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租赁信息 - 山美水庫水利風景區在哪裏?

山美水庫水利風景區在哪裏?

山美水庫水利風景區是國家AAA級旅遊景區,國家水利風景區。

山美水庫水利風景區位於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九都鎮山梅村。是以山美水庫為依托的國家級水利風景區。山美水庫總庫容6.55億立方米,是以灌溉為主,防洪與發電綜合利用相結合的大型水庫工程。水庫工程於1958開工建設,於1972竣工投產。之後又加固擴建。

山美水庫總庫容6.55億立方米,是以灌溉為主,防洪與發電綜合利用相結合的大型水庫工程。水庫工程於1958開工建設,於1972竣工投產。之後又加固擴建。

山美水庫位於臺灣海峽西岸中部,福建省晉江支流東峽中遊南安市境內。是省水利廳管轄的最大水庫,是泉州市集防洪、供水、灌溉、發電為壹體的大型水利工程。

水庫始建於1958,其間曾兩次拆除。1967年初,水電部批準復工,於1972年6月竣工投產。後來分別於6月1978~1982和6月1994~l997進行了加固和擴建工程。水庫樞紐工程由主壩、副壩、溢洪道、引水隧洞和水電站地下及地面廠房組成。大壩按七度地震設計,為粘土心墻土石壩。按百年壹遇防洪設計,按百萬年壹遇防洪校核。目前,該水電站三臺機組裝機容量為6萬千瓦,年設計發電量為65438+3200萬千瓦·小時..

水庫集雨面積1.023平方公裏,多年平均來水量1.4億立方米,總庫容6.55億立方米。正常水位96.48m,相應庫容4.72億立方米,具有近年來的調節功能。

30多年來,山美水庫為泉州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被譽為“泉州人民的生命銀行”、“泉州的生態調節器”。壹方面,水庫調度枯水期每天向下遊供水200-400萬立方米,水庫供水水質達到ⅱ類標準,保證了400萬人生產和65萬畝農田灌溉的用水需求,為泉州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水資源支撐;另壹方面承擔著防洪調度的重要任務,調節蓄洪量2.24億立方米,汛期蓄水削峰錯峰,保障下遊200多萬人的生命財產安全。

山美水庫管理處是泉州市直屬事業單位。水庫建成投產後,實現了連續安全生產1O年無事故記錄,被授予國家二級企業、水利部壹級管理單位稱號。水產品榮獲省級“無公害產品證書”。

實施山美水庫水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試點工程。為凈化流入山美水庫的原水,保障飲用水源安全,本市今明兩年將開展山美水庫水生態系統保護修復試點工程。

山美水庫是泉州市重要的飲用水源地,其水質不僅關系到下遊數百萬人的飲水安全,也關系到泉州市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山美水庫水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試點工程位於山美水庫進水口至桃溪、湖洋溪交匯處及庫區周邊區域。* * *包括前置水庫工程、桃溪水體原位凈化工程、水庫周邊農田徑流汙染控制工程、水庫周邊生活汙水處理系統、生態重建與景觀建設工程、親水岸坡工程等6個項目,總投資約3760萬元。

在日前召開的山美水庫水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試點項目可行性研究評審會上,專家組認為,根據山美水庫流域水汙染防治規劃,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推薦的山美水庫水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試點項目技術路線基本可行。

項目概述

山美水庫建於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九都鎮1958(九都鎮屬火箭人民公社)。大壩當時位於九都山梅村(已淹沒在庫底),故取名山美水庫。雨水集蓄面積1.023平方公裏,占東溪河流域面積的53.4%,總庫容6.55億立方米。是壹座以灌溉為主,結合防洪、發電綜合利用的大型水庫工程。水庫多年平均入庫流量654.38+0.4億立方米,正常蓄水位95米,相應庫容3.95億立方米。發電最低工作水位80米,調節庫容2.077億立方米。死庫容60米以下(0.1.9億立方米)。

山美水庫工程於1958開工。1959年4月,為落實“集中力量,保證重點”的基建方針,根據省地委指示,山美水庫作為保留項目暫時停工。1960年初,山美水庫工程第二次開工。年底,由於國家暫時出現經濟困難,項目暫時停工。65438-0967,山美水庫工程列入國家基建計劃,同年7月大壩開工建設,國家投資5000萬元。

1970 65438+2月,福建省委提出加快山美水庫建設的意見。次年3月,錦江區革委會核心領導小組加強了對山美水庫的領導,成立了山美水庫黨的核心領導小組。到11年初,工地由各專業施工公司88個公司的4個骨幹民兵團23843人組成。廣大民兵、工人和技術人員日夜奮戰,投入工程建設。

