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租赁公司 - 急求貴陽公交發展歷程!!!

急求貴陽公交發展歷程!!!

貴州交通發展60年:從無三尺地到村村通公路。

來源:貴州日報2009-09-01 10:57:11瀏覽量:打印。

貴州位於雲貴高原東麓,山高谷深,溝壑縱橫,山地占全省總面積的87%。自古就有“八山壹水壹分田”的說法。特殊的地形決定了貴州交通發展的復雜性和艱巨性。新中國成立前,貴州封閉半封閉的交通狀況壹直沒有得到根本改變。

60年風雨兼程,60年滄桑巨變。新中國成立後,貴州交通立足實際,抓住各種有利於交通加快發展的政策機遇,實事求是,開拓創新,逐步走出了壹條全面、加快、科學、和諧發展的良性發展道路,交通落後面貌實現了歷史性突破。

固定資產投資突飛猛進。

1949至2008年,全省公路水路交通建設總投資119495438+0億元。特別是改革開放30年來,全省累計完成公路水路交通建設投資119052萬元,是建國以來總投資1978的271倍。交通固定資產投資實現了四步大跨越:1988完成1億元投資(65438+2900萬元),1996達到187億元(1187萬元),2004年達到百億元(65438)。2008年完成的投資為1978,是1160倍的1799元。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以來,全省公路水路交通建設每年新增投資數十億元,年均增長16.39%,年度投資占當年全省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10%以上,為拉動貴州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公路通車裏程大幅增加。

建國時,全省公路裏程只有3943公裏,其中能維持基本通行的只有1.950公裏。自第壹個五年計劃實施以來,貴州先後改建了黔桂、黔滇兩條國道,並修建了壹些通往邊遠少數民族地區的公路。1964,全省實現縣縣通公路。1978年,全省公路裏程30558公裏,公路密度17.98公裏/百平方公裏,大部分為壹級公路。近5000公裏高速公路暢通,被雨水阻斷,無法正常通車。路面以泥結碎石為主,高、次高等級公路僅2473公裏。改革開放後,貴州公路建設高潮不斷掀起,通車裏程大幅增加,特別是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後的幾年,每年新增10000公裏以上。到2008年,全省公路總裏程達到125365公裏,公路密度達到71.16公裏/百平方公裏,分別比1.21.422公裏/百平方公裏增加了1.949。等級公路裏程大幅增加。全省64044公裏的等級公路基本都是改革開放30年後建成的,高等級和次高等級公路裏程達到29040公裏。2001年,全省實現縣級油路,2006年,全省國省幹線公路全部消除。全省公路交通條件明顯改善,四通八達的公路交通網絡基本形成。

高速公路從無到有

貴陽至黃果樹高等級公路1986開工建設,開啟了我省高等級公路建設的新篇章,特別是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以來,建設步伐不斷加快,建設裏程快速增加。截至2008年底,全省已建成二級以上公路3769公裏,其中高速公路924公裏,在建638公裏。省會貴陽已將高等級公路連接到各市州的地方政府。重慶至湛江公路、上海至瑞麗公路等國省幹線已全部在我省建成,“壹橫壹縱四通”的高速高等級公路主骨架網絡,成為我省公路運輸的大動脈。高速公路的加速形成,縮短了省內城鄉與鄰省的時空距離,改變了山區地形地貌的制約,凸顯了貴州作為西部公路交通樞紐的戰略地位。

農村公路建設便民利民。

新中國成立初期,我省只有農村公路連接省道,其他地區的物資運輸基本靠人馱馬,沒有公路與外界相連。1978之前,全省農村公路通達率也很低,即使是已經建成的農村公路標準也不高,抗災能力很弱。晴天和雨天的阻力問題非常突出,農村人口的運輸和出行非常困難。改革開放後,國家加大了對農村公路建設的投入。從上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在“以工代賑”、“民工建勤”和“民辦公助”的幫助下,修建了壹批農村公路。特別是2003年以後,開始了大規模的農村公路建設工程,每年農村公路建設裏程超過1萬公裏,公路通達通暢率快速提高。2002年,全省實現農村公路,到2008年,全省實現鄉道79.11%,建制村道78.78%。渡船被重建,渡船被改造成壹座橋。農村公路建設成為群眾喜聞樂見、社會滿意的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有力支持了“三農”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內河航道成為黃金水道。

解放初期,貴州所有內河航道都是天然航道,航程短,通航能力差,安全系數低。只有1.753公裏的航道可以通過小噸位木船和木帆船。從壹五開始,全省開始整治內河航道,爆破赤水河五公巖千年硬石,整治烏江三大險灘,結束了烏江、赤水河幾千年來的河段通航歷史。到1978,全省通航裏程為2802公裏,但全部是沒有水運配套設施的自然水道,其中機動船通航裏程僅為1257公裏。改革開放後,特別是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以來,我省航道建設突飛猛進。烏江、赤水河、兩江(南、北盤江、紅水河)三條出省主要航道全部完成整治,其他航道等級全面提升,新增五級以上航道619公裏,全省通航裏程達到3625公裏。港口碼頭客運量11萬噸,貨運量1萬噸。2008年,我省第壹條高等級航道——南、北盤江、紅水河四級航道整治工程開工。水運建設項目的快速發展,有效解決了沿江人民的生產生活出行條件,加快了我省立體交通網絡的建設進程。

