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租赁公司 - 弘揚生態文明,打造森林城市精品散文

弘揚生態文明,打造森林城市精品散文

弘揚生態文明,打造森林城市精品散文

人應該有保護環境的意誌的開始,有付出行動決心的過程,有擁有美好美好生活環境的結束。以下是我關於推進生態文明,創建森林城市的隨筆,歡迎大家參考!

1弘揚生態文明,創建森林城市小品森林,是地球的綠色衣裳。常州以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為抓手,以綠色為發展主色調,全面踐行生態文明理念。作為“蘇南模式”的發源地之壹,常州市在加快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的同時,全力打破要素制約,持續推進城鄉綠化,走出了壹條具有自身特色的“平原綠化”之路,越來越宜居、宜遊、宜商。

特別是2014市政府發出“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動員令以來,市民參與其中,夢想成真,創建工作初見成效。根據國家森林城市評價指標和江蘇省常州市國家森林城市建設總體規劃,已完成40項指標,規劃實施全部到位。其中,三年造林654.38+50萬畝,平均每年占全市面積的0.76%。

堅持生態建設與城鄉綠化壹體化壹盤棋,形成“森林進城、生態文化進萬戶”的建設格局。全市集中組織實施森林生態屏障、城鄉綠色家園、生態景觀廊道、生物多樣性保護、森林質量提升、生態綠城建設等“六大工程”,全力拓展生態空間。市委書記*、市長費任“創森”工作指揮部雙指揮長,實行“壹月壹督導、雙月壹例會、三月壹評議”的督導推進機制。市財政設立“創森”專項資金,積極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建設,總投資近70億元。目前,常州市森林覆蓋率由34.9%提高到37.2%,建成區人均公園綠地達到13.8平方米。

綠地、林地、濕地合建,兼顧經濟、生態、景觀效益。三年來,常州完成環湖健康綠道建設654.38+0萬畝,實施山地丘陵森林植被恢復和低產林改造4萬畝,建設完善高標準農田林網3.3萬畝,建設綠色通道和濱水生態廊道2.5萬畝。完成9個中心鎮城市森林建設,建成230個省級綠化示範村,實現生態綠城建設綠化4萬畝、聯網590公裏。江蘇天目湖國家森林公園正式授牌,長蕩湖濕地公園和天目湖濕地公園分別獲批建設國家濕地公園。42.1萬畝市級以上生態公益林得到有效治理。

林水相依,長廊吐綠。沿長江、太湖、滆湖、長蕩湖、乾子湖建設100米寬的生態防護景觀林;在溧陽南山北山、金壇茅山、太湖岸線保護區,形成穩定的森林群落,天然次生林郁郁蔥蔥;茂東林場、龍潭林場、瓦屋山林場、小黃山等地培育改造20萬畝,有效維護了森林健康;高鐵、環城高架、城市主幹道兩側將升級為生態景觀廊道;西太湖、曹珊慢城等地的綠化數量和知名度持續增長...

青山對金銀有感情。去年,全市林業總產值達387億元,花卉苗木產業突飛猛進,成為全國最大的復合型花木產業基地。夏溪花木市場制定了全國“花木價格指數”,年交易額6543.8+07億元。橫林鎮作為中國最大的強化地板生產和出口基地,占全國地板出口的65%以上。第八屆中國花卉博覽會、首屆中國家庭花卉園藝展、中國(夏溪)花木節成功舉辦,溧陽茶葉節、天目湖旅遊節、茅山道教文化藝術節影響力日益廣泛,全市森林旅遊產值超過280億元。

城鄉綠色大賣場。全市“創森”工作支持率和滿意度目前均在95%以上。從市領導帶頭義務植樹,到個人積極認養樹木;從盤活鄉鎮閑置地塊,到用社會資本投資造林;從全面實施農業生態補償機制,到市、區建立森林警察機構;從壹年四季盛開的“八花秀”到100%的古樹名木保護率;從國際愛鳥周、森林文化月,到“與我共創森林,綠色行走”和文明社區日常音樂等活動,全市上下以實際行動凝聚“共創森林”意識,建設生態文明。

