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租赁信息 - 誰有高中歷史復習資料,要整理對比?

誰有高中歷史復習資料,要整理對比?

高中歷史復習

(壹)中國在晚清開始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鴉片戰爭前夕的中國與世界

中國(1)中國處於封建社會後期。

(2)自然經濟占主導地位

英國(1)完成了第壹次工業革命。

(2)侵略目的:搶占更多的銷售市場和原料產地。

2.英國的鴉片走私與中國的禁煙運動。

(1)中國處於順差(順利貿易)P3△2在剛剛結束的中英貿易中。

(2)英國走私鴉片扭轉P3貿易逆差△3。

(3)國民林世勇澤旭1839在(廣州)虎門銷毀鴉片6月,禁煙運動的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抵禦外侮的堅強決心P4△2 1 3 5。

3.英國發動了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

(1)時間:1840 ~1842 P5△2

(2)過程:1840年6月,英國船只入侵廣東,戰爭開始——林則徐全力防範,英軍北上——齊山赴廣東妥協談判——1841年,1年,英國占領廣東香港島——三元裏人民抗英鬥爭。

4.《南京條約》及其附件的主要內容。

(1)P6南京條約的內容△1

1割香港島給英國(割讓土地,失去領土權)

2賠款21萬銀元(賠款)

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為通商口岸(五港通商,侵犯貿易主權)

中國必須與英國就英國商人對進出口貨物支付的關稅稅率達成壹致(協定關稅、喪葬關稅主權)。

(2)附件P7△1的內容

次年,英國強迫清政府簽署《中英五口通商憲章》和《虎門條約》,作為《南京條約》的附件。

英國從中獲得1領事裁判權。

2單方面最惠國待遇

在貿易港口租賃土地、房屋和永久住所的特權

5.鴉片戰爭的影響

(1)中國社會性質P8△3

主權開始因為不平等條約的簽訂而被破壞,自然經濟因為外國列強的商品傾銷和原材料掠奪而逐漸瓦解,開始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二)社會矛盾:開始轉變為外國資本主義與中華民族、封建主義與人民大眾的矛盾,其中以外國資本主義為最重要。

(3)革命任務(P8△4△):從單純反對國內封建統治到反對外國資本主義侵略和國內封建統治。中國從此進入了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4)歷史階段:(P8△3 6):鴉片戰爭是中國歷史的轉折點,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5)新思潮的萌發:鴉片戰爭後,壹部分知識分子開始拋棄舊觀念,關註世界,探索新知,尋求強國抗侵略的途徑,萌發了向西方學習的新思潮,對封建思想產生了壹定的沖擊。

6.第二次鴉片戰爭(1856 ~ 1860)

(1)英法開戰的直接目的是進壹步打開中國市場p 10△1 4。

(2)《天津條約》主要內容(P12△2 △3)

1部長去了北京

2.增開商埠(牛莊、淡水、漢口、南京10)。

外國軍艦和商船可以在長江中航行。

外國人可以在內地旅遊、經商、傳教;

賠款:英法軍費200萬兩,英商損失200萬兩。

(3)英法聯軍搶劫燒毀圓明園(P12 ▽ 3 ? 5、6)。

(4)中英簽訂《北京條約》(P13△1 △2):

1天津條約有效

天津開埠

3將九龍分區劃分給英格蘭

允許中國工人出國

5增加對英國和法國軍費開支的補償

7.從金田起義到定都天津。

(1)洪秀全創立拜神(社)P20△5目的:推翻清朝統治。

(2)金田起義(p 21▽2▽1)1851廣西桂平金田村起義,名曰“太平天國”,起義軍稱“太平軍”。戰鬥中,洪秀全被稱為天王。

(3)定都天京P21▽1南京改名天京為定都,正式建立了與清政府對抗的政權。

8.“天朝天目制”的主要內容及其評價

(1)主要內容: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實行絕對平均分配土地的政策。實行神聖倉庫制度和絕對平均產品分配制度。

