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租赁信息 - 農村土地流轉調查報告

農村土地流轉調查報告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越來越多的人會使用報表,不同種類的報表有不同的用途。寫之前可以參考範文。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農村土地流轉調查報告,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農村土地流轉調查報告1為全面了解當前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情況,加強對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指導,前段時間會同有關部門對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情況進行了專項調查。

壹、兗州市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基本現狀

去年以來,特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頒布後,農民依法流轉土地的意識有所提高,土地流轉步伐明顯加快並趨於規範。據統計,截至目前,兗州市土地流轉戶數已達23538戶,土地流轉面積34028畝,分別占總戶數的93%和總承包土地面積的21%。在調查的46個村中,有1140戶流轉了土地,面積為23904畝,分別占總戶數的94%和承包土地面積的4%。壹般來說,有六種流通形式:

1,轉賬。指農戶之間土地承包經營權剩余期限的流轉。壹些農民無法繼續承包土地,與其他農戶達成協議,經村委會同意,將全部或部分土地轉讓給第三方。第三人與村委會建立新的土地承包關系,轉讓方與村委會就轉讓土地的承包關系終止。這種流轉形式的好處是:轉讓方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從事非農產業;受讓方可以根據自身需要,以土地流轉擴大經營規模。兗州* * *有7030戶農民流轉土地,流轉土地6805畝,分別占總戶數和總流轉面積的299%和20%。

2.互換。即農戶之間土地承包經營權剩余期限的相互流轉。交換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耕作的方便或種植結構調整的需要。互換後,互換地塊的土地承包權、經營權與原合同約定的相應地塊的權利義務相互轉移。從方式上看,有等面積互換和不等面積互換,視互換土地的高低和遠近而定。目前,兗州共有2689戶農戶進行了土地流轉,流轉土地3743畝,分別占總戶數和土地流轉總面積的114%和11%。林家村鎮洗馬溝村自願以18畝土地與張的134畝土地互換,建設冬暖油桃大棚。在他的帶領下,村裏7個農民通過互換土地建起了油桃大棚。

3.退回包裹。指農民將剩余期限的土地承包經營權返還給村委會。由於種種原因,農民無力或不願繼續承包土地,於是將剩余期限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全部或部分返還村委會重新承包。退包後,退包戶在承包期內不會要求重新承包土地。退承包的主要原因是農民從農耕到非農,打工經商,不願意或無力繼續承包土地,承包土地自然條件差。兗州5784戶,已還土地7486畝,分別占總戶數和總流轉面積的24.6%和22%。

4.分包。即土地承包方將承包的土地使用權全部或部分轉包給第三方,土地使用權在壹定期限內在農戶之間流轉。分包期限壹般由雙方協商確定,但不得超過合同剩余期限,分包人與發包人的原合同關系不變。兗州* *有轉包農戶4032戶,轉包土地6638畝,分別占總戶數和土地流轉總面積的1.71%和1.95%。

5.房租。主要是指農民和承租人之間在壹定期限內進行土地使用權的流轉,是承包土地收益權的壹種分配形式,收益是固定的。這種方式,主要是農民和用地單位之間,農民自願將全部或部分土地使用權出租給承租人,承租人給出租人固定收益。租賃期限壹般由雙方協商確定,但不得超過合同剩余期限。目前兗州* *共有3993戶,租賃土地9306畝,分別占總戶數和土地流轉總面積的17%和273%。長城鎮西河埡村123戶自願將2906畝土地出租給鎮東老莊日隆食品有限公司,由其組織種植出口蔬菜,為期2年,每畝年租金400元,全部由出租方取得。

6.分享壹下。農戶將全部或部分承包土地使用權作為股份,參與股份制或股份合作經營,以土地使用權作為分紅依據,股份收益根據經營效益的高低確定。枳溝鎮南老屯村王發茂等10農戶以承包土地使用權50畝入股,實行股份制。王發茂管理他們,種花育苗,每年根據他們的經營情況和股份分紅。

此外,由於工業園區建設用地,部分農民的土地承包權和經營權也發生了流轉。

二,農村土地流轉的主要原因

目前,我市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正在加速,主要原因如下:

壹是農民依法流轉土地的意識提高。過去,大多數農民不知道依法流轉土地,農民之間的土地流轉基本處於隨機無序狀態,矛盾糾紛不斷。《農村土地承包法》頒布實施後,兗州市根據上級指示精神,結合實際,制定出臺了《兗州市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暫行辦法》,加大宣傳力度,使農民初步體會到了依法流轉土地的好處,依法流轉土地意識提高,流轉程序趨於規範。從去年開始,大部分流轉土地的農戶都簽了合同,壹些過去私自流轉土地的農戶也要求補充合同。

