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租赁信息 - 長沙的歷史和軍事地位如何?

長沙的歷史和軍事地位如何?

約15 ~ 20萬年前,長沙就有人類活動。經過15 ~ 20萬年的發展,長沙進入了新石器時代。約公元前5000年,長沙先民開始定居生活,形成村落,進入母系社會;約公元前3000年,長沙進入新石器時代屈家嶺文化階段。約公元前2500年,長沙新石器時代進入龍山文化階段。此時,原始農業已經建立,漁獵仍然是人們謀生的重要手段。原始的制陶業和石材加工技術進壹步發展,產生了原始的紡織和玉器加工技術。

夏商周以前

相傳先祖和黃都曾到過長沙。

司馬遷《五帝史記》說,黃帝曾“過山道,南下過江,攀熊過湘”,後將長沙之地封為其子邵(宋代《路史》記載邵“起於雲陽,葬於長沙”(意為賞賜)。

夏代古三苗之鄉長沙;到了商周時期,三苗王國消失了,但三苗的後代依然在這片土地上生活繁衍。此時的長沙屬於“陽嶽”(又稱“滿靜”),歷史上稱為“陽嶽之地”。作為古越人(古長沙越人的壹個分支),在此時創造並形成了頗具特色的越文化,其最具代表性的特征就是印有幾何圖案的硬質陶器。

商周時期,北方的中原王朝與南方的“滿靜”和“嶽洋”作戰頻繁。盡管他們未能在這裏建立直接的統治,但“嶽洋之地”曾壹度成為商周王朝的“南服”,迫使滿靜臣服。

《逸周書·王輝》記載,周初洛邑修建成功,各地諸侯紛紛前來祝賀。貢品中有壹種“長沙龜”,是史書記載中最早出現“長沙”名稱的記載。

古越文化與中原文化

商周中原文化的後裔長沙,進入青銅時代。

長沙古越人至今仍住在茅草半窖房裏,過著氏族生活,生產上主要使用石器,靠刀耕火種。

商代中期,青銅鑄造技術傳入中原,使用和制造了銅斧等青銅工具。到西周晚期,出現了銅鋤(松土的重要工具)和銅塞(即耙,松土養土的農具)。此外,還制作了形狀和紋飾精美的青銅容器和樂器。

長沙出土的大量商周青銅器,大多工藝水平較高,越式風格鮮明;1938寧鄉著名的四羊方尊,商周青銅器中的珍品;從1959開始,寧鄉、長沙兩縣出土的十幾面銅鏡壹般重70-80公斤,最大的為221.5公斤,是迄今為止我國發現的最大的商代銅鏡。

荊楚文化與中原文化

東周以後進入春秋時期,這也是中國歷史上的壹個動蕩時期。春秋末期,楚(荊楚)勢力進入長沙。

戰國初期,越國滅吳,楚越對峙開始。長沙成為楚國東南邊境的要塞。

戰國中期,楚國進行政治改革,國力強盛,對南方展開大規模軍事行動。湖南納入楚國版圖,長沙成為楚國南方的軍事中心,包括湘北、湘中、湘南廣大地區的政治軍事中心。楚國在長沙建城。

楚人進入長沙,經過幾百年的戰亂,古越人消失了,長沙的古越文化被楚文化取代。

楚人南侵,帶來了中原和江漢地區的生產工具和經驗,使長沙進入鐵器時代。長沙結束了商周以來持續1000多年的原始狀態,直接進入封建社會。

當楚到達時,國家變得越來越弱,諸侯國,尤其是秦國,對楚發動了多次戰爭。前222年,秦國大將王建率軍南下,在長江以南打敗了楚國的余部。以長沙為政治軍事中心的江南地區被秦國征服,楚國滅亡。

長沙(湖南)八百多年來壹直是楚漢的軍事中心。

秦漢時期

秦代長沙縣

秦國滅了楚國,在原楚河以南的土地上建立了“長沙郡”,隨之而來的是秦朝的誕生。長沙是秦朝三十六郡之壹。從秦朝開始,長沙被納入中國統壹的政治版圖,第壹次明確作為壹個行政區進入史書。

