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租赁信息 -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的交通發生了哪些變化?(越具體越好)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的交通發生了哪些變化?(越具體越好)

國民經濟恢復期(1950 ~ 1952)

在此期間,國家致力於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明確指出,要在全國範圍內實現工農業的恢復和發展,首先要創造壹些基本條件,恢復交通。當時國家財力物力非常緊張,為恢復和發展交通運輸業撥出了大量的投資。近三年在交通行業投資18億元,占全國總投資的22.4%。

這壹時期的主要任務是恢復戰爭中被破壞的鐵路網。到1952年底,全國鐵路幹線基本恢復通車;天藍、成渝、來賓至友誼關等鐵路新線相繼建成。水路運輸疏通了長江、珠江、松花江等主要水道,開通了北洋、華南的運輸線;沿海和長江重要港口得到恢復,黃埔和天津新港得到擴建,受損船只得到修復和打撈。公路運輸:修復公路23,398公裏,新建公路3,846公裏,特別是在西南和西北地區。空運,恢復了原來的路線;開通了北京至西北、西南地區的航線;開辟了以北京為中心,東經沈陽,北至原蘇聯哈爾濱至赤塔,北至原蘇聯張家口至烏蘭巴托,西至Xi安、蘭州、烏魯木齊至阿拉木圖三條國際航線。

總之,經過三年的恢復期,新中國的交通運輸業恢復到了建國前的最高水平,並有所發展。到1952年底,鐵路營業裏程達到2.29萬公裏;內河航道達到9.5萬公裏,船舶總噸位比1950增加壹倍以上;全國公路裏程達到126700公裏,比1949增長57%。各種運輸方式的客貨運量是1949的3倍以上,滿足了國民經濟恢復的需要,為西部大開發準備了條件。

第壹個五年計劃期間(1953 ~ 1957)

“壹五”時期是建立社會主義工業化的最初基本時期。根據國家過渡時期總路線的要求,這壹時期交通運輸業將以鐵路建設為重點,改造和利用既有線路,建設壹些必要的新線,並相應發展內河和沿海運輸以及公路和航空運輸。建設項目主要位於長江以北和包頭、蘭州原有鐵路沿線。

五年改擴建鐵路1萬公裏。到1957年末,全國鐵路營業裏程達到26700公裏,比1952增長16.6%;公路通車裏程達到25.46萬公裏,比1952增長l倍。修建了康藏、青藏、新藏、清新、川黔、雲貴等主要幹線。內河通航裏程達到1441萬公裏,比1952增長51.7%;民航航線增加到23條,裏程達到2.64萬公裏,比1.952增加了1倍。

在這壹時期,國民經濟的發展與交通運輸業的發展之間的關系是相對協調的。1957年,各種運輸方式全社會客運量* * *完成旅客6.38億人次,五年年均增長3.21%,貨運量8.04億噸,五年年均增長31.0%。運輸量增速高於工農業總產值年均增速,也高於工業總產值年均增速18%。交通運輸業基本適應了工農業生產發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第二個五年計劃和國民經濟調整時期(1958 ~ 1965)

從1958開始,國民經濟經歷了三年的“大躍進”,盲目追求不切實際的高速度,急於升級生產關系,導致工農業、積累與消費嚴重失衡,經濟發展畸形。針對大躍進造成的經濟困難,1961年,我們轉而以調整為中心,實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全面整頓經濟。這壹時期,我國交通運輸業有了很大發展,技術裝備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與此同時(尤其是前三年),也出現了綜合運輸緊張的嚴重局面,“裝不上、卸不下、通不過”;這導致了接下來兩年運輸設備嚴重失修,運輸效率低下,運輸秩序混亂。從1963到1965,運輸行業的調整重點是改造運輸設備和整頓運輸秩序,恢復和提高運輸能力。截止1965,主要運輸設備基本恢復正常,狀態良好。

