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租赁信息 - 牡丹江的治理與發展

牡丹江的治理與發展

吉林省敦化市牡丹江流域,有大面積的河漫灘源頭,土壤肥沃,官地鎮黑石鄉素有糧倉之稱,適宜發展農業。解放前,水資源經常泛濫,未能充分利用。解放後,修建了大量的水利工程。在牡丹江中下遊官地鎮西崴子、黑石鄉則草溝修建了兩座水庫、兩座小水電站,在大山嘴子、小山嘴子修建了兩座中型小型水庫,發展了養殖業,建設了防洪灌溉配套工程,促進了農業增產,改善了人民生活。還修建了牡丹江堤防工程,* * * 8處,長度301km,保護了1,61,000畝農田和8.46萬居民。排水預警工程的投入也逐年增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水利設計部門正計劃進壹步開發牡丹江流域豐富的水利資源,防治結合,完善各種配套設施,搞好生態平衡,在國民經濟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牡丹江流沙河上遊支流哈爾巴嶺溝下遊有總庫容2665438+萬立方米的哈爾巴嶺水庫,牡丹江支流二道河有總庫容2200萬立方米的大林水庫。這兩個水庫的主要好處是養魚。1940年,從朝鮮遷來的農民和當地朝鮮農民在中遊修建簡易攔河壩和渡槽,種植水稻2.7公頃。目前已發展成為沙河灌區,實際灌溉面積1500公頃。

小石河水庫總庫容1398萬立方米,建於小石河中遊1975處,是敦化市城市防洪供水的重點工程。城市日供水量4萬立方米;電站裝機容量365千瓦,年均發電量654.38+0萬千瓦時。設計灌溉水田面積為1500公頃。

四道溝水庫,位於敦化市官地鎮東南六公裏處,距敦化市區36公裏,始建於1956年5月,竣工於1958年6月。水面134公頃。

西崴子水庫位於牡丹江幹流,是牡丹江梯級開發的第二個梯級。建於1971,於1976投入使用。是以防洪為主,集發電、灌溉、養殖、旅遊為壹體的綜合性水利工程。水庫蓄水面積2925m2,配有多臺發電機和壹個變壓器配電中心,可向敦化市、官地鎮、黑石、青溝子、鴯鶓、黃泥河送電,同時大壩下有發電中心和農村通道。

大山水庫位於敦化市雁鳴湖鎮,牡丹江支流塔拉河下遊,距牡丹江入海口1.5km,距敦化市區60km。該水庫是壹座防洪、養魚、旅遊綜合利用的中型水庫。水庫樞紐由大壩、溢洪道和輸水隧洞組成。

樺樹川水庫,位於寧安市哈馬河上遊,建於1966至1971。為大型水庫,總庫容1.1.9億立方米。是以灌溉為主,結合防洪、發電、養魚等農副生產綜合利用的水利樞紐。樺樹川水庫大壩全長360米,壩高33.8米,壩頂寬5米,總工程量85.85萬立方米。輸水隧洞位於大壩右側,全長464米,內徑27米。塔式起重機的入口有30米高。出口消力池長38米,總工程量2.97萬立方米。溢洪道位於大壩左側,開有側槽,長1.90米,溢流堰頂寬60米,總工程量1.507萬立方米。樺樹川水庫建成後,寧安市東南部的寧安、臥龍、江南、藍港、平安、石巖等鄉鎮減輕了旱澇災害。1981年開始發電,年發電量235萬千瓦時,年產商品魚12萬斤。

臥龍河水庫建於1958年秋。水庫建設分為三個階段:第壹階段為1958-1960。主要工程為壩基清理和裝土,壩高約6米,進行輸水隧洞工程。1960秋的壹場洪水沖毀了水庫,於是停止了施工。第二階段為1966年秋至1971年,主要工程為大壩上的土方工程。該段* * *完成了大壩超過3/4的土方工程。第三階段為1974至1975,主要完成溢洪道混凝土和大壩護坡工程。臥龍河水庫,止於1975,* * *完成土石方26萬立方米,壩高15米,蓄水量900萬立方米。臥龍河水庫保證了壹定的灌溉補償,為樺樹川水庫灌區提供了抗旱保種用水。