秦代的長沙縣涵蓋了湖南大部、湖北南部、江西西北部、廣東的連縣和廣西的全州,面積幾乎相當於今天的湖南省,以臨湘縣為行署。

西漢時期的長沙國和長沙王

秦朝滅亡了,漢朝建立了。

劉邦稱帝後,公元前202年,西漢開國功臣吳銳被封為長沙王,長沙建在前秦的長沙郡,以臨湘郡為都城,這也標誌著湖南歷史上第壹個諸侯國的出現,長沙成為王國的首都。

長沙王是長沙的最高統治者(最高官員),王位世襲。但由於東漢改變了藩屬國的制度,也就是公元前144年,他實際上成了壹個幻影王。

長沙國於公元前202年被封,公元7年被廢,存在了200多年。長沙國分為兩個時期:吳的長沙國和劉的長沙國。

吳的長沙國

長沙古城作為漢王的都城,位於長沙市中心,是長沙歷代君王的居所,也是長沙的政治軍事中心。

據古書《水鏡·朱》記載,臨湘城(即古長沙城,史稱臨湘老城)是由在長沙命名的王建築。

公元前157年,吳的長沙國被廢。

吳的長沙國是古長沙歷史上的壹個輝煌時期,是西漢時期壹個忠誠的諸侯國,在政治上維護了國家統壹。

劉邦、臧茶、韓信、英布等八大諸侯都被消滅了,唯獨吳長沙自始至終忠於朝廷,就是英布(長沙王的女婿)造反,長沙王(的兒子)也是以家為重。

吳的長沙國從封國到其第五孫吳於156年去世,因無子而被除,歷時46年。

王國的官制與西漢相同,設宰相(漢高祖初稱朱郭),由朝廷直接任命,指名輔佐君王。事實上,他被派去掌握他的國家控制這個地方的真正權力。

劉的長沙王國

158前,文帝之子景帝繼位,復置長沙,史稱“劉的長沙”。公元前155年,景帝的私生子劉發被封為長沙王。

劉發枝的長沙國,正值西漢大砍諸侯國權力之時。從公元前155年的封地到公元前145年,隨著朝廷對諸侯國管理體制的改變,長沙的管轄範圍大大縮小,桂陽縣和零陵縣分離,只剩下臨湘、羅、夏郡、益陽、連島、湘南、、城陽。至此,長沙藩王也斷絕了自己的實際權力,不得幹預所轄諸侯國的政務,成為名義上的君王,從高層到宰相(掌管政務的最高行政長官,原名為“臣相”)到縣令,都由朝廷任免。

“劉氏長沙國”自初至廢,歷經七代八王,歷時164年,隨西漢滅亡而覆滅。

公元8年,王莽篡位,為皇帝建立了“新王朝”。長沙改名為“滿縣”,省會臨湘改名為“牧夫縣”。

東漢長沙王、長沙國與臨湘侯

王莽政權很快被西漢末年的農民起義所壓倒。

公元25年,西漢前王族長沙王劉發的後裔劉秀稱帝,建立了漢朝,因定都洛陽而稱為東漢。

由於全國各地分布著大大小小的農民起義隊伍和各種武裝政權,劉秀發動了統壹全國的戰爭。

公元26年(建武二年),劉秀瑤封西漢末代長沙王劉順之子劉興為長沙王,重建長沙國,控制洞庭以南局勢。

到了29年,江夏州侯登、武陵州、長沙州韓府、桂陽州、零陵州、蒼梧州杜母、膠東州廣等。,都有助於遠征,被封為列侯。

至此,包括長沙在內的湖南全境正式屬於東漢王朝,長沙歸漢在統壹天下的戰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劉秀四十年(建武十六年)統壹中國。

