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租赁信息 - 走進陶然亭的元代古寺

走進陶然亭的元代古寺

原標題:“血腥年代的貝茨尼姑庵”

陶然亭公園,位於北京南部,因亭子而得名。陶然亭是清代四大名亭之壹,位於公園內壹個湖島的高臺上的貝茨庵中。貝茨庵,又名觀音寺,建於元代,已有700多年的歷史。康熙二年和光緒二十年兩次重修。其主要建築有山門、準提殿、觀音殿、文昌閣、陶然亭、南北西殿。整個建築布局嚴謹,宏偉莊嚴。建成後成為文人聚集吟詩的地方,留下了許多流傳壹時的詩詞。

民國時期,由於地理位置偏僻,人煙稀少,地勢較高,便於觀察,成為我黨早期革命家經常活動的秘密場所,見證了李大釗、、、高等革命先輩探索救國、傳播馬克思主義的革命足跡。

皖系軍閥將軍張任湖南巡撫、巡撫後,扼殺民意,破壞教育,暴虐如虎。人民對他恨之入骨,青年學生帶頭發起了驅張運動。

為了擴大張運動的聲勢,於2008年6月5日+0919日+2月6日+18率領湖南張運動代表團抵達北京,開始了他的第二次北京之行。其間,毛澤東積極聯系在京的湖南學生、士紳、議員,成立了“在京湖南人聯合會”和“在京湖南人委員會”,營造了強大的社會聲勢。他還在寺主持創辦了“平民通訊社”,組織撰寫揭露張諸多罪惡及相關流徙活動的文章,並在京、津、滬、漢等地報刊上發行。

65438年2月28日,1000余人參加了在湖南會館召開的“京湘張運動大會”,發表了慷慨激昂的講話,喊出了“張毒不除,湖南無望”的口號。然而,這些行動未能取得顯著成效,毛澤東決定舉行壹次聯席會議,將運動推向深入。1920 65438+10 18組織湖南輔仁學會會員羅、易克魁、周昌賢,北京大學學生鄧中夏、在庵開會,討論如何發動輿論,擴大驅張鬥爭的影響。會議決定以湖南各界市民代表的名義向北洋政府遞交壹封信。會後,大家壹起走出貝茨庵,在門口的槐樹下留下了壹張珍貴的合影。

第二天,、、等來了陳。上書北洋政府主席兼總理,列舉了張的十大罪狀,要求撤職查辦。意見書指出:“張度在湖南的災難罪孽深重,湖南人民苦難深重。只要張度不去湖南,湖南人民就無所求。”這壹行動進壹步擴大了張置換運動的聲勢,經各大報紙轉載後迅速成為全國輿論的焦點。

在京兩個月,組織了七次請願活動,多次舉行集會驅趕張,並利用民間通訊社制造輿論驅趕張,加劇了軍閥之間的矛盾。6月11日,當直系軍閥吳從湖南撤退,譚、趙恒惕的湘軍步步逼近長沙時,內憂外患的張倉皇逃離長沙,張移運動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在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影響下,社會進步團體如雨後春筍般湧現。但他們組織松散,各自為政,缺乏統壹的組織領導,難以形成共同鬥爭的合力。

在這種情況下,天津啟蒙運動領袖周恩來發起了五人會議,以促進所有進步團體的團結。他專程去北京請教李大釗,得到了李大釗的同意。1920年8月6日,周恩來帶著天津啟蒙社成員來京,邀請李大釗領導的少年中國社、人道社、曙光社、工讀互助團五個團體在貝茨尼姑庵召開聯席會議。李大釗,張申府,,鄧,出席會議。

會議由劉清揚主持,他介紹了召開這次會議的意圖。鄧·鷹巢報告了啟蒙協會自成立以來的活動。周恩來代表覺慧社闡述了團結進步團體,尋求社會改造的意義:只有團結五四以來全國各地出現的大大小小的進步團體,采取壹致行動,才能改造舊中國,挽救中國危亡。李大釗在講話中指出,所有的群體都有被標記的必要,說壹個進步的群體,如果不被標記,就無法在內部凝聚願望,更談不上在外部與他人有聯合行動。會議提出了聯合地方創新團體組建“轉型聯盟”的動議,並對今後的鬥爭提出了壹些指導性意見。會議最後討論決定,這五個團體應該聯合起來,組成壹個“改革聯盟”組織,以促進所有進步團體的團結。

兩天後,少年中國學會、啟蒙學會等五個團體的代表來到中山公園金雨軒,召開聯絡預備會。會議決定成立“改革聯盟”組織,並通過了《改革聯合宣言》和《改革聯盟憲章》。《改造聯合宣言》壹開始就明確提出“要集合起來‘改造’紅軍下的青年”,“組織壹個打破壹切界限的聯盟”。這裏強調的“主義”和“紅旗”,指的是馬克思主義和俄國十月革命的旗幟。五團會議促進了各進步團體的團結和馬克思主義的進壹步傳播,有力地推動了革命事業的深入發展。

民國初年,局勢動蕩,戰災相連。由於疏於管理,陶然亭地區雜草叢生,墳墓遍地。此時,馬克思主義理論被北洋軍閥政府視為洪水猛獸,嚴加禁止,給北京早期的* * *資本家帶來了極大的困難。1920年3月,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會成立,但只是處於秘密狀態。成員們迫切需要找到壹個合適的地方,而偏僻幽靜的貝茨尼姑庵成了他們的最佳選擇。

這個秘密據點的建立,離不開李大釗。

李大釗在早稻田大學讀書時,有壹個老朋友叫陳玉生。他是青年中國學會的創始人之壹,也是《青年中國月刊》的經理。1920年底,陳玉生赴渝工作,投身文化教育和社會改造,準備幹壹番大事業。他的妻子祁進留在北京照顧年幼的孩子。然而,不到半年,祁進就因病去世了。此時,中國青年學會正在籌備年會,陳玉生和同事們壹起赴京,在李大釗等人的幫助下籌備年會,料理妻子的後事。最後,陳玉生選擇將妻子葬在陶然亭附近。葬禮結束後,李大釗和陳玉生商量說,陶然亭偏僻荒涼,不容易引起註意。以守護陳夫人墓為名,她可以在尼姑庵租壹間房子,作為中國少年會的活動場所。陳玉生點頭表示同意。

黃是北京市壇廟管理處處長,負責租賃事宜。他和李大釗是天津北洋法政學堂的同學,李大釗幫助黃得到這個職位。在黃的幫助下,成功地租下了尼姑庵的兩間南附房,作為青年中國學會的秘密活動場所。此後,從1921到1923,李大釗經常在庵西南的這兩間屋子裏舉行秘密會議,鄧中夏、雲、高等人也經常來這裏從事革命活動。

歲月滄桑,遺址猶存。徜徉在貝茨尼姑庵這片紅色的土地上,我們依然感慨萬千,喚起對那段革命時期的關懷與回顧,感知李大釗、毛澤東、周恩來等老壹輩革命家在探索救國救民道路上的艱辛與堅持。

由於其歷史價值和革命意義,貝茨尼姑庵不僅是壹個優雅的旅遊景點,也是壹個革命紀念館。1979 8月被列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文怡長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