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租赁信息 - 我區森林相變和退耕還林調查報告

我區森林相變和退耕還林調查報告

森林改造和退耕還林是我區生態環境建設的兩大工程,關系到“生態南嶽”品牌的提升,關系到旅遊景觀質量的提升,關系到全區30個村、1居委會和3391退耕農戶的切身利益。為全面了解我區林相改造和退耕還林工程實施情況,促進此項工作穩步順利進行,9月20日至22日,CPPCC組織部分市、區CPPCC成員對我區林相改造和退耕還林工作進行了專題調研。委員們先後考察了南嶽中心景區林相改造和三鄉壹鎮退耕還林現場。通過聽匯報、看現場、與農民進行總結座談,對我區的林相改造和退耕還林有了深入全面的了解。成員集中評議情況報告如下:

壹是我區林相改造和退耕還林取得了良好的階段性成效。

委員們認為,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經過區農林局、林場、樹木園、鄉鎮和退耕還林農戶的共同努力,我區林相改造和退耕還林工作取得了良好的階段性成果,在實踐中探索出了許多寶貴經驗,為後期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礎。具體表現如下:

1,轉化力度大,效果初步。20xx—20xx年,我區森林改造面積1.955畝,其中20xx年620畝,20xx年1.335畝。經區營業管理部驗收,成活率95%,保存率100%。特別是中心景區公路沿線的森林改造成效顯著。20xx年至20xx年,樟樹(香樟)、毛樟、杜英、桃樹等闊葉樹由區農林局建設,從勝利廣場到石幹院,康家龍山入口對面,壽潭公園周圍,花巖湖水庫周圍的竹林和垂柳觀賞林,玉板橋周圍的桂花林,忠烈寺周圍的櫻桃林和微笑林。半山亭至莫景臺的楓香、烏桕、槭林,西樵至老塔泥公路沿線的玉蘭、欒樹、羅漢松、趙四林,老塔泥的杜鵑林,林越鄉政府管轄的樂昌微笑、羅漢松、趙四林。

在上級林業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我區退耕還林工作進展順利。2002年,自區委、區政府決定在延壽、白龍村開展退耕還林試點工作以來,截至20xx年底,我區退耕還林面積已達13536畝,其中農田造林6816畝,荒山造林6711畝,覆蓋了中心景區所在的三鄉壹鎮我區退耕還林工程造林任務1.3萬畝,其中農田造林6500畝,荒山造林6500畝。我區退耕還林造林任務13536畝,其中農田造林6865438畝,荒山造林6765438畝。中心景區公路沿線耕地已全部退耕還林,其中白龍村耕地634畝,延壽村耕地1028.77畝,林越村耕地43.15畝,興隆村耕地8.5畝,衡越居委會耕地37.8畝,占1752.22畝,不僅是25度以上的所有耕地,

2、緊密結合我區實際,特色更加突出。從造林技術和實際效果來看,我區的林相改造和退耕還林工程有以下四個特點:壹是生態優先。樹種配置以植物生態特征為依據,符合南嶽衡山原始森林群落和植被的垂直分布規律,堅持“適地適樹”的原則,避免了純森林景觀、外來造林樹種和植物造景的弊端。突出了常綠樹種和鄉土樹種的特點,景觀觀賞效果好。二是具有大森林景觀與小森林景觀相匹配的特點。根據南嶽不同的地域特點和森林景觀的季節變化規律,在主遊範圍內,按照“山水有林”的要求,營造出林貌豐富、季節變化明顯、特色鮮明、符合生態旅遊要求的大森林景觀。部分地區按照“壹樹壹景、壹林壹景、移景”和“春有花、夏有葉、秋有果、冬有形”的要求,提高了森林的觀賞價值,突出了“形、色、韻”的鮮明特色,豐富了小森林景觀。第三,具有重在建設的特點。以主要遊覽路線兩側、重要景點和特殊景點周圍為重點,營造獨特的觀賞林。四是高密度種植土球大穴大苗,具有成林快等特點。