(2)評價:自然(P22△2 1)它是太平天國的革命綱領。

革命性(P22△2 1,2)突出了農民階級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強烈願望,是中國農民幾千年反封建鬥爭的思想結晶。

局限(P23△1)產品絕對平均分配的方案違背了社會發展規律,不能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是根本無法實現的幻想。

9.太平天國的全盛時期

(1)北伐、西征、東征(P23△3) 1北伐的目的:推翻清朝。

西征的目的:鞏固天津革命的大本營。

討伐的目的:切斷清政府的財源,充實其經濟實力。

(2)進入(軍事)鼎盛時期的標誌(P24▽1 3)西征東征的勝利——軍事鼎盛時期(1853-1856)

10.太平天國運動的失敗及其歷史意義

(1)失敗征兆:(P27▽2)征兆:天京之降。

(2)失敗的主客觀原因(P27▽1)開導P28△1。

1主觀方面(農民階級的局限性)

(1)拿不出切實可行的革命綱領,廣大士兵不清楚革命目的。

(2)定都天京後,領導特權思想膨脹,爭權奪利,貪圖享樂。

(3)戰略失誤:北伐局部師,孤軍深入。

客觀上,中外反動勢力相互勾結,共同扼殺。

啟示:由於階級和時代的局限性,農民階級不能領導中國革命走向勝利。

(3)太平天國運動的性質(P28△2)中國近代史上壹次偉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農民運動。

(4)太平天國運動的歷史功績:①加速了清朝乃至整個封建制度的衰落和崩潰。

(P28△3△4△5△6) ②堅持了14年,勢力發展到18省,嚴懲國內外反動勢力。

(三)在反封建的同時,承擔反侵略的任務;壹些領導人主張向西方學習,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

④它在思想上和組織上優於歷次農民起義,是中國農民戰爭的最高峰。

⑤領導人主張與其他國家進行貿易,後來提出了第壹個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的計劃。

6.與亞洲各國人民的鬥爭相互促進,相互影響,* * *反抗西方殖民主義者。

(5)新的時代特征:(P28△4△6)①反封建、反侵略同時進行;壹些領導人主張向西方學習,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

(2)領導人主張與其他國家進行貿易,後來提出了第壹個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的計劃。

11.新思想的萌發與資政的新篇章

(1)新思潮萌發的目的:尋求強國抗侵略之道P29△3 2,3。

(2)倡導者(林則徐、魏源)(P29△45)林則徐是近代中國“看世界”的第壹人。

(3)魏源《海國圖冊》與“師夷長技以制夷”思想(P30△1 \u 1 ~ 5)。

魏源的《海國圖冊》是介紹西方歷史地理最詳盡的專著,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

(4)“資政新篇”的性質及評價(P31△1▽1)

1的性質:改革內政、建設國家的新方案

2.評價:①具有鮮明的資本主義色彩,是先進的中國人提出的第壹個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的方案。

②反映了先進的中國人向西方求實,探索救國救民之路的迫切願望。

③它不是農民革命實踐的產物,沒有反映當時農民最迫切的願望和要求,所以“資政新篇”未能實施。

(2)資本主義在中國的產生和發展以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形成。

1.西化和頑固派

(1)洋務派和頑固派有壹個共同點:都是為了維護清朝的統治。

(2)建立洋務運動的目的:(P36△1 4)利用西方先進技術維護清朝的統治。

2.洋務運動的興起和發展

(1)概述:(P36△2 3,4)20世紀60年代至90年代,壹場名為“師夷長技以自強”的洋務運動展開。

(2)上壹次運動的口號和內容(P36▽1)1時間:19 60-70年代。

2橫幅:“自強不息”

3內容:軍事工業的建立

(3)後期運動的口號和內容:(p37▽1p 38▽1p 39△1)

1時間:19 70-90年代

2橫幅:“求財”

