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租赁公司 - 甘南地區最著名的十大旅遊景點

甘南地區最著名的十大旅遊景點

甘南地區最著名的十大旅遊景點1。下河不拉寺二。澤查士林三世。郎木寺4。黃河第壹美大草原5。安多合作幻影八佛館6。大屯山7。臺灣海峽雪蓮。沙坦森公園10。臘子口

首先介紹壹下甘南的概況:

甘南藏族自治州位於甘肅省西南部,是中國31個少數民族自治州之壹,也是西藏以外10個藏族自治州之壹。位於青藏高原東北邊緣,東臨秦隴,西接雪域,南接天府,北接寧夏回族自治區。歷史上是中原通往青海、西藏、川北的交通要道。甘南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起著內陸與藏區的過渡作用,是青藏高原偉大社會系統的窗口,是西藏現代化的跳板。

自治州成立於1953年,總面積4.5萬平方公裏,現轄7個縣,1個市,108個鄉(鎮)。合作市和碌曲、瑪曲、夏河、卓尼縣為牧區;叠部縣以林業為主,臨潭縣以農牧業為主,舟曲縣以農業為主。泉州有藏族、漢族、回族、蒙古族、土族、撒拉族、保安族、東鄉族等24個民族,總人口65.88萬人,其中藏族31.89萬人,占總人口的48.20%。

甘南得天獨厚,是壹個資源豐富、潛力巨大的聚寶盆。優惠的政策,優越的投資環境,良好的社會秩序,對外開放,對外開放,將是海內外投資者的理想選擇。熱情好客的贛南人民將以真誠的友誼盡力為合作提供便利和條件,以實際行動表達合作的誠意。隨著甘南改革開放和發展的進壹步深入,這片美麗的草原必將在不久的將來放射出更加耀眼的光彩。甘南十大旅遊景點中,最著名的是中國小西藏和甘肅後花園。

拉蔔楞。拉蔔楞位於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縣西端。中國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六大名剎之壹的拉蔔楞寺就坐落在這裏。壹進拉蔔楞就看到壹片平坦寬闊的草原,我們稱之為紮西旗。紮西旗背靠龍山,面向鳳嶺山。大夏河自西向東緩緩流過。南邊是壹望無際的桑科草原,北邊是兩層恒河草原和神奇的白色懸崖。這些美麗的景色為拉蔔楞增添了迷人而神奇的色彩。拉蔔楞寺全稱嘎丹·朱霞,達吉紮西壹棵樹,本名齊貝朗(意為吉祥、談修、昌盛、吉祥的右旋寺),簡稱拉蔔楞寺。

布楞是藏語張力的變體,意為佛寺。15年底,宗喀巴在雪域高原創立了格魯教派(黃教)。經過長期鬥爭,逐漸成為藏傳佛教中勢力範圍最大、影響最深遠的最後壹個教派。布楞寺是甘肅、青海、四川地區格魯派的活動中心。該寺始建於清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寺內最高的位置是賈母的活佛,下面有四個彩紅(金座),八個堪布和三個和尚。拉楞寺有六所學校(學院),分別學習佛學理論、邏輯學、天文學、歷法、醫學、書法、音韻學、舞蹈、繪畫、雕塑。學院講課壹絲不茍,治學嚴謹,學者眾多,著作豐富,是安多藏區藏傳佛教最高學府之壹,轄8個教區108座寺院,素有“小哲邦”之稱。從龍山上的遠處看,拉蔔楞寺占地1.300畝,就像甘加草原上的壹個小鎮。

光是寺廟外的圍墻周長就有3.5公裏。從嘉木央壹世到嘉木央五世,經過280多年的不斷維修和擴建,拉蔔楞寺建成了6座祈禱殿、84座大小佛堂、3座藏式建築和30座佛堂,其余的祈禱室和寺廟,連同各種寺廟塔和牌坊,形成了壹個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龐大建築群。拉蔔楞寺的樞紐——文學院(俗稱大金堂),是佛教活動的主要殿堂,也是信教群眾朝拜的主要場所。正殿由前廳、前院、正殿、後殿組成,氣勢恢宏。這個大廳高30米,寬100米,深70米。40根粗壯的柱子支撐著7000平方米的大雄寶殿,可容納4000名喇嘛同時念經。

