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租赁信息 - 聊城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聊城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長湖風景區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聊城市西南城區。東、北、西三面以聊城主幹道柳園路、東昌路、湖西路為界,南至南外環,總面積20.6平方公裏。著名的京杭大運河穿過景區。東昌湖景區以始建於北宋的聊城古城為中心,依托古城環抱的東昌湖,水面遼闊,風景秀麗。體現了聊城“水、古、文”的特色,營造了“城中有湖,湖中有城,城、湖、河融為壹體”的獨特風格。是魯西和冀魯豫交界地區最著名的風景區。

東昌湖始建於宋熙寧三年(公元1070)。它是在原有護城河的基礎上挖掘出來的,現有水域面積4.2平方公裏。是我國江北地區罕見的大型城市湖泊。東昌湖以黃河為源頭取水,常年水深3-5米,湖水清澈,無任何工業汙染;景色宜人,令遊客流連忘返。東昌湖的中心是壹座方形的聊城古城,有1平方公裏的歷史。古城風貌保存完好,以古城中部的廣粵樓為中心,向四面八方輻射,形成古城內東西南北四條主幹道,其他街巷也是經緯分明,縱橫交叉,形成棋盤式網格骨架。古城裏的民居建築,至今還保留著白墻灰瓦、城頂的傳統建築風格。古老的京杭運河兩岸,街巷鱗次櫛比,各種店鋪、民居依坡沿河而建。用石頭鋪成的大小碼頭,蒼勁的古塔,宋代的龍興寺鐵塔,國家重點文物,清代的山陜會館,依然會讓人領略到運河水運鼎盛時期的古聊城的繁華與輝煌。通過對這些獨特旅遊資源的有效開發利用,形成了東昌湖風景名勝區的重要內容——湖濱景區、古城文化區和運河風情區。

東昌湖風景名勝區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和豐富的旅遊資源。聊城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歷史上出現過很多傑出人物。明代宰相,清代著名書畫家任,近代抗日民族英雄鄧中嶽,著名學者、社會活動家範竹賢,80年代青年模範張海迪,90年代領導幹部模範等都是傑出代表。此外,中國古代名著《水滸傳》、《聊齋》、《金瓶梅》、《老殘遊記》等都有描寫古代聊城和東昌湖的。千百年的歷史滄桑和層出不窮的傑出人物,造就了東昌湖景區豐富的文化背景和底蘊。迷人的自然風光和眾多的人文景點也匯成了東昌湖景區豐富的旅遊資源。景區內散布著中國現存最高木結構建築之壹的明代廣嶽樓、中國佛教文化瑰寶宋塔、集商業與文化為壹體的精美清代建築山陜會館、清代中國四大私家藏書樓之壹的海源閣,以及傅斯年紀念館、民族英雄範竹賢紀念館、孔繁森同誌紀念館等文化景點。在東昌湖地區,近年來建設了壹大批旅遊景點和設施,如中國釣魚協會聊城垂釣基地、東昌湖遊樂園、江北水上竹村、沙灘浴場、郵輪碼頭、湖心島、荷香島、富春閣等。沿湖30余裏的綠化帶也已初具規模,湖西公園、西關21孔觀光石橋、北關觀光石橋等壹批重點建設項目也正在積極實施。

