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租赁公司 - 壹條中山路,半個寶雞的歷史

壹條中山路,半個寶雞的歷史

“以孫中山先生命名的中山路,數量居世界之首,地理分布全國各地。每壹條‘中山路’都是中國現代化的歷史見證。它們超越了地理的概念和人的概念,它們共同構成了壹部凝固的近代史。”——楊

來源:網絡

說到各個城市中山路的來源,大致可以分為三種:第壹種是孫中山先生曾經革命生活過的城市,如中山、北京、上海、廣州、天津、南京、青島;第二個是1925孫中山先生逝世後,全國為了紀念他,把原來繁華的商業街改名為中山路之城,就像寶雞壹樣;第三個是純粹為了紀念孫中山先生的新路的城市。

中山路是寶雞市最早的主要商業街,東西走向,東起新華路,西至西關十字。東西兩端分別與新華路和富寶路相連。全長3104米,寬24米。

寶雞在北周元年(566年)修建了壹座山谷城,用來安置士兵。隋大業十年(674年),陳倉縣遷駐古城。唐至德二年(757),陳倉縣改為寶雞縣。此後,它壹直是寶雞縣行政辦公室所在地和寶雞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山路曾是寶雞市政府駐地,是寶雞最早的主城區,也是主城區最早發展繁榮的城區。

建於唐代的中山路被稱為“主幹道”,是寶雞縣城唯壹的街道。清初,寶雞縣修馬道有5條。其中壹條主要街道是東西向街(也就是原來的主幹道),橫貫全城。以現在的南門為界,分為東大街和西大街。以東西街為軸線,有西城巷、東城巷、北城巷、程楠巷、東南城巷、西南城巷、高家巷、關靜巷等南北向,均為南北走向,與東西正街相連。

民國16 (1927)後,東城門外逐漸形成壹個市場,與城內主要街道相連。因此,市內唯壹的主要街道以孫中山先生的名字命名為“中山路”,當時以東門為界,分別稱為中山東路和中山西路。建國後,三民街(人民街)貫通,成為今天的中山路。

中山路以其獨特的歷史價值,記錄著城市和時代的變遷。

來源:網絡

1.辛亥革命的號角在中山路吹響。

寶雞的中山路不寬不長,卻是壹條有著1200多年歷史的老街,凝聚著中國近代史上的屈辱與抗爭。10月20日,1911,武昌起義的消息傳到了寶雞。寶雞光榮院領導馬運山、白福順秘密組織革命誌願者,以“雞毛貼”的方式,在寶雞發動了第壹次徹底的反帝反封建起義。太平堡村的、福臨堡村的方、寶雞縣翟店的馬、馬大金、馬家園的馬正海等。,組織領導300余人舉行聲勢浩大的“青年軍人”遊行,震懾反動官員和士紳。這次遊行成為寶雞地區革命鬥爭的先聲。

65438年10月30日,寶雞農民王慶民、商人周率領300余名革命群眾,頭裹白布,向寶雞縣雅鎮進軍。清朝任命的最後壹任寶雞知府雷天羽感覺末日來臨,非常害怕。他催促縣鄉勇隊隊長龔海明守東門,帶領數十人從城北出逃,藏身於縣城以西二十公裏的秦王寨。項勇隊隊長龔長明見縣令逃走,便打開城門,歡迎革命軍入城。入城後,王慶民等人開了監獄,釋放了犯人,燒毀了縣政府內的西華閣和天主教堂,搗毀了西街盤剝貧民的當鋪,立即率隊駐守城外。起義隊伍沒有驚擾市民,受到群眾愛戴。市民們急忙給叛軍送去水和食物。軍民互相安慰,敲鑼打鼓,慶祝收復寶雞縣城。

165438+10月2日,起義群眾組織為革命軍,公開推薦馬運山張貼告示,說明商家不能漲價,公平買賣;小宇軍士應嚴守紀律,不得侵民擾商。社會秩序穩定。165438+10月下旬,甄壽山等10多名軍官和10多名在省城學習的當地學生從Xi安回到寶雞張貼布告,開展革命宣傳。公布清朝腐敗無能、喪權辱國的罪行和封建君主的頑固殘忍,宣傳革命的大好形勢和建立民主國家的重大意義。