弘揚生態文明,創建森林城市。從市區出發,沿205國道駛出市區南門,可分別到達蕪湖、南陵兩縣。以前因為城市擴張、開發、建設的無序,城市兩邊的道路淩亂、光禿禿的。近年來,經過道路改造、周邊改造和綠化建設,不僅道路拓寬了,環境也發生了變化——道路兩側裸露的土地都穿上了“綠衣”。這些挺拔的行道樹成為壹道亮麗的風景,迎接每天來來往往的人們,而穿插其中的景觀層次豐富的生態組團綠地,更好地裝扮了城市的面貌,讓人感受到城市生態的變化日新月異。

在經濟轉型升級的新形勢下,要實現可持續發展,生態環境的建設和保護、綠化質量的提升是不可回避的話題。我們可以看到,黨的十八大以來,生態文明建設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黨中央高度肯定和重視林業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重要作用。省第九次黨代會確立了經濟、文化、生態“三個強省”和建設美麗安徽的目標。2012年9月,省委開始實施千萬畝森林成長工程,決定開展森林城鎮創建等綠化推進活動。

在我省城市中,我市工業化、城鎮化程度高,但土地、森林等資源總量少,生態支撐能力相對不足。面對這壹市場形勢,我市確立了創建生態城市的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突出位置,把林業作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抓手,持續開展“森林成長工程”和“城鄉綠化”建設,積極營造宜居、宜商、宜遊的城市環境氛圍。

千萬畝森林成長工程“綠色染色”江城大地

近年來,我市根據省下達的千萬畝森林生長工程目標任務,將森林生長工程納入各縣區年度考核的重要內容。各地明確,各級黨委政府主要領導是第壹責任人,分管領導是主要責任人,部門領導是直接責任人。各級林業部門普遍實行了確保領導、中層幹部確保鄉(鎮)、工程技術人員確保任務和質量並重的工作機制,使我市森林成長工程建設真正形成了壹級抓壹級、層層抓落實的良好工作局面。

全市緊緊圍繞“千萬畝森林成長工程”,以荒山造林、退耕還林、林廊、林鎮、林村等林業生態工程為重點,以強化森林經營為保障,通過植樹造林、吸引社會資本辦林業、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實施森林防火防控和森林病蟲害防治、創新林業科技、促進林業產業轉型升級等措施,建成較為完善的林業生態體系和產業體系。

面對造林空間日益緊張、全省任務減少的形勢,市政府堅定決心,自我加壓,堅持努力,堅持任務,堅持目標。為高質量實施森林生長工程,我市在全省率先陸續完成《森林廊道綠化規劃》和《全市綠化空間控制規劃》,並經市規劃委批準“固化”運行,按規劃和標準有序實施。

為調動各類主體參與森林培育工程的積極性,我市在省級財政專項獎補的基礎上,設立森林培育工程專項資金8000萬元,按照10/畝安排工作經費。此外,該市還提出了“無主樹不種”、“隨處種樹,誰所有”、“誰投資誰所有,誰管理誰受益”的原則,鼓勵有經濟實力的企業、造林大戶和社會各界人士以市場化的思路和產業化的方式承包造林。縣區成立土地流轉工作組,采取政府征用、企業租賃、農業結構調整等多種模式,解決森林生長與城鄉建設用地、農業用地的矛盾。

實施“三線三邊”綠化提升行動是推進城鄉環境治理的重要任務。我市堅持把“三線三邊”綠化提升行動作為森林成長工程的重中之重,不斷推進“三線”補綠擴帶,不斷推進“三邊”增質,著力打造精品綠化提升景觀和生態文明景觀帶,全力推進生態蕪湖建設。

此外,我市堅持生態建設與產業發展並舉,興林富民,把經濟林基地、速生豐產林基地、花木基地、森林生態旅遊、生物質能源林基地建設作為建設森林城市、引導農民致富的重要產業,以生態建設促進產業發展,以產業發展促進生態改善。

