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租赁信息 - 合肥市2009年2010政府工作報告述評

合肥市2009年2010政府工作報告述評

2009年是合肥發展不平凡的壹年。今年不僅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也是我們經受住國際金融危機重大考驗、在逆境中奮力崛起的壹年。

預計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突破2000億元,增長17%以上,全省經濟首位度上升至20%以上。財政收入341.9億元,增長13.5%,其中地方收入18.0億元,增長12.4%。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468.4億元,增長34.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03.7億元,增長19.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58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065元,分別增長1%和1.3%。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05%。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率和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減少率均低於省控目標。壹年來,主要工作是:

(壹)積極應對金融危機,保增長措施有力,成效顯著。

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我們堅定信心,主動作為,緊密結合合肥實際,及時出臺了壹系列保增長的政策措施,有效化解了金融危機的影響,實現了經濟回升向好。

集中財力保增長。大力壓縮行政經費,實現車輛購置零增長,因公出國和會議費用分別下降40.74%和8.6%;積極推進市級行政事業單位日常辦公用品、宣傳、印刷等定點采購,節約資金13.4%。加大財政資金獎補力度,實行窗口受理和預撥現金,重點支持工業和外貿企業擴大生產和銷售,支持自主創新和新興產業培育。全年扶持工業發展資金26.6億元,扶持各類企業;免除開發園區和鄉鎮工業園區2305家企業各項行政費用3.59億元;支持科技創新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資金8.86億元。

狠抓項目建設,保增長。抓住擴大內需政策機遇,爭取國家和省級項目資金6543.8+0.62億元。2001年新開工項目3532個,同比增加1.39個,其中開工1.93個,省、市行動計劃項目分別投資765億元和726543.80+0億元。2001年,工業投資完成752.2億元,增長40.4%。融安電力首臺機器下線,海爾冰箱二期、格力電器壹期建成投產,BOE六代線、大陸輪胎壹期、姜奇2萬輛客車基地、三洋機電產業園開工建設。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商住投資539.02億元,增長65.438+00.4%。商品房銷售面積1298萬平方米,增長40.8%。

全力服務企業,保證成長。進壹步完善聯系重點企業和大企業現場辦公會制度,再次派出120市直機關幹部駐廠幫扶。加強煤電油運等生產要素統籌調度,開展工業園區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對接服務。搭建大宗工業品和消費品供需對接平臺,認真落實家電、汽車、摩托車下鄉和以舊換新等政策,支持重點企業開拓市場。全年補貼家電和汽車摩托車下鄉資金51.36萬元。

加強銀企合作保增長。積極推介優質企業,改進考核獎勵方式,引導金融機構擴大信貸投放,促進銀企互利共贏;支持商業銀行建立小企業金融服務專營機構;舉辦季度銀企對接會,累計簽約項目395個,貸款金額6543.8+075.4億元;2001年,新增貸款924億元,增長35%。鼓勵發展股權質押、動產質押、倉單質押等新型融資方式,發行兩期總規模3億元的濱湖肖春中小企業集合信托計劃;三縣農村信用社改革已完成,試點小額貸款公司19家,新增典當行40家;發行企業債券40億元,安科生物、萬通科技成功上市,新華傳媒通過上市審核。

(二)堅持創新驅動,產業市場化取得新進展。

深入推進自主創新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和科技創新試點城市建設,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和主導產業技術改造,大力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

加強創新平臺建設,優化創新機制,創新能力顯著提高。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均設立了R&D機構,新增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3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12家。新增國家級自主創新產品6個、省級創新型企業23家,授權專利超過2100件,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109家。中國風險投資研究院合肥分院、安徽證券交易所掛牌,創投公司20家。成立合肥科技路路通分中心,建立汽車自動化裝備、環保電力、能源等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示範區和核心區建設加快,壹中心三基地創新平臺建設加快,大學科技園、科研孵化基地等項目全面啟動。

新興產業培育加快,主導產業升級,工業總量大幅提升,結構不斷優化。制定並實施電子信息、新材料、軟件、節能環保、公共安全等八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新浩PDP顯示、彩虹玻璃基板等項目開工建設,新型平板顯示產業基地初具規模;建立公共安全技術研究院,建設公共安全產業基地。高技術產業年產值6543.8+0.40億元,增長30%;增加值約420億元,占全市生產總值的21%。主導產業技術改造步伐加快。全年工業技術改造投資351.2億元,占工業總投資的46.7%。安利、劉穎集團等企業技改項目加快推進,安凱新能源汽車示範推廣、馬鋼高爐噴煤改造進展順利。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1761,增長29%;規模以上工業產值達到2749.2億元,增加值767.5億元,增長27.2%;汽車、家用電器等八大行業增加值增長27.1%,對全市工業增長的貢獻率為68.1%。

