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租赁信息 - 關於信息傳遞的故事

關於信息傳遞的故事

鴻雁送來的信——來自遠方的信

據記載,漢武帝元年(公元前100年),漢朝大使蘇武派他到北海(今貝加爾湖)牧羊時,被可汗(匈奴君主)扣留。19年後,趙涵繼位,漢匈和解結婚。漢朝的使節來匈牙利要求蘇武回國,可汗拒絕了,但又說不出口,就謊稱蘇武死了。後來漢昭帝向匈奴派遣使節,與蘇武壹起向匈奴派遣使節的被扣留的副使節常惠,在獄卒的幫助下,壹天晚上秘密會見了漢朝的使節,把蘇武的情況告訴了漢朝的使節,並想出了壹個計劃,讓漢朝的使節轉告可汗:“漢昭帝在上林苑打獵的時候, 他打死了壹只雁,腳上綁著壹封寫在絲綢上的信,信上說蘇武沒有死。 韓聽後非常高興,就按照常惠的話責備單於。單於聽後大為驚訝,但又無法否認,只好放了蘇武回去。因此,蘇武被譽為中國歷史上最賢惠的外交家,《鴻雁傳書》曾被譽為美談。這只虛擬的大雁從此成為中國郵政振翅高飛的標誌雛形。

妳可能不需要這個,但我會把它寫下來,然後看看。

古今傳遞信息的故事

烽火

在中國古代,為了傳遞軍事信息,人們曾經設立烽火臺,用火和煙來傳遞信息。烽火臺白天燒狼糞,晚上點柴火。傳說燒狼糞時有大量的煙直沖藍天,比白天的火更容易被發現,所以篝火有時也叫狼煙。發現敵人就點起篝火,從臺灣傳到臺灣,傳到軍營。2700多年前,中國周朝時期的篝火預警系統已經非常完備。

馬拉松跑就是告知。

在交通和通訊不發達的古代,人們不得不依靠兩條腿或騎馬來傳遞信息。設立馬拉松是為了紀念壹位2000多年前去世的英雄,傳遞好消息。公元前490年,希臘軍隊在馬拉松平原擊退了波斯國王大流士壹世的入侵。信使菲德爾·皮茨(Fidel Pitts)從馬拉松跑到首都雅典,壹口氣報告好消息。當他跑完42.6438+095公裏,沖向雅典廣場跑完捷報,精疲力竭倒地而亡。為了紀念這位戰士的英雄事跡,他所跑的距離在1896年世界第壹屆奧運會上被列為長跑項目。

通過郵局發送信息

文字的發明促進了人們的交流,交流從此開始。早在周朝,中國就設立了專門的驛站傳遞公文,並以騎馬的方式將公文從驛站傳遞到驛站,同時建立了較為完備的驛站系統,實現了快速準確的通信。秦朝統壹六國後,驛站的信息傳遞系統被確定為國家的行政機構。郵政是以每小時15公裏左右的速度傳遞信息,實現遠距離通信。那時候已經很快了。

鴿子和猴子

為了傳遞信息,古代的人們也想出了很多奇怪的方法,比如漂流瓶、信號樹、信鴿、猴子等。

在尼日利亞的貝卡薩,人們用猴子來送信。人們把母猴和子猴分別關在兩個地方,經常帶著母猴去找子猴,讓母猴知道路線。當人們需要交流時,他們把信放在竹筒裏,綁在母猴身上,讓它出去尋找小猴。母猴總能把信送到目的地。

信鴿自古以來就是壹種有效的信息傳遞工具。在通訊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信鴿依然有自己的壹席之地。在戰爭中,溝通是至關重要的。然而,壹旦爆發核戰爭,核爆炸產生的強烈電磁輻射會使現有的各種電子通信系統癱瘓,但信鴿仍能自由飛翔。瑞士軍隊訓練並培育了能向兩個方向扔書的信鴿。這些信鴿不再傳遞傳統信件,而是在膠囊中攜帶電腦芯片,其中的密碼信息只能在特殊設備上讀取,極其機密。信鴿甚至可能成為特殊的信號員。

