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租赁信息 - 林下經濟的各種模式

林下經濟的各種模式

林下經濟是現代生態林業的典型模式。它借助林地的生態環境和林下土地資源、林蔭空間的優勢,在林冠下進行農、牧、草、藥等項目的主體復合生產經營,使農林牧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協調發展。通過優化林下經濟新模式,有效解決人們經濟發展的瓶頸,對促進生態和諧、富民增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第壹,綜合優勢

1.1政策科技支撐優勢

林下經濟作為壹種生態、高效、循環的經濟,發展前景廣闊,潛力巨大。林下經濟具有投資周期短、見效快、特色突出等優點。既是長期林業的重要支撐,也是農業生產的必要補充,完全符合當前國家政策鼓勵的低碳經濟和生態林業發展方向。

1.2林地的空間利用優勢

根據2012林地保護與利用規劃調查數據,成武有林地面積22.8萬畝,有林地面積17萬畝,森林覆蓋率25.8%。大部分林地處於閑置狀態或單壹種植模式。

為發展林下經濟提供了良好的空間優勢。隨著國家對林業發展的重視和退耕還林政策的實施,林地面積將進壹步擴大,林業對農民增收和農業增效的貢獻率將日益突出,林地優勢將更加明顯。

1.3.生態良性循環的優勢

1.3.1循環互補增加效益。

林下經濟周期短、投資少、見效快,有效解決了林業收入周期長的弊端,提高了土地產出效益,實現了長短結合、相得益彰。

1.3.2遮光降低溫度降低成本。

傳統庭院養殖方式的高密度造成高溫環境,影響畜禽生長。林下養殖可以降低禽舍內外的溫度和濕度,為畜禽創造更好的生長環境,減少設施投資,節約生產成本,提高飼養效率。

1.3.3互相利用,互相促進才能贏。

林下林木的培育為畜禽的生長提供了良好的生態環境。林木光合作用釋放氧氣,聚集在林下,為林下動物形成“天然氧吧”,適合畜禽生長,能生產出更多綠色、健康、環保、風味獨特的畜產品。畜禽糞便混有畜禽遺留的草渣和樹葉,快速分解後容易被根系吸收。

及時補充土壤養分;畜禽糞便產生的氨氣和呼出的二氧化碳有利於樹木的光合作用,樹木釋放出大量的氧氣,也有利於畜禽的生長,相互促進,實現良性循環。

綠色文化,健康生態

林下農業的發展凈化了這個村莊。當庭院養殖轉移到村外的森林中,畜禽的糞便和氣體將不再汙染村莊庭院,保持了村莊的整潔,同時阻斷了口蹄疫、禽流感等重大動物疫病對村民健康的威脅,為公共衛生構築了有效的保護屏障。

“林下養殖”還解決了林牧矛盾,節約了耕地,實現了土地集約利用,加強了林分撫育管理,有效保持了林地生產力。

二是優化發展模式,拓展林下經營模式,實現短、中、長項目合理搭配,實現用長養長的科學種養格局,實現主要生態林業產業協調發展。

2.1林糧結合模式

行間林糧間作,初植密度3m×4m。種植面積占林下總面積的60%以上,年每畝純收入2200元左右。選擇種植大豆、花生、綠豆、豌豆等小雜糧,都屬於淺根作物,有固氮根瘤菌,不與樹木爭肥爭水,覆蓋地面,防止水土流失,提高土壤肥力;雜糧需求日益增加,市場前景廣闊,經濟效益可觀。

林糧間作期為植樹後1 ~ 3年,樹冠4年後不能進行間作。套種蔬菜瓜果,平均每畝效益可達800元~ 1500元。還可以在森林裏種紅薯和大豆,1和3年種大豆,第二年種花生。這種種植方式可以為林地增加綠肥,提高土地利用率,也達到了以養代耕的目的。

該林當年盈利,每畝純收入150 ~ 200元。林糧間作模式技術簡單,當年受益,容易被農民接受。但是林糧間作要掌握壹個原則,就是禁止在樹間種植玉米等高桿作物。

2.2林醫結合模式

發展林下中藥材種植是壹種值得大力推廣的林間套種模式,也是壹種生態保護和農民長期和短期利益雙贏的方式。在管理中藥材的同時,樹木也被管理,有利於樹木的生長。65438+植樹後0 ~ 3年,中草藥如板藍根、赤芍、黃芩、白術、知母、三七、薄荷、金銀花等。被套種在森林中,行距超過2米。