高雲水庫位於林口縣趙龍鄉高雲村西1 km處,是烏順河左岸支流上的骨幹蓄水工程。建於1958,土壩於1978合龍。1991洪水造成壩後局部滑坡,消力池側墻坍塌,現正在搶修。是壹座小(壹)型水庫,雨水收集面積44平方公裏。設計總庫容965438+20萬立方米,李猩庫容839.7萬立方米,死庫容21.0萬立方米。土壩為粘土斜墻壩,最大壩高15.5米,壩長560米。溢洪道為正堰,由平板鋼閘門控制;輸水隧道為無壓半圓拱隧道,長54米。設計灌溉面積為1.71萬畝。

東溝水庫位於林口縣古城鎮湖水東溝河下遊,是烏順河右岸支流的壹座小(壹)型水庫。成立於1958,完成於1990。1991溢洪道進口側墻因洪水垮塌,正在搶修。水庫的雨水收集面積為97平方公裏。設計總庫容191000立方米,李猩庫容65438+35萬立方米,死庫容65438+42萬立方米。土壩為粘土心墻壩,最大壩高10米,壩長435米。溢洪道由雙孔平面鋼閘門開啟和控制;排水隧道是壹個長35米的圓形混凝土管道。水庫以灌溉為主,結合防洪、養魚等綜合利用。設計灌溉面積1.4萬畝。

紅旗水庫位於林口縣古鎮烏順河左岸支流上,是壹座小(壹)型水庫。成立於1967,完成於1979。水庫雨水收集面積18.7平方公裏;設計總庫容65438+40.5萬立方米,李猩庫容1.5萬立方米。最大壩高17米,土壩長210米。土壩是粘土心墻混合壩。溢洪道為側槽式,全長25米,泄洪洞長56米。水庫設計灌溉面積為654.38+20萬畝。

趙龍水庫位於林口縣趙龍鄉,是烏順河右岸支流上的壹座小(二)型水庫。1965開工,1967竣工。總庫容24萬立方米,李猩庫容65438+萬立方米。設計灌溉面積為1700畝。

郎華水庫位於林口縣中興鄉,是烏順河右岸支流上的壹座小(二)型水庫。成立於1958,完成於1959。總庫容24萬立方米,李猩庫容1.06萬立方米。設計灌溉面積為2300畝。

新立水庫位於依蘭縣道臺橋鎮新立村南部,距縣城40公裏,是勃利河流域的重點工程之壹。水庫以灌溉為主,也可以防洪養魚。庫區累計降雨面積88平方公裏,平均徑流量1.21.2萬立方米,最大校核庫容2280萬立方米,最大泄洪量45.8立方米每秒,李猩庫容930立方米,水位1.44.3。供水範圍為道臺橋鎮中部、和平鄉南部的29個村。新立、長生、周玉堂村1955開始施工,完成土方1500立方米,受益1956,灌溉農田600多畝。由於工程質量差,在1960處決口決堤。附近的村子是壹片水田,經過簡單的修繕維護,用於灌溉。

永平水庫,位於依蘭縣虎林鄉西北5公裏處,屬虎林鄉管轄,以勃利河上遊的浮河為水源,集雨水面積30.3平方公裏,水面5萬畝。1955 165438+10月,縣裏動員民工建,以私人為主。* * *土方281.3萬立方米,石料8391/立方米,混凝土1.322立方米,鋼材4.5噸,水泥1噸,木材288立方米,投資1.34萬。有效灌溉面積1823畝,實際灌溉面積1500畝。大壩長620米,高8米,最大泄洪量124.4立方米每秒。1979采用專業施工隊伍與季節性突擊相結合的方式繼續施工。渤海灌區,渤海灌區是壹個老灌區。民國14年(1925年)修建渤海大壩和渤海幹線,開發水田100多公頃。到11年(1944年),水田已增長到1000公頃。解放後,渤海灌區管理站成立於1953。到1956,先後修復渤海、江西大壩,修復支渠22公裏。修建永久水閘6座,臨時木閘6座,修復永久排水閘6座,修建木渡槽20座,實施跌水工程8項,全灌區修建橋涵68座。1956秋,牡丹江上修了兩座攔河壩和1進水閘。從1958到1960,改建了兩個大型永久性工程。1966年秋,渤海大壩重修,長260米,高2米,頂寬5米,底寬15米。這是壹個永久性的砌石壩。1973江西大壩改為半永久攔河壩。到1985,渤海灌區有兩條渠,長13.5公裏;有11支渠,長41.45km;溝渠2條,長54公裏;有6條長5000米的排水溝。運河建築物121,其中永久建築物52座,半永久建築物9座,臨時建築物60座。