3.不斷探索新方法,尋找新途徑。在林相改造和退耕還林工程實施過程中,有關部門敢於嘗試,大膽創新,在實踐中積累了更多的寶貴經驗,為今後我區持續開展林相改造和退耕還林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壹是吸收社會資金,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森林改造。森林改造和退耕還林工程需要大量的工作和投入,僅僅依靠財政投入和某個部門的努力是不夠的。為此,該區相關林業部門廣泛宣傳環境保護和國土綠化的重要意義,動員社會各界有償參與我區生態建設,掀起了全員參與的熱潮。如農林局吸收社會資金在萬壽潭公園旁建設“同學林”、“常綠林”、“長旺林”,樹木園創辦的“賢達劉放植樹園”,萬壽潭公園創辦的“萬壽植樹園”等,加快實施南嶽林相改造工程,促進南嶽生態建設的發展;二是把森林相改造與林業科研和能源開發結合起來。近年來,我區林業有關部門在實踐中大膽探索,不斷探索林相改造與林業科研和產業發展相結合的新路子,以實現林相改造項目效益的最大化。如樹木園與長沙天地綠色能源技術研究院合作建設的“能源油料植物示範基地”,不僅實現了我區生態建設與科研開發相結合,也是我區引進外資進行森林改造的重要途徑。目前,該項目已獲國家發改委批準;三是樹木園在樹木分類區改造馬尾松純林的成功經驗。即以星、條、放射、小塊的形式對馬尾松進行疏伐,馬尾松郁閉度保持在0.3左右,以大苗、大穴、大肥的形式在馬尾松林下營造闊葉林。五年後,對馬尾松進行再次間伐,馬尾松的郁閉度保持在0.3左右。再過5年,同壹樹種生長的馬尾松再次間伐,每畝保留2-3棵馬尾松,形成馬尾松混交林的林相改造模式。

二、主要問題

在調研過程中,委員們認為我區林相改造和退耕還林成績明顯,但也存在壹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政策宣傳不到位,農民認識存在分歧。林相改造,退耕還林,利在當代,利在千秋。由於林相改造、退耕還林的重大意義和國家相關政策宣傳不夠,壹些幹部群眾存在不同認識,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壹是認為林相改造勞民傷財,山上有樹,為什麽要改造?二是認為“退耕”是“好事”。不需要種地,但也可以獲得補償。然而,“還林”卻無人過問。苗木種植後,管理粗放,不要求溝渠排水,栽培不及時,導致雜草叢生,退耕還林效果難以顯現。三是受利益驅動,存在“退耕還林”現象。有的地方退耕還林樹苗受損,用於修路、建房。

2、管理不到位,補植疏於保護現象嚴重。委員們在調研中發現,在壹些森林改造和退耕還林的地區,只見雜草,不見樹木,部分地區出現大量苗木死亡。造成這些現象的原因主要有:壹是選種質量把關不嚴;二是補種不及時;三是平時護理不到位;四是部分地區甚至中心景區存在隨意放牧、損壞苗木的現象;五是檢查驗收把關不嚴;第六,缺乏技術指導;第七,資金和人力投入不足。

3.規劃不具體,執行隨意。20xx年,我區制定頒布了《南嶽衡山森林改造總體規劃》。該規劃雖然科學地闡述了林相改造工程的目的、任務和分區設計,但由於不具體,在工作實踐中缺乏強有力的指導。主要體現在:壹是沒有與總體規劃相匹配的年度、區域、地方分規劃;第二,每個區域、每個地段都沒有詳細具體的實施方案。比如某個路段的改造面積是多少?需要多少苗?種苗和資金來源沒有具體的安排,對實際操作沒有具體的指導作用,導致規劃是規劃,運營是運營;第三,後期撫育和技術指導沒有納入計劃。

三、關於推進我區森林改造和退耕還林的幾點建議。

通過集中評議,委員們提出了四點建議:

