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租赁信息 - 天津西站的歷史

天津西站的歷史

1.誰能告訴我天津西站主樓的歷史背景?事情緊急。謝謝妳。1898 9月,英德資本集團在倫敦召開會議,決定擅自承接天津至鎮江鐵路。清* * *屈服於壓力,於5月1899簽訂借款協議,於5月1908簽訂借款合同,並將金鎮鐵路更名為津浦鐵路。

全長1009公裏的津浦鐵路和京廣鐵路成為連接南北的交通大動脈。其北段從京奉鐵路(北京至沈陽)天津主站(現北站)以南兩路交匯處至山東韓莊,全長626公裏。南段從韓莊到浦口,全長383公裏。兩段分別於7月1908、6月1909開始,9月1911銜接。1913通車。

當時津浦鐵路北段的建設是從設計線中間開始的,即從靜海梁王莊到天津。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這條鐵路的起點天津的具體地址壹直沒有確定。於是,壹條不知道具體起點的鐵路線匆匆建成。

後來,負責監督鐵路的大臣陸海煥派了壹名調查員。經過實地考察,他提交了壹份有價值的文件,說:“(天津)河北趙家場後面有兩公頃多空地,地勢平坦,既無房屋,也無墳墓,可用於修建總站。”於是,陸海歡做了壹個決定:津浦鐵路起點站確定建在河北趙家場。

所謂“河北趙家場”,其實指的是紅橋區北營門至南運河壹帶。當時南運河還沒有彎直,趙家場位於南運河北岸,原名“河北趙家場”,距離天津西站約500米。因此,津浦鐵路北段鋪軌施工方向向趙家場方向傾斜。後來,趙家場站的標誌——壹座優雅而高大的德式小洋樓在周圍的設置草樹和普通的小巷中巍然屹立,宛如鶴立雞群,成為壹道亮麗的風景線。近百年後的今天,它依然熠熠生輝,風采依舊。

1910 12 14、天津西站建成通車。形成天津東、北、西站鼎立的格局。天津東站(1892竣工)位於俄租界,毗鄰意大利租界,與法租界隔海河相望。天津北站(1904竣工)位於袁世凱精心打造的“北洋新區”,展現了洋務運動的興盛。西客站周圍,是基層原生態的生活氛圍。

比利時財團投資建設的天津有軌電車1906後,從北大經東浮橋(現津塘橋),經萬國橋(現解放橋)直達東站。之後,增加的紫色電車從金港橋通往北站。只有西站不對電車開放。趕火車的乘客坐電車在西北角站下車,然後坐三輪車或步行去。

西站以東的河北街三條石地區有很多工廠和作坊,是天津工業的發源地。西站以北的旱橋和大虹橋地區是天津通往冀中的內河碼頭。西站南西北角的大夥巷地區,是居住在天津老城區北部的下層市民的核心聚居地。西站周邊的這種生態狀況,幾乎百年不變,延續至今。

西站附近的河北街、鑒定街、深圳街是百年前天津的商業中心。1900年義和團運動(義和團運動和八國聯軍入侵)後,天津商業中心逐漸南移至日租界的徐階(和平路與多倫路交叉口近今天的百貨大樓)和法租界的梨棧(和平路與濱江路交叉口近今天的勸業場)。

庚子之亂後,地處紅橋區河北街、余壹街、深街等原繁華商業鬧市,門庭若市,猶如死水壹般。這種衰落不僅讓身在天津的直隸總督撓頭,就連當地的老居民也無望恢復昔日的繁榮。但金浦路的修建,客觀上給中興通訊在這片熱土上帶來了壹絲希望:如果趙家場後面的空地被開發出來,用來建設新的大型火車站,昔日的繁華將有望逐漸恢復。事實證明,西站建成後,逐漸沈寂的周邊地區確實恢復了生機。鐵路作為外來強勢文化之壹,不僅繁榮了交通,而且促進了人們社會關系和觀念的現代化,客觀上也促進了地區經濟的繁榮。