江南灌區是民國12 (1923)開發的老灌區。解放前有攔河壩8座,幹渠5條,水田面積7500畝。解放後,至1951年,幹渠總長度18.9 km,支渠24.7 km,攔水壩8座,其中良堆石壩3座,木進水閘8座,永久水閘4座,木排水水閘1座,木渡槽31座。6月5日1963八家子七孔永久渡槽完成。渡槽長75米,高1米,寬2.5米,設計流量2.4秒立方米。土方總量為1.5萬立方米,石方量為0.2萬立方米。1965年2月,八家子南山紅旗洞工程完工,土石方1738萬立方米,石方4600立方米,是全縣第壹條大型帶閘永久輸水隧洞。1981,江南運河混凝土水閘完成。這是牡丹江地區第壹座建在河上的大壩,土方24000立方米,石料34000立方米。1985年,整個灌區共有1座水閘,1座臨時防洪壩,20000米引水渠道,4條總長度為40000米的主要排水渠道,12.97公裏防洪堤,131座建築物。

樺樹川水庫灌區建於1975。有五條主要幹渠,包括1幹渠和4條次幹渠。幹渠自寧安樺樹川水庫至石巖鎮擁軍村,全長48.5華裏。四條支渠總長34.12公裏,其中第壹條支渠從臥龍鄉新鄭村至藍藍鄉永正村,全長7.8公裏。第二條石巖鎮擁軍村節制閘後至平安鄉豐產村,全長7.79裏;第三條:石巖鎮擁軍村節制閘至民和村、藍崗村為11.86李龍。第四條石巖鎮擁軍村檢查門至寧安鎮河西村25.2李龍。整個灌區共有大小建築物156棟。1976開始通水,流量達到6秒立方米。1985年灌溉面積4萬畝,有臥龍、蘭崗、石巖、江南、寧安等鄉鎮,39個村受益。

臥龍河水庫灌區由寧安市和國營寧安農場組織臥龍、石巖兩個鄉鎮於1975開工。4000多人冬春奮戰,* * *完成幹渠14公裏。1976新增橋梁6座,涵洞4座,屈謙石縫溝防滲段完成混凝土預制板工程。1977鋤地期間,又開挖支渠10公裏。1978春,臥龍河水庫送至樺樹川幹渠,起到抗旱保苗的作用。

新安灌區:位於海林縣城西30公裏處,彌江與海浪河交匯的中心地帶。西有山嘴子,東有三家子,北有良種場,南有海浪河。這是壹個古老的灌區,有許多源頭。總面積7.65萬畝,耕地6.43萬畝,現有水田面積4.23萬畝。海浪河和彌江是主要水源,水資源豐富。整個灌區有總幹渠6條,26.9公裏,支渠6條,25.34公裏,鬥農渠2,665,438+0條,65,438+045.7公裏。主要排水渠道22條38.58公裏,支渠71條39公裏,毛渠284條117.2公裏。永久性和半永久性建築物512座,其中攔河壩9座,護岸4座,水閘21座,渡槽23座,跌水116座,涵洞224座,農橋102座,交叉路口1座,其他。設計灌溉面積4.8萬畝,受益村18個。1985年灌溉面積4.3萬畝(其中提水灌溉面積3750畝),方田面積4.44萬畝。山嘴子有曬水池,面積39.96萬平方米,平均水深2米,總庫容80萬立方米,可提高水溫1-2℃,促進水稻早熟,養魚。1968投放魚苗20萬尾,1974增加進水口和控制閥門,實現全面保障。總投資2565438+萬元,其中國家投資3.84萬元。