1912年2月底,清帝退位,中華民國成立的消息寫在白布上公之於眾。寶雞人民奔走相告,歡欣鼓舞,歡欣鼓舞,慶祝封建專制的死亡和民主的誕生。

來源:網絡

二、中山路共和運動的興起

1938年8月,寶雞發生了壹件意義重大、影響深遠的大事,寶雞中山路大華巷誕生了全國第壹個產業合作社——打鐵社。9個沒有文化的鐵匠各自貢獻了全部工具和僅有的鐵材料,投入約140元組織工業生產。這個組織的出現標誌著中國大陸工業化進程的開始,宣告了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經濟封鎖的破產。

“共和”是“工業合作協會”的簡稱。共和運動是埃德加·斯諾、艾黎等外國友人在日本發起並組織的大規模侵略中國領土的經濟活動,中華民族正面臨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為了挽救和保存瀕臨滅亡的中國民族工業,中國的失業工人和流亡難民被組織起來進行生產自救。

8月5日,1938,中國工業合作協會在武漢正式成立。宋美齡為名譽主席,行政院院長孔祥熙為主席,艾黎為總技術顧問。8月下旬,在艾黎和合作經濟專家盧廣綿的努力下,共和西北辦事處在寶雞市中山西路東南巷率先成立。隨著共和運動的動員、宣傳和深入開展,各種工業合作社如雨後春筍,在寶雞等西北地區破土而出,迅速發展壯大。

中國工業合作協會西北辦事處成立後,組織了大量生活在淪陷區的難民和失業人員,積極興辦各種企業生產自救,解決了3萬多名產業工人和難民的吃飯問題,發展和保護了寶雞當地的民族工業。由於戰爭的特殊時期,西北共和的各類企業緊緊圍繞軍用物資和民用物資,積極開展生產,為抗日前線提供了大量的物資援助。1939,是西北產業合作的跨越式發展時期。共和西北辦事處以寶雞為基地,迅速拓展到Xi安、漢中、榆林、延安、天水、蘭州等13個城市和地區。在寶雞、鳳翔、隴縣、雙石鋪等地建立了18個辦事處、6個指導站、500多個合作社,涵蓋紡織、服裝、礦冶、化學、機械、五金、食品、文具、土木等行業,產品100多種。同時還建立了工業合金倉庫、共和供銷社、共和醫院、共和學校,積極為工業合作社和社員提供資金,供應原料,推銷產品,提供醫療、教育、文化服務。這壹年,艾黎在寶雞中山西路西北辦事處熱情接待了、趙壹峰、陳等從延安派來援助共和西北辦事處的同誌。西北共和辦公室進壹步充實完善,增加了8個地方機關和15個附屬機構,加強了共和生產的領導。到65438+2月,僅寶雞壹地就為前方戰士生產供應軍用毛毯5萬條,軍用大衣3.6萬件,總產值近百萬元。同年,受宋慶齡委托,制作了654.38+萬件棉衣,並送往Xi的八路軍Xi辦事處轉送。

工合的出現,激發了全國人民抗日的熱情和信心,同時也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大力支持。斯諾慷慨解囊,為共和籌集資金,並前往許多國家和地區宣傳共和,贏得同情、贊助和支持。家在中國的艾黎先生,四處奔走求救,鋌而走險,制造事端,足跡遍布全國,被譽為共和導師。斯諾的妻子海倫為了工合事業放棄了她熱愛的寫作活動,積極為工合籌集資金。在海倫的大力協助下,宋慶齡發起的國際共和促進會於1939年在香港成立。國際促進會盡力利用壹切可以利用的渠道,從國內到國際,從名人到宗教要人,從福利組織到慈善組織,為共和爭取同情和捐款。據不完全統計,世界各國為共和捐款超過500萬元。這些捐款憑著熱情和正義,成為推動抗戰勝利的無窮力量,促進了共和運動的發展。

截止1942年底,以寶雞為大本營的西北共和,共成立工業生產合作社2000個,安置就業職工近20萬人。寶雞的羅家坳、魚尖堡、福臨堡、金大堡、李家崖、張家村、張佳迪、宋家窯、白石溝村、十裏鋪,都是“共和”運動活躍的地方。僅紡織廠就陸續興辦了10多家,日產量1200軍布。共和醫院位於中山西路東南巷,有20多名醫護人員,平均每天門診量80人。