這壹時期的發展成就如下:到1965年末,鐵路營業裏程達到36400公裏,比1957增長36.3%;新建和改建公路幹線70多條,總裏程約3萬公裏,各地新建了壹大批標準較低的公路,使公路通車裏程達到51.45萬公裏,比1.957增加了L倍多;內河通航裏程達到157700公裏,比1957增長9.4%;上海、秦皇島、大連等擴建港口;民航航線裏程達到3.94萬公裏,比1957年增長49.2%。管道運輸開始了,第壹條輸送原油的管道建成了。

技術裝備水平的提高表現為:復線鐵路比重由1957的8.2%提高到1965的15.3%;北京、沈陽、鄭州等鐵路樞紐建有機械化、半機械化駝峰和編組站;電力機車和內燃機車研制成功;寶雞至豐州電氣化鐵路已經建成。水路運輸增加了大量新型裝卸設備,造船業發展迅速。有鋪面的道路比例從1957的47.6%上升到1965的59.5%,民用車輛達到29.95萬輛,比1957增加了1.37倍。民用飛機287架,比1957增加1.7倍。

第三和第四個五年計劃期間(1966 ~ 1975)

從1966到1975這十年間,中國經歷了“文革”十年動亂。周恩來總理在65438年至0964年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提出的“把我國建設成為具有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國防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社會主義強國”的偉大任務沒有得到正確實施。受“文化大革命”的影響和破壞,國民經濟瀕臨崩潰。然而,盡管受到各種幹擾,全國人民在各個領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交通運輸業也有了很大的發展。

鐵路網進壹步擴大,布局明顯改善。在京廣鐵路西部,建成了成昆、貴昆、蘭青、湘黔、焦枝等重要幹線,使這壹地區的鐵路長度從1949的3900公裏增加到1975的2萬多公裏,形成了中西部地區的路網骨架。為改變沿海港口壓船壓貨的局面,沿海主要港口加快建設,擴大船隊規模。公路運輸大發展,十年來年均增長2.69萬公裏,公路晴雨通車比例由1965的50.8%提高到1975的76.6%;1975年民用車輛達到91.71萬輛,比1965年增長了2.1倍。在過去的十年中,特別是在第四個五年計劃期間,國內和國際航線有了很大的增長。建成油氣管道5000多公裏,在東北、華北、華東地區初步形成了連接大慶、大港、勝利等油田與煉油廠、港口的原油管網和四川天然氣管網。

通過十年的建設,到1975年底,我國各種運輸方式總裏程達到1054700公裏,比1965增長40.9%,運輸網絡布局發生重大變化。其中,鐵路營業裏程達到4.6萬公裏;公路通車裏程達到78.36萬公裏;內河通航裏程達到136500公裏;民用航線裏程達到8.42萬公裏;油氣管道長度達到5300公裏。1975年,交通運輸業完成客貨運量193億人、20.2億噸,分別比1965年增長1倍和67.2%。

第五個五年計劃期間(1976 ~ 1980)

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幹擾和破壞,造成了交通運輸業與國民經濟發展的嚴重失衡。也造成了交通運輸行業內部各種運輸方式比例的嚴重失衡。“五五”期間,特別是1978年2月黨的十壹屆三中全會以後,黨和國家把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作出了實行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對國民經濟實行“調整、改革、整頓、提高”的方針,采取壹系列重大措施,調整農業、輕工業、重工業的比例關系,加強農業、能源運輸等薄弱環節;調整了積累與消費的比例關系,縮小了基本建設規模。在這個前提下,交通運輸業得到了相應的調整和擴張。