二是農業結構調整帶動了土地流轉。兗州市34萬畝流轉土地中,僅用於種植經濟作物和擴大養殖面積,占流轉土地總面積的50%。全市100多家農業龍頭企業在農村建立了種苗繁育、示範推廣和農產品生產基地,促進了土地流轉。兗州萬洋食品有限公司在長城鎮建立農產品生產基地,以租賃方式租賃土地1.300畝,平均每畝租金400元,全部由出租人取得。馬莊鎮蘇龍村種植大棚蔬菜的有94戶,日光溫室有99個,其中28戶的33個蔬菜大棚是通過換地建成的。

第三,農村勞動力轉移加速了土地流轉。調查發現,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表現為鎮(街道)駐地村土地流轉多於其他村,平原村多於山地丘陵村,反映出二三產業發展是促進土地流轉的重要因素。二三產業發展越快,打工經商的勞動力越多,土地流轉的力度就越大。我市424萬農村勞動力中,目前從事非農產業的有22萬,占農業勞動力總數的519%。在程各莊鎮程各莊四村,該鎮的木材廠、翻沙廠、織布廠、商業街從事經營的勞動力占全村勞動力的70%。由於勞動力不足,38戶農戶流轉了土地,面積81畝。

四是園區建設用地不斷增加。為促進招商引資,搭建平臺加快發展,各地加大了園區建設力度,使園區建設用地連年增加,成為推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重要原因。

盡管在愛惡經營權流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從調查來看仍存在壹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主要原因是少數幹部對土地流轉的認識不夠,對土地流轉的形式和原則掌握不夠,對土地流轉的指導不力;土地流轉還存在不規範的問題,特別是農戶之間隨意流轉、不簽訂合同的問題比較突出;壹些村存在以土地流轉的名義改變土地農業用途的問題,等等。我們必須從思想上高度重視這些問題,並認真加以解決。

三、下壹步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工作應註意的問題

針對當前土地流轉中存在的問題,下壹步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要在嚴格遵循“依法、自願、有償”原則的前提下,重點做好四個方面的工作:

首先是被動循環和主動循環的關系。需要指出的是,在土地流轉中,農民是土地流轉的市場主體,土地流轉應充分尊重農民的自主選擇。不能把政府的“引導”變成變相的“逼迫”,必須通過宣傳、引導、服務,讓農民從被動調節變成主動調節。要進壹步加大宣傳力度,讓土地流轉成為農民的自覺行動,積極參與土地流轉。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等新聞媒體,大張旗鼓地宣傳農村土地承包法,把它的意義、要遵循的原則、流轉的形式、要履行的程序都宣傳出來,做到家喻戶曉。鄉鎮幹部要加強對土地流轉的學習和研究,熟悉和掌握土地流轉的政策和做法,爭做明白人,指導和幫助農民進行土地流轉。要註重培育良好的土地流轉模式,依靠模式引導和鼓勵農民進行土地流轉。

二是自發循環與法律規範的關系。“合法、自願、有償”是土地流轉的基本原則,自願是前提,合法是保障。只有依法流轉土地,農民的土地承包權、經營權、使用權才能得到保障,流轉土地的收益權才能得到保護。無論采取哪種形式的土地流轉,都要依法簽訂合同。農村經濟管理部門要發揮好作用,做好土地流轉的業務指導,幫助基層完善土地流轉手續,簽訂土地流轉合同,建立土地流轉登記制度,及時掌握土地流轉動態。鄉鎮(街道)要完善幹部崗位責任制,將土地流轉納入考核村幹部工作的重要內容,增強其責任感和壓力。要加強監督檢查,定期組織開展土地流轉執法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解決。要嚴厲打擊私自改變土地農業用途、搞掠奪式經營的違法行為,確保土地流轉健康有序。

三是土地流轉與社會穩定的關系。土地流轉政策性強,涉及農民切身利益和農村改革發展穩定大局。我們必須加強組織領導,在工作中嚴格掌握政策。必須堅持“依法、自願、有償”的原則。土地流轉不得損害國家、集體和第三方利益,不得動搖農民在土地流轉中的主體地位,不得改變合同約定的土地農業用途和土地權屬關系。要充分尊重農民意願,不搞行政命令,強迫農民流轉土地,不搞“壹刀切”,不設指標、不限時間、不限區域流轉土地,不擅自截留、扣壓農民土地流轉收益。工業園區占地,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實行減免和補償政策,維護農民利益,確保社會穩定。