堅持雙輪驅動,促進服務業與工業融合,現代服務業亮點紛呈。引進中遠物流、普洛斯物流等壹批國內外知名物流企業,支持駱駝、安泰物流等企業做大做強。啟動動漫及軟件服務外包產業基地建設,動漫產業發展迅速,企業超過60家,產值超過654.38+0.5億元;服務外包企業72家,合同簽約額6543.8美元+0.9億美元。引進萬達廣場等重點項目,加快發展連鎖經營、高端百貨等新型流通業態,繼續推進農資超市和“雙百市場”項目對接。匯豐銀行、進出口銀行、華夏銀行、九江銀行、眾安財險等。已全部落戶合肥,合肥國際金融後臺基地已開工建設。旅遊業的發展有了新的突破。創建了紫蓬山等3個國家級4A旅遊景區,CYTS、合肥旅行社晉級全國百強俱樂部,合肥科教遊、鄉村遊成為知名品牌,動漫主題公園成功簽約。舉辦自主創新要素對接會、家電博覽會、苗交會等132個大型展會,展會經濟效應進壹步擴大。

(三)統籌城鄉發展,縣域經濟和新農村建設展現新氣象。

堅持城鄉壹體化、城鄉壹體化統籌發展。長豐縣、新站區建設平板顯示產業基地,肥東龍崗開發區整體移交瑤海區,肥西縣分別與高新區、經開區共建產業園,縣區合作發展取得新突破;完成合水路、何典路壹期改造,繼續深化城鄉公共事業和基礎設施對接。全年安排涉農資金5.4億元,向農民發放各類財政補貼6543.8+0.27億元。三縣地區生產總值達470億元,增速比全市高出約1個百分點,縣域經濟對全市增長的貢獻率達24%。

城鄉壹體化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工作紮實推進。擴權強縣、土地經營權流轉、產權綜合交易、雙置換等改革穩步實施,共流轉土地72萬畝,占承包耕地的23%。萬畝土地復墾、宅基地整理和整村推進新農村建設項目成為全國樣板,新增耕地4萬畝。“十鎮百村”工程市級示範點擴大到152個,合並1028個自然村,近8萬農民轉為市民。新建農民專業合作組織230個。農民向社區集中、土地向規模經營集中、產業向園區集中的發展格局加快形成。

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縣級工業總量進壹步擴大。汽車零部件、現代建材、食品加工等產業加快發展,湧現出路宏鋼構、中南光電、億恒汽配等壹批支柱企業,縣級以上企業756家,實現增加值654.38+09.87億元,增長46.5%;縣域工業園區和鄉鎮產業集群發展到41個,桃花工業園成為全省第壹個稅收6543.8億元的園區,工業對縣域經濟的貢獻率達到65%。

現代農業繼續加快發展。全市高效特色農業基地654.38+0萬畝以上,其中新型農業園區654.38+0萬畝,設施農業5萬畝,露天蔬菜654.38+0萬畝,市級以上特色村鎮654.38+0萬個,肉、蛋、奶、水產品產量68萬噸。新建各類規模養殖場280多個,規模養殖比例達到75%。新認定無公害農產品基地5.8萬畝,新增中國名牌產品2個、省著名商標8個。鶴城肉雞深加工、現代畜牧業、香港寶石集團、糧食物流園等重點項目加快推進,全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銷售收入突破300億元。

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進壹步加強。加固中小型水庫40座,解決654.38+0.7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農村公路建設投資6.7億元,全市行政村水泥(瀝青)路通達率100%,行政村公交服務率98.3%。

(四)推進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生態宜居城市建設邁出新步伐。

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建設加快。鐵路建設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合肥火車站改造、寧西復線、合福客運專線、南站遷建、鐵路樞紐南環線、南站建設等前期工作啟動,滬杭客運專線、華東二通道電氣化等項目進展順利。新橋國際機場建設項目全面推進。派河融安電力碼頭建成,合肥港綜合碼頭壹期工程進展順利,巢湖、玉溪復線船閘開工建設。劉賀路延長線和疏港公路建成通車,城市出入口進壹步通暢便捷。長江西路、玉溪路、南北1號線等3條高架橋和軌道交通1號線試驗段全面開工。