1972年7月,大壩工程完工。9月30日,電站1號機組在區域電網調試成功並投入運行。次年9月22日,水電站2號機組試運行成功並網發電。

當時溢洪道陡坡段取消,改為下方300米無襯砌的戽。1974和1975汛期,試泄洪兩次,最大泄洪量700立方米每秒,下遊沖刷土石方30萬立方米。泥沙堵塞下遊河道,電站尾水位擡高1米,影響發電。

樞紐建築

樞紐建築物由主壩、副壩、輸水隧洞和地下電站組成。主壩地基由石英巖和花崗巖組成,設計地震烈度為8度。樞紐工程* * *完成土石方235.82萬立方米(其中大壩填築1.591.900立方米,溢洪道開挖51.250立方米),石方1.0595萬立方米,混凝土4.63萬立方米,總工程量350.4萬立方米。* * *投資4497.57萬元。

主壩為粘土心墻土石壩,壩高73m(護壩加固前),對應壩頂高程105.5m,壩頂長305m,寬8m,最大壩底寬312.8m..帷幕灌漿使地基不透水。副壩靠近主壩左端,為護坡式,護坡高度40m,頂寬10m,長100m。

溢洪道位於左岸300米外的山谷中。在大壩防護和加固之前,它是壹個開放的寬頂堰,壩頂高程寬度為56米。堰上有壹個充水橡膠壩,長56米,高5米。盡頭是壹座海拔84.5米的鼻檻。

輸水隧洞位於右岸,其主洞兼作施工導流、泄洪和引水發電,長303.8m,直徑7m,後為排水隧洞,長213m。隧道的最大設計泄洪量為595立方米每秒。

大壩保護和加固

山美水庫原設計洪水標準為“百年壹遇”,校核標準為“五百年壹遇”。大壩防護加固工程新標準設計為“百年壹遇”,洪峰流量5960m3/s,校核為“萬年壹遇”加20%,洪峰流量14400m3/s..水庫防洪庫容由1.31億立方米增加到2.6億立方米。1979年3月,加固工程由福建省水電工程局施工,1983年6月竣工。主壩的高度從73米增加到75.5米,溢洪道從56米加寬到82米。共修建6座弧形鋼閘門,寬12m,高11.68m,安裝6臺2× 37.5t電動葫蘆控制啟閉。設計洪水流量從3150m3/s增加到8570。加固工程總投資為1,254,7438+0,000元。

灌區工程

山梅灌區是全國42個50萬~ 654.38+0萬畝大型灌區之壹,是福建省唯壹灌溉50萬畝以上的大型灌區。原規劃灌區包括惠安、晉江、南安、泉州4市48個公社(農場)902個大隊,耕地面積654.38+0.3434萬畝,其中60.7萬畝可由原水利灌溉(有34座水庫,原庫容654.38+0萬立方米,總庫容266.5438+0萬立方米)。

山梅灌區總體規劃是以山美水庫為骨幹,充分發揮原有水利工程的作用,充分利用晉江等地區的徑流源引水灌溉,統籌安排,使灌區的水利工程連成壹個灌溉網。工程具體布置為:山美水庫發電尾水通過東溪至金雞閘分水,擴建金雞北運河,通過洛陽橋閘連接惠東南幹渠,灌溉惠安農田。在利用原有金雞南渠的同時,新開壹條高渠向晉江灌區輸水。在金雞閘上遊引水提水,通過石頭電灌站抽水補充石壁水庫金江灌區,將其水調至南安沿岸;泉州由金雞南、北運河直接灌溉。

灌溉工程中,北幹渠1975年3月30日完工;4月15日南幹渠通水。整個工程於1977年9月完成,完成* * 1219萬立方米土石方,213.2萬人日。惠安後海、惠東(含侖前、東溪、東陵)、晉江津南、石頭、新華、紅庫、長富、南安四都、東山建成後,共有電灌站11座,小站165438座,總裝機容量97。翻新和擴建3臺液壓泵;兩條南北幹渠延伸開通43.96公裏,9條電灌站幹渠40公裏,28條灌溉幹渠212.07公裏。新建運河建築物2122座,包括環城橋隧、大平山隧道、洛陽橋水閘、侖前涵洞、潯頭七孔水閘、曲江渡槽、東溪涵洞、蜀鬥引水樞紐、石川山涵洞、昆內隧道、池店隧道、大倫渡槽、陳琳渡槽、丹厝涵洞。涵洞17總長3920m,渡槽25座總長6404m,公路橋25座,水閘29座,倒虹吸7座,排水涵洞1及其他工程7座);山美水庫至泉州110KV輸電線路長34km,建設泉州後茂110KV降壓站,安裝2臺35KV,8條35KV線路,總長11.1km,335。10KV配電線路全長113km,有37臺12050kVA的變壓器。山梅灌區工程投資3385.5萬元,其中國家撥款2596.38+40萬元。