第四,土地流轉與經濟發展的關系。土地流轉有利於促進農業結構調整,提高土地管理效率,增加農民收入,發展農村經濟和社會事業。要把土地流轉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放在加快發展、富民上。既不能片面強調30年不變的土地承包會影響土地的開發,也不能因為加快開發而隨意改變土地承包經營權。要充分發揮土地流轉的積極作用,通過健康有序的流轉促進經濟發展。

農村土地流轉調查報告20多年來,xx市始終把搞好土地有序流轉作為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維護農村穩定的大事來抓,認真貫徹落實農村土地承包法和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從促進農村生產要素合理流動和優化配置、促進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民增收的角度,積極引導和規範農村土地有序流轉,取得了良好成效。到20xx年底,全市農村土地流轉面積達到81.574公頃,涉及農戶5.57萬人,占承包耕地面積的10.8%,占農戶總數的11.2%。其中,xx07公頃流向種養大戶和龍頭企業,占總流通量的2.3%;Xx80公頃流向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占總流轉量的2.4%;流向農戶的77687公頃,占流轉總量的95.3%。土地出讓總量中,轉包61.574公頃,租賃81.43公頃,互換389公頃,出讓7252公頃,投資xx80公頃,其他形式2236公頃,分別占75.5%、10%、0.5%、8.9%。流轉土地中,自發流轉75873公頃,占流轉土地的93%;農村組織提供信息流轉1461公頃,占流轉土地的1.8%;農村組織流轉土地4240公頃,占流轉土地的5.2%。流轉土地以種植糧食作物為主,占總流轉量的80%以上,種植經濟作物和蔬菜約占總流轉量的10%。流通期限以中短期為主,5年以下流通面積占88.4%,5-20xx年占4.3%,20xx年占7.3%。由於xx市采取土地入股的形式,依托農民專業合作社和種糧大戶,搞土地規模經營,有效促進了農村土地的流轉,實現了土地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合理利用,發揮了規模效益。壹是促進了農村土地的規模化經營。通過土地股份流轉,農村土地向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和有經營能力的農戶集中,實現土地規模經營。二是實現了勞動力轉移和農民增收的雙贏。農村土地流轉後,壹些有技術、聰明、經營有方的農民擺脫了土地束縛,或打工或經商,為二三產業服務。不僅增加了農民收入,而且活躍和繁榮了城鄉經濟,加快了小城鎮建設的步伐。三是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通過建立農村土地流轉合作社,規範土地流轉操作程序,加快土地流轉進程,采取公司+流轉合作社+基地+農戶等形式,吸引大量社會資本投資農業,促進了先進生產技術、現代化設備和現代化管理在農業領域的應用和推廣。

主要問題

近年來,在市縣政府和各級農業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下,xx市農村土地流轉積極探索推進土地依法流轉。雖然取得了壹些成績,但仍有許多地方需要改進。壹是對土地流轉的意義和認識不足。許多農民還沒有把土地流轉作為整合土地資源、提高土地產出率、轉變經營方式、解放農村生產力、發展多種經營、拓寬增收渠道的有效手段和必然途徑。壹些農民仍然有“小富即安”的傳統觀念,不願意離開收入有限的土地。二是土地流轉需要進壹步規範。各地沒有完整建立和實施土地流轉登記備案制度。壹些流通主體和行為不能完全依法經營。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和變更缺乏相關備案登記手續。合同文本還沒有統壹。還有土地流轉引發的糾紛。三是土地流轉的體制、機制和形式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換言之,以土地經營方式變革為標誌的農村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發展需要進壹步協調。

對策和建議

壹是要廣泛宣傳,提高農民土地流轉的積極性。結合農村土地承包法律法規學習宣傳活動,采取電視、廣播、標語、橫幅、傳單等多種方式,廣泛宣傳土地流轉的意義、土地流轉政策措施、農民增收的實際效果,消除農民思想顧慮,提高農民土地流轉意識。

第二,積極調查並及時解決土地流轉中存在的問題。要以土地流轉為課題,組成調研組,深入縣(區)、村、農戶開展xx市土地流轉調研,及時掌握全市土地流轉情況和存在的問題,積極探索農村土地流轉的新模式、新方法。

三是加強典型引導,營造土地流轉的良好氛圍。要把培育土地流轉典型作為推進土地流轉的重要手段,總結典型經驗,加強引導。

四是完善制度,依法規範土地流轉。建立和實施土地流轉登記制度。保證流通主體和行為符合相關法律政策。將流轉合同及相關資料繩之以法並妥善保管,建立流轉登記簿,及時記錄和反映流轉情況。對轉包、出租或以其他方式轉讓的,及時辦理相關登記;轉讓或者互換的,應當及時變更相關合同和土地承包經營權。建立和實施土地流轉合同管理制度,引導流轉雙方在自願協商的基礎上建立穩定規範的流轉關系。使用省統壹制定的合同文本。大規模流轉或涉及主體較多的,必須由農經站指導簽訂流轉合同,進行合同登記和鑒證。