大窪寺是拉蔔楞寺最高的建築,位於大井堂西北角。這座寺廟有六層樓高,五個房間深。最高壹層是宮殿式的方亭,鋪著鍍金的銅瓦,飾有鍍金的青銅獅子、青銅龍、青銅寶瓶、青銅如意等。在陽光的照耀下,金碧輝煌,光芒四射。大門前懸掛著清朝嘉慶皇帝用漢、藏、滿、蒙四種文字書寫的壽諾寺匾額。寺內有壹尊大銅佛,高12米,預定尼泊爾制造。拉楞寺是安多藏區的民族宗教、科技、教育和文化活動中心,也是壹座大型美術館。寺內有29000多尊造型生動、形態各異的佛像和大量歷史文物?和手工藝品。

有重達數噸的青銅佛像,有不到2.2兩的木質佛像,有用金屬、象牙、玉石、水晶雕刻的佛像,還有可以觸摸的泥塑佛像。最珍貴的是小金瓦寺的釋迦牟尼像。據說這尊佛像是公元8世紀由明師從印度帶回,由格魯派始祖宗喀巴供奉。幾經周折,最終被拉蔔楞寺珍藏。重建的庭塔位於小金瓦寺南面。這座寶塔精致耀眼。裏面全是佛像、典籍、祭祀用具和稀世珍寶。它是亞洲佛教的第三座寶塔。布楞寺現有各類佛經6萬余卷,分為全集、哲學、密宗、醫學、句子、詩句、歷史、宗教、傳記、科技、數學、詩歌等17大類。它是中國最富有的藏傳佛教寺廟。其中歷代《甘珠爾經》、《丹朱爾經》、《宗喀巴全集》、《西藏活佛》、《展陽》等藏書12000余冊。有些佛經是用金銀汁寫的。

此外,拉蔔楞寺的僧人引以為豪的還有古代活佛的法衣、法帽等宗教用品,以及爵位、金牌、書籍、印章等。清朝皇帝,北洋軍閥政府,國民黨政府,達賴喇嘛,班禪喇嘛都給過很多次。同時,寺內還有珍貴的格薩爾王刀和精美的金銀玉器。寺廟壁畫、卷軸畫(唐卡)、堆繡、刺繡、酥油雕塑等。構思巧妙,造型多樣,堪稱藏傳佛教藝術的傑作,這些豐富的歷史文物和古籍為研究藏傳佛教寺廟的發展歷史和宗教提供了詳實的資料。

從拉蔔楞寺往南10多公裏,沿著大夏河,有壹片開闊平坦的草原,就是凡凡姐說的著名桑克草原。桑克草原腹地的藏語是大九潭和跑馬潭。換句話說,這是壹個勇敢的騎手可以放縱馬軍和李倩的地方。桑草原,群山環繞,是典型的高原草原,是理想的天然牧場。夏天,河水由南向北緩緩流淌,水草豐美,牛羊肥美。每年夏天,整個草原都在開滿鮮花的綠色中。藍天白雲下,成群的牛羊,悠揚的牧歌,無限的風光,是草原旅遊、避暑、藏族遊牧生活的好去處。

桑克草原也是壹個吉祥的地方。相傳這裏曾是英雄格薩爾祭神的地方,也是他競相稱王的地方。如今,農歷六月初在這裏舉行的賽馬,據說是格薩爾馬會的傳承。賽馬的規則、騎手的年齡以及用紅色雨布迎接獲勝者的方式都與格薩爾王記載的壹樣。我姐說的三科草原旅遊區有更倉度假村、尼瑪度假村、格桑花旅遊點等草原旅遊設施10余處,提供帳篷、傳統藏餐、小吃、篝火、民歌、騎馬比賽等服務。遊客在這裏可以真正踏入贛南的土地。妳可以看到綠色的山彎和綠色的草原。當妳沈浸在草原的溫暖和柔軟中時,妳有嗎