郵局的出現

壹般認為郵局是由波斯國王居魯士大帝建立的。居魯士統治著壹個龐大的帝國,通過信使傳遞信件和信息已經不能滿足帝國的需要。為此,他建立了由許多驛站組成的郵政管理部門,這就是最早的郵局。這些驛站相隔壹定距離,負責照顧每天跑壹站的驛馬。

中國很早就有了郵政系統,到了唐朝基本完善。元朝還整頓了連接東西方的驛站制度。

公元前31年,奧古斯都統治時期,羅馬人仿照這樣的機構,建立了公共驛站。車站配有餵草料的驛馬和供過往官員使用的客房。

在中世紀,羅馬式郵局消失了,修道院遍布歐洲。修道院之間的交流是通過使用被稱為“祭祀棺材”的羊皮紙卷軸進行的。第壹個修道院把他們的謠言寫在紙卷上,到了修道院,又加上他們的謠言,使得紙卷越來越長。比如傳達聖韋羅斯修道院院長去世的紙卷,長9.5米,寬0.25米。人們稱它為修道士郵局。

清郵局始建於清同治年間(1862-1875),是清代上海十三大驛站之壹。經歷了私信局-洋郵局-報社-海關郵政-大慶郵政等不同階段。目前是華東地區僅存的清代郵局遺址,也是中國近代郵政史的縮影。

1878年(清光緒四年),煙臺“華陽書信館”在周村設立分館,這是清代淄博郵政機構的前身。1900年底,周村大慶郵局開業。1902成立博山二級大慶郵局,在八鬥、西冶街設有兩個代辦所,5個信件櫃臺,其中村郵2個,沂水、王莊郵2個,萊蕪、泰安郵4個。在1904,廣順,西關,臨淄,健康堂藥店設立了郵政代辦處。次年,桓臺在張店、所鎮設立了三等郵局和支局。張店大慶郵政支局位於原張店街東四街,為商戶辦理信件和匯兌業務。石洲村、淄川、新城(桓臺)所鎮、張店等局屬濟南總局,博山、臨淄、金陵、何姿屬青州總局。

辛亥革命後,“清郵局”改名為“中華郵局”。郵局分四級:郵務員、郵務員、郵差、局務員。原張店大慶郵局遷至南北街。

1919 65438+10月,臨淄中華郵政所在臨淄市成立。開始是三級郵局,次年6月升級為二級郵局。在農村,有四個分支,即新店、紫河店、孫樓店和西關。1920年8月,桓臺縣郵政局(三級局)、張店郵政局(三級局,後升為二級局)、周村郵政局(二級局)、博山郵政局(二級局)成立。桓臺縣郵政局在北石橋、曹村山頭橋有信報箱,由商戶辦理。

1921年,博山郵政局增加兩名郵差在村鎮外巡邏,兵分南北兩路,3日巡回壹周。西河、袁泉、八鬥、夏莊、邢家莊都有信封櫃。

1924,張店中華郵局改為二等二局,租用民房3間,經營匯票、保價信件、普通信件。南定還有壹個郵局。

1926,張店郵政所遷至原張店二路(現西壹路)並增設包裹郵寄等業務。同時,在李福生和谷瑋設立郵箱,在馬尚和谷瑋分別設立郵寄機構,辦理小額匯款業務。

1931年,新店支局升級為新店郵政所。

1943,鐵山、谷瑋、石橋設立郵政代辦所,後改為郵局,辦理小額匯款業務。

從65438年到0945年,張店和南定都是二級和二級郵局。張店郵電局1名局長,2名郵務員,3名信差,4名苦力。長城和馬尚也有郵政機構。

1948年3月,淄博全境解放,“中華郵局”由戰時郵局接收。直到今天的網絡通訊,電子郵件。

最早的信封

在信封誕生之前,人們對信件的保密非常緊張。古希臘人為了寄信,先把奴隸的頭發剃光,在他的頭皮上寫壹封信,等頭發長出來後再寄信。收信人可以通過剃掉奴隸的頭發來閱讀信的內容。公元前10世紀,美索不達米亞的亞述人用泥板做書寫紙,把信的內容刻上去,然後放進陶器裏燒了。收信人必須打破陶器才能知道信的內容。

