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租赁信息 - 新時期如何當好鄉鎮黨委書記和鄉長

新時期如何當好鄉鎮黨委書記和鄉長

鄉鎮是我國政權組織結構中最基層的組織,處於承上啟下的特殊地位,是黨和國家在農村全部工作的基礎。鄉鎮黨委書記、鄉長是鄉鎮各類組織和工作的領導核心,肩負著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維護穩定、促進和諧的重要職責。他們履職的好壞,關系到農村社會的和諧穩定,關系到黨的事業的興衰成敗,關系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新時期當好鄉鎮黨委書記、鎮長,責任重大,使命光榮。結合我四年來擔任鄉長、黨委書記的工作實踐和個人體會,談壹些粗淺的認識。

壹是充分認識鄉鎮的重要地位,清醒認識鄉鎮工作面臨的形勢和挑戰。

(壹)鄉鎮工作的重要地位。

作為鄉鎮黨委書記和鄉長,只有充分認識到鄉鎮工作的重要性,明白自己肩負的重任,才能進壹步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鄉鎮工作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鞏固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必須依靠鄉鎮。農村基層黨組織是組織農村黨員的最基層單位,是黨在農村全部工作和戰鬥力的基礎,是貫徹黨的方針政策、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的戰鬥堡壘,是帶領農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骨幹力量,擔負著直接聯系群眾、宣傳群眾、組織群眾、團結群眾,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落實到基層的重要職責。基礎不牢,地動山搖,沒有基層黨組織,黨員就像壹盤散沙,就無法形成戰鬥集體。農村基層黨組織戰鬥力不強,就會導致上級下達的任務得不到有效落實,群眾利益得不到維護。這樣下去,黨的組織基礎就會被削弱,就會動搖黨的根基,危及黨和國家的穩定。因此,農村基層黨組織和黨員作為* * * *的生產者,只有充分發揮戰鬥堡壘作用和先鋒模範作用,黨的領導才能有堅實的基礎。

2.樹立黨在農村的執政形象必須依靠鄉鎮。執政黨的形象是指在執政過程中,黨的整體素質、執政能力、執政理念和執政業績給人留下的綜合印象或看法。鄉鎮黨組織和鄉鎮幹部直接處於農民生產生活的第壹線,面向千家萬戶,與農民有著廣泛而密切的聯系。工作作風和政策落實直接關系到農村的人心向背和黨的執政形象。我們黨只有在占人口70%的廣大農村樹立良好的執政形象,才能不斷鞏固黨執政的組織基礎和群眾基礎。

3.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必須依靠鄉鎮。從人口結構來看,中國仍然是壹個農業人口大國,大部分人口生活在農村。2012年,雲南省農村人口3725.07萬人,占年末總人口的80%。祿豐縣農村人口34.9萬人,年末占全縣人口的81%。從收入情況看,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矛盾是城鄉發展不協調,表現為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收入差距較大。2012年,雲南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075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417元。祿豐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51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23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與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值約為1:3。縱觀經濟發展的各個領域,農業仍然是經濟社會發展的薄弱環節,農村仍然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難點和重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必須實現農民收入持續快速增長。只有發展鄉鎮經濟,提高農村人民的生活水平,才能加快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

4.維護農村和諧穩定必須依靠鄉鎮。《中共中央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指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關鍵在黨,重點在基層。和諧社會的前提是社會穩定。當前,隨著農村改革的深入和經濟社會結構的調整變化,各種利益沖突和社會矛盾糾紛突出,而維護社會穩定的重點和難點在基層和農村。只有把矛盾化解在基層,才能有效維護農村穩定,促進整個社會的和諧進程。