在距離夏河縣城30多公裏的甘佳故裏,壹大片草地被切割得整整齊齊,分為上下兩層,層與層之間形成壹條又長又陡的懸崖。叫它?資本?克裏夫。白石並非純白,可能是因為與綠色形成對比而得名。白崖東西走向,長約15公裏,寬5-600米。從遠處看,它像壹個白色的玉屏,躺在半空中,在藍天和明媚的陽光下閃閃發光,氣勢磅礴。站在白崖前,既要贊嘆大自然的豪邁,又要感受大自然的柔軟和滋潤。在白石崖根部西側,有壹個能容納三四個人的山洞。

洞內溪水潺潺,曲徑通幽。溶巖多樣,栩栩如生,精美絕倫。據說白石崖洞綿延數百裏,直抵青海省循化縣。這是壹個有待開發的旅遊景點。對於那些想要探索和尋求刺激的人來說,這是壹個絕佳的地方。體驗回歸自然的美妙感覺,體會遊牧生活的美妙滋味。大峽河壹路歡歌笑語,歡迎四面八方的遊客,龍鳳山則翩翩起舞,張開雙臂歡迎五湖四海的親人。近年來,隨著黨的民族宗教政策的落實和對外宣傳力度的加大,凝聚著壹代又壹代藏族人民勤勞智慧的民族宗教文化寶庫拉蔔楞寺正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成千上萬的海內外賓朋。

如今,以拉蔔楞寺為龍頭的草原民俗旅遊已成為夏河縣國民經濟和扶貧的支柱產業。僅1998年,夏河縣就接待國內外遊客61374人次,其中外國遊客6453人次,旅遊收入450.5萬元。鐘聲贊美和平。布楞寺渾厚悠揚的法國號,訴說著古老高原人民的輝煌過去,同時展望著充滿希望的明天!

甘南九色甘南香巴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中國最美的草原濕地。迷人的甘南草原是綠草如茵的世外桃源,是平坦開闊的高原牧場,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純凈香巴拉之地。甘南草原主要分布在瑪曲、夏河、碌曲三縣。瑪曲大草原是黃河首曲最大的生態濕地,也是曲馬、黑頸鶴、白天鵝、藏羚羊、梅花鹿的天堂。尕海,面積1.62萬畝,是甘南高原藏族人民心目中的聖湖。遼闊的甘南草原,牛羊點綴其間,帳篷散落壹地。帳篷裏做飯的炊煙裊裊,馬背上飄著牧歌。

遊客可以穿著藏族服飾,騎馬或牦牛,漫步草原,享受藏族牧民的民俗風情。尕海是壹個未開發的原始湖泊,靜靜地沈睡在甘南大草原。這裏的海拔在3000到4000米之間。年平均降水量600 ~ 800毫米,尕海河中的山崗流水經舟曲流入洮河。周邊沒有被開發成農田,至今還保留著原來牧場的地位。地址: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縣,瑪曲縣,黃河第壹彎風景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世界黃河第壹彎瑪曲,位於黃河上遊,是黃河的藏語名稱。

瑪曲也是中國唯壹以中華民族母親河黃河命名的縣。黃河發源於巴顏喀拉,壹路向東,被青藏高原東緣向西傾斜的山脈阻隔。它突然轉向,向西流去,形成了長433公裏的黃河第壹彎,瑪曲縣就被這第壹彎包圍了。黃河自西向東從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縣門洞流入瑪曲縣,再折向西。它轉了180度的五個彎,重新匯入青海,形成了黃河第壹彎,稱為黃河第壹彎。在瑪曲和黃河,由於地勢平坦,水流緩慢,到貢薩卡木路和後灘。在阿萬倉鄉,由於河水排水不暢,形成許多支流和沼澤,雜灌叢生。