第五,註重糾紛調解,保護土地流轉。為保護土地流轉雙方的合法權益,本市各縣區於20xx年設立農村土地承包仲裁機構,應充分發揮將農村土地承包糾紛全部納入法制化管理軌道的作用。

六是創新體制機制,探索流通形式。堅持以《土地承包法》和中央、省有關規定為準繩,鼓勵農民依法以多種方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積極探索土地流轉合作社等土地流轉組織。在保持原有承包關系不變的前提下,擁有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農民自願以土地經營權入股合作社的形式申請成立農村土地流轉合作社,由土地流轉合作社進行集中統壹規劃、統壹管理。這種模式以股份制和合作制為基本形式,實行“三權分置”,即村集體擁有土地所有權,農民擁有土地承包權,土地流轉合作社擁有土地經營權,實行社員代表大會、董事會和監事會管理制度,農民根據合作社的土地面積從合作社獲得分紅收益。這種形式不僅可以集中流轉土地,促進現代農業高效發展和新農村建設,而且克服了其他土地流轉形式的弊端,有利於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維護承包農戶和經營業主的合法權益,提高農民分享土地增值收益,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和農民增收,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促進農村社會公益事業發展。

農村土地流轉調查報告3調查時間:20xx年8月3日至8月8日。

調查地點:河北省泊頭市苗文鎮

調查對象:全鎮人。

調查方法:實地調查、訪談和查閱相關資料。

調查內容:土地資源利用和土地流轉現狀。

調查目的:土地是人類生存的基礎,解決土地問題是解決民生問題的關鍵。

隨著我國生產力的逐步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但隨著二、三產業的快速發展,我們村外出務工經商的人數大大增加,出現了用地分散、閑置等問題,甚至出現了土地拋荒現象,制約了農村經濟的發展。因此,要搞好土地流轉,認真落實農村土地承包法和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集中分散土地,優化土地資源配置,實行農業規模經營,降低生產交易成本,從而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業發展。

為了解農村土地流轉現狀,對苗文鎮土地流轉情況進行了專項調查。這次調查的報告如下:

壹、本鎮的基本情況

據統計,截至今年7月底,共有4987戶20092人,勞動力13209人,承包耕地面積14883畝。土地承包經營權已流轉53戶119。該鎮土地流轉面積1034畝,占承包耕地面積的2.8%,其中耕地流轉面積624畝,林地流轉面積410畝。全鎮流轉涉及10個村民委員會,39個村民小組,256戶農戶。流轉出去的土地主要是種植糧食作物。流通期限以中短期為主,以5年以內為主。與此同時,許多土地正面臨著被遺棄的現狀。由於該鎮采取土地入股的形式,依托農民專業合作社和種糧大戶,搞土地規模經營,有效促進了農村土地的流轉,實現了土地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合理利用,發揮了規模效益。

二、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在市縣政府和各級農業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下,該鎮農村土地流轉積極探索,依法推進土地流轉。雖然取得了壹些成績,但仍有許多地方需要改進。

1,現有用地不規範。

我國實行土地承包政策已有30年,農村現有的農地管理模式落後。傳統模式給土地資源的合理利用帶來了諸多弊端。村裏的人口變化,使得土地出現量大面廣,土地分配不公平的現象。壹些人隨意改變土地利用類型,在耕地上建房種樹,嚴重浪費了有限的耕地。

2.法律意識淡薄,農村土地流轉程序不規範,引發諸多矛盾糾紛。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部分農民對土地承包管理法律法規的認知度不高,知道的和土地承包法壹樣多,但通讀全文,了解精髓。

神不多,有些土地流轉沒有經過村委會審批或備案。在調查中發現,大部分土地流轉沒有簽訂合同或者合同不規範,大部分土地流轉沒有合同,更多的是口頭協議。有的人認為簽合同不重要,就用口頭協議代替合同,有的人流轉後再簽,隱藏了矛盾糾紛的隱患;即使有合同,也有不規範和不完善的地方。不規範的主要因素是農民法律意識淡薄,自我保護意識不強,不了解土地流轉程序及相關程序;此外,農戶之間土地流轉期限短,短期行為嚴重。農民打工經商收入不穩定,農民仍將土地視為經營風險的退路,土地出讓方害怕失去土地,所以大多以短期轉包的形式出讓土地。由於流轉期短,流轉戶在生產中的短期行為和掠奪性經營導致土壤肥力嚴重不足。三是單戶經營的土地面積碎片化;在土地承包工作中,仍有壹些村幹部對黨的土地承包政策法規不完全了解。為了解決人地矛盾,他們搞“隔幾年壹調”,土地被打亂重新分割,給土地流轉造成了困難和障礙。