中國春秋戰國秦漢時期,常見的書信是木簡。木簡壹般長1英尺,長約0.33米,所以也叫腳簡。信封由木板制成,呈鯉魚形,壹底壹蓋夾在信的外面。木板上刻三個線槽,用繩子綁三遍,再穿過壹個方孔綁好,在線路末端或交叉處檢查木頭,用泥土封死,並加蓋印章作為驗信,防止擅自拆卸。這種木板可以算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信封了。

中國蠟傳入歐洲後,封漆成為通信保密的法寶。1820年,英國書商布魯爾在海邊度假時發現,很多女士和淑女熱衷於寫信,但又害怕信的內容被人知道,於是設計了若幹信封。這是世界上第壹批紙質商品信封。1844年,倫敦出現了第壹臺粘貼信封的機器。從那以後,紙信封開始在全世界流行起來。

信封上的郵戳

現在郵戳的主要用途是蓋戳。然而,郵戳的出現比郵票早了400多年。15世紀30年代,意大利威尼斯的郵局首次使用郵戳。當時只是郵件上的壹個小印章,標明郵件收發的地名。此後就有了郵資已付的郵戳,但沒有具體日期。

161年,英國郵政總局局長畢曉普為了檢查和考核郵遞員是否及時投遞郵件,創造了世界上第壹個帶有日期的郵戳,使郵戳變得完美,並壹直沿用至今。這個郵戳比世界上第壹枚郵票的誕生早179年。

1879年,中國清政府開設清郵局,使用八卦郵戳。八卦郵戳只標明地名,不標明日期。後來郵戳漸漸標上了日期。不過郵戳上的日期比較特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統壹采用公元日期。

進入20世紀後,郵戳的種類越來越多,除了日戳,還有郵資已付郵票、紀念郵票、免費軍用郵戳、旅遊景點紀念郵票等10多種。

最早的便士郵票

在1365年畢曉普發明日戳之前,法國巴黎郵政局受郵戳的啟發,印制了壹種特殊的紙張,以處理因拒付郵資而積壓的越來越多的信件。紙上沒有圖案,只印了字。這張貼有郵資已付郵票的小紙片是最早的郵票。

愛爾蘭人詹姆斯·查默斯於1834年印制了世界上最早的郵票,實施是在1838年英國郵政大臣羅蘭·希爾爵士改革郵政服務之後。希爾規定國家郵資標準半盎司收壹便士,發行了壹便士郵票。

在郵票上打孔

1847年,英國人亨利·亞瑟發明了第壹臺郵票切割設備。起初,這種設備只能切割郵票。壹年後,發明家改進了機器,做出了壹個可以打壹排小孔的打孔機。1854年,第壹臺打孔郵票打孔機誕生。

郵筒

1650左右,巴黎有壹個郵局,負責與外省和外國的通信和郵政服務,但巴黎的居民之間無法互通。所以在1653年,法國人德維爾第壹次在大街拐角的墻上掛了壹些放信件的箱子作為郵箱,彌補了這個缺陷。住在城裏的居民只要把郵資已付的賬單貼在信封上,就可以把信投入附近的郵筒,郵局的工作人員會壹天開三次箱來取信。

1692年巴黎* * *,有6個這樣的郵箱,1723有7個,1740有12,1780已經增加到500多個。

明信片

1861年,美國人約翰·查爾頓在費城發明了明信片。後來,壹位名叫哈裏·李普曼的商人裝飾了明信片的設計,公開發行並申請了專利。預付郵資的明信片不需要貼郵票。這種明信片最早是由奧地利維也納伊施塔特軍事學院的伊曼紐爾·赫爾曼發明的。1869 65438+10月1、世界上首次發行預付明信片,表面為淡黃色,並附有面值2克萊瑟的郵票。明信片可以表達問候、祝賀、道歉等。給親戚朋友,這是其他交流方式無法替代的。所以它們在今天仍然被廣泛使用,種類越來越多,裝飾也越來越藝術化,帶給人們壹種美的享受。比如生日卡,學生卡,結婚卡等等。如今,明信片已經成為人們生活的壹部分。

郵政服務的特殊顏色

世界各地郵政的特殊顏色都是根據自己的傳統和習慣設置的。比如英國用紅色,美國用灰色,中國用綠色。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1949年2月召開的第壹次全國郵政會議上,討論了郵政專用色問題,認為綠色象征和平、青春、繁榮,於是作出決議,規定人民郵政采用綠色作為專用色。

國際郵件是如何發送的?