西站的改造,壹條新的“地下直徑線”,將西站和天津站連接起來,本質上形成壹個強大有力的巨型車站。天津不同城區不同氣質的原生態都會被改變。同時,這種連接將使西站周邊地區在經濟、文化、城市風貌等方面全面升級,必將煥發出新的青春。

2月4日,京滬高鐵天津西站正式開工建設。歷經百年滄桑,西站迎來了嶄新的變化。京津城際、京滬、津保、津秦四條高鐵將在新西站交匯,鐵路、公交、地鐵、出租車、長途客運實現“零換乘”。地下直徑線將緊密連接天津西站和天津站,形成包括客運專線、快速鐵路、城市軌道和道路交通在內的現代化大型綜合交通樞紐。

新建的天津西站是京滬高速鐵路的重要節點工程,將成為天津最大的綜合交通樞紐。根據建設規劃,新西站占地約68萬平方米。站房主體結構地上兩層,地下三層,總建築面積1.8萬平方米,總停車場規模24輛24線。

2.天津火車站的歷史是怎樣的?1877年,為了供應北洋水師、招商局、天津機器局(兵工廠)所需的煤炭,李鴻章下令成立開平煤礦公司,第壹個豎井在唐山首次由機械開鑿。

為了把煤炭運到最近的海口,公司要求修建壹條從唐山到北塘的鐵路,但遭到清朝的反對。開平煤礦公司不得不申請縮短鐵路線,只修唐山至徐各莊(今豐南)段。

從許各莊到莊妍(今寧河附近),開鑿了壹條運河,將現有的薊運河與北塘口連接起來。這個可笑又無奈的要求,最後勉強通過了。

1880 10正式開工建設,全長9.67公裏,1881 11 8,建成通車,命名為“唐旭鐵路”。唐徐鐵路1887延伸至蘆臺,1888修至天津,全長130公裏,命名為“津唐鐵路”。

據史料記載,津唐鐵路正線為單線,鋼軌采用每米24公斤輕軌(站線為18公斤),其軌距采用世界“標準軌距”,即兩軌間距為1.435米,天津火車站初建時有兩條線路(後擴建為九條線路,俗稱“下九條線”)、壹個“站臺”(站臺)和幾個簡易官房。

4年後的5月,1892,車站向西移動“半裏”(約500米)並在姬家樓、火神廟村(即1987天津火車站改造舊址)附近修建了壹定規模的車站。搬遷後的車站因地處海河東岸“老龍頭”地區(即馬家口至老龍頭渡口至解放橋下遊壹帶),俗稱“老龍頭”火車站。上世紀初,因“庚子兵變”車站被毀,次年(1902)在原址上重建了壹座更為完善的車站,命名為“天津紫站”,並在車站廣場中央建有“老龍頭”紀念碑(後被拆除)。

1911年,“天津紫站”更名為“天津東站”。為組織國際聯運業務,在第壹站臺安裝了上下行信號、進站出站信號,並於6月1930+10月10在第壹站臺(國際站臺)成功開行首趟國際列車。

20世紀三四十年代,由於“戰爭”等因素,該站沒有大的發展。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二年,擴建了1,000多平方米的候車室。直到1988年天津火車站改建,39年間客運量劇增,日均處理旅客達6.5萬人,是新中國成立初期的5倍。

1987年,天津鐵路樞紐改造工程被市政府和鐵道部決定列為七五重點工程,並經國務院批準。4月1987開工,4月1988+10月1正式完工。* * *同誌親筆題寫了站名,天津火車站。此後,天津東站更名為天津站。

作為改造的樞紐,有兩個點(天津站和南倉)和兩條線(曹楠環線和北環路)。)”其中壹個天津火車站,同時啟用。

3.天津西站主樓歷史背景天津西站建於8月,1910,12,14。其哥特式標誌性建築已成為天津市重點保護文物,歷經風雨變遷仍保持著獨特魅力,成為紅橋區的壹大景觀。

為推進京滬高鐵建設,加快天津西站改擴建,紅橋區將於近日啟動易康裏片區拆遷工作,已完成房屋面積和所需資金測算,正在加緊制定合理可行的拆遷安置方案。至此,西站改擴建工程已經開始。

