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租赁信息 - 辛棄疾寫“河貍廟下,有烏鴉社鼓”是什麽意思?

辛棄疾寫“河貍廟下,有烏鴉社鼓”是什麽意思?

這道題我會!上學的時候學過,“河貍廟下,有烏鴉社鼓。”拓跋濤祠堂香火繚繞,烏鴉啄祭祀,祭祀鼓。

- ?-

這句話出自哪裏?——宋·辛棄疾《永遇樂京口顧北亭懷古》

- ?-

完整原文是這樣的:

古往今來,英雄找不到孫仲謀。在亭子裏跳舞,在平臺裏唱歌,風雨總是吹走浪漫的情懷。夕陽照在長滿草樹的草原上,人們說這裏曾是劉裕住過的地方。回想當年,他率領北伐,收復失地多麽有力啊!

然而,劉王壹龍的兒子劉莉壹龍大獲成功,火速北伐,卻反而讓北魏皇帝武拓跋道南飛,退回長江北岸,遭受對手的沈重打擊。我回南方四十三年了,還記得揚州戰火紛飛的戰爭場面。回頭壹看,河貍廟下,有烏鴉社鼓。誰能問:廉頗老得吃不下飯了?

- ?-

我也發布了翻譯給大家理解:

古往今來,很難找到壹個像孫權這樣的英雄。當年的舞亭歌臺還在,但英雄們早已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失。夕陽照在壹條長滿草樹的普通巷子裏。人們說這是劉裕曾經住過的地方。過去,他指揮著壹支強大而精密的軍事力量,像老虎壹樣吞下驕傲!

元嘉皇帝遠征北伐,想立下不朽功勛封狼居,卻匆匆逃命,望著北方追兵淚流滿面。四十三年過去了,現在我看著長江北岸,還記得揚州的戰爭場面。回頭看真的是不堪回首。拓跋濤祠堂香火繚繞,烏鴉啄祭祀,祭祀鼓。還有誰會問,廉頗老了還能吃嗎?

- ?-

以下是我認為比較重要的幾個詞,我分別給大家解釋壹下:

孫仲謀:孫權,三國時的吳王,名叫仲謀,曾經建都京口。孫權(182-252)名叫鐘某。吳棟,三國時期吳國的開國皇帝。吳軍富春縣(今浙江富陽)。生於182年(廣和五年),卒於252年(太原二年)。長沙太守次子孫堅年輕時與長兄武侯、孫策壹起平定江東,公元200年孫策英年早逝。孫權繼位為江東之主。

南朝宋武帝武帝的謚號。劉裕(363年4月-422年6月)出生於德裕,號基努,漢族。他的祖籍是彭城(今江蘇徐州),後遷居京口(江蘇鎮江),是南北朝時期宋朝的創始人,史稱宋武帝。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統帥。

三句話:劉玉兩次率軍北伐,收復洛陽和長安。

元嘉:國號劉。曹操:魯莽。許山封狼:公元前119年(漢武帝開國大典第四年),霍去病遠征匈奴,消滅敵軍七萬余人,在許山封狼而歸。狼生活在徐山,在今天的蒙古。

贏:剩下的,剩下的。

烽火揚州路:指當年的揚州壹帶,遊牧民族南侵時,到處都有烽火。

《四十三年》句子:作者於1162年(宋高宗紹興三十二年)回到南方,寫此詞時正好是四十三年。

佛(畢)河貍寺:河貍,小名拓跋濤,北魏皇帝。南朝齊打敗劉、的軍隊後,拓跋燾把他追到長江北岸,在瓜埠山上建了壹座宮殿,後來稱為河貍寺。

神鴉:指在廟裏吃祭品的烏鴉。社鼓:祭祀時的鼓聲。

廉頗:戰國時期趙國著名的士兵。

- ?-

如果只看文章,可能很難理解意思,只好結合當時文章的創作背景來解讀:

此詞寫於宋寧宗禧元年(1205),辛棄疾66歲。當時韓侜周當政,正在積極籌劃北伐。閑置已久的辛棄疾,前年被起用為浙東和平使者。辛棄疾的意見並沒有引起南宋當局的重視。有壹次,他來到京口顧北亭,深受感動,寫下了這篇佳作。

- ?-

既然說到這裏,那就讓我們壹起來欣賞和評論這篇文章吧:

辛棄疾調任鎮江知府後,來到顧北亭,感嘆報國之失意。他以高瞻遠矚的眼光,緬懷往事,寫出了這部傑作。這個詞選得很好,有懷舊、憂世、表意的多重主題。江山已古往今來,不可能再找到當年的英雄,而且語氣不凡。當初借景抒情,從眼前所見想到孫權和劉玉兩位歷史名人,表達對他們英雄業績的向往。接下來,他又諷刺漢朝的臣子韓倜周(Tu not,周:zhòu)和壹樣性急,要出兵北伐,令人擔憂。晚年將至,朝廷不再重用自己,不禁嘆息。其中“河貍廟下,有烏鴉社鼓”寫北方不再是宋國之地最令人痛心。

字第壹部懷念孫權和劉裕。孫權自東南分兵,擊退曹駿;武帝葛的鐵馬立下赫赫戰功,收復失地。它既表達了對歷史人物的贊美,也表達了對南宋主戰派的期待和對求和者的諷刺與譴責。

接下來的影片引用了南朝劉義隆倉促北伐導致壹敗塗地的史實,奉勸韓侜舟吸取歷史教訓,不要莽撞行事。然後隨著43年來抗金形勢的變化,說明詩人收復中原的決心不變。在三句的結尾,他將自己與廉頗相提並論,表達了詩人強烈的報國願望,並哀嘆松石不能用才。

全詩豪邁悲涼,充滿正氣和深情,放射著愛國主義的光輝。詞語典故運用自然,緊扣主題,增強了作品的說服力和藝術美。明代楊慎在《詞品》中說:“辛詞應以京口顧北亭《詠玉樂》為藍本。”這個評價是中肯的。

- ?-

最後,關於作者辛棄疾,相信大家都很熟悉。這裏我再簡單介紹壹下:

辛棄疾(165438+5月28日040-1207-65438+10月3日),原名探夫,後改為佑安,中年後謚號稼軒,山東東路濟南歷城縣(今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人。南宋的官員、將領、文學家、豪放詩人,被稱為“詞中之龍”。與蘇軾並稱為“蘇信”,與李清照並稱為“濟南二安”。辛棄疾出生時,中原已被遊牧民族占領。21歲加入抗金軍隊,不久回到南宋。他曾出使湖北、江西、湖南、福建和浙江東部。壹生鬥金。上有《美琴十論》、《九論》,下有《辯戰策》。他的歌詞表達了恢復國家統壹的愛國熱情,傾訴了自己的悲憤,譴責了當時統治者的屈辱與和平。也有很多作品是歌頌祖國河山的。題材廣泛,善於運用前人典故,風格豪邁豪邁,但又不乏細膩溫婉。由於辛棄疾的反金主張不符合執政和平派的政治主張,被彈劾辭職,隱居江西湖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