全世界約有65.4萬個郵局,每天國際郵件數量達到6543.8+0億。世界郵政聯盟的169個成員國中有數百萬郵政工作人員在為投遞工作服務。那麽國際郵件是怎麽投遞的呢?例如,壹個在加拿大阿爾伯塔省皮斯裏弗工作的人周壹給壹個住在法國南部尼斯附近的朋友寫信。郵遞員那天下午收集了郵件,並把它送到了鎮上的郵局。郵政人員將本地郵件與寄往加拿大其他地區的郵件分開,並將國際郵件分為太平洋以西和太平洋以東兩類。晚上,郵件被裝上卡車,運到160公裏外的草原城。第二天早上,兩種國際郵件被裝上卡車,運到480公裏外的省會埃德蒙頓,從埃德蒙頓郵局運到機場。在機場,西行的郵件被空運到溫哥華,東行的郵件被運送到多倫多。郵件到達多倫多後,按照目的地國家進行分類,這個過程要到周四才能完成。周四晚上,國際航班從多倫多飛往巴黎,周五早上到達。

在巴黎,郵件是由機械化系統處理的。編碼器根據郵政編碼添加條形碼,以指示信件最終送達的位置。另壹臺機器按行政區壹封壹封地分揀信件。信件沿著傳送帶被送到郵袋裏,郵袋通過卡車、火車和飛機被送到馬賽和尼斯。尼斯的郵遞員將信件分類,在星期六早上送到郵局,然後郵遞員將信件送到他朋友家。

全球快遞服務

普通郵件服務不夠快,因為郵政工作人員要處理數億封郵件,投遞速度慢,郵件到達目的地需要幾天甚至幾周時間。20世紀60年代末,世界各地的公司都遇到了快速投遞郵件的大問題,國際快遞公司應運而生。商業機構派飛機到世界各地,大部分能在24小時內到達。航空快遞服務公司利用最新技術預訂貨運航班和客機座位,以便隨時選擇最快捷的路線。大型快遞公司用電腦儲存世界各地航班的時刻表。許多公司也有自己的飛機和直升機。所有的快遞公司都有專門的車隊,配有面包車和摩托車,挨家挨戶收送郵件。

美國最大的快遞公司,1989有418架飛機,平均每天處理14萬封郵件。歐洲的快遞公司可以第二天把郵件送到歐洲其他地方,兩天之內送到歐洲以外的地方。美國快遞公司可以在當天或第二天將郵件送到國內目的地。

快件多為信件或小包裹,越來越多的廠商使用快遞服務運送成品。20世紀70年代,快遞行業的總營業額每兩三年翻壹番,1990的年總價值達到40億美元左右。

火箭快遞郵件

壹家美國公司別出心裁地創造了它。其設備簡單,成本遠低於航天火箭。它利用火箭的彈頭艙傳輸郵件,載重10 kg。火箭到達目的地後,火箭門自動打開,用降落傘射出郵件,然後用無線電通知當地郵局接收郵件。火箭高速穿過大氣層,從紐約到倫敦只需要50分鐘。這家公司現已正式接受郵政服務。

電子信使

電子信使是壹種具有特定規格的信件。在投入電子郵箱後,信件被光電設備自動打開並逐字掃描,將光信號轉化為電信號。這樣,文字和圖像信息就可以通過傳真機傳到很遠的地方,並且可以自動銷毀原信。同時,傳真機將接收到的電信號轉換成光信號,用照相的方法將發信人的筆跡記錄在標準信件上,自動蓋章,然後輸出壹封與發出的信件地址、姓名、信件內容相同的信件。無論相隔多遠,電子信使只需幾十秒就能完成整個傳輸過程。

1980年6月7日,第壹封信從倫敦通過衛星穿越大西洋,在1分鐘的短暫時間內到達加拿大多倫多。當地郵局收到郵件後,通過快遞送達收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