(二)鄉鎮工作面臨的形勢和挑戰

1,鄉鎮工作面臨的形勢。

壹是三農政策實現了從“取”到“給”,從“積累”到“反哺”,從“保供給”到“提質增效”的重大轉變。2004年以來,中央連續多年以1號文件強調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性,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高度,制定了壹系列解決“三農”問題的政策措施。免征農業稅、農業綜合直補、農村義務教育“兩免壹補”、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新農保、農機具購置補貼、農村學校營養餐以及投入新農村建設的大量財政資金,都是中央惠農政策的具體體現。10年來,“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政策,使農民休養生息,生產積極性空前高漲,幹群矛盾得到緩解,極大地促進了農村的繁榮穩定。二是人民生活由解決溫飽向追求全面小康轉變。改革開放30多年來,農業農村發生了歷史性的深刻變化,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舉世公認的成就。以陸豐為例。10年來,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從不足2000元增加到6000多元,農林牧總產值從不足13億增加到30多億。在解決溫飽的基礎上,人民生活全面走向小康,農民的需求也相應發生了變化。主要表現為對增加收入、改善環境、素質教育、社會保障、醫療衛生等方面的需求越來越高,對利益、人權保障、民主法治、社會保障等方面的需求也越來越大。第三,從經濟發展到經濟社會全面協調發展的轉變。十六屆三中全會以來,黨中央提出了科學發展觀,強調以人為本,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黨的十八大再次強調,“要把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作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實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壹體’總體布局,促進現代化建設各方面協調發展,推動生產關系和生產力、上層建築和上層建築相協調。這說明國家在重視經濟發展的同時更加註重社會各方面的和諧進步,鄉鎮基層也必須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第四,農村經濟發展由單壹型向多元化轉變。隨著傳統農業逐步向現代農業轉變,通過用現代裝備武裝農業,用現代科技提升農業,用現代管理方式改造農業,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市場競爭力大幅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大幅提高。農業生產正朝著優質、高效、外向型、生態、安全的方向發展。隨著城鄉壹體化進程的加快,大量農村勞動力逐漸向非農產業轉移,打破了城鄉二元經濟結構,農民與市民的差距在不斷縮小。隨著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二、三產業發展迅速,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逐步提高。農村商品市場日益繁榮,促進了單壹農耕經濟向復合經濟的轉變,經濟發展呈現多元化格局。壹些地方的非農產業總量甚至已經超過農業。

2.鄉鎮工作面臨的困難和挑戰。壹是農民增收難。主要表現在農業增產不增收。農業不增收的主要原因是市場對農產品的需求在不斷變化。近年來,隨著農業生產技術的提高,初級農產品產量也有較大增長,但城市對食品的需求,特別是未加工或僅初步加工的農產品需求增長緩慢。二是就業不足,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困難,主要是農村非農產業發展不足,農業規模化經營水平低,難以為農民提供廣闊的就業空間。這是農民主要靠農業維持收入增長的關鍵點。三是農業結構調整存在盲目性,現代化程度低。小農戶面對大市場仍是目前我國農村經濟的基本格局。這種分散的農業生產經營模式與市場經濟條件下信息化、標準化、優質化、規模化的現代農業發展的矛盾越來越突出。四是農民科學文化素質低。農民掌握和應用現代科學技術的能力不強,不能很好地適應現代農業的要求,壹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民向二、三產業轉移就業。五是難以發揮村鎮的管理和調控功能。村改和取消農村各種稅費後,鄉鎮政府的行政權力減弱,削弱了鄉鎮幹部用行政手段管理農村事務的條件。國家政策給了人們更多的空間和自主權,更註重對他們權利的保護。目前老方法(行政手段)不敢用,新方法(依法行政)不好用,好方法(以人為本)不管用,所以對農村農民的管理顯得力不從心。部分農民法制觀念淡薄,鄉鎮難以依法引導和約束其行為。比如,對違法生育、違法用地等矛盾問題,很難進行強制管理和經濟處罰。此外,由於村集體經濟實力薄弱,鄉鎮經濟活動效益降低,組織農民開展公益事業十分困難,影響了農業農村經濟的發展、行政權威的維護、基層政權的鞏固和黨群關系的改善。六是維護地方穩定和依法行政難度大。隨著改革的深入,農村正在經歷壹場利益關系的調整,山、林、水、土、涉法涉訴等方面的利益糾紛增多,社會民生矛盾突出。此外,國家暢通群眾訴求渠道後,壹些群眾在信訪中不信法,不信信,抱著“哭娃娃有奶吃”的僥幸心理,通過信訪謀取利益的現象突出。七是難以推動經濟社會事業協調發展。長期以來,農村社會事業投入不足,農村學校軟硬件設施亟待改善。農村衛生體制改革後,發展難、人才缺乏、基礎設施落後、合作醫療發展水平低、看病難等問題仍不同程度存在。第八,執政能力建設面臨新的考驗。兩級村幹部待遇壹直很低(村委會書記月工資只有760元),使得本已薄弱的農村基層組織難以留住和找到人才,難以調動村幹部的積極性,嚴重影響了農村基層組織的戰鬥力和凝聚力。鄉鎮黨委政府的財權、財權、人權大幅縮減,執政能力、執政方式、執政理念面臨新的挑戰。