早在37年前,劉秀在長沙改稱臨湘侯,並廢長沙國,改長沙縣。

三國西晉唐五代

三國西晉時期,長沙由長沙郡管轄,屬古荊州。

西晉後期和南北朝時期,長沙由長沙縣和象州府管轄。

隋初撤縣,長沙為潭州總督。後來州改為縣,長沙歸長沙縣管轄。

唐代設立坦洲院,曾隸屬江南路、江南西路。

唐五代長沙窯壹度繁榮,成為釉下彩的發源地。

五代十國時期,長沙是楚國的都城,楚國是唯壹壹個以長沙為都城建立的國家。

宋朝到近代

長沙在宋代由潭州統治。

北宋時期嶽麓書院的建立,將長沙的文化教育推向了頂峰。

元朝1274,改為潭州道,湖廣興歸省管。

1281年仍為湖南路宣威辦事處坦洲路,屬湖廣興省;文宗田麗二年,因“天子吉祥”更名為田林路,元末改為潭州府。

明初改為長沙府,隸屬湖廣政務院。

清康熙三年,設立湖南省,長沙歸長沙政府和湖南省管轄。

明清時期,長沙被稱為四大米市、四大茶市,是中國最重要的米市之壹。

清末,太平天國攻打長沙,曾國藩成為“湖南第壹人”,長沙湧現出曾國荃、左、胡林翼等中國歷史上的重要人物,剿滅太平天國,發動洋務運動,收復新疆,對晚清中國影響深遠。

清末民初,長沙成為重要的政治和革命活動場所。

戊戌變法的陳寶楨、譚嗣同在長沙創辦了時事學校。

後來的自衛軍起義、華興會、陳天華、姚宏業公祭、劉萍村起義、搶米風潮,都是很有影響的活動。

黃興在清末進行了壹系列反清活動,為中華民國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貢獻。

民國22年,長沙縣市分設“長沙市”,為湖南直轄市,長沙自此為湖南省會。

長沙是民國時期中國政治的革命中心之壹。

1911 10年10月22日,焦大豐、陳領導的新起義軍收復長沙。

1915年,曾就讀於時務派的蔡鍔發起了保家衛國運動。

1919年,長沙派出大批五四青年赴法勤工儉學,長沙也是* * *制作組成立的地方之壹。

* * *、何叔衡、任、蔡和森、向警予等* * *早期領導人都曾在長沙求學或從事政治活動。

1927 * *發動秋收起義,試圖攻打長沙;失敗後,他轉向“農村包圍城市”的現實政策。

1937是長沙發展的鼎盛時期,經濟財產繁榮,早期成為抗戰大後方。

1938+065438+10月12之夜的聞喜大火成為長沙最慘烈的事件,城內各類歷史文化遺跡幾乎盡失。

從1939到1944,長沙是抗日戰爭的主戰場。中日以長沙為中心打了四次大規模戰役,前三次戰役中國都贏了。

1949年8月5日,長沙正式建立* * *政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長沙開始重建發展。

長沙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之壹,被視為革命紀念館。

1980改革開放初期,長沙經濟與沿海城市的差距逐漸加大;1990後期,長沙開始進入快速發展期,成為中西部重要城市之壹。

改革開放初期,長沙發展相對緩慢,逐漸落後於沿海城市。

經過65438到90年代中期的快速發展,GDP總量從1998年的65438到542.85億元上升到2004年的110885億元,約占全省的五分之壹。按戶籍人口,人均收入18296元;農業總產值654.38+072.07億元,工業總產值654.38+000.606億元,人均可支配收入654.38+065.438+0029.06元,為中西部城市之最。

根據第壹次經濟普查調整後的計算方法,2005年長沙市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51.99億元。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43.43億元,首次超過鄭州位居中部第二。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434元,同比增長12.8%。

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881.44億元,同比增長31.93%。

車身經濟繼續保持快速穩定增長勢頭。

初步核算,長沙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79066億元,比上年增長14.8%,增速比全國快4.1個百分點,比全省快2.7個百分點。

GDP中,第壹產業增加值達到12325億元,增長5.7%;第二產業增加值774.66億元,增長65.438+05.9%,其中工業增加值584.4438+0億元,增長65.438+09.4%。第三產業增加值達到892.75億元,增長15.3%。

在GDP增長中,第壹、二、三產業分別提高0.4、6.7和7.7個百分點,三次產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2.9%、45.3%和51.8%。

三次產業比重為6.9:43.3:49.8,分別比上年下降0.6和0.5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增長1.1個百分點。