濱湖新區建設全面推進,完成投資121.9億元,房屋建築面積429萬平方米,竣工面積226萬平方米。濱湖旱冰場建成,國際創新展覽館、杜江戰役紀念館、國際會展中心、安徽名人館開工建設,成為國家城市生態建設示範區。政務文化新區商業、教育配套功能不斷完善,合肥大劇院投入使用,市青少年活動中心主體結構封頂。舊城改造和新區開發同步實施。壹環路疏堵、二環路改造等路橋項目加快推進。啟動壩上街、第二糧庫、十五裏河中段改造。實施景觀改造工程,主要改造道路42條,改造建築2915棟,改造老舊小區20萬平方米,改造建築立面280萬平方米。

城市生態環境建設加快。堅持大投入高標準建設,加快水環境治理。繼續實施巢湖沿岸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完成崩湖試驗段主體工程;完成李思河、板橋河綜合治理和布爾河、湯溪河、十五裏河主要截汙工程,鋪設汙水管網377公裏;建成彩田鋪壹期、何世禮、小倉房汙水處理廠,日處理汙水20.2萬噸。清溪路垃圾填埋場綜合治理工程榮獲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啟動城市景觀水處理試點,建立河流生態補水機制。巢湖西半湖及南淝河、十五裏河、派河的水質日益改善。努力控制粉塵汙染和機動車尾氣汙染。全年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為317天,比上年增加56天。危險固體廢物處置中心二期工程基本建成。開展李思河、板橋河、高壓廊道沿線廊道綠化建設,新增城市園林綠地1.1.00萬畝;清潔家園、綠化農村活動取得實效,外環森林生態廊道二期工程基本建成,全市農村造林3.3萬畝。

市政公共設施逐步完善。新建供水管網400多公裏,完成東浦水源廠擴建改造,第六水廠壹期並網。新增天然氣用戶1.2萬戶,最大日供氣量超過80萬立方米。長江中路、長江東大街BRT公交專用道和中央島式站臺投入使用。供電、供氣、供熱等服務保障能力得到提升。

(五)深化重點領域改革開放,加快發展,增添新活力。

以探索建立大部門制和建設服務型政府為重點,積極穩妥實施市政府機構改革。推進市直機關公務員轉崗立法,建立交流輪崗長效機制。美菱、榮事達、氯堿、河鋼等企業國有產權退出重組,市屬化工企業整合重組深入實施,目標考核、收入收繳、企務公開等國資監管制度得到有效落實。非公有制經濟快速發展,私營企業11900家,註冊資本963.7億元。開展績效預算,加強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將縣(區)集中核算轉入國庫集中支付。文化體制改革取得新突破,合肥報業集團掛牌,《合肥日報》正式創刊。招投標管理制度改革深化,全年各類交易3334筆,交易額突破400億元,增長69.9%。工商系統市場管理與經營管理脫鉤工作基本完成。城市管理體制改革穩步推進,建築垃圾運輸車輛密閉化改造和生活垃圾初級收運方式改革取得新進展。節約集約用地試點有效推進,新壹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綱要獲批,閑置土地和違法用地專項查處取得初步成效。

招商引資取得新突破。作為核心城市,積極參與編制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建設規劃。組建第六批招商團(391),發揮合肥之友等招商平臺作用,開展陽光地產、陽光市場、國有產權轉讓等系列推介活動。大力開展與央企對接合作,達成化肥投資意向項目82個,總投資超過2000億元。全年完成投資6543.8+004億元,增長33%;實際使用外資6543.8+03億美元,增長8.3%,新設立世界500強外資企業5家。

對外合作進壹步擴大。編制實施合肥經濟圈和合淮壹體化總體規劃,與南京、南昌、佛山、巢湖、阜陽簽訂區域合作協議。加密國內航線,實現直飛臺北,開通首爾定期航班,擴大與奧斯納布呂克等國際友好城市的合作交流。

第四屆中博會取得圓滿成功。參會中外客商3.8萬人,參展國內外企業1000余家。簽約外資項目127個,總投資761億美元,內資項目356個,總投資1682.4億美元。被譽為史無前例、碩果累累、精彩紛呈、令人矚目的經貿盛會,展現了合肥乃至安徽改革開放、加速崛起的嶄新風貌。

(六)持之以恒惠民生,使社會事業再上新臺階。

註重民生改善和社會和諧,重點實施36項民生工程,各級政府投資32億元,惠及450多萬城鄉居民。

社會保障體系進壹步完善。提高和擴大農村低保標準,將1988 10之前被征地農民全部納入保障範圍;新農合參合率達到97.54%,住院費用補償提高到47%;新建或改建農村衛生服務機構82個;515敬老項目覆蓋所有鄉鎮,獲得中華慈善傑出貢獻獎。建成73個社區示範衛生服務中心和服務站;35萬胖高校大學生全納入城鎮居民醫保;為2.8萬名80歲以上的城鎮老年人發放高齡津貼;新建或續建廉租住房29萬平方米,發放補貼1830萬元,使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全部參保。為民服務全程代理網絡全面建立,惠民直達工程試點成效顯著。

