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租赁信息 - 2011常州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發展方面取得了哪些巨大成就?

2011常州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發展方面取得了哪些巨大成就?

摘自常州市政府工作報告2012。

2011是“十二五”的開局之年,也是我市搶抓機遇銳意進取、碩果累累的壹年。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形勢,在省委、省政府和常州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和CPPCC的支持監督下,我們緊緊依靠全市人民,全面貫徹“六個講”,全面實施“八大工程”,狠抓產業升級,突出創新驅動,註重統籌兼顧,著力改善民生,鞏固和發展了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良好勢頭,完成了全市。預計全年GDP超過3600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12%,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GDP超過12000美元。地方財政壹般預算收入突破300億元,達到350.9億元,增長22.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超過2300億元,增長20%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2億元,增長17%。

(壹)堅定不移推進轉型,產業升級邁出新步伐。大力開展“加快轉型升級年”活動,不斷優化經濟結構,提升產業水平。制造業轉型加快,五大產業產值達到5620.9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67.7%,新興產業三年倍增計劃啟動。高技術產業產值3008.8億元,增長365.438±0.7%,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36.2%。現代服務業發展加快,實現增加值6543.8+050億元,增長654.38+02.2%;旅遊總收入420.1.2億元,增長20.1%;創意產業基地入選首批國家廣告產業園,實現產值6543.8+05億元,增長37.6%。現代農業亮點頻現。水稻產量實現全省“九連冠”,市級以上現代農業產業園14個。“兩個百萬畝”工程建設任務全面完成,順利獲得2065年第八屆中國花卉博覽會舉辦權,438+03。

(2)註重項目投入,開拓創新增添新活力。堅持不懈地狠抓項目投資,推進科技創新,擴大對外開放,優化金融服務,不斷增強經濟發展的動力和活力。有效投資快速增長,工業投資1285億元,增長19%,其中高技術產業投資522億元,增長104%。服務業投資1039億元,增長21.5%。對外開放活力顯著增強,註冊實際到位外資確認30.5億美元,增長14.2%;外貿進出口總額280億美元,增長25.9%,其中出口6543.8+09億美元,增長22.1%。創新驅動戰略深入實施,R&D全社會投資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2.3%;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65家,總量618家,居全省第三位;新增“兩站三中心”119,共621。全市孵化器面積364.6萬平方米,在孵企業3610家。新授權專利總量超過1萬件;“壹核八園”建設加快,營業收入682億元,增長46%。科教城擁有520所院校,1萬多名R&D人才。啟動“龍城人才計劃”,全年引進領軍人才創新創業團隊250個。民營經濟快速發展,凈增私營企業7800家,個體工商戶3.75萬戶,註冊資本600億元。大企業的支撐作用不斷增強。營業收入超100億元的工業企業11家,入庫稅金超億元的企業32家。金融服務能力顯著提升,引進外資銀行1家,發行企業債券67.08億元,成功發行中小企業“區域優”集合票據,新增創業投資機構4家,新增上市企業11家,上市企業總數達到32家。

(3)加大建設力度,城鄉面貌發生新變化。加快城鄉建設步伐,著力完善城市功能,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城市品位顯著提升,人居環境不斷優化。基礎設施體系越來越完善。常州機場新航站樓、京滬高鐵常州北站已建成運營。西環快速路、龍江路南延已建成通車。蘇南運河、丹津裏漕河等三級航道網整治工程進展順利,譚鑫河樞紐、南運河樞紐等城市防洪節點工程完成。城市功能板塊建設加快。中心城永寧北路、鐘吾大道東延等道路建設完成,北部新城建成萬達廣場等重點項目,南部新城五壹路片區綜合整治紮實推進,濱湖新城各類功能項目和壹批標誌性建築加快建設。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城區周邊40條河流得到整治,3條入太湖河流和主要湖泊水質進壹步改善;空氣凈化工程深入推進,市區空氣優良天數達到336天;節能減排任務全面完成,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7%,主要水汙染物排放總量(化學需氧量)下降2.9%,順利通過國家生態市考核驗收。城鄉壹體化穩步推進,中心鎮建設全面啟動,新農村建設成效顯著。“良田建設工程”有序實施,溧陽市、新北區通過省級驗收;縣鄉河道清淤、村莊河塘整治順利推進,村莊環境進壹步改善,中央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實現涉農縣全覆蓋,大中型水庫全面除險加固,農村水利條件進壹步改善。