海南灌區:位於海林縣下遊,海林縣東南部,南北低山丘陵,中間有海浪河貫穿,屬於河谷沖積平原。整個灌區總面積39平方公裏,耕地面積46654.38+20萬畝,其中水田面積3654.38+20萬畝,主要水源為郎朗河。整個灌區共有建築物319座,其中南幹渠11.75km,北幹渠3.5km,南、北支渠13.92km。主要排水渠道8條23公裏,水閘43座,橋梁48座,涵洞92座,瀑布13座,渡槽12座,倒虹吸10座。

新河灌區:位於海林縣城腳下,海浪河下遊兩岸。西起澳頭渠首,東至海浪河大橋,北至鬥陰村,南至秦家村。由壹鄉(新河鄉)、壹鎮(海林鎮)、三河(海浪河、鬥音河、紅甸子河)和四個灌區(鰲頭、永安、紅甸子、鬥音)組成。是壹個多源多頭灌區。灌溉面積51,000畝,其中水田2.94萬畝。海浪河和紅甸子河是主要水源。整個灌區共有輸水幹渠39條65公裏,排水幹渠20條565,438+0公裏,永久性和半永久性建築物65,438+053座,包括閘門48座,倒虹吸2座,渡槽6座,跌水5座,涵洞79座,農橋7座。

老街灌區:位於海林縣西部,海浪河中遊南岸。西起波浪河,東至龍頭山,呈三角形。海浪河是主要的水源。總灌溉面積2.3萬畝,有效灌溉面積654.38+0.2萬畝,其中水田面積0.81.00萬畝。整個灌區共有50座建築物,包括2座進水閘、12座分水閘、4座跌水堰、3座渡槽、7座涵洞、1座倒虹吸、2座溢流堰、9座農業橋梁、2條總幹渠17公裏、8條支渠4公裏、5條總排水渠17公裏。

山石灌區:位於海林縣城西22公裏,海浪河支流山石河中下遊。西起東光南幹渠首,東至海浪河交匯處,呈狹長形。山石河為主要水源,屬河谷沖擊平原,地勢平坦,適宜水稻生產,為多渠灌區。總灌溉面積21.5平方公裏,耕地面積1.35萬畝,其中水田0.85萬畝。本灌區由東光(南、北)幹渠、新建幹渠、七星幹渠、金山幹渠五個渠首組成。有5條總幹渠12公裏,29條支渠14公裏,92條鬥農渠16公裏。排灌渠15 12公裏,支渠12 15公裏;共有50座建築物,包括22座橋梁和4個洪水和水的交叉點。此外,還有27個領域,26.4公裏的道路和2.29公裏的農田堤防。

刁嶺灌區,位於林口縣烏順河下遊山區河谷沖積平原上,始建於1938;有1號、2號攔河壩(柳石壩);那壹年,灌溉了3000畝稻田。解放後,灌區得到了修復和維護。1968,修建1號壩渠首進水閘,兩孔,導流流量2立方米/秒;總幹渠全長5公裏;第壹條運河位於建堂鄉合興村烏順河對岸至興隆溝口。1970修建2號壩渠首進水閘,兩孔,導流流量1.5m 3/s;總幹渠全長6公裏;這條運河位於板房地和何新村之間。1972,1號壩壩首增設5孔進水閘。1987,在第壹條運河上修建了壹座3孔長70米的橡膠壩。1991,砌石溢流壩60米。1992年,在德勝村修建了壹座跨度為120m的斜拉渡槽,導流流量為2.25m3/s..除渠首橡膠壩和斜拉式渡槽外,吊嶺灌區還有72條渠系,1條引幹渠,4條支渠,29條鬥渠,4條主排水渠,3條截水溝,2條支排水渠。國家投資總計1565600元。其受益範圍從南部的和興到北部徐家河兩岸的勝利、永安、保安、公安、常青、勝利、何新、四合等10個村。總灌溉面積2.28萬畝,實際灌溉1.1.800畝。

