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租赁信息 - 分時租車機

分時租車機

第三個品牌終於落戶了。由SAIC、張江高科和阿裏巴巴共同投資的高端品牌“智記汽車”將落戶浦東。智記雖然是新品牌,但並不是新項目。從內部運作近兩年的“L項目”到傳聞已久的“第三品牌”,打造榮威、名爵之外的高端品牌的願景在SAIC醞釀多年。

回顧SAIC這幾年的發展,亮點並不多——榮威品牌從RX5開始就很難創造新的爆款;MG品牌海外突破可圈可點,但國內市場始終未能有效打開;在新技術方面,無論是幫助RX5壹炮而紅的斑馬,還是在幕後深耕三電的捷能,SAIC的R&D實力都不遜於業內其他人,但銷售業績卻不盡如人意。在下遊產業鏈上,SAIC廣泛分布著充電(安悅充電)、保險(SAIC保險)、維修(車享)、分時租賃(EVCard)、線上汽車共享(路享),但至今未能找到突破口形成合力。

中國制造,SAIC仿佛撞上了壹張無形的網,強大卻不能用。在吉利成功拔得頭籌,比亞迪力推刀鋒電池、韓EV成為主流,同城特斯拉逐漸成為“上海智造”的全新名片,就連壹度被人看不起的蔚來,也已經確立了高端品牌的地位——上海第壹企業的驕傲與榮耀,逐漸轉向了非人的辛酸與無奈。

圖1?2020年以來,名爵市場份額不溫不火,榮威略有下滑。

在此背景下,“第三品牌”被寄予厚望——壹方面,高端化趨勢迫切,面對中國乘用車市場整體放緩,合資甚至豪華品牌定價的不斷向下探索,已經深深擠壓了自主品牌的生存空間,壹味註重性價比已經不適用,“品牌向上”成為所有主流自主車企的共同話題;另壹方面,電動化勢在必行,頂層規劃的新能源發展戰略繼續為新能源的增長註入信心。2020年新能源汽車將逐步從政策導向轉向市場導向,之前的壓力正在轉化為日益明朗的機遇。

然而,看似沾沾自喜的“智能”遠不是SAIC在高端的首次嘗試,更不是電氣化的首次嘗試。高端的持續影響和電氣化方向的猶豫交織成了過去幾年SAIC的發展螺旋。螺旋式上升的背後是技術思維和產品思維之爭。而“智慧的自己”可能是壹個突破口,也可能是壹個縮影。

執著的高端夢想

SAIC的高端嘗試始於榮威和名爵誕生之初。源自英國羅孚和名爵的SAIC雙子星,壹直以來都不僅僅是壹個“高性價比品牌”。榮威和名爵這兩個有望做“主流家用”和“運動時尚”的品牌分別對標低線和壹線品牌,榮威750是第壹波高端的代表。但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兩個品牌其實反映出終端的定位與吉利、長城等獨立合作夥伴並無不同,品牌調性也不得不逐漸面對實際的競爭環境。

圖二?英國羅孚和MG分別是路虎的前身和著名的Roadster跑車品牌。

RX5之後的RX8,可以代表高端嘗試的第二波。RX5率先推出的斑馬系統,幫助RX5贏得了“互聯網汽車”的口碑和溢價,幫助榮威樹立了再次沖擊高端的信心,於是RX8應運而生,試圖再次站在20多萬元的價格區間。但“互聯網車機”的護城河還不夠深,不足以掩蓋品牌差異。在C級SUV這壹細分市場,RX 8月銷量從未超過2000輛。

圖三?榮威750和RX8

然後是?漫威?十.漫威?x包含了SAIC向電氣化高端進軍的野心。電動化和電氣化的結合,是自主車企“品牌向上”的好機會。兩年前我談到了漫威。在X的文章中寫道“結合純電動打造產品力強大的高端產品,是傳統品牌轉型和自主品牌高端化的契機”。原因如下:

在技術層面,自主品牌有能力掌握和提供世界壹流的電動化技術和零部件,有基礎打造技術層面滿足高端需求的純電動汽車;

在產品層面,自主品牌的純電動產品比合資品牌的純電動產品投入使用更快,剛好有機會進入合資品牌尚為空白的純電動產品範圍,而合資品牌的純電動產品在前期很可能陷入消費者固有印象和內部侵蝕效應的負面影響。

兩年後回頭看,中國品牌在機遇中站穩了腳跟。但不是SAIC和漫威?十.

