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租赁信息 - 汶河汶河灌區綜述

汶河汶河灌區綜述

陽泉市郊區汶河灌區位於北郊,距市區25公裏。是壹個集引、蓄、提於壹體的小型(1)水利樞紐工程。工程於1971年11月開工,於1981年l0月竣工。主體工程由右翁水庫、兩岔河高灌站及幹渠和支渠組成。

文河發源於蔚縣方山,由烏裕河、秀水河、香河、、施甸河、銀山河、夏洛河等七條河流匯合而成。它的幹流從南劉村流入我區,在新莊流入平定縣。它在平定縣娘子關與洮河匯合,稱為綿河,流入河北省滹沱河。屬於海河流域子牙河水系,屬於季節性河流。友翁水庫大壩以上流域面積600平方公裏,屬於無水文資料地區,但有很多降水資料。因此,利用當地年降水量資料和類似地區的年降水-徑流關系計算該地區的年徑流量。

通過分析計算,多年平均年徑流量為2228萬立方米,控制流域輸沙模型為2372t/ km2。多年平均年輸沙量為14萬噸。

友翁水庫位於汶河主河道上,有效庫容8萬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積600平方公裏。壩型為漿砌石重力壩,底高程803.00 m,頂高程821.75 m,頂高程60m。水庫設計標準為50年壹遇,校核標準為100年壹遇。

兩岔河高灌站位於友翁水庫下遊約500m處。泵站室分為基礎機房,兩臺12SH-6泵成壹排布置。設計泵流量760立方米/噸,配套電機300kw,中400壓力鑄鐵管道敷設500米,總揚程86.7米。

溫河灌區* * *,有三條幹渠,其中從蔚縣文池引水大壩至引水閘的幹渠,全長9.02km,設計庫容3立方米/秒;南千渠從水閘到郊區自來水公司,全長l 7.87km,設計流量2立方米每秒。北幹渠自引水閘至西南鎮龍江池,全長7.59km,設計輸水能力1立方米/秒。有1 l個分支,總長度27.44km。

工程總投資800萬元,總工期10年,投入工人1.5萬人(不含群眾義務勞動),總工程量70.6萬立方米。

汶河灌區是20世紀70年代在郊區興建的重點水利工程,是全區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豐碩成果。灌區建成後,解決了北郊76個村654.38+萬余人、654.38+03家企業的生產和生活用水,以及654.38+0.2萬畝農田的灌溉用水,為郊區工農業生產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發揮了重要作用。

由於文河水利工程是“文革”時期的“設計、施工、受益”三方工程,其後遺癥在工程運行後逐漸暴露。另外,經過多年運行,工程設施老化失修,於1988和2001進行了兩次維修。1988維修改造於當年8月開工,至1989年6月竣工,歷時15個月,總投資208萬元。檢修通道11.89km,更新10kw高壓輸電線路606km,水泵兩組;新增更新通信線路38.71km。200 1維修改造於2000年6月+0()開工,200 6年6月1+01竣工,歷時13個月,總投資444.57萬元。完成U形混凝土渠道改造20.48公裏,並對隧道基底和局部塌方進行了處理。灌區改造後,渠系水利用率達到80%,有效灌溉面積擴大到2萬畝。城郊溫河水利工程——這條盤繞在陡峭山崖上的“人造天河”,是廣大人民群眾智慧和力量的結晶。

汶河水利工程是我市解放以來農田水利基本建設中最大的工程。包括總長120余裏的幹渠和支渠,總長1000米的渡槽10座,總長20余裏的隧洞54座,倒虹吸19座,庫容300多萬立方米的水庫3座。全部工程完工後,郊區8個公社將受益,除解決人畜用水需求外,還可灌溉5萬畝土地。

發源於蔚縣方山的汶河是我市北郊第壹大河。在萬惡的舊社會,汶河兩岸的人們只能眼睜睜看著汶河在腳下流淌,而山卻是“荒山禿嶺,水貴如油,年年種莊稼,年年歉收”。三交公社火石巖大隊壹位年過六旬的老人向我們講述了解放前貧下中農的悲慘生活:1920年,火石巖連續890天不下壹滴雨,水窖幹涸,河流幹涸。人們在幹旱的死亡線上掙紮。每天天不亮,人們就拎起水桶,翻山越嶺去八裏、十裏甚至十五裏外找水。運壹擔水要花半天時間。吃水這麽難,哪裏來的水澆地?地主階級的殘酷剝削和壓迫,幹旱的威脅,迫使貧苦農民賣掉兒女,背井離鄉。當時火石巖村只有七八十口人,36口餓死逃亡,20多戶人家被迫出賣自己的骨肉。當時人們流傳著這樣壹首歌謠:“暖江彎彎,兩岸人民真累;房東被逼租債,吃水比吃油還難。窮人沒有活路,賣兒賣女血肉斷。“這是當時人們生活的真實寫照!