經過3-5年的生長,樹木比較高大,壹些中草藥,如桔梗、黃連、半夏、柴胡、黨參、天麻、白芷、丹參、天南星、麥冬等。,可以種。實驗證明效益也非常顯著,可增收1,000-3000元/左右。比如在楊樹行播種菘藍,每年施肥兩次(基肥1次,追肥1次)。

澆水1次,噴藥1次(防治菜青蟲);板藍根秋季采收時,主根粗3cm,側根粗65438±0cm,畝產450 ~ 500公斤。按市場價2元/斤計算,每畝收益1000元,扣除投資100元,每畝純收入900元。大青葉也是藥材,壹年可以采兩次。幹葉回收價0.6元/斤,每畝收益可達70元以上。

2.3林菜結合模式

就是根據林中光照的強弱和各種蔬菜不同的需光特性,科學選擇種植類型和品種,發展蔬菜種植。可以選擇的蔬菜品種有:大蔥、青椒、茄子、油菜、白菜等。,種植技術與壹般露地相同。以種植大蔥為例,按0.2元/斤計算,每畝可產大蔥2000斤左右。

平均每畝純收入在400元以上,管理簡單。第二年、第三年也可以種植壹些常規行間露地可以生長的蔬菜,但最好不要種植蘿蔔、白菜等生育期長、後期需水量大的品種。

2.4林苗結合模式

鑒於種植密度為3m×3m或3m×4m,不宜行間育苗楊樹、柳樹等高樹,可選擇壹些耐蔭性強、植株生長緩慢的冬青、女貞等綠色苗木。玫瑰和紫穗槐偶爾育苗也是可行的。這種模式的特點是在造林初期充分利用林地培育各種苗木。間作育苗的時間為造林後1 ~ 3年,在樹冠閉合前出圃。

2.5林花結合模式

利用寬窄林分結構,林下種植油用牡丹,套種短期作物,如白術、生地、丹參、板藍根、知母、天南星、桔梗等。,平均每畝收入約2000 ~ 3000元;間作蔬菜,如辣椒、菠菜、油菜等。,平均每畝將增加收入4000元左右。

2.6林菌結合模式

即充分利用林蔭下空氣濕度大、氧氣充足、光照強度低、晝夜溫差小的特點,在封山育林下種植雙孢菇、雞腿菇、平菇、香菇、黑木耳等食用菌,每畝林地有效種植面積300m2,經濟效益顯著。速生林長到4 ~ 5年,樹木會給它遮陰,林地就不用了。

而陰暗潮濕的林地適合林菌間作。選擇交通便利、水源充足3年以上、行距3m以上的速生林地,在樹間搭建寬度1 ~ 1.5m、高度0.8 ~ 1m的小拱棚。小拱棚內依次出速生林地1畝,每季投入菌棒10000根,每畝產值2.4萬元。

只要按要求管理,扣除成本後每畝利潤在5000元左右。從蘑菇棒種到蘑菇開始生長需要半個月的時間。整個生產時間為兩個月,每畝可增收約8000 ~ 10000元,是單純種糧或種樹效益的數倍甚至超過10倍。

2.7林蟬的組合模式

即孵化出的蟬卵枝埋在封閉的樹上,18 ~ 24個月後即可采收金蟬。金蟬,俗稱蟬,是目前昆蟲市場上唯壹純天然、無汙染的綠色健康食品。不受任何飼料添加劑、農藥、激素的影響,營養豐富,鮮美可口,成為時尚美味。

人工養殖金蟬具有投資少、技術易掌握、省工、高效、無風險等優點,是農村致富的新項目。三年內每畝林地可種植500個卵枝,每個卵枝有50個卵,從150不等。壹般每畝可收金蟬成品約150kg,效益可達10000元以上。如果樹齡較大,可以酌情多種壹些蛋條,收益可達15000元。

2.8林草牧結合模式

林草模式,即在郁閉度80%以下的林地,有選擇地種植不同種類的優質牧草,選用的牧草品種有:黑麥草、紫花苜蓿、野草、三葉草等。林牧模式,即封山育林後,養殖和種草相結合,充分利用林下昆蟲、小動物和草的特點。在林地周邊地區,肉雞、柴雞、肉鴨、鵝、肉兔、青山羊等。被圍欄或圈養,樹木被家禽遮蔽。

家禽吃草和昆蟲,糞便和肥沃的土地與樹木形成良性的生物循環鏈。如每畝可投放10只青山羊、60只兔子,年每畝效益可達5萬元以上;每畝地可養鵝200 ~ 300只,飼養期5個月左右。每只鵝純經濟效益2.4元,每畝收益4000 ~ 6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