京滬高鐵正線約1318 km,天津境內全長128 km。作為京滬高鐵在天津的唯壹車站,改造占地面積大。據初步調查統計,西站地區拆遷總量達23萬平方米,涉及4100戶,人口11300余人。其中新建西站及鐵路線征地拆遷需占用紅橋區土地592.7畝,拆遷房屋面積為155907.76平方米。為做好拆遷安置工作,加快西站改擴建,紅橋區成立拆遷指揮部,與市交委、市鐵路公司、京滬高鐵項目西站建設指揮部深入溝通,力爭拆遷改造項目盡快實施。

4.天津西站簡介天津西站,始建於1909年8月,位於天津市紅橋區,子牙河與南運河之間,屬北京鐵路局管轄,現為壹等站。天津西站是京滬高鐵上的五個始發站之壹,連接京滬線、南倉連接線、天津西線、津巴客運專線、京津連接線、津秦高鐵。天津西站1910 12 14開通。車站建築由德國建築師設計,是壹座磚紅色的德國新古典主義建築。目前,天津西站老站房是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和特別保護級別的歷史建築,也是該地區的標誌性建築。從2009年開始,天津西站進行了擴建工程,建設了現代化的新站房、前後廣場等配套工程。2011年6月30日,新天津西站與京滬高鐵同步投入運營。2005年9月1日起,天津西站實行全新的旅客列車運行圖,天津西站將開行107次列車,比原圖增加4趟列車。隨著津保高鐵2065438+2005年2月底的開通,天津西站將新增計劃開行列車20余對,將充分緩解天津站的客運壓力,成為天津通往華東、華中、華南的高鐵起點。

5.天津站站史天津站始建於1886,1888+00年通車。

1892在車站以西約500米處又設了壹個客運站,當時叫老龍頭站。1900年,該站毀於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這個車站是戰後重建的。1949改為天津站。

天津站改建1988,是拆除舊的老龍頭站,改建擴建而成。2007年6月5438+10月再次開始改擴建,2008年8月65438+10月正式投入使用。

天津站是位於京山線、津浦線、京九線(聯絡線)天津樞紐的重要客運站,也是僅次於天津西站的天津第二大鐵路客運站。1877年,為供應北洋水師、招商局、天津機器局(兵工廠)所需煤炭,北洋大臣、直隸總督李鴻章下令成立開平煤礦公司。

為了把煤運到最近的海口,煤礦公司要求修建壹條從唐山到北塘的鐵路,但是遭到了清朝的反對。開平煤礦公司不得不申請縮短鐵路線,只修唐山至徐各莊(今豐南)段。

從許各莊到莊妍(今寧河附近),開鑿了壹條運河,將現有的薊運河與北塘口連接起來。這個可笑又無奈的要求,最後勉強通過了。

1880 10中國第壹條鐵路——唐山礦至徐各莊鐵路正式開工,全長9.67公裏。於188118通車,命名為“唐旭鐵路”。1887年(光緒十三年),唐徐鐵路延伸至蘆臺,1888年經漢沽、塘沽延伸至天津,全長130公裏,定名為“津唐鐵路”。

據史料記載,津唐鐵路正線為單線,鋼軌采用每米24公斤輕軌(站線為18公斤),其軌距采用世界“標準軌距”,即兩軌間距為1.435米,天津火車站初建時有兩條線路(後擴建為九條線路,俗稱“下九條線”)、壹個“站臺”(站臺)和幾個簡易官房。

