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租赁信息 - 不怕起步晚。

不怕起步晚。

中國民航業發展回顧與展望

/ 2005-5-12

[搜索關鍵詞]民航業發展回顧與展望

中國研究網消息:

中國新民航業成立於1949 11.2。55年來,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和奮鬥,中國民航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為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壹、中國民航業的發展現狀

航空運輸發展迅速,國際地位顯著提高。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民航運輸總周轉量只有654.38+0.57萬噸,旅客654.38+0萬人,貨郵767噸,小飛機只有654.38+02架,短途航線654.38+02條。2004年,全行業運輸總周轉量230億噸公裏,完成旅客654.38+0.2億人次、貨郵273萬噸,年均分別增長65.438+09.4%、65.438+09.0%、65.438+06.4%,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兩倍多。據預測,2004年,中國的航空運輸總周轉量(不包括香港、澳門和臺灣省)將從國際民航組織締約國排名的第五位躍升至第三位。2004年,中國以高票當選國際民航組織壹等成員,標誌著中國民航的國際地位得到顯著提升。

交通網絡不斷擴大,運輸能力顯著增強。截至2004年底,中國民航定期航班達到1,200個,其中國內航線(含港澳航線)975個,國際航線225個,定期航班服務於國內1,36個城市和國外38個國家的80個城市。形成了以北京、上海、廣州為中心,幹線和支線相結合的航空運輸網絡。為滿足航空運輸市場對運力的需求,民航通過對外融資租賃和經營租賃的方式,收購大中型幹線飛機,引進部分支線飛機,使機隊規模不斷壯大。2004年,全行業各類運輸機754架。

基礎設施大幅改善,保障能力顯著提升。特別是近十年來,民航加強了機場、空管等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改擴建、遷建和新建了北京、上海、廣州等80多個大中型機場,建設了壹批支線機場。機場設施越來越接近航空發達國家的水平。2004年,全國共有機場137個,航空運輸通達性顯著增強。空管設施方面,管制能力和技術手段大幅提升,為保障安全正常飛行奠定了基礎。計算機技術的廣泛應用促進了民航運營管理的信息化。

安全記錄不斷刷新,服務水平不斷提升。幾十年來,民航始終堅持“安全第壹”的工作方針,層層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不斷建立健全安全法規和監管體系,取得了顯著成效。近十年來,百萬飛行小時事故率為0.6,好於世界平均水平。2002年5月至2004年6月,11,民航連續30個月保持安全飛行,累計安全飛行51.6萬小時,創造了中國民航歷史最好記錄。同時,建立了壹系列旨在保護消費者利益的規章制度,履行服務承諾,完善投訴處理機制,促進航班正點,使民航服務水平不斷提高。

體制改革取得重大進展,新的運行機制初步建立。繼上世紀80年代末的民航體制改革之後,從2002年開始,民航進行了有史以來最深刻、最徹底的改革。2002年初,空管體制改革完成;同年6月5438+10月,中國民用航空局直屬航空運輸和服務保障企業重組,成立三個航空運輸集團和三個航空服務保障集團,與中國民用航空局脫鉤。5438年6月+2003年10月,空警軍成立;2004年7月,完成了90多個機場的屬地化管理移交。中國民航局從過去政企合壹的行業部門,轉變為主要承擔安全管理、市場監管、空中交通管理、宏觀調控、對外關系五大行業管理職能的政府部門。新的行業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初步建立。

二、中國民航業的發展歷程

回顧和分析中國民航的發展,不難看出,中國航空運輸發展的階段性非常明顯。這壹階段的主要原因可以歸結為兩大因素:壹是經濟發展的影響因素;二是體制改革帶來的生產力發展的推動因素。

1950到1980這30年間,由於國家政治形態和經濟發展的影響,民航是壹個軍事化和半軍事化的部門,航空運輸產品很難向全社會提供服務。規模小,基礎薄弱,民用航空運輸處於低速發展階段。

上世紀80年代,也就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六五”、“七五”時期,改革開放極大地促進了國民經濟的發展,小平同誌“民航要走企業化道路”的決策開創了民航發展的新時代。從1981開始,民航進行了第壹次重大改革,脫離軍隊建制,實行管理、運輸、服務、保障壹體化的企業運營模式。10年,面對非常旺盛的市場需求,民航運輸雖然發展迅速,但仍難以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以“買票難”為代表的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民航處於高度“賣方市場”階段。