多少年來,汶河兩岸的人們壹直盼望著有壹天“青龍”上山解決人畜吃水,灌溉萬畝良田。韓莊大隊有個老貧農叫趙虎來,60多歲了。舊社會為地主放羊半輩子,壹直在汶河兩岸奔波。他總認為,到了那壹天,溫暖的河水會被帶上山,莊稼不再受幹旱的擺布?每天放羊的時候,他讓羊吃草,自己就坐著看文和,用腦子。最後他想出了壹個辦法:量壹條引水線,用牽牛鎮燒的瓷罐戳透底部,壹個個蓋上,把水引回韓莊。他背著幹糧來到蔚縣溫池,用壹根羊鞭做水平尺,用鞭桿和鞭桿量回韓莊,量出壹條引溫渠線。他沒文化,也不懂繪圖原理,只畫了壹個溫度感應電路圖,上面有他能看懂的圖案。這不是壹張簡單的水利藍圖,它寄托著郊區12萬人對水的強烈期盼!

人民公社後,郊區的人民多次制定計劃和報告,以抽取溫暖的河水灌溉土地。但由於當時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和等、靠、要思想的幹擾和影響,工程始終沒有上馬,缺水的局面始終沒有改變。

1970北方農會後,郊區廣大群眾再次要求區委帶溫水來澆地。這麽大的工程,需要投資,需要技術,需要材料。我們能自己做嗎?大多數同誌認為,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是毛主席的教導,是大寨精神。如果我們遵循這個方針,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也沒有火燒山。建設汶河水利工程不能等、不能靠、需要。我們必須靠自己努力工作。區委認真學習了毛主席關於水利是農業命脈的教導,嚴厲批判了“官辦水利”的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壹致通過決議,提出“壹套珍貴的書和兩只手,自力更生繪制新地圖。引進暖江水,灌溉十萬畝土地,爭取三五年,把郊區變成江南”,依靠全區群眾,完成暖江水利工程。

郊區黨委成立了汶河水利工程指揮部。革委會原黨組書記、副主任劉樹環親自帶領溫河水利工程設計人員爬山涉水,進行了全面認真的調查。經過壹個多月的努力,溫河工程初步設計方案制定出來了。

1971年11月,汶河水利工程即將開工。消息如春雷,響徹雲霄,震撼著奔騰的暖流;這個消息像壹陣號角,激勵我們參加這場偉大的戰鬥。

壹封封充滿革命豪情的給各級黨委的決心信、邀請函,如雪片般飛來。公社柳溝大隊有個叫李的貧困老農,年近六旬。聽說要建溫河工程,他連夜修好了鏟子,編好了籃子,準備去工地。他聽說大隊讓兒子去工地,就找到大隊幹部說:“把暖流引回郊區,是我多年的心願。我現在都快60歲了,辛辛苦苦幾十年不在文和工地上幹成了,我就安安心心地死了。”

剛到工地的時候,困難很多。沒有住房,西南汾公社連隊300名官兵擠在壹個只有80多人的村子裏。

水利工程需要大量的石頭,引水兵就地取材,爬幾十米高的山去取石頭。壹開始壹槍能打幾塊石頭,遠遠不能滿足工程需要。李家莊公社連長梁玉鎖敢想敢幹,采用了大膽爆破的方法。他在半山腰挖了壹個十幾米深的山洞,裏面裝了700公斤炸藥,壹槍崩了壹千立方米的石頭。

在整個溫河水利建設工地上,到處都有群眾智慧的火花在生成。這裏有各種比人工操作提高工作效率幾倍甚至幾十倍的土葫蘆、土吊車、高架輸送線;有群眾自己創造的簡單省力的爆破法和打眼法。然而,最能體現群眾智慧的,卻是總幹渠上頭頂飛過的渡槽。

西南汾公社公司承建的幹渠二號渡槽全長70米,高30米。它有壹個雙曲拱鋼筋混凝土結構和壹個凈跨度24米的單孔。建造這樣壹條輸水管道並不是壹件容易的事情。想把五六噸重的大梁吊到十幾層樓的空中,讓它和設計的龍結合在壹起,該怎麽做?工程指揮部負責人郭忠秀同誌深入群眾,多次召開“諸葛亮”會議,發動群眾想辦法。他仔細考慮了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最後決定采用鋼絲繩提升方式。他們先下了兩個地錨,吊了兩根鋼繩到十幾層,做了幾組滑輪進行吊裝。但由於地形復雜,兩岸沒有平坦的地方,加上大梁較重,第壹次吊裝的錨被拔了出來。他們不灰心,不氣餒,認真總結這次失敗的原因,奮戰兩天,修復地錨,進行第二次吊裝。這壹次,他們采用了高空滑輪吊裝與磨床、穩車吊裝相結合的方法。有電的時候,他們用電擡,沒電的時候,他們發動群眾手動擡。最後,四根大梁順利的安放在橋墩上。壹座現代化的鋼筋混凝土雙拱渡槽橫跨深山峽谷。

蔚縣,溫江經過的地方,是壹座起伏高聳的大山。走在半山腰的羊腸小道上,真的很嚇人。擡頭,我看到了壹片藍天;往下看,是萬丈深淵。可誰曾知道,在這崇山峻嶺中,誘溫戰士為了打通隧道,與巖石進行了頑強的鬥爭!