國家調整了交通建設規模,“五五”期間交通行業基本建設投資比“四五”期間減少10.4%。壹批項目停建緩建,加快了在建項目建設速度,建成開通了拖延多年的太焦、陽安、劉彘、沙桐、南疆、青藏(西藏至格爾木段)等鐵路線;繼續加快1973以來的大型港口建設,特別是煤、油、糧、礦專用碼頭和集裝箱碼頭建設。從1973到1979,沿海主要港口建成40多個萬噸級深水泊位,新增吞吐量近65438+億噸。在交通運輸業內部,調整了投資比例,增加了對既有鐵路幹線、公路幹線和沿海主要港口擴建的投資比例。鐵路既有線和樞紐改造投資占鐵路基礎設施總投資的比重由“四五”期間的10.78%提高到30%以上。

同時,註重技術和設備的現代化。石太、保田、風沙大、陽安、襄渝(襄樊-安康段)等鐵路實現電氣化,“五五”期間新增內燃機車和電力機車900多臺。增加了多用途船、集裝箱船、滾裝船、客船等傳統船舶。截至1980年底,共有船舶527艘,963萬載重噸,承擔了外貿進出口海運量的壹半以上。

到1980年底,鐵路營業裏程達到4.99萬公裏,其中電氣化鐵路1664公裏,內燃機車牽引鐵路7400多公裏。電力和內燃機車完成客貨運輸比例達到20.1%。公路通車裏程達到88.33萬公裏;內河通航裏程108500公裏;民航航線裏程達到195300公裏;輸油(氣)管道裏程達到8700公裏。

第六個五年計劃期間(1981年~ 1985)

“六五”期間,國家明確提出集中資金進行能源和交通建設,能源和交通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重點。在此期間,交通領域投資占全國總投資的比重由“五五”時期的12.9%提高到13.3%。

鐵路進壹步調整投資比例,確立了以改造舊線為主,適當建設新線的方針。五年,基建投資237.22億元。復線裏程增加1581公裏,電氣化鐵路增加2506公裏,新建鐵路2389公裏。西南、西北、海關等主要通道運輸能力,特別是山西煤炭運輸通道進壹步加強,山西煤炭運輸能力由1980年的7200萬噸增加到1985年的120萬噸。北京、鄭州、徐州、石家莊等樞紐進行了改擴建。水路交通建設重點提高煤炭、石油等能源物資運輸能力和集裝箱運輸能力,完善港口集疏運體系,開工建設萬噸級以上泊位132個,建設泊位54個,新增吞吐量100多萬噸,相當於前十年新增運力的總和;長江、珠江、黑龍江、京杭運河等內河航道得到整治和發展。在公路建設中,采取了以工代賑、提高養路費標準、征收車輛購置附加費、集資或貸款等多種渠道擴大資金來源。,使總投資達到5341萬元,新增公路裏程達到5.4萬公裏,其中壹、二級公路8833公裏,以北京為中心的國省幹線公路1.1.000公裏。“六五”以來,民航由國務院直接領導,加快了機場建設,機場投資占“六五”民航總投資的32%。機隊更新加快,新增飛機102架。

截至1985年底,各類運輸線路裏程達到1395400公裏,比11980增長1.7%。其中,鐵路(含地方鐵路線)裏程達到5.5萬公裏,公路裏程94.24萬公裏,內河航道裏程10910000公裏,輸油(氣)管道裏程增加到1170公裏,民航航線裏程增加到27.72萬公裏,民航機場裏程8200公裏初步形成以鐵路幹線、公路幹線、長江幹線和南北沿海航線為骨架的五種運輸方式的綜合運輸體系。

“六五”期間,交通運輸技術裝備有了很大的加強。鐵路復線比例由15.3%提高到19.3%,電氣化裏程比例由3.4%提高到8%,機車數量增加14.5%。客車增長29.2%,貨車增長13%。四級及以上公路裏程占比由38.7%提高到66.4%。交通運輸部門擁有運輸船舶10.73萬艘,凈載重2367萬噸,載客量59.64萬座。大型港口基本實現了裝卸作業機械化。

