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租赁信息 - 建築安全與健康技術

建築安全與健康技術

1,建築安全與衛生概述

建築安全不僅在中國,而且在幾乎所有國家和地區都是壹個突出的問題。根據我國意外傷亡事故的統計數據,建築工程領域的傷亡人數僅次於交通、礦山和非礦山企業,建築行業的傷亡人數也居世界第四或第五位。尤其是港澳臺地區,建築行業事故和死亡人數在本地區排名第二或第三。日本、英國、法國、美國、加拿大、瑞典的建築行業安全問題也相當突出。在歐盟,建築行業從業人數占總勞動力的7%,其事故率占年度總數的15%,而死亡率占全行業的30%,事故損失造成的成本達到全行業營業額的3%。

我國建築業安全生產和建設工程正在向科學化、制度化、規範化、標準化方向發展,概括起來有以下幾個特點。

(1)安全生產管理體系初具規模,成立了執法監察隊伍。

根據國務院《國務院關於批轉勞動人事部、國家經貿委、中華全國總工會關於加強安全生產和勞動安全監察工作報告的通知》(國發[1983]85號)精神,自1983以來,建設部壹直在探索建立適合行業特點的建築安全管理體系,先後成立了勞動保護司、安全監督管理司和安全司全國大部分地區建立了相應的職能部門和監督執法機構,初步形成了建築安全生產管理機制,擁有壹批訓練有素的執法監察隊伍。

由於對安全生產缺乏應有的重視,建築安全生產管理體制改革進展緩慢。到目前為止,全國只有11個省、5個計劃單列市、20個省會城市和164個地級市建立了建築安全監督站,工作人員超過2000人。目前有三種管理模式:壹種是設置專門機構,配備專職人員的模式。壹種是質量安全機構壹體化模式,即質量安全工作放在壹個機構——質監站,執法監管受政府委托。這種形式往往因為重視質量而弱化安全工作,很難把安全工作放在應有的位置上。壹種是政府職能部門的管理模式,有兩種情況:壹種是職能部門(室)有專門負責安全工作的人,另壹種是職能部門(室)有兼職人員負責安全工作。

(2)廣泛開展安全達標和創建文明工地活動,改變了工地面貌。

從1991開始,建設部開展了以全國四級以上建築施工企業施工現場執行施工安全技術標準為目標的安全達標工作,1995完成了第壹個五年計劃,1996啟動了第二個五年計劃;1996在繼續開展安全達標的基礎上,將上海市創建文明工地的經驗向全國推廣。很多地區把安全達標活動,特別是文明工地的創建,作為樹立建築行業形象和實現的兩個文件。quot壹個“窗口”的手段,使建築安全的技術標準和規範在工地得到了落實,工地“臟、亂、差”的面貌得到了改善。

(3)建築安全生產法律體系進壹步完善。

行政法規進壹步加強。1989和1991建設部分別發布了3號令《工程建設重大事故報告和調查程序》和13號令《建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條例》。1980、1998分別發布了《建築安裝工人安全技術操作規程》和《施工現場安全防護用品和機械設備使用監督管理規定》;地方性法規建設步伐較快。如內蒙古自治區和深圳市分別頒布了《內蒙古自治區建築施工安全條例》和《深圳經濟特區建築施工安全條例》。上海、南京、雲南等。已頒布地方性法規或政府令,明確規定了建築安全監督站的工作內容和職責。

技術標準和規範逐步完善。在“壹標三規範”中,即《建築施工安全檢查標準》(JGJ59-99,於5月1999日作為強制性行業標準正式實施)、《建築施工高處作業安全技術規範》、《門式(格柵)物料提升機安全技術規範》、《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範》。即《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範》、《門式腳手架安全技術規範》、《建築模板工程安全技術規範》、《建築施工超重吊裝安全技術規範》、《建築施工安全搭設標準》。

(4)建築業安全生產形勢再次嚴峻。

截至1998年底,全國建築傷亡事故連續三年呈現下降的良好態勢。1995年全國建築業萬人死亡率為0.86%,1996年下降到0.7%,1997年下降到0.52%。1998期間,建築安全生產形勢總體平穩。截至2月底,施工中發生3人以上死亡事故32起,死亡136人,重傷49人。與同期1997相比,事故起數減少9起,降幅21.95%;死亡人數減少58人,降幅29.90%;重傷人數增加5人,上升11.36%。

從1999開始,由於建築行業的加速發展,壹種重視效率而忽視安全的思想重新擡頭。再加上安全管理上的缺陷,從業人員的安全素質跟不上經濟建設發展的形勢,發生了多起震驚全國的重大事故,如橋梁坍塌、建築坍塌、建築火災等,造成了生命財產的重大損失。客觀上也倒逼建設部和建築行業在安全資質、安全管理、消防工程、應急措施、管理制度、安全教育、安全檢查等方面上壹個新臺階。當然,為了適應經濟建設的可持續發展,建築業必須解決以下問題。

①從理論到實踐,要真正貫徹“安全第壹,預防為主”的方針;