起因:為了解決軍工在資金、燃料、運輸等方面的困難。

內容:建立民用工業,建立現代海軍,開辦新學校,派遣留學生。

3.洋務運動評價

促進了中國的現代化:洋務運動的目的是自強致富。洋務運動從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引進了壹些近代科學生產技術,培養了壹批科技人員和技術工人,興辦了新式學校,派遣了留學生,促進了中國教育的現代化。客觀上刺激了資本主義在中國的發展,也起到了抵制外國經濟勢力擴張的作用。開啟了中國走向富強的第壹步。

但在甲午戰爭中,洋務派苦心經營的北洋艦隊全軍覆沒,證明洋務運動並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之路。

4.中國資本主義工業的興起和中國無產階級的產生。

(1)中國民族資本主義企業崛起的條件P40△1△2

1外國資本的入侵,瓦解了中國的自然經濟,擴大了商品市場和勞動力市場,這是中國資本主義工業興起的客觀條件。

外企在中國的利潤刺激官僚、地主和商人的投資熱情。

3洋務學派的倡導作用

(2)中國無產階級產生的時間:65438+20世紀40、50年代。

地點:外企(P41▽2)

5.甲午戰爭(1894 ~ 1895)爆發及戰爭進程。

(1)爆發:韓國豐島之戰(P49▽1)1894 7月,日本海軍在豐島附近突襲日本運兵船,戰爭爆發。

(2)平壤之戰(左)P50△3)平壤之戰:回民將軍左=堵廣告=犧牲,總司令葉誌超棄城而逃。

(3)黃海之戰(鄧世昌、林永升)及結果(P50△4 2、4)致遠、靖遠與鄧世昌、林永升=堵廣告=犧牲。雙方互有勝負,但北洋艦隊主力依舊。李鴻章下令護艦,使日本海軍獲得了黃海的制海權。

(4)旅順慘案(P50▽1 3)在旅順,日軍對當地民眾和居民進行了殘暴的屠殺。

(5)威海衛之戰及結果(p 51△1 5)丁自殺,北洋艦隊全軍覆沒。

6.《馬關條約》的簽訂及其影響(1859年4月李鴻章訴伊藤博文)

(1)馬關條約的內容:(P52△2)

1把遼東半島、臺灣省及其附屬島嶼割給日本;

賠償日本軍費2.2億銀;

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日本船只可沿內河駛入上述港口。

允許日本在中國的通商口岸設廠,產品在中國境內銷售,地面征收國內稅。

(2)影響:(p52 △ 3 ~ 8)

1《馬關條約》是自《南京條約》以來最嚴重的喪權辱國條約。

領土方面:臺灣省和其他大片土地的割讓進壹步破壞了中國主權的完整,刺激了列強瓜分中國的野心。

賠款:巨額賠款加重了中國人民的負擔,方便了外國列強通過貸款控制中國的經濟命脈。

新通商口岸的開辟,使帝國主義的侵略和勢利深入中國大陸。

經濟方面:外國資本家在中國設廠,嚴重阻礙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7.資本主義在中國的初步發展

19年底民族資本主義初步發展的兩個條件(P61△2)

1隨著帝國主義侵略的加劇,中國社會的自然經濟進壹步遭到破壞,客觀上為資本主義在中國的發展提供了條件。

為了擴大財源,解決財政困難,清政府被迫減輕和放寬對民族資本主義工業發展的限制。

8.康、梁的變法維新思想及其傳播

康有為改革思想的特點及代表作(P62△2 3 ~ 5)

康有為將西方資本主義和政治理論與傳統儒學相結合,宣傳改革和政治改革的道理。

康有為的代表作《新學考》和《孔子變法考》對當時的頑固、保守、勢利產生了有利的影響,為資產階級改良派進行變法維新奠定了理論基礎。

9.改革派和頑固派之間的爭論

論戰的內容和歷史地位:(p64△1 4 ~ 7)

爭論的內容:1該不該改革?

要不要提倡民權,實行君主立憲制?

是否應該提倡西學,改革教育制度?