截至2015年底,全市林業產業總產值首次突破60億元,出現了苗木花卉產業、森林生態旅遊業、木材加工業、特色林業種植業等多個亮點。規範森林資源保護管理,堅持依法治林,增強森林安全保障能力。該市已完成新壹輪森林資源“壹類清查”、“二類調查”和濕地調查,實行嚴格的林地定額管理,有效開展清理查處非法占用林地專項行動。組建了9支專業森林滅火隊,226名隊員,55支半專業隊,610名隊員。建設集生物防火林帶、消防通道、森林防火池為壹體的214km綜合消防體系,建設210定點焚燒池。建立了60個美國白蛾市級監測點、40個食葉害蟲市級監測點、48個松墨天牛監測點和2個松材線蟲病綜合治理試驗區。全市森林病蟲害防治進入良性循環,成災率控制在2.8‰,控制率達到92.3%。

綠化提升行動為美麗蕪湖“添彩”

“十二五”期間,市政府深入貫徹省委關於千萬畝森林成長工程推進生態強省建設的意見,高屋建瓴,高瞻遠矚,謀劃綠色建設,各級各部門大力配合,積極推進“八大工程”、“三創”、“三線三邊”綠化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全市完成造林57.8萬畝,創建省級森林城市1個,森林城鎮24個,森林村莊177個,建成森林走廊示範段365.7公裏,森林覆蓋率由14.8%提高到18.8%,為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奠定了基礎。

為深入推進森林成長工程,我市創新推進城鄉綠化轉型升級,以“引林到城鎮”為重點,大力組織實施城市生態綠地建設和森林廊道示範段提質改造兩大工程。

通過將森林引入城市,該市進壹步推動了規劃組團式、開放式和現代化大城市空間的綠化發展模式,拓寬了綠色發展空間,發揮了森林增長項目的“溢出效應”。在城市規劃區內,規劃建設有深度感、以森林為主體的城市生態綠地,努力打造色彩豐富、層次分明的高品質城市生態公園。

目前,已完成城市生態綠地3000余畝,建成23處生態綠地,總面積2633畝,包括九江區長江大橋北岸兩側地塊、弋江區三環西南側、利民東路地塊、鏡湖區五申運河京西段大規模環境綠化等。今年,我市將繼續建設30處生態綠地,面積約2734畝,實現森林入城,有效提升城市綠化質量,為城市鑲嵌耀眼的“綠色翡翠”。

該市通過構建城鄉綠網,全面開展森林廊道示範段提質工程,以“增綠量、豐富季節、層次、提升檔次”為重點,堅持適地適樹,以鄉土樹種為主,提質提檔,突出特色,對鐵路、公路、國道沿線林帶進行拓寬、改善和提升, 河流和高速公路兩側,從而實現“使通道成為森林,使景觀成為廊道”。

目前,已完成森林廊道示範段提質工程15000畝,在全市高標準建設了京福高鐵武威縣段、省道武六路兩側100米寬的森林廊道,武宣高速、兀顏姓高速、何超至蕪湖高速、五馬高速蕪湖段兩側50米寬的森林廊道示範段。2016年新增林帶建設面積5138畝,補植林帶植物20萬株。越來越密的城市綠網正在密織。

城市融入自然,市民可以看到山和水,這是我們城市的真實寫照。“以前想拍花,得等到花展,或者去周邊農村。”市民沈嘉是壹位愛花人士。讓她高興的是,在城市綠化提升的大背景下,社區、街道、公園的綠植、綠花越來越多。“每天上班路上,幾步壹景,幾百米壹個公園,隨處可以欣賞風景。”她說。

創建國家森林城市開啟綠化“升級”新征程

按照國家森林城市評價指標,森林覆蓋率、城市綠化覆蓋率、人均公園綠地面積等核心指標存在壹定差距。其中,我市森林面積161975.04hm2,自然濕地面積61096.41hm2,占全市總面積的18。繁昌縣和南陵縣的森林覆蓋率分別超過35%、45.15%和39.06%,無為縣為26.57%。蕪湖縣、鏡湖區、鳩江區、弋江區、三山區市的森林覆蓋率均低於22%。截止2015年底,我市中心城區綠化覆蓋率為38.48%,縣城建成區綠化覆蓋率未達到40%。南陵縣和無為縣建成區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分別為9.64m2和10.04m2,未達到國家森林城市指標。