90年代的10年,是民航發展最波瀾壯闊的壹年。為適應國家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的需要,民航終於完成了第二次重大改革,確保地區管理局、航空公司、機場、油料供應等企業分開經營。這10年大致分為兩個發展過程。第壹,八五期間,隨著小平同誌“南巡講話”帶來的經濟發展,民航發展進入前所未有的黃金時期,從1990到1992三年間連續增長30%左右。車隊的快速擴張基本滿足了社會需求,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同時,基礎設施、人才培養和管理水平之間的矛盾十分突出,飛行和空防安全形勢十分嚴峻,壹度陷入低谷;二是“九五”期間,民航在繼續擴大生產、滿足社會需求的同時,大力改善基礎設施,提高人員素質和管理水平,改變了安全的被動局面,取得了安全效益雙豐收。但“亞洲金融風暴”的出現,引發了1998民航前所未有的效益下滑。航空運輸市場真正進入“買方市場”階段,民航企業粗放經營的種種弊端明顯暴露。行業內的競爭更加激烈,行業間的競爭開始出現,民航開始真正經受住市場經濟的考驗。

中國民航業是帶著挫折和沈重的負擔進入21世紀的。在中國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和經濟快速發展的推動下,民航運輸業在2001到2004年的四年間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尤其是2004年,遭受非典重創的中國民航業,經歷了令人振奮的跨越式發展的壹年。航空運輸總周轉量比上年增長34.7%,客運量增長38%,貨郵吞吐量增長24.5%。實現這種性能的原因主要取決於以下兩個因素:

壹是我國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對外交往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為民航發展帶來了強勁動力。繼2003年中國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後,2004年中國進出口貿易總額突破1萬億美元,入境遊客超過6543.8億人次,出境遊客超過2885萬人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對外經濟交流的不斷擴大,給民航運輸帶來了強勁的市場需求。

二是體制改革建立的新的民航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初見成效,為民航發展帶來了新的生機和活力。改革後,中國民用航空局作為政府部門,積極轉變職能,十分註重政府在行業管理和宏觀調控中的作用,采取了逐步加強安全管理、在經濟政策上鼓勵競爭、在服務質量上維護消費者利益的政策導向。在狠抓安全的同時,不斷打破市場保護和壟斷,擴大航權開放,放寬市場準入,積極促進競爭,註重維護消費者利益,促進服務提升。這些政策的實施極大地刺激了航空運輸的發展。另壹方面,航空運輸企業和機場加快發展的積極性不斷提高,企業自主權不斷擴大,行業發展的內在動力大大增強。

三、中國民航業的發展前景

黨的十六大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回顧中國民航55年的發展歷程,我們有理由相信,在國家經濟繁榮、社會穩定的大環境下,隨著民航體制改革帶來的新活力,中國民航運輸業將會有更大的發展。

當前,我國民航運輸進入新壹輪快速增長期,這既是發展機遇期,也是矛盾凸顯期。面對機遇和挑戰,我們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特別註意處理好以下幾個問題。壹是要特別註意處理好快速發展和保障飛行安全的關系。確定壹個合適的發展速度,在保持行業快速發展的同時進壹步加強安全管理,系統建立安全管理法律法規和監管體系,確保行業快速健康發展;第二,要特別註意充分發揮宏觀調控的作用。要綜合運用法律手段、經濟手段和行政手段搞好宏觀調控,逐步解決當前民航發展中存在的西部落後於東部、支線落後於幹線、國際運輸落後於國內運輸、貨運落後於客運、通用航空落後於運輸航空等問題,促進行業全面發展;第三,要特別註意進壹步深化改革。通過改革解決原有體制遺留的壹些問題,理順新體制運行下各經營主體之間的生產關系,進壹步解放生產力,不斷為行業發展註入新的活力,保障行業協調發展;四是要特別註意解決制約行業發展的壹些突出矛盾。在深入調研、全面規劃的基礎上,加大工作力度和資金投入,妥善解決“人才培養跟不上、基礎設施跟不上、管理水平跟不上”和空域緊張等新壹輪問題,為行業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第五,要特別註重提高科技含量,不斷推進科技創新和管理創新。用新技術保障飛行安全、開拓市場、改善服務,用新的研究成果提高管理水平、解決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從“以人為本”的角度研究新階段改進民航運輸生產的途徑和方法,進壹步提高服務質量,為行業發展提供保障。

未來十年,我國將全面實施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這不僅是我國經濟社會的重要戰略發展時期,也是民航運輸發展的重要機遇期。按照既定目標,到2020年,中國航空運輸各項指標將位居世界第二,部分指標甚至有望超過美國;區域和交通結構發展不平衡的狀況將得到根本改變;機場數量和基礎設施保障能力大幅提高,能夠滿足航空運輸發展需要;空中交通管理整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航空安全水平接近發達國家;國際地位顯著提高,將在國際民航領域發揮更大作用;航空運輸的發展適應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航空運輸在國家綜合運輸體系中的比重大幅提高。

隨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中國民航將實現從民航大國到民航強國的歷史性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