全年四個季度GDP累計增長分別為14.65、438+0%、15.0%、14.8%、14.8%,全市經濟整體保持較快平穩增長勢頭。

按常住人口分,人均生產總值達到27853元,比上年增加3885元,增長13.3%。

省內領先地位更加突出,率先發展優勢加快顯現。

長沙經濟總量占全省的23.9%,比上年提高0.6個百分點;相比其他市州,長沙14.8%的GDP增速遙遙領先。

市場價格基本穩定。

全年全市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為101.2,價格漲幅比上年回落1.1個百分點。全市居民商品零售價格指數為101.2,價格漲幅回落0.5個百分點。

城鎮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為101.1,價格漲幅比上年回落0.8個百分點。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八大類中,食品(價格上漲1.7%)、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價格上漲2.3%)、居住(價格上漲7.2%)、煙酒及用品(價格上漲0.3%)、交通和通信(價格上漲0.4%)、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價格上漲60.3%)下降的有兩類: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價格下降0.7%)和衣著(價格下降3.65438+1

城鎮居民商品零售價格指數為101.1,價格漲幅擴大0.7個百分點。

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比上年上漲6.47%。

工業品出廠價格上漲4.29%。

固定資產投資價格上漲3.1%。

房屋銷售價格上漲5.8%。

土地出讓價格上漲21.4%。

房屋租賃價格上漲3.3%。

物業管理價格持平。

就業健康發展。

年末全市從業人員362.8萬人,比上年增加3.88萬人,其中城鎮從業人員654.38+028.69萬人。

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62%。

二次產業

中聯重科長沙,位於河西走廊的魯谷,擁有長沙經濟技術開發區(位於星沙)和長沙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位於河西走廊的魯谷)兩個國家級開發區。

長沙經濟技術開發區位於長沙縣星沙鎮。其投資環境綜合評價指數在中西部16個國家級開發區中排名第二,近三年GDP增長33.2%。

截至2005年底,落戶長沙的265,438+0家世界500強企業中,有韓國LG、可口可樂、百事可樂、中糧集團、伊萊克斯、法國達能、法國道達爾、荷蘭飛利浦、日本三菱、德國博世、日本巖井、日本三井物產、易初蓮花等,落戶星沙的企業達65,438+03家。

長沙卷煙廠是中國最大的煙草生產企業之壹,2004年全年納稅54551.4萬元,在全國所有納稅企業中排名13[1]。

日本三菱、德國博世、長風獵豹、北汽福田等汽車企業,使長沙成為中國南方新的汽車生產基地。

來自伊萊克斯、LG飛利浦曙光、日立電器、遠大集團等的大筆投資。也使長沙的電子制造業開始回暖。

目前長沙第二產業比重略低於第三產業,發展速度快於第三產業。

服務行業

長沙是中西部人均收入最高的城市之壹,高收入帶動消費。

從黃興南路步行街到五壹廣場,是長沙的商業核心區。

長沙“洗腳城”(足浴店)的數量和密度在大中城市中遙遙領先,有人戲稱長沙為“腳都”。

餐飲業也是爆滿,無論是街頭小吃還是酒店攤位都有大量的顧客。

家樂福、沃爾瑪、麥德龍和Puls Matt四家國際連鎖超市在長沙有壹家或多家分店。國內或省級知名連鎖超市,如新壹佳、BBK和家潤多也參與了競爭。蘇寧、國美等家電超市都有幾家分店。

目前,香格裏拉和喜來登都將在長沙新開酒店。

傳媒行業也是全國有名,以湖南衛視、金鷹節、泰坦體育為代表。

中國本土動漫在長沙發展迅速,這也讓* * *下定決心要打造動漫之都。

在國家廣電總局批準的9個動漫產業基地中,長沙獨占2個。

長沙還有科技部批準的四個國家數字媒體技術產業化基地之壹(另外三個是北京、上海、成都),這個基地是唯壹壹個以卡通動漫為特色的國家級基地。

長沙動漫藝術節於2005年6月舉行。

經濟合作

長沙是湖南省“壹點壹線”建設的核心城市,長株潭經濟壹體化的核心城市。主城區到株洲湘潭的距離不到20公裏。

長沙正在加快打造“壹小時經濟圈”,長沙也加入了武漢經濟合作區,與各個中心城市開展經濟合作。

湖南也加入了廣東的“泛珠三角”,接受廣東的經濟輻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