(四)以人為本惠民生,社會發展取得新進展。著力推進幸福工程等社會民生事業,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各項事業全面進步,社會保持和諧穩定。大力推進富民增收,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971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4920元,分別增長13.1%和18%。就業創業紮實推進,新增就業9.5萬人,幫助9000名困難人員再就業,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扶持創業5300人,創業就業3.2萬人。社會保障水平穩步提高,企業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五大保險超額完成擴面任務。職工醫保和居民醫保住院制度範圍內醫療費用報銷率分別達到80%和60%,新農合住院費用實際補償率達到45%以上。已經加緊努力確保住房。中心城區新開工廉租房、公租房6500套,所轄城區、工業園區新開工面向新職工、外來務工人員的公租房1400套,新增廉租房、公租房家庭1650戶,做到廉租房、保障性住房有保障。完善城鄉救助制度,城市低保標準提高到435元,醫療救助對象擴大到5萬困難群眾。關愛助老工程紮實推進,新增養老機構床位1960張,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站)實現街道(鎮)和城市社區全覆蓋。公交優先繼續實施,新增空調公交車703輛。我市成為全省首個實現城市公交車全部空調化的城市。文化工作取得顯著成績。電影《秋日花開》、大型交響錫劇《歌女》反響良好,“幸福廣場”周演出、低票價商演等惠民文化工作全面推進。教育發展水平進壹步提高,80%以上的中小學生在省級優質學校就讀,農民工子女在公辦學校的入學率達到87%;全市新建25個教育集團,通過擴大名校學區、教師交流等方式,促進公共教育資源進壹步均衡配置;10優秀教師成為省級人民教育工作者的培養對象。醫療服務水平不斷提升,首次獲得國家級中醫臨床重點專科2個、省級醫學重點學科2個;陽湖醫院全面投入運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改革初見成效,基本藥物制度全面實施。積極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建設提升170個全民健身點,我市成為全省唯壹連續15年獲得“全國全民健身優秀組織獎”的城市。中國羽毛球大師賽和太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成功舉辦。平安常州、法治常州建設取得新成效,和諧平安民心工程順利實施。與此同時,糧食供銷、安全生產、人民防空、雙擁工作、外事僑務、臺灣事務、審計統計、海關稽查、藥品監督質檢、邊防海事、郵電供電、檔案地方誌、防震減災、民族宗教、婦女兒童、人口和計劃生育、物價、殘疾人事業、關心下壹代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成績。尤其令人振奮的是,2011年,我市繼續以前所未有的認識、熱情和投入,大力開展創建文明城市活動,全市人民積極參與,文明素質明顯提升。在年底召開的全國表彰會上,常州成功獲得“全國文明城市”的光榮稱號!

(五)轉變職能促進發展,提高行政效能。堅持服務發展,加強依法行政,提高政府效能,加強自身建設。行政審批服務改革繼續深化,“兩集中兩到位”加快推進,市級行政許可事項集中度達到91.2%;紮實推進企業建設項目並聯審批和聯審,審批時限大幅縮短。深化“三位壹體”陽光政務平臺建設應用,實現行政權力全覆蓋、運行全透明、流程全可控。深入實施關愛服務企業行動,出臺支持企業發展“16條”意見,邀請多家省屬銀行來南京開展政銀企對接活動,切實幫助企業解決發展中的問題。堅持問政為民、問計為民、問計為民,開通英文版“市長信箱”,通過“市長與網友”、政風熱線等渠道收集市民意見建議。加快建設法治政府,自覺接受市人大、政協和各民主黨派的監督。526件建議和提案已全部辦結,滿意和基本滿意率達到1.000%。

過去的壹年,我們不僅保持了經濟社會發展的良好勢頭,而且在實踐中積累了壹些成功經驗,獲得了壹些有益啟示。壹要堅持加快發展,始終圍繞“兩個第壹”的總目標,不斷爭創壓力,爭創第壹,勇攀高峰,鞏固提升常州在江蘇第壹方陣的地位。二要堅持轉型升級,在發展中快速轉型,在轉型中快速發展,通過轉型升級提高經濟競爭力。三要堅持創新驅動,把科技創新作為經濟發展的核心動力,不斷完善創新機制,集聚創新資源,提高全社會創新能力。四要堅持優化環境,努力提升城市品位,改善城市生態,拓展發展空間,增強市民認同感和向心力。五要堅持以人為本,以富民目標凝聚人心,以民生改善激勵人心,充分調動和激發全社會的積極性和創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