曹植陵墓

玉山,又名巫山,距東阿縣城19公裏,海拔82.1米。它以埋葬曹植而聞名。曹植陵寢始建於公元233年(魏太和七年),位於虞山腳下,四面環山,山中有窟,面積1.200畝,東南兩側黃河、小清河環繞,隔河群山連綿,像壹道天然屏障,北面金堤連綿,像黃龍臥龍,滿地良田,壹觸即平。曹植是我國著名的文學家、政治家,也是建安時期最著名的文學家。才子,以七步詩,采華懋,在後世影響很大,國內也很少發現同時期的墓葬。因此,曹植陵的文學史和考古學研究具有重要價值。山上有許多龍山時代的灰陶殘片和春秋戰國至西漢時期的遺物,並有崇雲洞、綠虎居、四跳亭、夕照軒、倒影亭、羊茅臺、仙人腳印等八大景觀。1981年,上級撥專款修建墓基墻,整修隋碑樓。1986,古墓坍塌部分恢復了原來的歷史風貌。1992年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38+06546。為了擴大曹植陵墓的知名度,東阿縣委、縣政府對玉山曹植陵墓進行了景區規劃,擬分為陵前神道區、鄯善區、子建廟區、紀念區、湯和區、生活區六個區域,將玉山曹植陵墓建設成為集吃、住、購、娛為壹體的旅遊場所。曹植陵墓交通便利,道路暢通,當地汽車站有直達班車。

廣粵樓

廣嶽塔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聊城的標誌。它與嶽陽樓、黃鶴樓並稱中國三大名樓。光月樓位於聊城古城中心,是壹座四檐跨脊過街亭,由墩臺和主樓組成。橋墩為磚石砌成的四棱柱,高9米,四層主樓建在橋墩上,高24米。廣嶽樓的高度和側面都是33米,也就是古代的九尺九。在中國古代,九是陽數的極點,表示不可超越。明朝洪武二年,東昌衛司令陳勇為了打擊元朝殘余勢力,將宋西寧修建的土城改建為磚城。洪武七年,鼓樓高100尺,用修城的木條建成,故原名“木條木樓”,後因地而名“東昌樓”。當時建這座樓的目的是“更嚴更漏,遠觀敵情,報時報警”。隨著明朝統治的鞏固,這座建築的軍事作用很快被人遺忘,但光嶽樓卻以其雄偉的高度聞名於世。光月樓是魯西的壹個景點,很多皇帝、將軍、文人墨客都經過聊城,抒發情懷。清代康熙皇帝曾四次登臨此樓,並題寫“申光中英”匾額。乾隆皇帝更是九上東昌,六上廣嶽樓,並在匾額上題詩壹首,將廣嶽樓列為南巡三十六宮之壹。當代名家也對廣月樓有了更多的關註。郭沫若、豐子愷、啟功、溥傑、蔣維崧等都為光月樓題了匾和對聯。廣嶽樓是宋元建築向明清建築過渡的代表作,在中國古代建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光嶽樓於1988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山東-山西場館

山陜會館,位於山東省聊城市東昌府區東關古運河西岸,是山西、陜西商人聯合修建的寺廟、會館古建築群,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山陜會館創建於清乾隆八年。四年後山門、大殿等主體工程完工,之後逐年擴建。直到嘉慶十四年才達到現在的規模。大殿東西長77米,南北寬43米,占地面積3311平方米。至今保存了160余間,包括山門、戲樓、夾樓、鐘樓、鼓樓、南北瞭望塔、南北碑亭、關帝廟、財神廟、火神廟等。館內有歷年重修的大小石碑19塊,方形石檐柱30根,方形浮雕、通雕精密木額42個,石獅、大象、獨角獸等12個。作為支柱。

實物、花鳥、風景和其他石頭畫12幅。數百根柱子上裝飾著花鳥動物,尤其是木柱、石柱、匾額上鐫刻的楹聯、大字,為書法家所稱道。整個山陜會館建築群,布局緊湊,錯落有致,裝飾華麗,既是中國古代建築的瑰寶,也是研究中國古代商業、經濟、戲劇、運河文化以及書法、繪畫、雕塑等建築歷史的珍貴資料。特別是建築物中許多贊美經濟的對聯和碑文中記載的商號名稱和捐款數目,對研究中國清代資本主義的產生具有重要意義。新中國成立後,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山陜會館的保護和維修。特別是近年來,國家文物局和各省市地方政府先後投入資金,對山門、戲樓、南北樓、鐘鼓二層、南北瞭望塔等山陜會館進行了維修和修復。如今的山陜會館又恢復了昔日的風采,每天接待大量的中外遊客,促進了旅遊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