我對漫威說什麽都毫不猶豫?從技術角度來看,X技術的贊譽是壹部精致的工程傑作,在有限的技術邊界內發揮了SAIC三號電站和車輛工程師的高超工程能力:基於69.9kWh的505km based續航在今天依然是出色的能效表現,其動力系統驅動單元EDU的設計更是別出心裁。通過采用雙電機雙齒輪的速比控制,盡可能擴大了驅動系統高效區的工作範圍。

但從它的成績來看,並不是壹款成功的汽車產品——26.88萬-30.88萬的漫威?x,自問世以來銷量壹直下滑,進入2020年後月銷量跌至兩位數...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同年問世的蔚來ES6銷量壹直穩中有升,壹個月超過2000輛,ES6平均成交價在35萬以上。

圖4?漫威?x是SAIC高端之痛

漫威?繼X之後,是“第三品牌”的規劃,這已經是SAIC的第四次高端沖擊。2021年,定位25萬以上的產品就要出來了,也就是說這款車(或者幾款車)背後的高端架構開發已經在進行中,缺的只是壹個能支撐產品定位的品牌。在過去的壹年裏,我們見證了第三品牌從“地下黨”式的提升,到SAIC乘用車R品牌的異軍突起,再到集團直屬L品牌,直至“智機汽車”塵埃落定。背後是怎樣的故事我們不得而知,但肉眼可以看到的是,每壹方都在努力延續著純電路線路的高端堅持——雖然作為局外人,在堅持夢想的背後,依然有著猶豫和糾結。

糾結純電嘗試

作為局外人,SAIC的純電動嘗試充滿糾結。這種糾結體現在技術路線的搖擺;反映在漫威?x的保守性;也體現在R品牌的倉促上。

從壹開始投資新能源到漫威?x,SAIC似乎對純電動汽車持“懷疑”態度。這可能是因為SAIC本身有強大的技術實力來建立兩個電力系統,混合動力和純電動。在不確定性更高的純電動路線之前,SAIC選擇將更多資源向PHEV傾斜,有助於上海在短期內獲得更多的發牌政策紅利。PHEV領域的技術成果也成為了SAIC純電動技術的基因,比如漫威?x的EDU系統帶有強烈的SAIC混合系統設計的烙印。畢竟在PHEV的大力投入侵占了純電動的發展資源,這也導致榮威雖然技術領先,卻無法樹立“新能源”的品牌形象。

直到漫威?x,SAIC投入了數倍於ERX5的R&D資源,以《神奇的光之翼》為開端推出了《漫威》。十.然而,漫威呢?X量產後,三大問題被詬病:壹是品牌,榮威品牌難以支撐漫威?x的高端定價;第二是產品,漫威?x設計與RX5相似,但與光之翼的概念車截然不同。第三,能效的宣傳很難讓消費者理解,卻被市場認為是小電池的“借口”。

圖5?漫威?X的前身:輕之翼概念車

對於這樣壹款車,SAIC沒有選擇投入更多資源打造新品牌,而是用榮威的品牌把漫威?x的主戰場僅限於個別限購城市。在我最初的文章中,我是這樣評論的-

“至於漫威嗎?關於X的品牌問題,我想我選擇推出榮威旗下的漫威。對於SAIC來說,x是壹個謹慎和規避風險的考慮因素。壹是通過榮威的上升趨勢,集中資源推出拳頭產品,如果成功,有助於進壹步打造品牌;即使不能成功,也不會傷害池裏的魚;第二,純電動汽車在非限購城市的前景短期內還不明朗。集中資源和精力做好受限城市市場,避免資源浪費,是壹個很好的策略。」