大物流應運而生。

1949年,全省各種車輛只有l269輛。公路運輸被交通部門簡單地劃分為業務目的的專業運輸和廠礦的非專業運輸,運輸量較小。從65438輛增加到0978輛,全省民用車輛增加到32459輛。改革開放為貴州公路運輸業的發展註入了活力,促進了公路運輸市場的繁榮和昌盛。到2008年,全省民用汽車數量增加到771504輛,是1978輛的24倍。其中,全省道路客貨車輛分別由823輛和2892輛增長到25534輛和120230輛,年均增長12.13%和13.23%。1978之前,省內沒有中高檔公交車。2008年,全省中高檔公交車達到8601輛,占客運車輛總數的33.7%,並與周邊省份和東中部多個省份開通了公交直達線路。隨著基礎設施建設的不斷加快和運輸車輛的不斷發展,公路客貨運量快速增長,客運量和旅客周轉量年均增長分別達到12.3%和8.8%。2008年完成旅客發送量7.355億人次,貨運量261.56萬噸,分別是1978的32倍和13倍。公路運輸在綜合運輸體系中的比重由1978的69.39%提高到2008年的96.39%。公路運輸逐漸向快捷、舒適、安全、高效轉變,成為各種運輸方式的排頭兵和主力軍。貴州航運歷史悠久,但直到1961才建立起由兩個水運公司、兩個修船廠、三個航道工程隊組成的水運隊伍,以木船為主要運輸工具,僅有31拖輪。改革開放後,特別是七五以來,安全性更高、運輸能力更強的機動船得到大力發展,曾經作為主要運輸工具的專業木船全部退出運輸市場。水運建設項目的快速發展,有效地解決了沿江人民的生產和出行條件。2008年,全省機動船舶總數為1948艘,比1978多1艘。水運客運量和貨運量分別為654.38+0507萬人和737萬噸,分別是654.38+0978的27倍和654.38+02倍。水路交通的快速發展,加快了立體交通網絡的形成,有效解決了沿江人民的生產生活出行條件。

努力實現交通的歷史性跨越——解讀貴陽三大交通工程

“大交通”帶動“大發展”,貴陽鄉村旅遊漸熱。

2009年,中國人民的60歲生日,將是貴陽交通史上具有裏程碑意義的壹年。

“建設好環城高速,喜迎國慶60周年”。9月27日,貴陽繞城公路竣工。9月29日,貴陽-貴陽區域快速鐵路和貴陽輕軌1線市政配套工程會展中心站兩大交通項目正式開工,為祖國的生日獻上了壹份豐厚的禮物。

與此同時,連接老城區與金陽新區的重要通道北京西路與桂新路、連接老城區與花溪區的花溪二路、連接老城區與龍洞堡的油小線、連接老城區與烏當區的水東路、連接老城區與小河區的錢江路也在緊鑼密鼓地建設中...

有人形象地把今年稱為貴陽交通建設年。這並不為過,尤其是隨著環城高速、城市快速鐵路、城市輕軌的建設,貴陽的道路形態已經從“射線”狀“拆分”為“射線+環線”狀,從平面到立體,貴陽作為西南地區交通樞紐的地位將進壹步提升。

城市輕軌貴陽地面交通由“平面”變為“立體”

基本情況根據貴陽市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規劃,2010至2020年建設1、2號線,總投資239.72億元。1線全長31.887 km,是連接金陽新區、老城區、小河區的南北骨幹線。2號線壹期26.8公裏,連接白雲區、金陽新區、三橋馬王廟地區和中心城區。

建設意義軌道交通具有運能大、速度快等特點,單向每小時可運送2萬至3萬人次。建設城市輕軌是緩解貴陽城市交通壓力的主要措施之壹。城市輕軌還可以連接快速鐵路、高速公路、航空等交通網絡,不僅可以實現貴陽內循環與外循環之間的短距離換乘甚至“零換乘”,還可以連接外圍組團,縮短區與區之間的時空距離。此外,建設城市快速鐵路和城市輕軌具有環境汙染少、能耗低、占地少等優點,完全符合貴陽建設生態文明城市的要求,有利於推進貴陽生態文明城市建設。

貴陽環城公路的道路形式由“射線”變為“射線+環線”。

基本信息:貴陽繞城公路,全長1,21km,雙向四車道,主要由三部分組成。

第壹部分為東北線(原東北環線),起於尖坡,止於竹子林,全長19公裏,1999年竣工。

第二部分為西南線,起於貴新公路南明區小碧鄉村壩,止於白雲區溫莎鄉尖坡,長55.11 km。沿線設置下壩、牛郎關、花溪、朱槿、金華、金陽、白雲、尖坡等8座立交,投資31億元。