來源:網絡

三、西北新興工商業城市在中山路異軍突起。

抗日戰爭前夕,寶雞市區只有0.75平方公裏,郊區人口只有6000人。寶雞在當時的軍事意義上舉足輕重,但經濟十分落後。根據民國二十三年(1934)陜西銀行的調查,寶雞縣僅有商號168家,分為10個行業。沒有形成真正的城市規模。充其量只是壹個名副其實的小鎮。

寶雞位於陜西省西部邊境。自古以來就是秦、蜀的門戶,歷代兵家必爭之地。但由於道路難行,交通不便,當地經濟不發達,遠不如鳳翔縣。寶雞進入近代工商業城市行列,成為西北重要工業城市的歷史,是從隴海鐵路建成和抗日戰爭爆發開始的。

來源:網絡

1936 12.7,隴海鐵路在寶雞建成通車,連接陜西東西部,其橫跨中國東西部的交通大動脈作用日益凸顯。由於寶雞當時是隴海鐵路的西端,加上陜西省政府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修建了西寶公路、長宜公路、保平公路、川陜公路,寶雞成為了西南、西北、中西部地區的溝通之地。隴海鐵路和西寶高速公路將寶雞與Xi和東部各省連接起來。從寶雞往南,穿過秦嶺的川陜公路,直奔漢中,再分支南下四川,向東到河南、湖北。這條路從豐縣出發,向西北通往天水、蘭州、新疆、蘇聯。寶平公路經過千陽、隴縣,到達甘肅、寧夏。

來源:網絡

隴海鐵路到寶雞的開通和抗日戰爭的興起,加速了寶雞商業的發展。隴海鐵路1936、12到達寶雞,地位日益重要,成為中東部進入西南西北的咽喉,成為關中西北的商品集散地。“比如紅糖、茶葉、香煙、川產藥材、川產紙張,都是用成都膠輪車、人力拖車運到漢中或直接運到寶雞,再配送到關中各縣。甘肅駱駝帶也位於寶雞北部,以奉賢雙石鋪為壹站。所以在今天的商業上,寶雞僅次於Xi安,超載線路多達48條,承擔著大宗貨物的轉運,且多位於商品聚集的地方。寶雞超載店那麽多,從壹個側面反映了它的商業繁榮。

渭北各縣盛產棉花。自隴海鐵路到達寶雞後,寶雞成為關中西部的棉花集散地。資料顯示,1939年2月,寶雞進口棉花534940斤,出口802410斤,共計1337300斤。渭北各縣的棉花在寶雞采集,然後用汽車沿川陜公路運往西南大後方,保證了大後方的軍用物資和民用。

抗戰爆發後,大量淪陷區的人湧入寶雞,讓原本冷清的山城壹下子熱鬧起來,壹時間商賈雲集。1941年,著名作家茅盾先生路過寶雞,對寶雞的描述是這樣的:“現代化工廠的煙囪聳立在寶雞的田野上;寶雞城外,新城區發展迅速,追求利潤的商人和投機商充斥著這個新城區的賓館飯店;銀行、倉庫、山貨流水,原料、商品堆積如山”。寶雞已成為壹個發展中的現代工商業城市。陜西省銀行的調查顯示:“近年來,本縣業務發展迅速。據31年春的壹項調查,商家數量如下:鐵器店9家,餐飲商家9家,18山貨商家,8家文具商家,6家印刷商家,43家百貨商店,165438鞋帽。理發店65,438+00,鹽店25,中藥25,香煙23,酒3,木器店6,倉庫29,糧店22,西藥7,制革業65,438+00,絲綢店28,鐘表店4,珠寶店9,其他3。城關有商號336家,總資本1.4萬余元,其中銀行、倉庫、木屋等行業資本最大。但商家因為稅務關系,不願意說出資金數額的真相。這只是基於各種口述記者的統計。根據實際情況,總資本應該不止壹次。

來源:網絡

到抗日戰爭勝利時,寶雞商業仍在進壹步發展。“根據1946,65438+2月的數據,自1937開始,隴海鐵路連接寶雞,寶雞成為經濟交通大動脈,物資四通八達之地。貨源很多,上海,天津,武漢,成都,許昌,洛陽,開封,Xi安,鹹陽,蘭州,天水,平涼,固原,寧夏,青海,南京,霸州,廣元,貴州,昆明。有40多個省、市、縣運銷貨物,互通有無,促進了縣商業的繁榮。有:百貨99家,民族醫藥新醫藥行業52家,山貨鮮果行業125家,煙草、食用油、鹽行業165438家,商店、酒店、腳店63家,雜貨、服裝估算員75家,糧食行業52家,餐飲飯店265438家。