建塘灌區,位於林口縣烏順河中下遊,建於1938;有1號和2號彈幕(柳石)。1號壩位於主幹道另壹側,2號壩位於河西村南1 km處。那壹年,灌溉了2000畝稻田。1966修建1號壩渠,雙開口,導流流量2立方米/秒。幹渠從潘達路到北興有5公裏長。1968年修建2號壩渠,雙開口,導流流量1.5立方米/秒。幹渠從銅溝口到合興,全長9公裏。1984,建塘灌區全面改造,渠首合並,幹渠擴建,排水系統重新布置,田間排水沿堤內側平行布置;修大壩,向烏順河引水,防止洪水泛濫,穩定河體,減少淤積。灌區內修建了三條主要排水渠道,山坡水和河西坡水利用原有沖刷與堤防相通,直接排入烏順河。設計灌溉面積1.51萬畝,實際灌溉89萬畝。

新立灌區,位於依蘭縣境內,建於1970-1978,由新立水庫引水灌溉。設計灌溉面積51.000畝,批準3萬畝,其中水田1.5萬畝。1985的有效灌溉面積為21000畝。實際灌溉9000畝。設計引水流量2立方米每秒,年引水量0.1.6億立方米。兩條輸水幹渠,長30公裏,10支渠,長20公裏,1排水幹渠,長10公裏。2000畝農田和2000畝方形梯田將得到旱澇保收。平均畝產糧食125公斤,最高140公斤,水稻200公斤。65438年至0955年,在沙河灌區渠頭大喬鄉試驗性建設了壹座裝機容量為50千瓦的農村小型水電站——大喬水電站。1957期間,大喬水電站全景模型在全國農業展覽會上展出。這個電站是東北農村最早建設的小水電站之壹,當時被譽為東北第壹顆夜明珠。2005年,大喬水電站擴建,裝機容量達到250千瓦。在大喬水電站下遊沙河沿鎮三合村,1980年建成了裝機容量為1250 kW的燕山水電站。2002年,牡丹江上溝水利樞紐沙河引水工程在燕山水電站下遊沙河巖鎮上溝村建成。本工程是在沙河幹流上修建壹座長132米、高22米的砌石重力壩,將沙河水通過1500米的隧洞引入牡丹江,導流流量為18立方米/秒,以增加牡丹江上溝水電站的發電量。

阿寶電站,位於寧安市渤海鎮阿寶村北牡丹江中建子島東支流,建於1968,於1971年7月竣工。它是壹座集發電和灌溉為壹體的綜合性小型水力發電站。電站* * *有8臺機組,每臺機組發電125kW,總裝機容量1000kW。1979年由於原機組質量差,安裝了4臺新機組,每臺125 kW,總裝機容量500 kW。從1982到1985,* *發電量467.6萬千瓦時,年均發電量116.9萬千瓦時。

渤海水電站位於牡丹江上遊,寧安市渤海鎮江西村南,是利用牡丹江天然落差修建的無壓引水式電站。渤海水電站原建於1973江西村,解決能源短缺。由於技術力量不足,很快就停工了。1974由渤海鎮接管,6月11975繼續施工。到9月1979,兩臺機組並入國家電網發電,3月1980,全部並入國家電網發電。

石頭電站位於寧安市石頭火車站以南0.5公裏,由溢流壩、水閘和廠房組成。9月1968,1,開工建設設計灌溉面積3萬畝的液壓泵站。1972在液壓泵站建設的基礎上,開始了水電站的工程設計。1973水電站建設全面鋪開。電站工程壹期於1976 65438+2月竣工,安裝13臺200 kW發電機,總裝機容量2600 kW。電站二期工程1977 65438+10月開工,1979竣工,安裝兩臺2500 kW發電機。此時,除了新安裝的兩臺2500 kW發電機大機組外,還有壹期工程安裝的10臺200 kW發電機小機組(原13臺,此時已報廢3臺),大小機組,總裝機容量7000 kW。從1981到1985,* *發電量1834萬千瓦時,年均發電量366.9萬千瓦時。