在齊哈馬鄉、才日瑪鄉出現了大量的分支,從而形成了申克灘、文寶灘、瑪雅灘、紮西灘等大面積的沼澤灘。瑪曲是壹片五彩繽紛的草原,也是百川競流、千溪匯聚的寶地。由於草原植被良好,雨量充沛,地表水豐富,形成了黃河首曲最大的草原濕地。黃河流經瑪曲這片65438+10萬多平方公裏的綠地時,平均補充水量占瑪曲流出水量的45%。由此,瑪曲草原成為了黃河的天然水庫。地址:甘南藏族自治州瑪曲縣郎木寺郎木寺。它不僅是壹座寺廟,也是壹個城鎮的名字。這個位於四川若爾蓋縣和甘肅碌曲交界處的古鎮,有些繁華,甚至達到了名副其實的碰撞。高原上的太陽總是那麽明亮,溫暖的陽光帶著濃濃的塵埃味,仿佛壹個夢開始在高原的陽光下升起。

高原上的世界教堂郎木寺雖然是個小鎮,但也是個國際化的小鎮。遊客來自四面八方,經營者來自四面八方。這種感覺和麗江有些相似,但又大不相同。麗江是美女,郎木寺是帥哥。除了餐館,在郎木寺的小街上還有許多珠寶和手工藝品商店。大部分店名都是漢藏英文或者漢譯英。壹走進去,老板們的口音就大不壹樣了。還有寧夏人,雲南人。壹家生意興隆的珠寶店裏熊熊燃燒的大火,映出壹個年輕人的臉,他正在制作銀飾品,主要是藏族首飾,包括戒指、杯子、奶鉤和項鏈。

光看他的工具就夠混亂的了。大大小小的工具有200多種。年輕人笑著說,這是工藝品。很明顯,他的口音不是本地的,而是雲南大理的漢族人。甘肅、四川、重慶、南京各種牌照的汽車源源不斷,從四面八方帶來各種商品和遊客。突然想起了英文世界的地圖和Lisa咖啡店的英文菜單。看到這麽多遊客,我不禁想知道為什麽這麽小的古鎮會吸引這麽多遠道而來的遊客。是那莫大峽谷嗎?是明媚的陽光嗎?是不是很奇怪的民俗?還是佛寺?關於麗莎咖啡桌上的留言簿上的留言和墻上的硬幣,我想了很久。

郎木寺鎮,是什麽吸引了這麽多人的目光?神住郎木寺和郎木寺,位於若爾蓋縣紅星鄉,是純牧區。大自然突然在這裏建造了許多山脈,包括桑吉拉木特山、曲布馬山、紮布山、念青山和赤焰松山。白龍江在這些群山的環繞下,從那莫大峽谷奔湧而出,清晰的身影輕盈地穿越這狹窄的山谷。g活佛我曾經在那莫大峽谷口建了壹座山寺。經過幾任活佛的努力,終於建成了今天廣為人知的格爾迪寺,當時G活佛五世居住。很多人以為郎木寺是寺廟的名字。其實有三座寺廟,分別對應甘南的賽赤寺和郎木寺清真寺。走進格爾迪寺,妳可以看到四個宏偉的大廳,司文花園,醫學院,時間輪大廳和法堂。司文寺旁邊是最著名的肉身佛塔,裏面供奉著第五世G活佛的肉身佛塔。

這是所有藏區中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佛塔。雖然200多年過去了,但皮膚依舊有彈性,面容依舊,保護著信徒們日常誦經的平安吉祥。靜靜的站在山間,飄揚的經幡散發著濃濃的宗教氣息,虔誠的信徒來到這裏翻書。旋轉的轉經筒去除了今生的痛苦,給來世帶來了快樂。郎木寺最熱鬧的是正月,屆時將舉行莫朗大法會,也就是公眾通常所說的趙傳大法會。舞蹈、藏戲、佛展是主要活動。此時的郎木寺是雪原的火焰,熱情洋溢。此時的郎木寺也在期盼早春新年,祈求幸福。傳教士郎木寺的傳說是加爾讓提到了壹個傳教士,最後在甘南州賽赤寺被我們證實了。今年,70歲的喇嘛阿克色魯達給我們講述了壹段鮮為人知的歷史,這是郎木寺走向世界的關鍵。