歷史立場:這場改革與保守主義的爭論,是資本主義思想與封建思想的直接對抗(性質)。它使壹部分知識分子擺脫了封建思想的束縛,推動了維新變法運動的高潮。

10.資產階級改良派的政策議程(P64▽1 3 P65△1)

1898年初,康有為上書《以聖旨統籌全局折》,請求光緒皇帝確定變法維新的方針。這個奏折實際上是資產階級改良派的政策議程。

11.百日改革(1898)P65△3 1,4

1898年6月,光緒皇帝頒布《定國聖旨》,開始改革,史稱戊戌變法。從6月11到9月21,新政實施了103天,所以也被稱為百日改革。

12.戊戌變法的失敗、歷史意義及教訓

(1)政治改革的失敗——戊戌政變P67△2 1,7

21年9月,慈禧太後宣布“朝聽政”,將光緒皇帝囚禁在中南海瀛臺,下令逮捕維新派。在新政中,除了保留史靜大學堂,其他都被廢除了。

(2)戊戌變法的歷史意義(P67△3,4,5)

戊戌變法是壹場資產階級的改革運動。資產階級改良派要求實行有利於資本主義發展的政策,逐步將封建專制制度改為資本主義君主立憲制,這符合當時中國的歷史發展趨勢,具有進步意義。

戊戌變法是又壹次愛國救國的政治運動。這對激發人們的愛國思想和民族意識起到了重要作用。

戊戌變法也是近代中國第壹次思想解放思潮,對社會起到了啟蒙作用。它促進了中國人民的覺醒。

(3)政治改革失敗的原因及其教訓P67△6

資產階級改良派由於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氣,只采取改良的方法,把希望完全寄托在沒有任何實權的皇帝身上;面對頑固勢力的進攻,他們把希望寄托在袁世凱和外國侵略者身上,脫離了廣大人民群眾。所以戊戌變法如曇花壹現,很快就失敗了。戊戌變法的失敗證明,資產階級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是行不通的。

13.義和團運動的興起、發展和失敗

(1)“助清滅洋”口號的革命性與局限性P69△2

“助清滅洋”的口號是愛國的,反映了當時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非常尖銳,義和團打擊外國侵略勢力。但是它也有很大的局限性。“扶清”對勝官有好處,但對義和團來說容易放松對清朝封建統治的警惕。“滅洋”雖能廣泛發動群眾參與反帝鬥爭,但具有普遍的排外性質。

(2)故障(P71△1)

八月初,八國聯軍從天津入侵北京,北京淪陷。慈禧逃往西方,下令鏟除義和團。在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絞殺下,義和團運動失敗了。

14.八國聯軍侵華戰爭(1900)

15.《辛醜條約》(1901)的簽訂及其影響。

(1)條約主要內容(P72△2 3,4,5,6,7)

1中國賠償他國白銀4.5億兩,39年還清,本息9.8億兩;

拆除北京至大沽的堡壘,允許各國向北京至山海關鐵路沿線的重要地方派兵;

北京東交民巷定為“使館界”,中國人不得居界,各國派兵保護;

懲罰在義和團運動中參加反帝鬥爭的官員,永遠禁止中國人民組織或參加反帝組織,“對未能立即鎮壓反帝運動的官員,予以革職,永不使用”;

5丞相衙門改為外務省,排在六部之前。

6.修改協議。清政府為了方便帝國主義擴大對中國的侵略,同意修改各項條約中的通商航海內容。

(2)對中國的危害(P73△4,5,7)

1的巨額賠款,是列強對中國史無前例的大規模勒索。為了支付這筆巨額賠款,清政府加緊搜刮民脂民膏,社會經濟更加蕭條。

在北京設立的“使館圈”實際上是“國中之國”,是帝國主義策劃侵略中國的大本營。外國侵略者控制了京津地區,使清政府完全處於外國軍隊的控制之下,便於侵略者直接出兵鎮壓中國人民的反帝鬥爭。

根據條約規定,清朝官員嚴厲鎮壓中國人民的反帝鬥爭,進壹步成為帝國主義的幫兇。

外交部的規定為清政府按照外國侵略者的意願推行賣國外交政策提供了便利。

從此,清政府徹底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條約的簽訂,標誌著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統治秩序的完全確立,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