第二,明白責任之重,搞清楚鄉黨委書記、鄉長該幹什麽,怎麽幹。

根據形勢的發展變化、組織的要求和群眾的期待,鄉鎮黨委書記和鄉長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註重發展。發展是硬道理,只有發展才是鄉鎮壹切工作的主題和靈魂。要充分認識和理解“大發展小困難,小發展大困難,不發展最難發展”的深刻含義,始終把發展作為第壹要務。

壹要制定科學的發展規劃。壹個好的發展規劃是促進村鎮快速發展的重要綱領。鄉鎮黨委書記、鄉鎮長要審時度勢,準確領會上級精神,深入調查當地情況,總結繼承發展經驗,超前思考,集思廣益,抓住機遇,科學決策,創新發展措施,制定好發展規劃。制定發展規劃,思路才清晰,方向才明確,步子才穩健,才能防止和克服“形勢不明,決心大,心中想法無數”的現象。

第二,搞好產業調整,培育支柱產業。把調整經濟結構作為鄉鎮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科技興農,基地支農,市場活農,促進傳統農業優化升級,提高農業整體效益。積極探索“公司+基地+農戶”、“公司+協會+農戶”、訂單生產等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大力發展專業合作組織,提高生產組織化程度,增強主導產業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要把培育特色經濟作為鄉鎮經濟發展的主攻方向。結合鄉鎮資源、交通區位、產業結構等綜合因素,堅持“壹村壹品爭發展”的思路,整體推進,打造自己的特色,擴大自己的優勢,建立自己的經濟發展“坐標系”,大力培育“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有我特色”的市場“亮點”,開辟適合自身發展的新路,形成合理的布局和區域。

三要抓好基礎設施建設。基礎環境是壹種形象,也是壹種隱性生產力。良好的基礎設施建設是發展鄉鎮經濟的有力支撐。要通過實施中低產田改造和五小水利工程,加強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耕作條件,提高土地產出效率,增強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要加快農村公路建設,提高交通等級,構建暢通的交通網絡,解決群眾出行難的問題。要實施農村人畜飲水安全工程,通過實施水源林改造、水窖建設和國債人畜飲水工程,解決群眾飲水問題。認真做好集鎮和村莊規劃,加快小集鎮和中心村建設。實施路燈亮化、綠化美化工程,優化集鎮環境,搞好群眾文化廣場、農產品綜合交易市場和垃圾處理廠建設,完善集鎮功能。

第四,要搞好投資軟環境的營造。改善投資軟環境是擴大開放、加快發展的重要舉措之壹。在軟環境建設中,重要的是保證政令暢通,充分利用各項政策,為外來投資者提供和創造壹切便利條件;要樹立和強化服務意識,切實減少程序,不斷提高效率;我們要註意依法保護外國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努力創造公平、公正的營商環境;要不斷增強人民的開放意識和法制意識,努力提高全社會的參與度;要加強招商引資工作,盤活國內資源,創新招商方式,加強招商項目包裝推介,扶智發展。

