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租赁信息 - 澆築橋梁灌註樁常見事故分析及預防措施?

澆築橋梁灌註樁常見事故分析及預防措施?

以下是仲達咨詢帶來的橋梁灌註樁澆築常見事故分析及預防措施,供大家參考。

灌註樁是壹項隱蔽工程,影響灌註樁施工質量的因素很多。灌註水下混凝土是灌註樁施工質量控制中最重要的環節。灌註水下混凝土是從孔底灌註混凝土,置換孔內泥漿,成為混凝土樁。筆者根據近年來工程施工管理的經驗,對鉆孔灌註樁水下混凝土常見事故進行了分析,並提出了壹些預防措施。

1.概述我市位於麗霞腹部,古地貌為大型湖盆窪地。在第四紀,該凹陷由河流和海洋堆積而成,經歷了海灣-瀉湖-水網平原的演化過程,形成湖蕩和沼澤地貌特征,均被第四系全新統湖相沈積和河流洪水所覆蓋,其基底為以碳酸鹽為主的古生代地層。上層土壤普遍較差,不能滿足天然地基承載力的要求。由於鉆孔灌註樁能適應多種場合和各種地質條件,且經濟美觀,興化地區橋梁墩臺普遍采用鉆孔灌註樁基礎。灌註樁是壹項隱蔽工程,影響灌註樁施工質量的因素很多,如地質因素、鉆孔工藝、護壁泥漿、鋼筋籠、混凝土等。如果我們在措施上粗心或松懈,在施工過程中就會發生質量事故。

2.水下混凝土澆築常見事故分析及預防

灌註水下混凝土是灌註樁施工質量控制中最重要的環節。灌註水下混凝土是從孔底灌註混凝土,置換孔內泥漿,成為混凝土樁。

(1)樁底墊層過厚:樁基施工時,墊層過厚,首批混凝土難以使樁底沈渣浮至混凝土表面,墊層超過設計要求,會降低樁的承載力;如果用超深代替清孔,樁的承載力也會降低。鉆孔達到要求深度後,應根據設計要求、鉆孔方法、設備條件和土質情況,采取適當的方法清孔;鋼筋籠和導管下放後,應再次檢查沈墊的厚度。如果沈墊超過設計要求,應進行第二次清孔。

(2)第壹批混凝土未能將導管埋入足夠深度:導管下口距孔底過高,漏鬥底部防水設施不可靠,第壹批混凝土過小,可使第壹批混凝土未能將導管埋入足夠深度。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檢查不夠認真或者計算不準確。澆築第壹批混凝土前,應仔細檢查,用精確的測量繩或錘測量導管下口至孔底的距離,壹般控制在0.25-0.40米;漏鬥底部采用可靠的防水設施,確保混凝土不滲漏;仔細計算第壹批混凝土的澆築量,初始澆築混凝土應滿足導管的初始埋深(≥ 1m)。

(3)導管堵塞:混凝土澆築間隔時間過長,導管內混凝土接近初凝;導管埋得太深會導致混凝土堵塞導管。澆築混凝土應快速連續澆築,拆除導管的間隔時間應盡可能縮短,以保持混凝土和泥漿始終流動;隨時測量導管埋深,防止導管埋深過深,壹般為2-6米,以減少混凝土對導管的摩擦力,防止導管堵塞。實施過程中混凝土配合比的誤差也是導管堵塞的壹個主要原因。坍落度過大時會產生離析,造成粗骨料相互擠壓,堵塞導管。坍落度太小,縮短了混凝土的初凝時間,增加了混凝土的抗倒性,堵塞了導管。

(4)導管滲漏:導管使用前應進行密封試驗,檢查導管是否滲漏或彎曲,發現問題應及時更換導管。在灌註和澆築過程中,導管應均勻灌註。當導管內的混凝土不滿意時,應慢慢灌註。如果突然灌註大量混凝土,導管內的空氣不能立即排出,要在導管內形成高壓氣囊,使兩導管之間的膠墊被壓出,使導管漏氣。

