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租赁公司 - 安徽煤田三隊立足地勘主業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專題調研報告

安徽煤田三隊立足地勘主業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專題調研報告

2007年7月,國土資源部地勘司組織經濟研究所等單位的有關同誌組成專題調研組,對安徽省地勘行業改革發展情況進行調研,並深入安徽煤田第三勘探隊進行了重點調研。有關情況的簡要報告如下。

壹、基本信息

安徽省煤田地質局成立於1952,1998屬地化,歸安徽省人民政府管理。全國共有職工5932人,下設8個縣級事業單位。安徽省煤田地質局第三勘探隊成立於1965,位於安徽省宿州市,1998與省煤田地質局實行屬地化管理。團隊現有員工935人,專業技術人員214人。退休職工609人。

40年來,該隊完成了約300萬米的煤炭資源勘探,提交了200多份地質報告和資料。各類煤炭儲量已探明和預測200億噸。根據該隊提交的地質報告,已建礦井30多對,在建礦井65,438+00多對。

隊伍由“壹部壹室三中心”組成,即:地質技術部、報告編制室、物探測試中心、礦山測井站、實驗室測試中心、地質填圖中心。形成了地質報告、設計、測井、測量、測試等壹整套集成技術。擁有先進的地質技術報告編程系統、測量全球定位儀、微機數字測井車等現代化技術設備170臺套。地質技術從過去單壹的國內服務發展到面向市場、面向全國的工程承包,成為國內同行業最齊全、最具競爭力的勘探隊伍之壹。

10多年前,隨著國家煤田地質系統的戰略調整,安徽煤田三隊的地質勘探任務不斷壓縮。經濟衰退,全隊壹年只有兩三公裏的國家勘探任務,業務費用的投入缺口越來越大。流動資金負債(最低賬戶只有10多萬)。僅有的10舊鉆機大部分老化報廢,導致員工難以獲得住房和醫療報銷。面對諸多困難,尤其是近年來,煤田三隊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自我加壓,開拓創新,逐步探索出壹條特色發展之路。

近年來,該隊地勘經濟取得了快速發展,總收入已從2003年的6543.8+0.5億元,2004年的3億元,2006年的3.6億元。總收入中,地質勘探占30%,礦山建設服務占35%,礦山災害治理占10%,技術服務占10%,其他占15%。團隊總資產從2000年的6400萬元增長到2006年的3.37億元。

全隊職工人均年收入從2000年的8869元增加到2006年的40427元。

該隊先後被授予“全國功勛地質勘查單位”、“全國煤田地質系統兩個文明建設先進單位”、“全國文體活動先進社區”、“全國經典地質隊”、“安徽省十五重大找礦發現獎”、“全國五壹勞動獎章”等稱號。“十壹五”規劃提出了建設小康地質隊、現代化勘查隊、和諧地質隊的發展目標。

第二,改革和發展模式

安徽煤田三隊改革發展的基本做法是:立足地質找礦主業,拓展延伸產業,多種經營。通過壹系列大膽的改革措施,建立適應市場經濟的全新經濟運行機制,從打破專業找煤公式入手,轉變思想觀念,創新管理模式,轉變用人機制,改革分配制度,調整結構,整合優化資源,不斷拓展延伸產業,拓展新興產業,實現多元化發展戰略。

在管理體制上,安徽煤田三隊實行“壹套人馬、三塊牌子”:壹是法人事業單位安徽煤田地質局勘探三隊。二是安徽兩淮基礎工程公司第三工程處企業法人市場化運作模式。三是安徽華帝集團的規模化、集約化發展模式。

在內部管理機制上,根據發展需要,全隊實行“統壹領導、分級管理、單獨負責、單獨核算、確保退保”的管理模式。每季度、每半年、特別和每年對運營情況進行審計。幹部實行年度考核和動態管理聘任制度。財務管理起著三個結算中心的核心管理作用,團隊財務人員實行計分考核制。項目管理以“八統壹”為重點,實行項目承包報賬制、可控成本承包制、鉆機飯內容承包制。生產材料和設備資產由班組統籌調配。員工是根據勞動合同制度雇用的。年度經營目標層層簽訂,獎懲兌現,責權利明確。