截至1985年底,各種運輸方式客運量62.02億人次,旅客周轉量4436.39億人公裏,分別比1980增長81.5%和94.5%。貨運量74.58億噸,貨物周轉量1.83653億噸公裏,分別比1.980增長36.5%和52.7%。沿海主要港口吞吐量達到312萬噸,比1980增長43%。交通運輸業完成的客貨運輸量雖然有較大增長,但仍不能滿足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鐵路旅客列車嚴重超員,貨運能力只能滿足70%左右的需要,限制區段只能滿足30%-40%左右。沿海主要港口泊位嚴重不足。1985年外貿船舶平均停靠港口11.1天。沿海地區約有43%的公路路段交通量超過設計能力。

第七個五年計劃期間(1986 ~ 1990)

“七五”期間,國家明確提出運輸優先,采取了壹系列改革措施和政策,鐵路實行經濟承包責任制,港口政企分開,調整運價,民航實行90%利潤留成,進壹步促進了運輸的發展。

鐵路實行投入產出和公路建設經濟承包責任制後,五年完成基建投資493.5億元,機車車輛行業投資30億元。“北戰大秦,南攻恒光,取華東於中國”重點工程竣工,大秦壹期、恒光復線工程提前投產。公路繼續實施投資渠道多元化措施,五年投資263.8億元,是“六五”的4.9倍。* * *新建或改建公路8萬多條,新增二級以上公路2.4萬公裏。通過多方融資和體制改革,水運完成基建投資2165438+5200萬元,是“六五”的1.1倍,沿海主要港口建成泊位233個,其中萬噸級以上油級96個;改善內河航道4200多公裏。民航采取租賃、專項貸款、自籌資金、地方參與等多種方式籌集資金,新建民航機場13個,改擴建機場20個,完善了機場布局,提高了機場水平。

截止1990年底,各種運輸方式總裏程達到1718000公裏,比1985增長23.1%,鐵路、公路、民航、管道分別增長5.1%、9.3%、83%。

“七五”期間,交通運輸裝備有了很大的加強。建成復線鐵路2427.1公裏,電氣化鐵路2764.2公裏,使復線率和電氣化率分別達到24.4%和13%;內燃機車和電力機車的工作量達到70%以上,標誌著鐵路牽引動力進入了以內部電力牽引為主的新時期。1990年,民用汽車保有量達到551萬輛以上,比1985增長71%;建成了沈大高速等500公裏高速公路,改造了壹批汽車專用公路,使公路建設進入了建設高等級公路的新階段。民用船舶總噸位近3800萬噸,其中海洋運輸船舶2000多萬噸。新增民用飛機112架(含租賃48架),淘汰壹批落後飛機。截止1990年底,民用飛機421架。

與1990中的1985相比,全社會客運量、旅客周轉量分別增長24.7%、26.8%,貨運量、貨物周轉量分別增長30.1%、44.6%。沿海主要港口貨物吞吐量4.8億噸,增長55.1%。

第八個五年計劃期間(1991年~ 1995)

“八五”期間是建國以來中國交通運輸發展最快的時期。隨著鄧小平同誌1992重要講話和黨的十四大的召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了壹個新的發展階段。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1.8%,進出口貿易年均增長19.5%。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有了很大的調整和變化,城鄉人民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這時,交通運輸業提出了持續增長的需求。通過深化改革和加快建設,交通運輸業發生了很大變化。

交通運輸業投資大幅增加。五年來,國有交通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835億元,是“七五”期間的3.8倍。從中央到地方都形成了基本的認識,重視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出現了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企業投資並大膽利用外資的良好局面。

鐵路建設出現新高潮,大區段幹線建設得到加強。京九、寶中、集通新線和蘭新復線基本建成,新建鐵路鋪軌達到5900公裏。機車、客車和貨車擁有量分別比“七五”末增長14.4%、12.1%和19.5%。公路水運實施“三主壹撐”(公路主骨架、水運主通道、港口主樞紐、支撐保障體系)規劃,建成京津塘、濟青等高速公路,五年新增公路654.38+0.29萬公裏。水運要以長江幹線為重點,加快內河航道建設;沿海港口按專業體系建設,新建和改建中級以上泊位170個,增加吞吐量65438+3800萬噸。民航發展迅速,新建和改造了壹批機場。

