上的居民信奉原始宗教,26%的人信奉天主教,10%的人信奉基督教,3%的人信奉伊斯蘭教。

首都:布拉柴維爾,人口95萬(1996)。

行政區劃:全國分為10個省,6個直轄市,83個縣。

簡史:13年底04+08年初,班圖人在剛果河下遊建立剛果王國。從65438年到5世紀,葡萄牙、英國和法國殖民者相繼入侵。1884帝國主義瓜分非洲柏林會議將剛果河以東劃分為比利時殖民地,也就是現在的紮伊爾,西部劃分為法國殖民地,也就是現在的剛果。1910年,法國占領剛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