在產業結構和隊伍結構調整上,三隊先後推出了28項改革舉措,進行了“六大重要戰略轉移”和“五大結構調整”。團隊現已形成地質勘探、礦山凍結鉆探、基礎工程、探水、建築安裝、地質報告、礦山服務、多種經營、後勤服務等九大行業的基本格局。建設範圍覆蓋全國15個省(區),包括安徽、江蘇、河南、山東、天津、內蒙古、山西。安徽煤田三隊通過資源整合、優化配置,不斷壯大主業實力,拓展延伸產業,加快形成多元化發展新格局。從過去單壹的地質勘探,逐步發展成為多種技術和施工方法的綜合性地質勘探單位。同時是壹個多行業、多地區、多經濟成分的企業集團,擁有9個行業,17家公司,28個業務領域,2個合資企業,2個股份公司。主要施工領域有煤田地質、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礦井凍結鉆孔、油田勘探、大口徑瓦斯抽放、註漿、註氮、地鐵、路橋基礎工程、數字測井、巖土工程、大地測繪、實驗室檢測、機械加工、家具裝飾、餐飲服務、計算機開發、市政路網、工業與民用建築、房地產開發。目前,團隊已形成國有、集體、法人、合資、股份、承包租賃等多種經營方式和多種經濟形式。

創新體制,重組組織架構。實行事業單位企業化管理,打破傳統機構設置,取消二級機構。把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壹、二、三工區撤銷、合並、轉移,重新組織人員、設備、技術力量,成立幾個大公司,給所有有創收能力的單位和部門下達年度創收指標,獎優罰劣,開辟創收渠道。實行“統壹領導,分級負責,單獨核算,單獨用餐,保證交接”的管理模式。副組長兼任各公司經理,組長與各公司經理簽訂年度經營合同,公司經理與下屬工廠簽訂合同,層層分解目標,壹級對壹級負責。第三支隊伍還成功與臺商成立了春塔基礎建設有限公司和華春基礎建設有限公司兩家合資企業,由於起點高、定位準,在上海、深圳、珠海、南京、天津等大城市發展迅速。為了樹立市場品牌,使經濟增長迅速向規模化、集約化發展,增強在市場經濟大潮中的抗風和抗風險能力,成立了安徽華帝集團。

推進產權多元化,進行股份制改革。形成了多種經濟成分並存的新商業模式,成立了兩家股份公司,進壹步盤活了資本,激發了活力。抓大放小,放開搞活,走管理效率之路。壹方面,從過去的多層分包,轉變為直接承包重點工程、重點項目。另壹方面“借船出海”,借力發展,引進30多臺外包鉆機,擴大業務規模。安徽煤田地質還積極探索股份合作制,包括“職工有其股”,實現管理層、職工、投資者共同所有,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積極融入當地經濟,全方位參與當地經濟建設。目前,三隊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廣泛開展了承包市政路網、工業與民用建築、房地產開發等業務,形成了廣泛的地勘經濟新增長點。

三、取得的主要成果

2002年以來,安徽省煤田地質局以三隊為典型,連續五年實現超常規、跨越式發展,改革發展初見成效。

表1安徽省煤田地質局2001 ~ 2006年經濟形勢壹覽表

從煤田三隊的開發效果來看,主要體現在:

(1)地質找礦進壹步加強。煤田三隊過去壹年提交2 ~ 3份勘探報告,現在每年提交30 ~ 40份。而且報告質量很高,測評通過率達到100%。平均有53臺鉆機開工。年鉆井工作量平均20萬米。地質勘探中,單機最高鉆進效率為1000m/月,平均鉆進效率為580m/月。礦山凍結鉆井創造了多項全國最高紀錄,如單井盤日進尺1.460m,單機日進尺364m,單機平臺月效率3,460m。近五年來,共提交了153份礦山勘探報告。特別是安徽蒙城的邵玉莊和趙霽已探明煤炭儲量為791110000噸。

(2)科技競爭力不斷提升。依靠科技創新,大力實施科技興隊戰略,依靠科技創新和進步,加快現代勘探隊伍建設。隊伍擁有地質、工程、測量、測井、實驗室等高級專業技術人員214人,占職工總數的25%。500名中高級技術工人。先後提交地質報告200余份,煤炭儲量達200億噸。完成壹、二、三類科研項目50余項。根據第三隊提交的地質報告,已建礦井30多對,在建礦井65,438+00對。近年來,全國凍結井成井工程50%以上相繼完工,包括中國單井工程量最高的淮南丁基礦凍結成孔工程、亞洲最深、地層最復雜、施工難度最大的山東郭屯檢查井工程、淮南大口徑瓦斯抽放工程、南京新街口地鐵站地下連續墻工程、黃河“西氣東輸”工程、上海磁懸浮列車試驗線基礎工程等。僅近五年來,已完成地質報告設計153份,提交地質報告29份,獲得資源量347624萬噸,提交礦山服務報告153份。特別是在安徽蒙城的邵玉莊和趙霽,已探明的煤炭儲量為791118800噸,為國家儲備資源的開發提供了重要依據。兩次探礦權調查成果獲得省國土資源廳“十五”期間重大找礦發現獎。完成局級以上二、三類科研項目15項,局級以上優秀五小創新12項;在市級“百項優秀工程”中有多項成果。在各種報紙和雜誌上發表了30多篇關於技術和管理的論文。