截至1995年底,各類運輸線路裏程達到247.68萬公裏,比1990增長44%。其中,鐵路、公路、水運、民航、管道分別增長9.1%、12%、1.6%、122.8%、8.2%。

“八五”期間,我們將以緩解運輸能力不足和提高技術裝備水平為重點,重視提高科技水平,使交通運輸行業的技術裝備水平得到進壹步提高。復線鐵路比重由1990的24.4%提高到1995的31%,電氣化鐵路比重由13%提高到17.8%,內燃機車和電力機車比重由53.8%提高到71.2%。大秦鐵路運煤重載專線的建成,京滬、京廣幹線5000噸貨運列車的開行,廣深準高速的開通,各大幹線旅客列車的成功提速,都是鐵路技術裝備水平提高的顯著標誌。高等級公路發展迅速,高速公路和壹、二級專用公路達到654.38+0.5萬公裏,比“七五”末增加約654.38+0.5萬公裏。與第七個五年計劃結束時相比,中國的汽車數量增加了88%。水運增加了壹批機械化、自動化水平高的成套設備;船舶結構有所調整,重點發展集裝箱和散貨船。1995年末,從事國際航運的船舶達到2200萬載重噸,集裝箱船隊規模已居世界第四位。民航新增大中型飛機281架,旅客座位數比“七五”末增長1.4倍。民用機場增加到137個,不少機場進行了改造,提高了飛行區等級;空中通道管制和通信導航設施有了很大改善。管道輸送也采用了壹系列新技術,對原有管道進行了改造。輸油技術、施工技術和防腐技術接近90年代國際先進水平。

由於交通運輸需求的持續增長,八五期間交通運輸行業完成的運輸量有了較大增長。與1990相比,全社會客運量從77.3億增加到11726億,年均增長10.3%,旅客周轉量從5628.6億增加到900190萬。全社會貨運量從97億噸增加到12348億噸,年均增長5.4%,貨物周轉量從26207.6億噸公裏增加到35729.6億噸公裏,年均增長7.2%。沿海主要港口貨物吞吐量從4.83億噸增長到8億噸,年均增長13.1%。與此同時,交通運輸結構發生了明顯變化。與1990和1995相比,鐵路、公路、水路、民航份額分別從46.4%、46.5%、2.9%和4.1%變化,變化幅度為39.3%。在全社會貨物周轉量中,鐵路、公路、水路、管道的份額分別由40.5%、12.8%、44.2%、2.4%變為36.4%、13.8%、48.65、438+0%、1.7。這種變化既反映了各種運輸方式發展水平的差異,也是綜合運輸結構調整和各種運輸方式逐漸競爭的結果。

九五期間(1996 ~ 2000年)

在第九個五年計劃期間,特別是自1998以來,國家采取了增加基礎設施投資的政策,包括交通基礎設施,以保持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和健康的增長,並刺激國內需求。1996-1998三年間,基本建設投資6059.45億元,1999年仍保持良好勢頭,使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進入大發展時期。

與1999和1995相比,復線鐵路裏程比例由31%提高到36.1%,電氣化線路裏程比例由17.8%提高到24.2%。中國的鐵路幹線已經多次全面提速。公路建設取得長足進步,到1999年底,實現了“兩突破三提高”,即全國公路通車裏程突破13萬公裏,高速公路通車裏程突破10萬公裏,等級公路在路網中的比重進壹步提高,農村通公路比例進壹步提高,公路工程建設質量進壹步提高。截至1999年底,沿海港口泊位數達到1992個,其中萬噸級泊位490個,比1995分別增長10.2%和24.4%。民航新建、改擴建了壹批機場,開始調整運力結構。