1.堅持科學發展觀,修訂完善總體規劃。策劃是運營的前提。科學具體的規劃可以提高實施的效率和效果。要充分運用林業分類經營理論,科學劃分森林經營區域,按照高標準、高質量、高效率、科學布局的原則,調整完善規劃,優化森林結構,提升“生態南嶽”品牌,提升南嶽旅遊景觀內在品質。具體為:壹是將我區重要景區周邊農田納入退耕還林範圍,如方廣寺、廣濟寺、臥虎灘、水簾洞水庫、延壽村周邊,有300多畝未退耕農田和西線公路可視範圍內的農田;二是根據《南嶽衡山森林改造總體規劃》,區農林部門每年拿出具體實施方案、種苗計劃和專業技術人員培訓計劃。每個地段的改造要有圖表、設計書、面積、株數、苗木來源、資源來源、苗木基地、用工安排;三是後期撫育管理和技術指導要納入規劃。

2.堅持以人為本,建立長效管理機制。退耕還林是壹項長期、復雜、艱巨的系統工程,建立切實可行的長效管理機制是這項工程實施的根本保證。壹是要加強後期技術指導和苗圃管理,鞏固已有成果。盡快制定和完善相關配套法規,如封閉管理、退耕還林等。,禁止陡坡開荒、毀林和破壞,同時用強制手段進行治理。嚴禁在中心景區放牧、飼養牲畜;二是加強政策引導。積極推進個人承包,繼續深化產權制度改革。加快林業體制管理改革,鼓勵集體和個人承包租賃森林,建立林場,實現林業規模化、集約化經營。進壹步完善荒山、荒坡、荒地使用權的管理和承包,實行誰投資、誰開發、誰管理、誰受益,誰繼承、誰轉讓的政策,吸引和動員社會各方面參與管理和開發;三是確保退耕效果,保護農民長遠利益。要堅決摒棄“補植而輕養護”的現象,加強退耕還林的後期管理,及時補充作物和苗木,加強造林和撫育的技術指導,充分發揮退耕還林的效益,保護農民的長遠利益。五年後,國家退耕還林補償政策到期。如果退耕不能發揮效益,那麽退耕農民將面臨無地可耕、無糧可吃的困難局面。這種潛在的危機必須引起高度重視。四是加強檢查驗收管理。要按照規劃和國家相關標準嚴格控制驗收;五是加強領導,明確責任。落實林相改造和退耕還林責任,建立領導任期目標責任制,定期考核,把林相改造和退耕還林完成情況作為領導幹部工作考核的主要內容之壹。堅決克服領導的短期行為,建立規劃和規劃實施的報告制度,充分發揮各級組織和群眾的監督作用。

3.總結成功經驗,爭取全社會的支持和參與。在鞏固和加強已有成果的同時,要深入總結和廣泛推廣我區森林改造和退耕還林的成功經驗。在我區資金需求大、財力薄弱、政府投入不足的情況下,參與林相改造和退耕還林工程的實施,是吸收社會資金、贏得全社會支持的重要有效途徑。農林局在萬壽潭公園旁用社會資金建設的“同學林”、“常綠林”、“長旺林”,樹木園創辦的“賢達劉放植樹園”,萬壽潭公園創辦的“萬壽植樹園”,都值得推廣。此外,還將把林相改造和退耕還林工程與科研、生產、開發結合起來,引進外資參與改造。

4、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各級各部門和農民對這項工作的認識。林相改造和退耕還林是壹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是我區景區建設的千載難逢的機遇,對改善生態環境、提升“生態南嶽”品牌、提升南嶽旅遊景觀內在品質、促進我區旅遊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長期以來,由於對林相改造和我區退耕還林工程建設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沒有放在應有的位置上,宣傳力度不強。林相改造和退耕還林的作用、地位和影響沒有得到充分的論證。相關部門和部分農民執行盲目,行動缺乏主動性。因此,要廣泛宣傳和全面貫徹森林法、水土保持法、環境保護法等法律法規,進壹步加強對我區林相改造和退耕還林重要性、緊迫性、長期性、艱巨性的認識,把這項工程作為壹項緊迫的經濟建設任務和十分重要的政治任務來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