在工業方面。隴海鐵路在寶雞通車前,寶雞只是壹個6000到7000人口的小縣城。除了釀酒、造紙和伐木等手工業,沒有使用機器進行生產的現代化工廠。隴海鐵路開通至寶雞成為當地工業發展的分水嶺。短短幾年間,包括沈心第四紡織公司在內的十幾家工廠落戶寶雞,使寶雞不僅成為陜西省第二大工業中心,而且成為整個國統區11工業中心之壹。

來源:網絡

1937 1月,修理鐵路機車的長安機械廠寶雞分廠建成投產,開創了寶雞近代工業的先河。同年7月,全面抗戰爆發。地處十字路口的寶雞是連接西南、西北與中東部的交通樞紐,便利的交通為寶雞工業的戰時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938年8月,蔣介石發出通緝令,將陜西工廠遷至寶雞為目的地。截至1941年底,寶雞地區搬遷的工廠有沈心棉紡廠、洪順機器廠、華興機器廠、康敏毛紡廠、康敏棉紡廠、阜新面粉廠、大新面粉廠。這些資金雄厚、設備先進、管理科學的工廠,大多代表了當時國內工業發展水平最高的企業,在壹定程度上對相對落後的寶雞工業發展起到了骨幹和示範作用。如從漢口遷到寶雞的沈心第四紡紗廠,1938年在寶雞建廠時,擁有資金300萬元,紗錠4000錠,織機460臺,發電機1 300 w,每月可生產紗線20支,200支。此外,面粉行業的大新、福新,火柴行業的秦昌、協和新等工廠都是這個行業的骨幹企業。而且工廠的內遷也帶來了壹些資金和技術力量,尤其是隨廠遷入的工程技術人員。他們大多是在國外學習過,掌握現代生產技術和管理方法的人才。搬到寶雞後,自然會對當地現代生產技術的提高起到積極的作用。經過三年的不懈努力,在黃土高原上形成了具有壹定規模的“鮑芹工業區”,從而確立了寶雞作為西北工業中心的地位。

據陜西省銀行經偵處調查,截至1942年2月,寶雞縣有7家規模較大的工廠,資金總額499萬元。1938創辦了三家公司:洪順機器廠、沈心紡織四廠、大新面粉公司;有1939成立的1公司,即勤昌火柴廠;1941成立了三家公司:西華動力酒精廠、永興公司易門鎮動力酒精廠、清油煉油廠。此外,沈心從漢口福新公司遷來8臺36至30寸“愛麗絲”復式鋼廠,建立福新面粉廠,於1941建成投產,日產面粉2000袋。為了進壹步擴大生產,沈心公司先後建立了沈心紡織印染廠、電廠、煉鐵廠和弘文造紙廠。到1944,五廠* * *擁有職工4500余人,年產棉紗140000支,棉布160000支,面粉1000噸,機制紙5300令,鑄鐵170噸,成為當時寶雞最強最大的產業。沈心紡織四廠、大新面粉公司、洪順機械廠等工廠落戶寶雞,讓原本冷清的寶雞壹下子繁榮起來。隨著寶雞工業的大發展,電力供應明顯不足的矛盾逐漸凸顯。1938年9月,西京電廠在中山路148號設立寶雞分公司,安裝1柴油發電機600多盞,用於城市照明。到1942,寶雞發電廠資本金達到400多萬元。

來源:網絡

由於戰時寶雞商業的繁榮,形成了商業資本的迅速積累。巨額資金需要銀行為其流動提供資金。於是,各類銀行蜂擁而至,競相在寶雞買地建房,增設機構。當時中山路上站著17家銀行的財務異常,包括中央、中國、交通、農業、晉楚、陜西、河南、寶雞、上海、金城、李詠、開元、央行金庫、德泰祥銀行。

中山路屬於寶雞,屬於全國。中山路屬於現在,也屬於歷史和未來。在市場經濟改革40多年後的今天,我們更有必要在中山路上尋找歷史足跡,審視國家的變遷與發展,探尋未來的方向。中山路不僅是歷史留給今天的見證,也是對未來的啟示。

來源:網絡

作者簡介:於世宏,寶雞山水文化及寶雞歷史文化研究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