截至1999年末,各種運輸方式總裏程達到308.27萬公裏,比1995增長24.46%,其中鐵路、公路、水運、民航、管道分別增長7.67%、16.83%、4.95%、34.83%。

與1999和1995相比,全社會客運量由11726萬人增加到13944萬人,旅客周轉量由900190萬人公裏增加到11299。全社會貨運量從654.38+023.48億噸增加到654.38+029.27億噸,貨物周轉量從3572.96億噸公裏增加到40495.6億噸公裏,年均增長率分別為654.38+0.654.38+07%和3.33%。沿海主要港口貨物吞吐量從8億噸增長到6543.8+0.5億噸,年均增長7.8%。與第八個五年計劃期間相比,所有平均增長率都有顯著下降。這說明“九五”前四年交通運輸需求總體不景氣,呈現平穩態勢。這與國家經濟宏觀調控、工業產品結構調整和亞洲金融危機有關。

十五期間(2001 ~ 2005)

“十五”期間,中國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取得歷史性突破。全國公路裏程達到654.38+95萬公裏,比“十五”預期目標增加35萬公裏,比“九五”末增加55萬公裏。其中,高速公路裏程達到3.9萬公裏,比“十五”預期目標增加9200公裏,比“九五”末增加2.4萬公裏。沿海港口深水泊位達到912個,比“十五”預期目標增加112個,比“九五”末增加266個。

十五期間(2006 ~ 2010)

十壹五期間,各類交通運輸總裏程由2005年的558.64萬公裏增加到2065,438+00年的704.27萬公裏,增長266,5438+0%,年均增長4.7%;全社會主要交通方式客運量從2005年的18470萬人次增加到2006年的32795438+00萬人次,增長77.5%,年均增長12.2%。旅客周轉量從17466.7億人公裏增加到27779.2億人公裏,增長59.0%,年均增長9.7%;貨運量從18620萬噸增加到32030萬噸,增長72.0%,年均增長11.5%;貨物周轉量從8025865438+1億噸公裏增長到137329億噸公裏,增長71.1.3%,年均增長11.3%。

“十壹五”期間,我國鐵路基本建設投資達到1.98萬億元,是“十五”的6.3倍。截至2010年底,全國鐵路營業裏程達到965438+萬公裏,位居世界第二,比2005年底增加15600公裏,增長20.7%。截至2010年底,電氣化鐵路裏程達到4.2萬公裏,電氣化鐵路比重由2005年的31.2%提高到46.2%,提高了15個百分點,電氣化鐵路裏程已躍居世界第二。2010年,全國鐵路客運量達到1676億,旅客周轉量8762.2億人公裏,貨運量36.43萬噸,貨物周轉量276465438+1億噸公裏,分別比2005年增長45.0%、44.5%、35.3%和33.4%。“十壹五”期間,全國鐵路運輸旅客72.8億人次,貨物6543.8+06.3億噸,分別比“十五”期間增長35.9%和42.9%,均創歷史新高。

截至2010年底,全國公路網總裏程達到398.4萬公裏,五年增加63.9萬公裏。國省幹線公路裏程達到46.22萬公裏,其中國道16.39萬公裏,省道29.83萬公裏,分別比“十五”末增加312萬公裏和6.44萬公裏。截至2007年底,“五縱七橫”12國道主幹線全部提前13年建成,西部開發的8條省際通道基本貫通,國家公路網密度由“十五”末的每百平方公裏34.8公裏提高到40.2公裏。