(5)導管被拔出混凝土表面:導管滲漏有兩種原因:a .導管堵塞時,壹般采用上下振動提升的方法迫使混凝土流出,但如果此時導管被埋住,則容易滲漏。b .由於泥漿太厚,測量導管埋深時,誤判了混凝土澆築高度,但卸導管時,導管提離混凝土面。第壹種情況,如果管道埋得太淺,可以用附著式振動器振動管道,壹般可以把管道裏的混凝土灌進去。第二種情況,必須嚴格按照規定用準確的測量繩或錘測量孔內混凝土面的高度(每個混凝土面應取兩個以上的測點),並與澆築混凝土記錄仔細核對,確保提升導管不出錯。如果導管誤拔出混凝土表面,必須及時處理。當灌註水下混凝土不太深(3-4m)時,停止灌註,立即提出導管進行處理,待清理孔底混凝土後再灌註混凝土。必要時提出鋼筋籠重新鉆孔清除原混凝土,不能強行澆築;如果澆築的混凝土面離水面不太遠(小於5m),拔出導管時無法澆築混凝土,且混凝土尚未初凝,應在導管底部設置防水塞(混凝土特制),將導管重新插入混凝土中(應加大導管的側向力,以克服水和泥漿的浮力)。導管灌滿混凝土後,輕輕提起導管,利用新混凝土的重量壓出防水塞,然後繼續澆築。

(6)導管埋入混凝土:在澆築過程中,導管的埋深是壹項重要的施工指標。導管埋深過深,澆築間隔時間過長,會降低澆築混凝土的流動性,從而增加混凝土與導管壁之間的摩擦力。另外,法蘭盤連接的導管位置靠後,提升阻力大,容易被混凝土掩埋。導管插入混凝土的深度應根據攪拌混凝土的質量、供應速度、灌註速度和孔內泥漿的狀態來確定。壹般以2 ~ 6m為宜。如果導管插入混凝土的深度較大,混凝土供應的間隔時間較長,混凝土和易性稍差,就容易發生“埋管”事故。如果預計混凝土不能及時供應(超過1h)、混凝土運輸距離長、交通堵塞等因素,導管插入混凝土的深度除緩凝劑外,不宜過小。根據以往經驗,每15min上下移動導管幾次為宜,範圍約為5~6m,以免混凝土初凝。

(7)樁頂混凝土質量不符合要求:施工單位為了節約混凝土,在澆築到樁頂時,沒有預加壹定高度或預加高度不夠。灌註樁的樁頂混凝土由第壹批混凝土形成,從澆築開始到結束壹直與泥漿接觸,適合侵蝕;澆註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混入泥漿、鉆渣等物質,其質量較差。澆築至樁頂時,應比設計標高預加壹定高度,壹般不小於0.5-1.0m,預加高度應在混凝土強度不高時鑿除,必須鑿除至質量符合要求。

(8)混凝土灌註造成鋼筋籠上浮:在鋼筋籠底部灌註混凝土時,應緩慢灌註混凝土,緩慢提升導管,以減少混凝土對鋼筋籠的頂力。

(9)混凝土拌合物不符合要求:材料上優先選用中砂;級配良好的卵石;可以使用礦渣水泥、火山灰水泥、粉煤灰水泥、矽酸鹽水泥和普通水泥。水泥初凝時間不應早於2.5h,水泥標號不應低於32.5。混凝土配合比的水灰比宜控制在0.5 ~ 0.6,砂率宜為40% ~ 50%,粗骨料最大粒徑應小於40mm,混凝土坍落度宜控制在18 ~ 20 cm,應具有良好的流動性和和易性。為了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應在混凝土中加入適當的外加劑、粉煤灰等材料。混凝土的質量與所選材料、砂率、水灰比、外加劑有很大關系。灌漿中的許多事故都與混凝土的質量有關,所以我們必須保證混凝土的質量。

3.結束語

導致灌註樁水下混凝土施工事故的因素很多,但只要在工程施工過程中認真研究和探討各種影響因素,提前做好相應的預防措施,有些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更多工程/服務/采購招標信息,提高中標率,可點擊官網客服底部免費咨詢:/#/?source=bdz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