20世紀40年代,壹位美國傳教士踏上這片神奇的土地,在那裏生活了十幾年,於1957離開。他完全融入了這裏的藏族生活,仿佛他的傳教工作只留下了壹個過程。他以前來過這裏,因為今天除了藏傳佛教和伊斯蘭教,沒有其他宗教的痕跡。經過十幾年的歷練和與藏民的相處,他感受到了壹個歷史悠久的民族的生活。神奇的傳說,秀美的山川,奔放的民風,造就了他心中的傳奇,他用筆把它們變成了壹本書《特比特人生》。

這本書在美國出版後,更多的西方人了解了青藏高原東緣的山脈、草原、寺院和藏族人民。於是,他們開始向往和行走。隨著歲月的流逝,傳教士的妻子在這裏去世,喇嘛阿索魯達成為唯壹見過他的老人。他告訴我們外國傳教士的故居在哪裏。踩著爛泥,背著夕陽,天黑的時候,我們找到了這座故居小徑盡頭的木柵欄。暮色中,木柵欄漸漸有些冷了,柵欄裏有幾間呈凹形排列的木屋。我從沒想過會這麽簡單。鋸齒狀的木柵欄圍繞著壹個很久以前的傳說。

郎木寺鎮的集市和寺院,郎木寺的幾個據點,不超過2平方公裏。在這個狹窄的山谷裏,妳可以看到各種膚色、各種種族的遊客,他們大多不會離開下面提到的據點。據點之壹:郎木寺酒店。這是當地最早的個體酒店,1997開業。50多家店鋪似乎從來沒有閑過,成了外國遊客和攝影愛好者的同壹個家。去了才知道,郎木斯酒店的老板讓·多傑很受歡迎,朋友遍天下。現在,他又多了壹個得力助手,女婿加爾讓,壹個能說純正英語的藏族年輕人。

第二據點:仁青酒店。目前是郎木寺鎮最好的酒店,但是很難遇到外地人。大部分外國人都想去郎木寺酒店,仁青酒店是我們同胞住的地方。第三據點:麗莎咖啡。和五湖四海的遊客壹樣,也有五湖四海的菜肴。這個回族姑娘開的小店,成了外地遊客的聚集地。她會做地道的外國菜,比如意大利煎餅,英國漢堡,各種西餐。在冰啤酒或可樂的滋養下,所有外國遊客都會豎起大拇指。當問她在哪裏學的手藝時,她說是壹個經常來這裏的英國人教的。

這個英國人是倫敦壹家餐館的老板。他做的菜很好吃。經過幾次參觀,她手把手地教麗莎,麗莎用這門來之不易的手藝吸引了許多外國朋友和他們的贊賞。堡壘4:很多穆斯林餐廳。各種西北面食可以迎合各種人的口味,炒肉面、蘭州拉面面、手工面、鞭炮面、糕點,讓來這裏的朋友可以品嘗壹把民族風味。第五據點:川菜館。沒想到正宗的川菜館就在仁青賓館樓下。出門左轉。有壹排玻璃窗。甘肅壹個女老板開的川菜館真的很正宗。這也是笑容聚集的地方。英國人笑著走了,澳大利亞人笑著進來了。在和尚的陪同下,許多外國朋友說著混合的英語和漢語,吃著地道的川菜。

米拉巴佛閣建於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原閣毀於文革。現有建築於5月1988重建,歷時四年完成。彌勒日巴佛閣是藏傳佛教噶舉派(白教)在安多藏區最重要的殿堂。該博物館專門供奉米拉的熱巴佛,這是藏族人民中最具傳奇色彩和知名度的佛像。九層建築,以首都彌勒日巴及其弟子的佛像為主體,供奉藏傳佛教創始人。有1720尊佛像、菩薩、護法等佛像,以金剛為主體。各種反映藏傳佛教的壁畫規模宏大,繪畫技法高超,藝術價值很高。中國藏區有兩座密勒日巴佛殿。這個佛堂是安多著名的藏傳佛教寺廟之壹,建築宏偉。有常年住在寺院裏修習學習的喇嘛,有拜佛的,有獨特的文化氛圍。冶力關