1888(光緒十四年八月)天津火車站初建於海河東岸的王道莊。車站運營初期,運營、貨運、客運均設在老龍頭貨場。

1892年(光緒十八年),在王道莊以西(車站以西約500米)及吉家樓、火神廟村附近(即1987年天津火車站改建舊址)新建客運站,包括花車、機車、候車室、官房、站臺等建築。這就是俗稱的“老龍頭站”。

搬遷後的車站因地處海河東岸“老龍頭”地區(即馬家口至老龍頭渡口至解放橋下遊壹帶),俗稱“老龍頭”火車站。它確立了天津作為重要鐵路樞紐的地位。後來成為京山和津浦鐵路幹線的交匯處。

1900年,“庚子兵變”(光緒二十六年)車站被毀。1902年,改建了壹個更加完善的車站,命名為“天津紫站”,並在車站廣場中央建了壹座“老龍頭”紀念碑(後被拆除)。1911年,“天津紫站”更名為“天津東站”。

為組織國際聯運業務,在第壹站臺安裝了上下行信號、進出站信號,並於6月1930+10月10在第壹站臺(國際站臺)成功開行首趟國際列車。在“老龍頭”站,我目睹了中國人民抗擊外國侵略者的兩個場面。

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天津,在車站的第壹個站臺上,義和團攔住了英國海軍中將白瑞摩率領的四輛北上的軍車。在反對俄軍占領舊領導站的戰鬥中,義和團首領張德成、曹伏天和“紅燈籠”,與清軍董福祥部隊壹起,猛攻俄軍侵略者。

位於三汊河口的水師營還炮擊了老龍頭車站的敵人,致使入侵者在車站建築上“掛白旗”。老龍頭站也是壹片廢墟,後來重建。

1937“七七事變”後,天津火車站成為中國人民與日本侵略者對峙的戰場。寧殿武指揮的壹個警衛中隊消滅了駐紮在駐地的壹小隊日軍。

20世紀三四十年代,由於戰爭等因素,天津火車站沒有大的發展。在民國時期,它被用作壹個特殊的車站。

1988 65438+10月1,新建的天津火車站竣工投入使用。高大的主站房和矗立在樓頂的66米高的圓柱形鐘樓雄偉挺拔,面向海河。

左邊是天津郵政大樓,右邊是賣百貨的龍門大廈。主站廣場前是海河和橫跨海河的解放橋,還有對岸的高樓大廈。

天津站在老龍頭站的基礎上,再次進行了改擴建,總建築面積62674平方米。客運停車場設6個客運站臺,接發客車由46對增加到95對。等待容量增加到10000人。

站房及橋梁工程結構牢固,工程總體布局合理。采用架空候車、上下車、南北兩側開放的設計方案,流程合理,方便乘客疏散。

立面設計簡潔明快,外形美觀,富有民族特色。進站口為圓形大廳,大廳穹頂頂部繪有精雕細琢的精衛填海油畫。

車站設備先進,設施齊全,有電視查詢、電腦售票、檢票、電子顯示板等八大現代化電子服務系統。這是最好的現代化火車站之壹。

6.天津西站主樓(老候車樓)是什麽風格的建築?天津西站位於紅橋區西站前街。1909年8月建成,1910年2月投產。已有百年歷史,與中國第壹條南北大動脈——津浦鐵路北段同期修建。

天津西站主樓(老候車樓)的設計圖紙來自德國,是全國鐵路樞紐站內最早、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哥特式建築。該建築為三層建築,半地下室,磚木混合結構,坐北朝南,建築面積2058平方米,東西長37。

24米,南北寬31。42米,高約25米。

立面的中間部分以凸形向前突出。玄關立面之間有四根圓柱,具有德國新古典主義建築風格;兩側的階梯式走道和瓶子護欄都是青石材質。

建築是木結構,但墻是清磚墻,窗套、柱子、花飾、人口臺階都是石頭。墻是用紅磚砌成的,窗戶是長方形的,窗套是人字形或弧形的腳。

斜屋頂有牛舌形瓦,中間建有壹座帶老虎窗的方形二層塔。樓內有候車大廳和各種輔助用房,設施齊全,寬敞明亮,裝修豪華典雅,中世紀德國的別墅風格。

西站主樓作為天津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歷經百年滄桑,依然魅力四射。2009年,為配合京滬高鐵建設和天津西站改擴建工程,西站主體建築向東南方向水平遷移米,其中向南135米,向東40米,同時整體提升2米。