國家高速公路網重點建設的“五射兩縱七橫”14線中,95%以上已建和在建。“十壹五”末,高速公路裏程達到74654.38+萬公裏,位居世界第二,比“十五”末增加33654.38+萬公裏,增長80.7%,年均增長12.6%。“十壹五”新增高速公路裏程占全部高速公路的44.5%。高速公路進壹步實現了大規模的省際互聯互通,加強了主要地區之間的經濟交流,實現了各省和經濟區之間的客貨運輸共享,通道效應日益顯著。隨著高速公路骨架的基本形成,城市間的公路運輸通道得以構建,綜合運輸通道能力得到提高,綜合運輸體系結構得到優化。同時也強化了鐵路、機場、沿海港口的集疏運功能,促進了綜合運輸體系結構的優化。根據國務院公布的高速公路網發展規劃,中國正全力以赴加快建設國家高速公路網主骨架。估計到“十二五”末基本完成。屆時,中國高速公路總裏程有望達到65438+萬公裏,超過美國,躍居世界第壹。

2006年以來,國家組織實施了“五年千億”工程,中國農村公路建設進入了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快速發展新時期。通過大規模的農村公路建設,農村公路的交通條件得到了顯著改善,為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進壹步解決“三農”問題提供了支撐和服務。“十壹五”期間,新建和改建農村公路1.2萬公裏,全國具備條件的鄉鎮基本通瀝青(水泥)路,東中部地區具備條件的村基本通瀝青(水泥)路,西部地區具備條件的村基本通公路。到“十壹五”末,我國農村公路裏程達到345.5萬公裏,新增53.97萬公裏。農村公路的建設讓人們感受到了真正的幸福。

由於公路投資和路網建設,運輸能力和運輸量迅速增加。2010年,道路運輸* * *發送旅客306.26億人次,14914億人公裏,發送貨物242.53億噸,發送貨物43.005億噸。

“十壹五”期間,沿海港口建設投資超過3500億元,在長江幹線、西江航運幹線、京杭運河沿線建設了壹批大型專業化港區。截至2010年底,全國規模以上港口96個,生產泊位32148個,其中萬噸級及以上泊位1659個。2010年,全國規模以上港口貨物吞吐量達到80.2億噸。其中,沿海港口貨物吞吐量54.28億噸,內陸港口貨物吞吐量25.9億噸;全國規模以上港口集裝箱吞吐量13060萬標箱。中國港口吞吐量已連續6年位居世界第壹。港口建設成效顯著,成為帶動臨港產業、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引擎。

“十壹五”期間,民航基礎設施投資5年2500億元,相當於前25年民航建設資金的總和。截至2010年底,運輸機場175個,五年新增機場33個,改建壹批機場,初步形成規模適度、功能完善的機場體系。這些機場覆蓋了全國91%的經濟總量、76%的人口和70%的縣級行政單位。其中,首都機場客運、浦東機場貨運分別位居世界前2、3位。“十壹五”期間,我國民航航線裏程和網絡進壹步完善。截至2010年底,民航航線裏程276.5萬公裏,比2005年底增長38.4%,年均增長6.7%。

“十壹五”期間,中國民航業務規模快速增長,已成為世界第二大航空運輸系統。到2010年底,民用飛機達到1604架,是2005年的1.86倍。2010年,全國民航* * *發送旅客2.7億人次,比2005年增長93.1%,年均增長65.438+04.1%;旅客周轉量4031.6億人公裏,比2005年增長97.2%,年均增長1.4%;* * *交付貨物557.4萬噸,比2005年增長81.7%,年均增長12.7%;貨物周轉量17.66億噸公裏,比2005年增長123.8%,年均增長17.5%。航空運輸已經成為壹種流行的旅行方式。五年來,完成了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等重大航空運輸保障任務,在汶川、玉樹抗震救災等突發事件應急運輸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航空運輸,無論是客運還是貨運,在綜合運輸體系中的比重不斷增加。

到2010年底,管道總裏程從“十五”末的4.4萬公裏增加到7.8萬公裏,比2005年底增長78.4%,年均增長12.3%。2010年,管道輸油(氣)能力491.89萬噸,比2005年增長58.5%,年均增長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