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租赁信息 - 美國烏克蘭租賃法

美國烏克蘭租賃法

不可能,個人認為早在波蘭戰役的時候,勝負就已經確定了,因為德國不可能面對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的工業能力和動員能力。這裏有幾點需要說明:

1,美國真正表明態度的時間是1941的3月《借貸法案》。這個時候美國雖然沒有對德國宣戰,但是實際上已經參戰了,比1941年底的珍珠港事件要早很多。

註:美國在二戰中最關鍵的作用是其可怕的戰爭資源和更可怕的工業能力(數倍於德國和日本,幾乎達到所有參戰國的總和)。美國的工業產能早在《租借法案》就已經投入戰爭。

2.《租借法案》在最關鍵的時候拯救了英國。可見,美國早已建立了陣營,其行為不符合中間派的原則。所以,我覺得英美在談的問題是美國什麽時候參戰,而不是美國會不會參戰,因為後者已經有了答案,美國肯定會加入同盟國壹方。

註:中派的原則是勝負已定就加入勝利的壹方。

3、英法在歐洲慘敗後,蘇聯尚未發動戰爭,英國卻能如此堅定地困在孤島上,並堅信會有轉機,完全不接受希特勒的好意,這是壹篇了不起的文章,想想下面的問題妳就明白了:

a)英國有可能單槍匹馬反攻歐洲大陸嗎?(顯然不可能)

b)如果當時的英德在沒有外力的情況下消耗,誰勝誰負?似乎結論是英國會輸。

c)既然英國壹個人只能自取滅亡,為什麽不體面地結束戰爭?英國在等什麽?

在我看來,唯壹的結論只能是:英國穩操勝券,所以不願意接受“體面的失敗”,英國等待的是美國!

4、根據以上三點,我認為美國的態度,大概早在二戰開始之前就已經確定了,只是以秘密外交的形式,即:

a)加入英方;

b)確保戰爭的勝利;

c)在戰爭中,付出最小的代價,獲得最大的利益,就像第壹次世界大戰中壹樣;

5.妳可以註意到,蘇德戰場基本上壹直是,蘇聯局勢緊張時,美國的援助就會增加,局勢緩和時,美國的援助就會被扣除。這樣,美國就控制了戰爭的進程。

換句話說,德國從未讓美國全力以赴加入這場戰爭。美國自始至終在太平洋戰場上投入了相當大的精力,這更多的是關系到戰後的分贓,而不是戰爭的勝負。

可以緩解蘇聯壓力的諾曼底登陸也壹拖再拖,不是因為表面原因(天氣不好之類),而是為了進壹步擠壓前蘇聯的力量,減少自己的損失。

簡而言之,德國要想把美國的戰爭潛力全部推出去,讓美國全力以赴,戰鬥力翻倍是不夠的。

毫不誇張地說,德國“戰爭壹爆發就輸了”。隨之而來的問題只是它能造成多大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