5米。2011年6月,隨著西站改擴建工程的完工,該建築將被建成鐵路博物館,收集和收藏與中國鐵路近百年發展有關的實物、照片等珍貴史料。

7.天津石楠美食街的歷史天津美食街建於1984年。

高約數十尺的灰色圍欄將美食街圍成壹個正方形,城內兩條街道相互交叉,將美食街分成四個分區,沿街有三層商鋪。二層由環繞全街的平臺走廊連接,形成立體、開放、便捷的服務區。底層多是經營各種地方風味的小吃,五湖四海的絕技都在這壹帶設置,爭相表演。正宗風味茶園,隨著電視劇《龍嘴大茶壺》的播出,名揚天下,吸引了眾多遊客。觀看世代飲水的麻吉茶師傅獨特優美的身姿,細細品味熱氣騰騰的茶湯,是壹種當地文化的享受。魯迅故裏鹹亨大酒店,布局精致典雅,懸掛“太白遺風”牌匾和“紹興酒名揚天下,古越烹飪香遍九州”對聯,充滿紹興鄉土氣息,讓妳仿佛聞到了醇香的酒香,品嘗到了鮮美的魚肉。樓上是壹家風味正宗的著名餐廳。“得月樓”是壹家具有蘇州風味的餐館。正宗名菜“松鼠黃魚”和“得月樓雞”...廚藝精湛,味道醇厚,真的比得上蘇州觀前街的名廚。隔壁的“華林飯店”是壹家魯菜餐館,不僅烹調手藝好,而且服務熱情。天津美食的“三絕”——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大麻花,永遠是本地和外地遊客競拍的熱門項目,經常排起長龍。此外,天津張奔鬥和國人章的食物也很有特色。他們炒、崩、烤的幹果、豆類,不僅好吃,還能治病,有降血壓、降膽固醇等多種功能。

街上的店鋪前,大多掛著巨大的金字招牌,大多出自名家之手。像《芝蘭齋蛋糕幹貨店》,艾辛喬羅·溥佐著;“金祥酒家”是朱學範的字畫,使整個店鋪流光溢彩,流光溢彩。這些都把飲食和文化緊密聯系在壹起,讓美食街成為文化街。

夜晚,晚風習習,二樓走廊上百盞路燈,餐廳、飯店的燈光招牌都在閃亮。輕柔的音樂,迷人的夜景,讓妳飄進仙境。

天津石楠美食街是該市* * *為人民做的壹件實事。它始建於1984年,百日建成,1985年初開業。天津美食街位於繁華的石楠商業區,東臨和平路商業街,西接石楠酒店街、服裝街,北與古文街、鼓樓隔街相望,地理位置得天獨厚。集餐飲、購物、旅遊、娛樂為壹體的天津美食街,是目前國內最大的餐飲中心,9月被評為天津十大景點之壹。漫步美食街,數十家餐館、飯店、小吃店、食品店壹字排開,美食薈萃。數百種地方小吃和國內小吃比比皆是,各種名特優的新食品店應有盡有。天津美食街以其獨特的建築風格、精致的風味美食和良好的服務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天津美食街位於天津市和平區石楠商圈中心,距天津東站兩公裏,距天津西站2.2公裏,距天津機場17公裏。位於天津市內環路內側,周邊有福安街、南門外大街、葉蓉街、南馬路,均為城市主幹道,東端與京津唐高速出入口相連。未來,天津將規劃西馬路1號線(在建)、南馬路2號線、馬東路4號線等7條地鐵線路,呈半封閉狀態,將美食街等觀光旅遊區融為壹體,形成壹心捧月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