(3)綜合經濟實力不斷增強。三支隊伍的總收入每年都在穩步跳躍式增長。1993年該隊營業總收入僅為178365438+萬元,九五末2000年總收入為4092萬元。到2003年超過1.5億元,2004年超過3億元,2006年繼續保持整體領先地位。五年來,累計開工鉆機360臺(套),完成施工項目249個,施工鉆孔量達290萬米,平均每年開工鉆機60臺(套),每年施工項目40多個。固定資產得以保值增值。目前總資產達3.38億元,是10年前的30倍。綜合實力不斷增強,發展潛力很大。走出了壹條獨特的發展之路。

⑷加快融入當地經濟發展。通過努力,三團已成為壹大批相對穩定的戰略合作夥伴,加強了與各大能源企業和地方政府的合作交流,建立了良好和諧的內外發展氛圍,市場資源日益增多。用誠信、業績和實力說話,不斷擴大深入合作交流的層次。從淮北煤田勘探到陜北石油開發,從北起中俄邊境的雙鴨山東榮煤礦凍孔施工,到澳門珠海港廣場工程;從樁基工程到上海和天津市場,從地下連續墻工程到廣州和深圳...在融入地方經濟方面,充分利用地勘單位的社會影響力和綜合實力,不斷擴大與地方政府的交流合作。目前,三隊正在進行4-5億元的市政路網建設項目和570畝舊城改造房地產開發項目。

(5)職工收入大幅增長。三隊職工人均年收入從1993年的65438+3733元增加到2000年的8869元和2006年的40427元。為改善職工生活條件和居住環境,2005年以來,新建職工住宅樓13棟,面積5萬多平方米,解決和改善了432名職工的住房條件,全隊職工住房面積從人均不足5平方米增加到現在的25平方米。

四,反映的主要問題

調查中反映的主要問題有:

(1)安徽煤田三隊是壹支歷史悠久、人員眾多的老勘探隊,遺留問題多、包袱重,困難和問題多。

(2)團隊壹直從事地質勘探,沒有形成自己的主導產品。它唯壹的成就是地質報告。現有的專業技術人員、管理經驗和設備主要在地質勘探方面。目前團隊只有兩個探礦權,其中1為合作探礦權。礦產勘查開發業還難以形成,

(3)地勘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第三隊位於經濟欠發達地區。淮北煤田經過幾十年的勘探,資源勘探工作基本結束,而兩大礦務局都有自己的勘探隊,所以補充勘探的市場很小,煤田地質勘探很難形成地質隊主導產業。其他行業由於專業和人才的限制,缺乏市場競爭力。在地質災害評估、環境評估等方面,由於資質、地方保護、行業保護等各種限制,很難形成產業。

(4)三隊努力拓展地質找礦延伸產業及相關產業,在凍結鉆井、大直徑鉆井施工、煤層氣勘探鉆井等方面具有技術優勢。但由於資質、地方保護、行業保護的限制,很難將自身的技術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

(5)地質找礦的外部環境有待改善。壹是勘探市場有待規範,部分個體經營者參與勘探市場,形成惡性競爭,威脅正規勘探隊伍的生存和發展。二是勘探建設外部環境差,壹個地質鉆孔青苗補償費從幾萬到十幾萬元不等,大大增加了勘探成本,部分勘探項目形成零利潤或負利潤。

動詞 (verb的縮寫)結論和建議

根據在安徽煤田三隊和其他地勘單位的調查,形成以下結論和建議。

(壹)當前地勘經濟的快速發展得益於各種有利機遇。

可以說,地勘單位能取得今天的經濟高速發展,天時、地利、人和缺壹不可。“時機”即市場機遇,在整個經濟增長的大環境的推動下,2002年以來礦業市場的繁榮和復蘇,以及資源瓶頸導致的國家對資源戰略的重視,都給地勘經濟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市場機遇。“地理位置”是指區域資源等自然條件。無論是勘探開發壹體化還是其他產業,都需要相應的自然資源條件。“人和”是指政策環境、政府支持、人文環境等。地勘單位屬地化後,加快了融入地方經濟的步伐,這是近年來地勘經濟快速發展的根本原因。