1973,南運河擴建工程開工。玉田閘是利用原有的進水閘在晉江下遊南岸星馬防洪堤段修建的。水閘凈寬3米,湧水量8.5立方米每秒,運河總湧水量擴大到38.5立方米每秒。玉田引水渠長4.78km,流量8.5m3/s,在1+417處與老南渠匯合,樞紐至樹兜引水樞紐的渠道流量由12m3/s擴大至38.5m3/s..引水樞紐後面有高低運河。低渠利用老南渠保持12m3/s流量不變,新開高渠,流量26.5m3/s..泉州樹兜至晉江加沙大橋,全長11.58km,共有涵洞等主體建築6座,排水建築8座,交通橋梁54座。考慮到船舶通行要求,南運河可從晉江雙溝低渠上行,經樹兜引水樞紐船閘進入總幹渠,再從玉田新開渠經玉田閘進入金雞閘上遊。4月1975,15,南運河擴建完成,通水。北運河擴建工程7月開工,1973,水閘新增1孔,凈寬3.0米,閘底高程由6.5米降為6.0米。設計湧水量由6 m3/s擴大到22.5 m3/s,渠道由原來的11.44 km擴大到24.74 km,進入洛陽橋閘的設計流量為16 m3/s,渠道沿線有主體建築物31,壹般建築物163,大坪山隧道1509 m長。1977年4月,北運河擴建完成。北運河的建成對農業增產起到了明顯的作用。解放初期,灌區水稻畝產175~200公斤,1970年增加到480公斤,1979年達到700公斤。北運河還負責供應泉州市區工業和居民用水,減輕運河沿線的漬澇災害。

洛陽橋水閘工程洛陽橋水閘位於洛陽河下遊500米,洛陽古橋上遊,南接歷城區橋南村,北接惠安縣洛陽鎮。它是山梅灌區北運河的連接工程,是福廈公路的重要橋梁之壹,具有灌溉、運輸、防潮、泄洪等綜合效益。工程於6月1971開工,7月1974竣工,同年6月1公路橋正式通車。

管理和效益

山美水庫工程投入運行後,收到了灌溉、防洪、發電和綜合管理效益。項目原設計灌溉用水量6.5億立方米,灌溉面積61.67萬畝。批準灌溉面積65萬畝,其中晉江縣(含今石獅市)42萬畝,惠安縣1.2萬畝,鯉城區6萬畝,南安縣5萬畝,配套灌溉48萬畝。灌溉效率顯著,灌區農作物產量逐年增加。灌區建成後,農作物平均單位面積年產量增加144.5公斤,水利灌溉效率每畝年產量增加28.9公斤,灌區年產量增加13872噸。

該工程向泉州供水流量為每秒2.44立方米,用於工業生產和居民生活,年用水量為7700萬立方米。

工程原設計防洪效益是保證南岸碼頭、眉山、洪瀨、康美等沿海地區和洪瀨鎮沿線3萬畝耕地20年壹遇不被淹。晉江下遊防洪堤將減少洪峰流量,錯峰調度,以減輕洪峰壓力,提高防洪能力。6月4號臺風1985期間,上遊降雨量234 mm,入庫洪峰流量1287 m3/s,水庫水位由81.25 m漲至91.22 m,攔洪143萬m3,無溢流。1990第9號臺風期間,7月30日至8月5日,庫區平均降雨量506.9mm,入庫洪峰流量2380m3/s,洪水量達337m 3,近20年壹遇。水庫水位從94.16m上漲到96.88m,最大下泄流量為1238。

1973至1990,水庫發電用水量1488億立方米,泄洪約32.4億立方米。水庫魚水面19620畝,每年放養,累計捕撈17.5萬斤;庫區山地3510畝,全部種植美洲松等樹木,荔枝、龍眼、楊梅等果樹1000多株(430畝),茶樹65畝,年收獲茶葉3000斤。

山梅水電站位於泉州市西北50公裏的南安縣碼頭鄉大板村,處於晉江支流東峽的中遊。水電站裝機容量為2臺654.38+0.5百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年設計發電量為654.38+0.5億千瓦時。山梅水電站總庫容為6.5億立方米。正常高水位庫容3.95億立方米,以灌溉為主,結合發電。大壩為粘土心墻土石壩。實際大壩高75.2米,頂部長305米,底部寬360米,頂部寬8米。1971年65438+2月,設備安裝開始,安裝天津電力設備廠制造的HL-211-LJ25型1.5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1臺。次年9月30日試運行成功,送至後茂變電站110 kV。9月22日,1973,另壹臺同類型、同廠的1水輪發電機組投入運行,並入山泉電網運行。

該站於1980並入福建電網,負責泉州地區調峰。水庫電站原設計年發電量654.38+0.05億千瓦時,6月654.38+0.972至6月654.38+0.990年末,累計發電量654.38+0.4076億千瓦時,總產值654.38+0.025452億元,利潤2563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