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租赁信息 - 如何解決錘擊沈樁機施工中的防震問題

如何解決錘擊沈樁機施工中的防震問題

壹、項目概況及其影響因素

1,項目概述

新城公館項目位於溫州新城開發區,由新城、荔城、和園三個樓盤組成。壹樓裙樓和四樓連為壹體。新城公館28層,麗城、和園分別為22層、20層,均為框剪結構,總建築面積6萬平方米。基礎采用預制鋼筋混凝土空心方樁,總樁數622根,樁邊長550×550,空心圓直徑φ 350,樁長分為36米和30米。第二根樁用鋼板連接,最深樁10米。選擇靜壓樁。

2.工程地質條件

本工程自然地面標高相對於±0.000線約為-0.900,地表為500-800雜填土,地下靜水位較深,基本在地表以下約1.5-2.0。根據地質資料觀察,溫州地區土質普遍較差,屬於飽和粘土,含水量高,滲透系數小,粘聚力(C)和內摩擦角(φ)小,抗剪強度差,但內應力大。

3.打樁對地下管線和鄰近環境的可能影響。

本項目西南側靠近黎明東路和城南大道。這壹側的外圍A軸距離街道邊緣只有7-8米,距離圍欄4-5米。街下有兩個直徑為φ 600 mm和φ 400 mm的水管,地下有高壓電纜,距離建築A軸僅3米。北側是工地拖車和新城幼兒園。打樁期間,可能會損壞周圍的管道、道路和幼兒園。

二、打樁技術措施的選擇與分析

為使打樁順利進行,減少對周圍環境的影響,確保道路、管道和建築物的安全,施工中采取了以下技術措施:

1,制定合理的壓樁工藝。

根據建築物的形狀,考慮到施工進度的要求,並考慮到盡可能減少擠土效應,本工程樁基施工選用三臺靜力壓樁機進行分散施工。分別在麗城和河源大廈施工兩根樁,從各自與新城大廈的邊界向兩側施加壓力,從而在三棟樓的邊界處虛擬形成壹個擠土屏障。考慮到新城大廈樁基較為密集,選用1打樁機,分兩期施工,有效減少了擠土效應。

2.控制壓樁速度

按照這種樁型,如果不考慮對周圍環境的影響,平均每臺打樁機每天的打樁量可以達到6根左右。但考慮到周邊環境的因素,制定了每臺打樁機壹天可打4根樁的方案,3臺打樁機***12根樁壹天。施工期間,施工單位盡量搶進度,個別打樁機壹天最多能打8根左右。發現路面開裂、鼓包嚴重後,及時控制。

3.鋪設應力釋放孔和挖掘防震溝。

為減小孔隙水壓力和土體擠壓引起的位移,在西南側(靠近道路)布設壹排直徑為φ 600、深度為15 m的應力釋放孔,孔間距為1.5 m,並在其上開挖壹條深3 m、寬2 m的抗震溝。同樣,在三棟建築的邊界處布置兩排直徑和深度相同的應力釋放孔。擠壓水釋放到應力釋放孔內,孔內和防震溝內的水不斷被抽出,使打樁時始終保護最低水位,減緩孔隙水壓力的上升趨勢,有效控制土體位移的發展。

4、鉆土

為減少樁位擠土,經與設計院協調,在不影響樁基承載力的前提下,確定預取土為15m,直徑為φ 600,既加快了擠樁速度,又有效減少了擠土效應。

三。監測方法和監測結果

監測的目的是了解減壓樁對地下管線、道路和鄰近建築物的影響,以便及時采取措施。監測方法的選擇以及測點的位置和數量應根據可能受影響最大的範圍進行安排。

1,監測點平面布置圖

(1)在西南路人行道上設置10個監測點,監測各點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的增量值和累積值,繪制時間和位移曲線。

(2)在工地拖車和新城幼兒園的墻上設置5個垂直位移監測點。

(3)及時觀察圍欄、道路、自然寶藏等周圍環境隨打樁的變形情況。

2.監測情況和結果

壓樁歷時71天。從整體監測數據分析,由於采取了壹系列有效的技術控制措施,土壤變化不大,相對穩定。

A5點上擡值和水平位移值(單位:mm)(附表)

據觀察,周圍環境基本沒有異常,只是在某壹時刻路面出現微小裂縫,各監測點位移發展較大。在其他技術措施不變的情況下,我們及時采取措施降低沈樁率。五天內,每臺打樁機的日進樁量控制在1。之後通過監測位移依然變化較大,路面裂縫進壹步發展。所以接下來的三天全線停工三天,待土體應力穩定釋放後壓樁,發現基本處於穩定狀態。

四。綜合分析(新城和麗城大廈約400根樁)(附圖)

1和前1/3期分析:此時壓樁率最大(見圖1),圖2對應的揚壓力值也最快,達到總量的65%。

2.1/3中期分析:累積最大值出現在第二階段,壓樁繼續,位移變化明顯減緩。

3.1/3期後分析:壓樁還在繼續,但位移基本沒有增量。圖2中該段曲線趨於水平,表明不需要采取其他技術措施,周圍管道和建築物已得到安全可靠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