(二)地勘單位要突出自己的技術優勢。

安徽煤田三隊總結了近年來快速發展的實踐,認為地勘單位的核心競爭力是勘查技術優勢。通過技術創新的應用,地質勘探單次鉆井效率超過1200米/月,平均鉆井效率580米/月。礦山凍結鉆進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大到強,單機最高鉆進效率從2,300m提高到4,370m,創造了多項全國紀錄。所以這幾年我們能夠從眾多競技團隊中脫穎而出,做大做強,做出口碑。沒有強大的核心整改技術和鉆效技術的支撐,就不可能擁有壹批穩定的戰略夥伴單位,完成壹大批有影響力的國家重點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打造壹大批國家精品工程。從2002年開始,市場出現了契機,煤田三隊及時抓住機遇,加快發展。這主要是由於煤田三隊壹直重視技術隊伍的建設,保證隊伍和技術不分散,否則很難抓住市場機會。勘查資質等技術資質是地勘單位增強市場競爭力的重要手段。資質升級是實現經濟超常規跨越式發展的綠色通行證。2006年,安徽省煤田地質局淮北建設公司獲得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總承包壹級資質,大大提高了安徽煤田地質在工程投標中的競爭力。在調研中,地勘單位也希望在資質申報、審批等方面給予國有地勘單位優惠扶持政策。

(三)加強與礦業企業的合作,形成穩定的產業

近年來,煤田三隊積極探索如何與煤田礦業集團形成戰略合作關系,開展建井服務等技術支持,形成穩定的產業鏈。與礦山企業建立互利合作關系,加快危機礦山、現有油氣田和資源枯竭城市的資源勘查,大力推進深部勘查和外圍找礦。開展伴生礦產和尾礦的綜合評價、勘探和利用。做好礦山關閉復墾的地質工作。安徽省煤田地質局分別與淮南、淮北、皖北、辛集四大煤炭企業集團簽訂合作協議,形成了穩定的商業性地質工作,為地勘單位實現可持續發展提供了重要途徑。

(四)通過加強與地方政府的合作,積極融入當地發展領域。

安徽省煤田地質局充分利用自身優勢和國家政策,集融資、投資、項目建設、政府許可、政府采購於壹體,切實做好BT項目建設發展工作。在幫助地方政府解決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不足問題的同時,更好地體現了資金、技術、管理、市場、政策等資源的有效結合,收到了良好的回報。自2006年以來,* * *已簽署9個BT開發項目,累計投資超過6543.8+0億元。地勘單位結構調整必須充分發揮自身特色和優勢,把內部調整和對外合作結合起來,把地勘單位改革發展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結合起來,統籌考慮地勘單位改革發展和區域發展的關系。

(五)依法經營礦業權,實現跨越式發展

礦業權運作是實現地勘經濟超常規、跨越式發展的基礎。安徽省煤田地質局通過數據二次開發,積極登記具有找礦潛力區塊的采礦權,並投入風險勘查。“十五”期間,安徽省煤田地質局實現了5個區塊的探礦權轉讓,合同轉讓總價達到6543.8+0.68億元,實際回收資金達到6543.8+0.00億元。部分價款以參股形式與礦企合作。礦業權的運作為安徽省煤炭地質局的發展積累了資金基礎,也為安徽省煤炭地質局的整體搬遷提供了經濟基礎。

(六)行業主管部門應與地質勘查單位壹起建立和維護規範的地質勘查市場。

近年來形勢的發展變化深刻地改變了傳統地勘單位的含義。各地勘探單位發展不平衡,有的發展很快,有的還面臨不少困難。要根據各省地勘單位發展變化的實際,實行分類指導,以促進地勘單位更好更快發展。通過設置合理的市場門檻,取締不具備勘探資質的隊伍,已經迫在眉睫。制定指導價格,規範地質勘查招標市場,保護具有勘查資質單位的合法權益。安徽省國土資源廳對地勘單位領導班子考核進行了探索,取得了壹定成效。此外,地勘單位反映,各省統籌改革力度不壹,亟待出臺行業改革發展指導意見。壹些地勘單位建議,國土資源部門作為地勘行業的主管部門,應加強與其他職能部門的聯系和協調,搭建地勘單位建立各方面業務合作的平臺,必要時以主管部門名義向政府反映地勘單位的意見和建議。

(2007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