3.對土地流轉的意義和認識不足,流轉機制不完善。

許多農民還沒有把土地流轉作為整合土地資源、提高土地產出率、轉變經營方式、解放農村生產力、發展多種經營、拓寬增收渠道的有效手段和必然途徑。壹些農民仍然有富裕和安全的傳統觀念,不願意離開能夠為他們提供有限收入的土地。土地流轉需要進壹步規範。各地沒有完整建立和實施土地流轉登記備案制度。壹些流通主體和行為不能完全依法經營。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和變更缺乏相關備案登記手續。合同文本還沒有統壹。還有土地流轉引發的糾紛,親戚鄰居關系不和睦,有的甚至反目成仇。

4.土地流轉範圍窄,流轉收益小。調查發現,大多數農民的土地流轉發生在親戚和鄰居之間,甚至有些是被動的。農民無法耕種,導致土地質量下降。能夠耕種的,因為土地流轉渠道不暢,很難流轉到土地上。土地無法向種田大戶和專家集中,土地流轉收益小。特別是在取消農業稅、農村統籌和留村之前,對於流轉的土地仍然存在“還錢”的現象。稅費改革後,很多農民都回到了自己的承包地裏(順水村、趙米克村就是這樣),在狹義的規模經營。

三。對策和建議

1,要廣泛宣傳,提高農民流轉土地的積極性。結合農村土地承包法律法規學習宣傳活動,采取電視、廣播、標語、橫幅、傳單等多種方式,廣泛宣傳土地流轉的意義、土地流轉政策措施、農民增收的實際效果,消除農民思想顧慮,提高農民土地流轉意識。

2.積極調查並及時解決土地流轉中存在的問題。要以土地流轉為課題,組成調研組,深入縣(區)、村、農戶對泊頭市土地流轉情況進行調研,及時掌握全市土地流轉情況和存在的問題,積極探索農村土地流轉的新模式、新方法。

3.加強典型引導,營造土地流轉的良好氛圍。要把培育土地流轉典型作為推進土地流轉的重要手段,總結典型經驗,加強引導。

4、完善制度,依法規範土地流轉。建立和實施土地流轉登記制度。加強具體指導和幫助,及時幫助解決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中的困難和問題,加快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確保流轉主體和行為符合相關法律政策,規範和引導農民合法、自願、有償流轉土地,從源頭上解決農村土地糾紛。通過搭建縣、鄉(鎮)、村、組四級服務平臺,農民通過自主協商達成土地流轉協議,要求主管部門給予變更登記的,要做好工作程序。將流轉合同及相關資料繩之以法並妥善保管,建立流轉登記簿,及時記錄和反映流轉情況。對轉包、出租或以其他方式轉讓的,及時辦理相關登記;轉讓或者互換的,應當及時變更相關合同和土地承包經營權。建立和實施土地流轉合同管理制度,引導流轉雙方在自願協商的基礎上建立穩定規範的流轉關系。使用省統壹制定的合同文本。大規模流轉或涉及主體較多的,必須由農經站指導簽訂流轉合同,進行合同登記和鑒證。

5.重視糾紛調解,保護土地流轉。為保護土地流轉雙方的合法權益,本市各縣區於20xx年設立農村土地承包仲裁機構,應充分發揮將農村土地承包糾紛全部納入法制化管理軌道的作用。

6.創新體制機制,探索流通形式。堅持以《土地承包法》和中央、省有關規定為準繩,鼓勵農民依法以多種方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積極探索土地流轉合作社等土地流轉組織。在保持原有承包關系不變的前提下,擁有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農民自願以土地經營權入股合作社的形式申請成立農村土地流轉合作社,由土地流轉合作社進行集中統壹規劃、統壹管理。這種模式以股份制和合作制為基本形式,實行“三權分置”,即村集體擁有土地所有權,農民擁有土地承包權,土地流轉合作社擁有土地經營權,實行社員代表大會、董事會和監事會管理制度,農民根據合作社的土地面積從合作社獲得分紅收益。這種形式不僅可以集中流轉土地,促進現代農業高效發展和新農村建設,而且克服了其他土地流轉形式的弊端,有利於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維護承包農戶和經營業主的合法權益,提高農民分享土地增值收益,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和農民增收,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促進農村社會公益事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