事實上,榮威品牌終究沒有使用漫威。x更進壹步。我聽說過,漫威?X車主在肯定自己的車時,會提到自己還有壹輛豪車——這無疑體現了漫威?x是功能被認可但情感無法被認可的“高端電動車”。

但這恐怕不能完全歸咎於品牌本身。站在今天看著R品牌下的漫威?r,我和我在SAIC的朋友們感嘆-

「漫威?r有壹張兩年前就該屬於X的臉。」

如果讓記憶回到2018,那時候市面上的純電動SUV並不多——定價從上到下都是車型?x,ES8,未交付的ES6,比亞迪唐,以及未交付的I-Pace,e-tron和EQC。當時高端電動車的主要客戶還是偏技術的小眾客戶。漫威是限購城市的小眾客戶群嗎?過分強調榮威家族式設計前臉的x,幾乎談不上驚艷,甚至與ERX5相似過高。與此同時,漫威?X的內飾雖然豪華,但後排空間較小,未能體現自身的尺寸定位。

圖6?RX5、漫威?x和漫威?r的正面

然後是漫威?充滿“科技風”的x品牌公告。漫威?x采用高效的動力系統設計和整車輕量化,將裏程提升至505km(2065 438+08年,車型除外?s,純電動汽車行駛裏程在600km以內),SOC預測準確。這本身就是很高的技術成就,但不是普通消費者能理解的優勢。相反,消費者看到的是50度電池組和為輕量化而采用的風冷技術,他們以為是漫威?x的“降配”,作為消費者,根本看不懂能效、SOC精準預測等工程亮點。

畢竟成王敗寇。回顧今天的漫威?從X的經驗教訓來看,很難說當初的決定對不對。作為證人,我對漫威感興趣?x有很深的感情,今天是很可惜很可惜。漫威的第二輛車,壹直在傳言,壹直沒有看到,直到SAIC R的倉促上市。

SAIC R上市之初,我壹度以為它是傳說中的“第三品牌”,但首款車型ER6的出現表明它並非如此。R和ER6,再壹次體現了糾結的氣質——R把自己定位為“國家隊新生力量”,試圖從獅子logo上切割差異,卻先推出了“榮威R”,後又變成了“SAIC R”;ER6定位為R標準的首款車型,但實際上是ei6的純電動版,支持R品牌的純電動E2架構正式投入使用還需要兩年時間。雖然伴隨著終身保修、直銷體驗店等各種新服務,但從定價角度來看,還是很難稱之為高端。

讓人感到心酸的是,R的出道,或許恰恰反映了SAIC在三次嘗試後,在高端路線上對榮威的戰略放棄。從此,“L”和“R”將構成SAIC的兩個謎題。高端任務將交給“L”,“R”將嘗試在榮威的傳統領域進行創新。從此,雙方既是合作夥伴,也是競爭對手。

圖7?SAIC乘用車新品牌組合

總結

在瞬息萬變的新能源時代,每壹年都是壹個全新的時代:智機汽車和R面臨的競爭格局,相比漫威?x出來的時候是天壤之別。當初競爭對手少,現在是獨立和合資的兵家必爭之地;當時在上海的蔚來,已經做到了14年榮威嘗試不成功的高端做法。而堅持至今的比亞迪,也讓有比亞迪標誌的韓EV在20萬元區間站穩了1萬輛的銷量...

漫威?在X和ER6的背後,體現了優秀工程師以工程為導向的技術思維。作為工程項目,按時交付,技術亮點明顯。但技術亮點未必能成為消費者認可的產品亮點。蔚來第壹代ES8和李ONE在技術上可能沒有足夠的優勢,但消費者可以從它們身上找到令人驚喜的產品亮點。技術思維和產品思維的競爭,可能是這個百年行業面臨的變化之壹。

好在機會還是有的,時代的高潮還沒有到來。站在2020年底,展望未來,是壹個比過去更有確定性的巨大機遇。曾經的執著和糾結,可能成為新生兒的教訓,也可能是預言。

圖|網絡及相關截圖

作者簡介:姚長生,清華大學汽車工程系博士,從事新能源汽車研究。

本文來自車家作者汽車之家,不代表汽車之家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