冶力關景區位於臨潭縣境內,以冶力關縣城為中心,分為蓮花山、西峽、東峽、野海湖四個景區。主要景觀有荷花、牧野峽、椰海湖、赤壁谷、臥佛。

蓮花山位於冶力關以東15公裏處,主峰海拔3578米。它是危險、陌生、寧靜和美麗的結合。從遠處看,它像壹朵盛開的蓮花,因此得名。又名西空通,是甘南、臨夏地區佛教、道教的聖地。

在冶力關景區看荒山,賞自然風光,浴清新空氣,賞美景。這裏有著名的蓮花山、美麗的木葉峽、高峽、淡水聖湖、寫實的巨型臥佛、黃婆娑的綠波、廣闊的巷子溝、巧妙的赤壁谷,險、陡、奇、美、幽。

臘子口臘子口位於叠部縣東北部,是叠部通往漢族地區的門戶和重要交通通道。臘子口是藏語的音譯,意為陡峭的山溝。顧名思義,臘子口周圍群山巍峨,峽谷如刀,河水從峽谷中奔湧而出,兩崖密布羊腸小道。真的是壹個人無法逼問的危險地方。1935年9月,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長征經過臘子口,在那裏與國民黨新編的呂大昌十四師激戰,以天險阻止紅軍北上。神武這位睿智的紅軍戰士,克服了敵人嚴密的封鎖,壹舉突破了天險,為紅軍順利進入陜甘寧邊區,實現北上抗日鋪平了道路。

因此,這次戰役的壯舉與天險臘子口壹起被載入中國革命史冊。為紀念紅軍長征,銘記歷史性的臘子口戰役,國務院決定將臘子口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樹立臘子口戰役紀念碑,供遊客和行人瞻仰。紀念碑始建於1980年,1992年經省政府批準重建。楊成武將軍題寫“臘子口戰役紀念碑”。

合作寺合作寺位於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以東約壹公裏處,又名黑措寺,藏語意為有福。合作寺屬於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該寺是清康熙十二年(1673)謝若丹和尚所建。謝熱卻旦,甘南甘加人,是德高望重的嘎旦嘉措的長子。他的藏法獲得了冉冉巴格斯的稱號,並得到了合格地主領袖的支持,建立了合作寺廟。749年,穆卡壹世高度贊揚桑格在合作寺建立了以法律說話和聽證的規則。從此,政教大權也被賽赤活佛系統掌控。

26歲時,次子羅山肯藏格(1757-1980)進藏求法,廣泛研讀五講經,在學業上有所建樹。當地政府封他為甘丹聖教的額爾德尼·潘迪沙。回到安多後,在青海榮沃寺建達摩站,在合作寺建大金瓦殿、釋迦牟尼殿、寂靜書院。他壹生的作品如下。三色池洛桑江波丹增出家,組織人修建大井堂、大昂前,50歲去世。69歲的Sischilo Sambodan Sanger去世。五色紅名洛桑圖登博丹桑格。通過對大西少佛的管理,合作寺成為贛南較大的寺廟之壹。到1949年初,合作寺香火遍地。寺內有兩部佛經、十座佛寺和壹座九層建築。這座建築在建築上特別有名。僧尼500余人,分屬約1萬教民。同壹個縣城裏有學校、醫院、派出所、保安駐守。

1958年,合作寺得以保留,但在文革中被徹底拆除。1981年,修復合作寺,修建大經殿等殿堂。阿依阿米方日和阿米日山位於馬當鄉和旺熱爾唐翔鄉之間,海拔分別為4004米和3958米,與海拔3500米的阿依山相對。人們認為他們被森林覆蓋,有良好的植被。阿米裏山腳下的達曾斯湖是拉蔔楞的風景旅遊區。阿依山位於旺格爾的唐大峽河畔,海拔3698米。山輕盈而美麗,像壹個婀娜多姿的少女。松樹、楊樹、灌木和郁郁蔥蔥的綠樹遍布整座山。禪寺禪寺建在瓊尼縣西北的壹個平臺上。它是甘南最古老的藏傳佛教寺廟。公元1253年,八思巴應忽必烈之邀去北京時,通過卓尼選擇了寺址,留下了格西薩卡巴與他同行。建於1295年(貞元年),在壹座小紅廟的基礎上由這座葛廟主持。