就業和再就業工作紮實推進。積極開展創建國家創業型城市工作,實施農民工培訓券制度,新建農民工創業園10個;實施零就業家庭幫扶工程,提供就業崗位1485個;全年實現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2.97萬人,新增城鎮就業10.96萬人。

教育、衛生、文化和體育事業加快發展。實施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開展義務教育學校績效工資改革,使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進入全國先進城市;出臺配套政策,引導學前教育健康發展;促進資源整合,高中教育水平明顯提高;加強職教基地建設,合肥職教城簽約入駐17高校;合肥學院成為省級示範應用型本科大學,合肥老年大學獲得全國先進稱號。拓展優質衛生資源,市濱湖醫院、省心腦血管醫院建成開業,市二院新區、婦幼保健院東區開工建設;加強重大疫情和傳染病防控,甲型H1N1流感和手足口病防控穩定有效;在肥西縣和廬陽區開展基層醫療衛生體制綜合改革試點。流動人口管理和出生人口性別比管理取得新突破,低生育水平保持穩定。建成10個鄉鎮綜合文化站和207個農家書屋;數字電視整體轉換43萬戶,廣播電視綜合覆蓋率100%。第四屆全國體育大會籌備工作有序推進,全民健身健康合肥活動蓬勃開展。

精神文明創建紮實推進。開展不文明行為‘評、議、改’等系列主題活動,實施交通秩序集中整治;應急和社區網格化管理不斷完善,城市管理水平進壹步提高。第四次獲得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先進城市稱號。切實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引入重大事項社會穩定風險評估辦法,綜治工作向民營企業、民營醫生、民辦學校拓展,社會治安防控體系進壹步完善,連續四年榮獲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優秀城市稱號,再次榮獲長安杯。嚴格執行信訪各項制度,紮實開展化解信訪積案活動。安全隱患全面排查整治,全市億元生產總值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比去年下降13.6%。民族宗教工作成效顯著,榮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城市稱號。大力開展國防教育,紮實推進後備力量建設,重視“雙擁”建設。積極發展婦女兒童、老年人和殘疾人事業,圓滿完成城市社區兩委直選,統計、人防、檔案、氣象、地方誌、防震減災等工作進壹步加強,工會、* *青年團、文聯、科協、僑聯、工商聯、艾薇學會、紅十字會等工作取得新成績。

在過去的壹年裏,我們還堅持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解放思想求創新、轉變職能促崛起的主題,大力弘揚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著力解決制約科學發展的突出問題,著力解決群眾反映的難點熱點問題,基本實現了幹部受教育、向更高層次發展、群眾受益的總要求。堅持依法行政,建立政府常務會議學法制度,繼續開展規範性文件備案、審查和清理工作,試點開展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規範行使工作。建立NPC代表列席市政府常務會議制度,自覺接受NPC依法監督和CPPCC民主監督,全年辦理NPC代表議案和建議174件,CPPCC委員議案417件,辦復率100%。深入開展小金庫管理、村(居)三資清理,鞏固反腐倡廉制度建設成果。認真落實百花齊放制度,推進領導幹部任期經濟責任審計和重大建設項目跟蹤審計,圓滿完成本級預算執行審計,向社會公布審計結果。

各位代表,2009年是新世紀以來形勢最復雜、發展最困難的壹年。合肥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這樣的成績,是極其困難的。這是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法律監督、CPPCC民主監督的結果,是社會各界大力支持的結果,是全市人民堅持加快崛起、銳意改革、頑強奮鬥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廣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和各級幹部,向駐合肥的解放軍指戰員、武警官兵和中央駐合肥單位,向關心支持政府工作的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各人民團體和社會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

回顧過去,成績可喜,但總體上看,發展不足、綜合競爭力不強仍是我們面臨的主要矛盾。特別是當前,還存在壹些亟待解決的突出矛盾和問題,主要是:企業數量少、體量不大,後續重大項目不多,戰略性新興產業仍在培育中,加快發展的基礎有待進壹步鞏固;土地等資源要素的供給矛盾日益突出;制約科學發展的深層次體制障礙仍需大力破除;政府職能有待進壹步轉變,工作作風不實,服務意識淡漠,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仍不同程度存在。對此,我們將采取更加切實有效的措施加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