總幹渠所經過的壹號洞是整條運河著名的重要工程,全長270多米。它的難度不僅在於長度,還在於地質構造全是本溪巖層,非常難打。承擔這裏建設任務的尹瑩公社公司的廣大官兵沒有被困難嚇倒。他們在連長石立亭的帶領下,學習了毛主席的偉大教導“我贊成這個口號,叫‘我不怕苦,我也不怕死’”,堅定地說:“石虎不如我們的骨頭硬,我們敢碰!”他們用錘子和鉆頭敲打巖石。女青年張邊英開始壹天只打十幾厘米。別人幹完活,她瞄準石頭上的壹個固定點,繼續堅持。學錘鉆只用了四五天,現在她已經能連續打三四百下了。少婦石愛英壹個人就能抓兩根釬棒。有壹次,壹把大錘砸到她的手上,鮮血直流,她卻咬緊牙關,怎麽也走不出火線。在這些勇敢的士兵面前,石虎最終輸掉了戰鬥。隧道進入數米後,新的困難又來了。本溪的巖石被風吹走後,迅速風化,造成嚴重滑坡,壹次達到100多處。淋浴的水也像小雨壹樣落下來。在描述山洞裏的情景時,溫誘兵說:“看看山洞四周,到處投彈,選好落腳點,爭分奪秒。”雖然滑坡嚴重,陣雨很大,但指戰員們並沒有把困難放在心上。他們組織了壹支20多人的突擊隊,搭起帳篷,堆起了磚頭。淋浴水從每個人的頭上傾瀉而下,全身沒有壹處幹燥的地方,但每個人都沒有抱怨,也不累,於是擰幹了衣服,繼續工作。就這樣,兩個月內,他們保質保量地設法打通了120米的山洞。

在壹系列險峰的北端,是整條運河著名的險工區。山是白雲環繞的懸崖,山是日夜奔流的暖流。在這百米高的山腰上劈開壹條寬四五米,高壹米八,長六百米的通道是多麽的困難啊!

危險磨練英雄,英雄征服危險。河底公社連隊副連長任根銀說:“困難擺在我們面前,我們面前沒有困難。臨縣任陽成越難學,越向前。”他腰間系著壹根大繩,手裏拿著錘子和鋼鉆。他爬到半山腰,暫停工作,打洞,放炮,崩山。當時正是隆冬,天寒地凍。刺骨的西北風卷著沙子打在他臉上,像針紮壹樣疼,手上也是血淋淋的,但他每天要工作14個小時左右,四面八方打石頭。“幹部敢下海,群眾敢捉龍。”第二天,20多個年輕人跟著任根銀的做法,綁上繩子,爬到半山腰打洞打槍。兩個月內,他們在山裏開了壹條600米長的水渠。

“裝飾這座山,今天看起來更好。”經過幹部群眾四年多的艱苦努力,共移動土石方25萬多塊,完成了40多裏的下水道、41條隧道、4條渡槽、壹座百萬噸水庫和6座倒虹吸。壹個“所有渠道繞山轉,水庫映藍天,高灌站建溝渠,郊區變小江南”的美好宏偉規劃即將呈現在人們面前。目前,在毛主席兩首詩、中央兩報元旦社論和全國農業科學大寨會議精神的鼓舞下,汶河水利建設工地廣大指戰員正乘著東風,全力以赴,備足石料,挖好隧道,力爭實現三月除冰水,三年實現大寨區,以“九天捉月亮”的豪氣,把城郊變成欣欣向榮的社會。(本報第21期通訊員培訓班學員,本報記者)(發表於10月24日《陽泉日報》1976,有刪節)1971,11,溫河水利樞紐工程正式開工建設。

1981年6月,汶河水利工程正式竣工。

1999年9月至165438+10月,鑒於溫河上遊汙染嚴重,灌區投資7371000元,在友翁水庫庫底鋪設1835米內徑600mm的預制混凝土管,用於蓄洪和排汙,使汙水不進入水庫。

4月27日,1999,原市委書記田視察汶河灌區。

2000年5月17日,原市委書記程步雲到汶河灌區調研。

2001 09年6月19日,原市長郭良孝到汶河灌區視察改造工程進展情況。

2001 11 21省水利廳原廳長李應明到汶河灌區視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