②加大建築業改革力度,完善現有建築安全管理體系;

③建設領域的法律法規建設要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

④安全科學技術和建築工程技術需要融合;

⑤加快建立建築業意外傷害保險制度;

⑥創造條件,提高施工人員的安全、技術和文化素質。

2、事故的原因

從大量的建築行業傷亡案例分析來看,有壹半的工人認為自己的工作存在健康和安全風險。各種管理制度,包括中介機構進行的項目管理,缺乏對事故控制的責任,材料、設備、設計的復雜程度增加,往往忽視工人的安全和健康,追求最低的成本,導致建築行業事故持續高發。如65438-0986年全國各工業系統塵肺病累計發病數和死亡率統計數據中,建材行業粉塵作業人員365500人,累計塵肺病病例數為13719,患病率為3.62%;死亡2450例,死亡率為17.86%。

需要指出的是,建築行業傷亡事故集中在“四害”,即高處墜落、觸電、物體打擊和機械傷害。據統計,“四害”造成的事故占總死亡人數的80%~86%。

我國建築安全要求管理者(技術管理者)和從業人員具有科學的觀念和正確的態度,具備建築行業的基本知識、法律法規和技術標準,了解建築行業的安全健康問題。比如勞動法、建築法、廠長經理職業安全衛生條例、特種作業人員安全技術培訓和考核條例、企業職工勞動安全衛生教育條例、建築施工安全檢查標準等。

中國建築業的生產或建設很大程度上依賴於人的體力和技能,應該通過人的勞動和規範的行為來實現。這是確保人們在安全衛生的工作場所工作的最基本條件。人與人、人與機械、工具與人、環境之間的和諧、安全、衛生、高效的合作依賴於現代安全管理。其中,法人代表、廠長、經理、決策者的管理藝術和方法極為重要。這裏特別要強調的是,有證據表明,建築公司領導對安全管理的積極關註與事故和傷亡的減少直接相關。了解事故原因的分布為找出預防方法提供了壹個起點。案例分析和事故描述也可以使用所獲得的事故預防技術的信息。英國建築行業專家進行的壹項研究發現,建築行業90%的致命事故是可以避免的,在70%的情況下,正確的管理行動可以挽救生命。70%的死亡事故發生在“建築”行業,26%發生在“土木工程”行業。在五年的研究工作中,有561名工人死亡。此外,在分包商方面,94人死亡,26人在作為“個體戶”工作時死亡。從公眾來看,成人37人,兒童21人死亡,共739人。最大年份162人,最小年份137人。

在建築行業,各種摔傷占死亡原因的50%。所以,需要對秋天進行細分。占死亡總人數75%的前三位工作是維修(42%)、運輸和自動化工廠(20%)和拆除或拆卸(13%)。

3.職業健康和衛生

建築行業因其事故頻發、傷亡水平高,壹直受到執法部門、媒體、公眾和管理部門的重視。這是否導致了這個行業對職業健康和健康的忽視,除了塵肺病,這是公眾公認的。在壹些國家,壹些報告指出,建築工人過早衰老或短命是因為他們在寒冷潮濕的環境中工作。此外,長期在過熱氣候下戶外工作的人,皮膚癌的發病率很高。根據瑞典Bygghalsan的研究,建築工人由於過多的重復性手工操作而受傷的情況更多。

在施工現場,人們對作業現場的各種物質可能對工人造成的風險(如毒物、輻射、腐蝕等物質直接關系到人的安全和健康)知之甚少,尤其是施工現場產生的有害物質。噪音已經使許多工人喪失了聽力。

4.控制建築行業的工傷

成功控制建築業工傷的基本原則與其他工業部門的原則相同。具體的制度問題確實存在,有必要說明壹下。這主要是在項目前期,在設計材料的性質、數量、尺寸和交付方式、工作計劃、承包商的接口、承包商與公共設施的接口等問題時,要明確健康和安全問題。堅決執行《建設項目(工程)勞動安全衛生監察規定》、《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建設項目(工程)職業安全衛生設施和技術驗收辦法》及相關勞動保護法規和標準,遵守施工現場安全衛生管理制度,實行安全文明生產,在施工前和施工中做好相關控制和預案。工程開工前,項目要求投標人提出安全計劃。安全計劃由合格人員制定,並與承包商壹起負責安全工作。此人對現場安全控制的責任有明確的規定,還包括對其他承包商活動的管理。安全計劃是壹份可操作的工作文件。在整個項目過程中,安全文件是描述建設項目如何完成的另壹個文件,供客戶用於建築物的使用、未來的修改和結構拆除。

方法說明-當從事高風險作業時,應事先向操作人員提供方法。

每個文件應包括,即當作業條件與聲明不壹致時,應取得現場監督和聲明人的同意,在完成各種任務(包括拆除、爆破和裝配)時需要方法聲明。

工人的技能培訓應該包括相當壹部分關於安全的內容。對管理人員的培訓尤為重要,因為這包括他們的安全工作知識,這是建築項目在安全方面取得成功的必要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