宏偉電站,宏偉電站位於寧安市渤海鎮普普村鏡泊湖瀑布下遊牡丹江古河道1 km處,距鏡泊湖電廠3 km。1975 11 10月完工,安裝2臺50 kW發電機,總裝機容量100 kW。1976年,在第二瀑布上又建了壹座裝機容量為600 kW (200×3)的電站,稱為宏偉第二電站。從1981年到1985 * *年發電量385.5萬千瓦時,年均發電量776.5438+0萬千瓦時。

紅農電站由原寧安縣農業種子場在紅衛電站下遊500米處修建於1976,但因資金不足於1978處停工。1980年渤海公社(現渤海鎮)接手續建,1983年9月竣工,總裝機容量600 kW (2×300 kW)。弘農電站由攔河壩、防洪壩、進水閘、壓力前池、廠房、尾水、升壓站和高壓輸電線路組成。1984的發電量為49萬千瓦時,1985的發電量為27萬千瓦時。

寧安市樺樹川水庫配套工程英山電站位於樺樹川水庫總幹渠英山陡坡處,距水庫4公裏,距臥龍鄉英山村0.5公裏。電站於1978年3月建成,於1979年7月竣工。由引水渠、前池、壓力管道、廠房、尾水消力池、泄洪閘和輸電線路組成。總裝機容量為500千瓦(2×250千瓦)。從1981年到1985 * *年發電量1897萬千瓦時,年均發電量37.9萬千瓦時。

青年電站,位於寧安市阿寶村牡丹江北中建子島西側江西大壩左端,由牡丹江區水利局承建。1975開工,2月1976竣工。整個電站由前池、廠房、尾水和輸電線路組成,總裝機容量750kW (6× 125kW)。從1981年到1985 * *發電量1281.5萬千瓦時,年均發電量256.3萬千瓦時。

樺樹川電站,樺樹川電站位於寧安市樺樹川水庫輸水隧洞出口左側。1971下半年開始施工,1974因資金不足停止施工。1977由省水利廳投資續建。1979安裝機組及其配套設備,1981完成。電站由主機房、蝶閥室、調壓塔、尾水、升壓站和輸電線路六部分組成。配備1大型機組,裝機容量2300 kW。從1981到1985,* * *發電量832.75萬千瓦時,年均發電量1665500千瓦時。

二站電站由寧安市東京林業局於1970年4月和1971年4月建成。配備1臺,容量240 kW。從1981年到1985 * *發電量201.5萬千瓦時,年均發電量40.3萬千瓦時。電站建成後,發電全部自用,未並入國家電網。

鏡泊湖水電廠位於寧安市四季通管轄的新、二級電站,隸屬黑龍江省電力工業局。老站建於偽康德4年(1937)和9年(1942),2臺機組,裝機容量18000 kW。新站為擴建工程,1968破土動工,1979全面建成投產,裝機容量4臺15000 kW。兩個電站總裝機容量為9.6萬千瓦。鏡泊湖電廠是牡丹江流域梯級水電開發的壹部分,水庫庫容6543.8+0.625億立方米,年均設計發電量3.2億千瓦時。是黑龍江省東部電網唯壹的中型水電廠。

蓮花水電站位於中國黑龍江省海林市三道河子鄉木蘭集村交界處,距牡丹江市210km,總庫容42億立方米。是黑龍江省最大的水電站,也是牡丹江水系最大的梯級水電站之壹。石壩長902米,最大壩高71.8米,裝機容量55萬千瓦,設計年發電量7.97億千瓦時。這是壹個以發電為主的建築,具有防洪、灌溉、航運和水產養殖等效益。1992開工,1998竣工。它被稱為“蓮花速度”。蓮花水電站建成後形成的人工湖構成了蓮花湖景區的主要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