第三部分為南環路,起於花溪區牛郎關,經蓋面、孟關、桐木嶺,止於小河朱槿,全長38.29公裏,投資29.44億元。2007年6月底開工,3個月完成省級審批手續,半年完成全部審批手續。當年6月和2009年9月開工建設。

建設意義對於貴陽市的發展來說,環城公路是壹個綱要,建設環城公路具有多重意義。

第壹,交通循環的大動脈形成。環城公路將貴陽納入國道、省道循環體系,進壹步形成了城市交通、區域交通、區域交通有機銜接的現代快速交通體系,提升了貴陽公路交通現代化水平和綜合交通樞紐地位。

二是構建產業發展大走廊。壹方面,拓展了產業發展空間,成為貴陽的“聚寶盆”。圍繞環城高速,貴陽正在規劃建設小河-孟關生態工業園、麥嘉-溫莎高新產業經濟帶、龍洞堡食品工業園、花溪迎賓路大學城等壹批新興產業板塊。同時,與開通貴陽至廣州兩條高速公路的戰略思路相銜接,更好地承接珠三角產業轉移,將大大增強貴陽經濟發展的後勁。另壹方面,在工業園區和產業集中區之間形成了壹條捷徑,改變了貴陽產業布局分散、零散、碎片化的局面,提高了產業的關聯度和合作水平。

三是打造推進城鎮化的大杠桿。極大地拓展了貴陽的城市空間範圍和人口規模。城區面積從37平方公裏擴大到507平方公裏,人口從1.8萬擴大到320萬。貴陽老城區、金陽新區、白雲區、花溪區、小河區、烏當區等八個區通過快速路連接起來,改變了城市布局結構分散、組團相對獨立的局面,實現了各區之間、城鄉之間的統籌協調發展,促進了城鄉壹體化發展。

四是搭建展示城市形象的大平臺。與貴陽周邊森林平行或相交30-40公裏的環城公路,改變了以往“有林就沒有路,有路就沒有林”的局面,充分展示了生態文明城市的理念和獨特魅力;鏈接天河潭、珍山村、花溪公園、青巖古鎮、孟關林場、海順林場、香紙溝等鄉村旅遊示範點,展示貴陽豐富的旅遊資源和濃郁的民族風情,展示貴陽作為特大城市的良好形象,提升知名度和美譽度。英國前首相托尼·布萊爾的夫人在生態文明貴陽會議上稱贊環城高速公路,說:“這是壹條偉大的公路。在這條環路上,我看到了美麗的風景和綠色的眼睛。”。

“酷貴陽”這壹區域性快速鐵路正迅速走向城市軌道交通時代。

基本情況貴陽區域快速鐵路由“壹環”、“壹射”、“兩線”組成。

“壹環路”即繞城高速,主線長度約154 km,速度目標值250 km/h,功能為作為主城區外組團間客運換乘的復線客運專線。

“壹拍”即貴陽至開陽鐵路,正線長約54.6公裏,設計速度目標值為160公裏/小時(預留200公裏/小時)。近期作為客運專線服務於貴陽主城區與衛星城之間的客運換乘,遠期延伸至遵義,作為貴陽與遵義之間的城際快速通道。

“兩通”為久長至永文鐵路(正線長度約36.2公裏)和戴林至織金鐵路(全長97.4公裏);功能是作為資源開發鐵路為當地企業服務。

建設意義貴陽規劃建設壹條區域性快速鐵路,不僅對現在意義重大,對長遠意義也很大。

目前來看,有利於刺激經濟增長。據測算,貴陽區域快速鐵路總投資373.4億元,需要鋼材654.38+0.3069萬噸,水泥507.82萬噸,可直接和間接帶動465.438+0.000萬人就業。項目期可實現勞務工資5605438+0億元,建安營業稅91.5億元;如果項目按四年計算,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將達到23%。

從長遠來看,建設區域快速鐵路將有助於緩解貴陽的交通擁堵。壹方面,貴陽繞城高速建成後,金陽、白雲、烏當、龍洞堡、花溪、清鎮等區域均由快速軌道交通連接,有利於居民出行和疏散,無需經過中心城區。另壹方面,貴陽繞城高速將正在規劃建設的放射狀輕軌的所有末端連接起來,形成壹個封閉的網絡結構,使得貴陽城市軌道交通的內循環和外循環形成壹個非常便捷的換乘系統。二是有利於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國家規劃建設的渝黔快速鐵路經過息烽、修文,依托這條線路,解決了息烽縣、修文縣半小時到達中心城區的問題;環城快速鐵路的建設,解決了清鎮市區半小時可達中心城區的問題;貴陽至開陽快速鐵路的建設,解決了開陽縣半小時到達中心城區的問題。這樣,貴陽真正形成了半小時經濟圈,貴陽各區(市、縣)可在半小時內乘快車到達。建設永文、戴林至織金(新店)長期連接線,對於開陽磷煤化工園區、清鎮煤化工鋁工業園建設,促進開陽縣、清鎮市、織金縣及其他相關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隨著區域快速鐵路的建設,依托省會城市功能,與周邊地區緊密互補、緊密合作,以貴陽為中心、輻射全省的“貴陽旅遊經濟圈”呼之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