嘉善位於李的故鄉巴楞山以東(海拔4080米)。它是青海省夏河縣和循化縣的界山。主峰位於恒河著名的白巖崖夷平面上,海拔4636米,為拉蔔楞第壹峰。雪線以上,山勢險峻,峭壁光禿禿,終年積雪,氣候無常。雪線以下植被良好,鮮花盛開,山上生長著各種優質草和珍貴藥材,礦產資源豐富。山中五個形態各異的高山湖泊更是令人神往。達日嘎翠湖位於達日嘎山,五個顏色各異的高山湖泊。藏語稱為措瑞、措爾崗錯、達日嘎雍錯、措江。

其中,措羅瑞湖由兩個小湖組成,其中措羅崗措面積最大,措江也被稱為五湖。巫山湖的主湖李家翠湖是壹個火山口形成的堰塞湖,面積210畝。湖水深淺不明,水的味道無味。陽光明媚的日子,湖面風平浪靜,遠遠望去像壹面鑲嵌在綠色草原上的鏡子。據當地人說,如果在湖面上大聲呼喊,瞬間,雲層翻滾擴散,狂風驟起,電閃雷鳴,大雪呼嘯,會有暴雨或冰雹,湖面沸騰,卷起洶湧的波浪,用巖石撞擊岸邊。該湖被火成巖礫巖包圍。它是橢圓形的,像鍋底。

湖中沒有明顯的入水口,但在環湖的山外,有三股泉水從東、北、南三個方向偷偷流出,分別流向臨夏、循化、清水地區。妳可以聽到遠處流水的聲音。此湖以高、深、險、靈著稱,人跡罕至。德隆寺德隆寺又名沙溝寺,古稱德隆伊嘎曲森林。位於夏河縣王格爾堂鄉西南五公裏處。這座寺廟因其山谷而得名,意思是寶藏谷。她是西藏歷史上著名的密宗女教師,藏傳佛教能丹派創始人瑪美拉仲就藏身其中。它是從藏歷龍三年左右流傳下來的。馬九拉仲的弟子們就住在今天的夏河縣,在大夏河旁邊的山谷裏修行、傳播佛法。

大約在龍牧初,馬九拉仲和她的弟子們有著弘揚大法,將來造福眾生的純粹願望,所以他們積累了大量的經書和法器。馬九拉中學的大弟子托音多吉桑格做了壹個寶瓶,小弟子托音桑舟用套子包好。當年農歷三月初十,馬九拉仲帶領弟子、隨從,攜帶眾多經書、法器,到達亞爾莫和龍溝(今德龍溝)。他們的師生在壹塊酷似金剛腹部的巖石中埋下壹件神器後,在法王和身邊守法的做法面前各顯神通,並預言了未來神器的發掘。過了壹段時間,濟公噶舉派的僧人來到這裏修行。博拉傑是2000年當地錫戈爾村的壹名瑜伽士,很可能是濟公仁千桑保的弟子。後來根據上師的指示,於公元1222年,在濟公噶舉派僧人的舊址上修建了壹座名為鹿寺的小寺廟。

58年,博釋迦牟尼加入德隆寺,將帕王閉關和大規模閉關合並為德隆寺,改建為格魯派寺院,並修建了可容納500人的大規模大殿。1718正月初壹,賈姆揚到德隆谷,在那裏挖了壹個隱蔽的地方,命令他的弟子賽倉國王紮西主持寺廟。此後,德隆寺由賽倉活佛主持。早期解放了60多名僧尼。這座寺廟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拆毀了。1981年,大經堂得以恢復,現在有30多名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