(二)維穩抓和諧。作為鄉鎮黨委書記和鄉長,必須堅持把維護社會穩定放在壓倒壹切的位置,深刻認識和牢記穩定是硬任務,是第壹責任。

1.恪守保民責任在維穩中促進農村社會和諧。社會和諧最直接的表現就是社會穩定。堅持維護社會穩定,創造安定祥和的社會環境,讓人民安居樂業。壹是構建防控體系,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建立綜治維穩、司法、治安聯席會議制度和鎮、村、組、聯絡員四級防控體系,加大農村社會治安綜合整治力度,加強群防群治和農村技防建設,開展多種形式的打擊整治鬥爭,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特別是盜竊犯罪,營造安全環境,確保政治和社會穩定。二是創新工作方法,妥善化解各種矛盾。註重把重心和化解矛盾的重點前移,做好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深入基層、深入實際,把群眾上訪變成幹部下訪,把群眾想的、需的、盼的、訴的問題抓早、抓小、抓苗頭,真正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把矛盾解決在基層。三是傾聽群眾呼聲,暢通訴求渠道。堅持把維護群眾利益貫穿決策全過程,積極推進民主決策、科學決策、依法決策,確保每壹項決策都建立在深入調研、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使作出的決策最大限度地符合當地實際、民情民意。充分利用村幹部會議、幹部大會、村民代表大會等有效載體,及時發現和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四是進壹步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強化安全生產監管。認真組織開展各領域安全生產專項整治,深入推進隱患排查治理,及時消除各類隱患,杜絕壹般事故,杜絕重特大事故。

2.在大力發展社會事業中落實惠民政策,確保農村社會和諧。社會和諧程度取決於民生工作的成效和解決民生問題的成效。最終還是要看老百姓是不是真的得到了實惠,涉及他們切身利益的問題是不是真的解決了。這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關鍵。壹是要加強農村衛生工作,提高群眾醫療保障水平。認真落實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政策,按照新的補償標準提高門診和住院報銷比例,切實降低群眾醫療費用。加大對困難群體的救助力度,開展送醫下鄉活動,確保困難群眾就醫。加快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確保群眾隨時到就近醫院就診。二是推進教育均衡發展,辦好人民滿意教育。全面落實義務教育階段“兩免壹補”政策,規範教育收費行為,提高“普九”水平。深入推進基礎教育均衡發展,積極實施中小學危房改造,改善辦學條件,大力提升農村中小學辦學水平,切實保障教育公平。進壹步完善貧困生資助機制,健全政府主導、學校輔助、社會參與的貧困生資助體系,充分調動社會資助貧困生的積極性,繼續開展“希望工程”、“愛心助成長”、“春蕾助學”等活動,重點幫扶低保對象和貧困家庭子女。三是加大社會救助力度,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切實做好城鄉低保工作,落實建立城鄉低保自然增長機制,完善動態管理制度,努力實現最佳覆蓋。實施關愛工程,加大對敬老院的支持力度,認真辦好慈善福利事業,做好慈善款物的籌集工作。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幫助學生、醫生、特殊困難人群,提升慈濟工作的社會公信力和影響力,形成全社會積極參與慈善工作、關愛困難人群的良好氛圍。

3.強化為民服務理念,在服務農民中促進社會和諧。民生工作是和諧的基礎。落實民生工作,幹部作風是關鍵。首先,我們應該關心人民的憂慮,幫助他們解決困難。當前,我們正處於帶領人民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而奮鬥的關鍵時期。人民生活水平有待提高,發展中還存在不少實際困難和問題。壹些村莊沒有道路,沒有通訊設施,沒有衛生的飲用水。在這些情況下,鄉鎮主要領導要樹立強烈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幫助群眾排憂解難,帶領群眾共同致富,整合資源解決群眾出行難、飲水難、看病難、上學難、打官司難等問題。要利用建黨日等契機,開展農村貧困老黨員慰問工作,真正把黨的溫暖送到人心,讓廣大群眾從發展成果中受益。二是凈化民風,大力弘揚“和諧文化”。認真宣傳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在全社會開展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在全體農村黨員幹部中認真開展“理想、責任、能力、形象”教育,在廣大群眾中深入開展“愛國、守法、誠信、禮貌”的現代公民教育,在全社會形成良好的社會風尚。要教育引導群眾崇尚科學,破除迷信,遵紀守法,自覺抵制各種不正之風,努力營造科學、文明、樸素的社會氛圍。要教育引導農民感恩黨的富民政策,積極參與公共事業建設,支持黨委政府和村委會工作。努力構建新型人際關系,積極倡導良好的家庭美德,通過大力弘揚“和諧文化”,努力營造“和諧天堂”,讓廣大人民群眾在和諧的社會環境中安居樂業,幸福生活。三是真正關心農村留守老人、留守兒童、留守婦女的生產生活。目前,由於大量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城鎮和農村常住人口中,老年人、婦女和青少年占絕大多數。關心他們的生產生活問題,保障他們的權益,對促進農村社會的和諧穩定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