市林業局負責同誌告訴記者,“經過多年的‘森林成長工程’,常規造林空間已經有限,受土地資源限制,林業發展空間不大。在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過程中,我市必須拓寬尋找造林空間的視野,堅持'全市、全社會、全口徑'的理念,統籌城鄉,'山、河、田、村、城、四方'齊頭並進,讓更多。

因此,本文從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總體目標出發,分析了我市的背景資源、生態建設現狀、指標差距和綠化潛力,運用多種分析方法探討了我市城市森林建設的方向。從城市森林生態系統、城市森林產業系統、城市森林生態文化系統、城市森林支撐系統四個方面入手,構建覆蓋城鄉、惠及全市市民的健康穩定的城市森林生態系統,將我市建設成為長三角西南地區的生態生態系統。建設期為2016 -2025,分為短期、中期和長期。

根據城市自然生態環境條件和資源利用多樣性的特點,以及森林城市建設發展對綠地拓展、趨同存異的要求,提出國家森林城市建設的空間布局為“壹核四星、壹廊多點、三網三區”。其中,“壹核”是指中心城區作為城市森林體系建設的核心區域。“四星級”是指蕪湖縣、繁昌縣、南陵縣、無為縣的城市建成區。“壹廊”是沿長江形成的皖江綠色生態走廊。“多地”是指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濕地保護區、風景名勝區、苗木基地、森林城鎮、森林村莊等。在城市裏。“三網”是指由水林網、道路林網、農田林網組成的林網體系。“三區”是指中部沿江城市森林提升區、東西平原水網建設區和南部丘陵水源涵養保護區。

據了解,我市將遵循生態系統演替規律和近自然林業經營理念,因地制宜,以地帶性植被為基調,以鄉土樹種為主體,適當引進適宜本地生長的外來植物,結合樹種特點,因地制宜營造森林,實現造林樹種本土化、林分結構層次化、林種搭配合理化,形成穩定高效的近自然城市森林生態系統。

通過道路綠化、水系綠化、鄉村綠化、退耕還林、鄉村周邊綠化等。,全面推進郊區和廣大農村的發展,促進城市建設與農村社會全面發展的有機協調,實現資源利用最大化和建設成果普及化。

重視森林生態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弘揚和宣傳綠色文明和森林生態文化,將綠色文明和生態文化內涵融入城市森林建設全過程。著力突出亮點和特色,打造精品,建設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森林城市,提升城市文化內涵,樹立品牌形象。

充分發揮城市森林的綜合生態、社會和經濟效益。以生態建設為核心,不斷改善城鄉生態環境,積極推進林業產業發展,逐步帶動群眾創收致富,讓城市森林最大限度地為群眾提供綠色福利。

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充分調動廣大市民和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的積極性,爭取各級財政,吸引企業和個人投資,支持城市生態建設,發揮市場經濟對森林城市建設穩步發展的帶動作用,形成全社會參與森林城市建設的良好氛圍。

“到2018 * * *造林2.7萬公頃,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36.68%。到2025年,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39.18%,中心城綠化覆蓋率達到42.33%,人均公園綠地保持在16m2,在全市範圍內逐步建成結構良好的城市森林生態系統、發達的城市森林產業體系、繁榮的城市森林生態文化體系和完善的城市森林支撐體系,形成山水秀美、城鄉壹體的城市森林景觀格局。”記者從創森總部辦公室了解到,這是壹個離蕪湖人不遠的綠色未來。

國家森林城市

國家森林城市是指以森林和樹木為主體,城區和城郊各類森林板塊與道路、水系、農田等區域建設的森林生態廊道相連接,形成條、帶、網相結合的城市生態網絡體系,服務於城市居民身心健康,各項建設指標達到規定標準並由國家林業局授牌的城市。國家森林城市評價指標涵蓋五大類41項,其中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35%以上且分布均勻,三分之二以上的縣森林覆蓋率要達到35%以上。中國的森林城市建設始於2004年。是國家林業局適應我國國情和發展階段,推進城鄉生態建設的壹項實踐創新。旨在圍繞“讓森林走進城市,讓城市擁抱森林”,做好“地中植綠”和“心中植綠”。截至2016年,我國已成功舉辦了13屆“中國城市森林論壇(工作會議)”並授予118城市“國家森林城市”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