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租赁信息 - 抗美援朝戰爭中朝鮮軍隊打過哪些仗?

抗美援朝戰爭中朝鮮軍隊打過哪些仗?

首先是對韓之戰。主要有四場戰役:高浪浦之戰、春川之戰、米阿裏之戰、首爾之戰,都以韓國慘敗告終。具體過程如下:朝鮮人民軍在鐵原-議會政府前線被蘇制T-34坦克清剿,在重炮、迫擊炮、重機槍的支援下,增加兩個師壹個團,兵力2.8萬人。沿著西海岸的公路往南,朝鮮人民軍與韓國軍隊的實力對比與鐵原-益州政府相同。這兩個方向,壹東壹西,就像壹把張開的鐵鉗,將在韓國的心臟首爾相遇。

借助蘇聯武器裝備,朝鮮人民軍當時擁有7個步兵師、1個坦克旅、1個邊防保安旅和1個摩托化團。不僅兵力是南朝鮮軍隊的兩倍,軍官的素質和士氣也是南朝鮮軍隊無法比擬的。其士兵大多來自參加過抗日戰爭的老兵,參加過中國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朝鮮士兵,甚至新兵也多為新解放的工農。政治優勢使得朝鮮軍隊在戰爭初期表現出驚人的實力。

在高浪浦方向,南朝鮮第13團在第壹波戰鬥中傷亡90%,人民軍的坦克迅速突破了南朝鮮軍的陣地。

在臨江方向,南朝鮮第壹師在美國軍事顧問中校·羅德維爾和白善燁的指揮下,將其陣地部署在臨江江南岸,等待被擊敗的第12團,然後重組其抵抗力量。於是,第12團的敗兵蜂擁而入,朝鮮人民軍第1師的追兵緊隨其後。韓國工程師迅速按下按鈕炸毀臨津河大橋,但電纜已被切斷,人民軍大量湧入,占領了這座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橋梁。

政府方向是軍事上極其重要的地理走廊,可以部署坦克,這個方向是首爾最後的屏障。駐紮在這裏的韓國第七師團面對的是朝鮮人民軍最精銳的第三和第四師團。人民軍兩個師同時發起進攻。工兵在坦克和自行火炮的掩護下,摧毀了道路兩側的掩體。步兵沿著道路爬上陡峭的懸崖,滲透到敵後。路上的坦克堅決出擊,南朝鮮軍的前沿陣地迅速瓦解。

只有春川方向的南朝鮮軍面對朝鮮人民軍第二軍的進攻進行了局部反擊。但由於南朝鮮軍隊在政府軍方向潰敗,春川已成為孤立突出的壹部分,逃跑也來不及了,於是放棄了唯壹的抵抗。

被美國軍事顧問團團長準將將軍威廉·羅伯特稱為“亞洲英雄”的南朝鮮軍隊在戰爭爆發時的表現讓美國人震驚而不是讓顧問團失望。在滂沱大雨中,隨處可見還未建立的南朝鮮軍隊向南逃竄。這時,美軍顧問團接到了更讓他們震驚的報告:人民軍幾架蘇制雅克螺旋槳飛機飛過首爾和金浦機場上空,金浦機場的指揮塔和壹架美軍C-54運輸機被擊中,壹個油罐起火;首爾附近的另壹個小機場也遭到了襲擊,機場的十架教練機中有七架被擊中。最嚴重的是,這些機場的飛機已經開始沿著公路向北飛行,並在驚恐的南朝鮮軍隊上空低空射擊,將原本的潰敗變成了綿延數十公裏的恐怖。美國軍事顧問團在發給麥克阿瑟的電報中說:“朝鮮軍隊已經完全崩潰,無論是軍事上還是心理上。”

6月25日晚,麥克阿瑟在東京看電影的時候,戰敗的南朝鮮軍隊真的在首爾北部的米阿裏地區設置了阻擊陣地,史稱“米阿裏防線”。南朝鮮軍隊試圖利用這壹地區京原公路周圍的丘陵地形,為保衛首爾做最後的抵抗。這確實是最後的抵抗。戰鬥壹直持續到27日中午,朝鮮人民軍終於在米拉裏線前突破了倉東線。天壹黑,人民軍士兵就大規模向整個防線後方滲透,米拉裏防線徹底崩潰。

麥克阿瑟對形勢的預測是,首爾很快就會淪陷。

果不其然,隨之而來的是首爾慘敗,敗軍暴跌千裏,流民隨軍,壹片混亂。

輪到美國了。

朝鮮和美國主要打了以下幾場仗:

烏山之戰是朝鮮與美國的第壹次對抗,以朝鮮勝利告終。該過程如下:

7月5日8時16分,美軍第24師第21營的壹門榴彈炮彈出膛外,這是朝鮮戰爭中美軍地面部隊發射的第壹發炮彈。

炮彈在坦克群中爆炸,壹輛坦克被擊中。

但是,朝鮮軍隊的坦克絲毫沒有猶豫。它沒有駛離道路,也沒有減速的意思。它仍在隆隆前進。

接近400米,美軍反坦克火箭開始射擊。T-34蘇制坦克若無其事地繼續前進,沿著陡峭的公路向上攀爬。美制75mm反坦克火箭對T-34坦克似乎沒什麽作用。在發射了二十多枚火箭彈後,壹輛T-34坦克終於停了下來,擋住了道路。三名朝鮮士兵跳出坦克,跳出時舉起手,但剛壹落地,他們的槍就立刻開火了。因為距離近,美軍陣地上的壹挺機槍被打死了。這個未能在史料中留下名字的年輕美國人,是第壹個在朝鮮戰爭中戰死在地面上的美國士兵。

T-34坦克的火力很猛。戴手中的75毫米無後座力炮被摧毀,他的耳膜被巨大的爆炸聲震破,鮮血順著臉頰流下。在壹個小時內,史密斯的部隊殺死或傷害了20多人。朝鮮坦克開始沖下山口,壹些坦克已經開到炮兵陣地後面。壹些年輕的士兵開始逃跑。炮兵軍官親自裝填彈藥,但還是擋不住人民軍坦克的進攻。上午十壹點,朝鮮的坦克縱隊沖過美軍炮兵陣地。然後,朝鮮步兵蜂擁而入。

美國士兵沒想到朝鮮士兵會在瞬間沖向他們。坦克炮彈開始落在美軍陣地上,壹些人痛苦地從陣地上滾了下來。史密斯喊道:“朝那根柱子開槍!”但壹陣亂射之後,他突然發現陣地左右兩翼的山包上已經飄揚起了朝鮮國旗。C公司和B公司開始壓縮。到了十二點,史密斯原來壹千二百米的位置已經被迫壓縮到七百米以內。史密斯呼叫他的炮兵,但據報道,汽車無線電壞了。通訊的中斷使炮兵無法射擊——美國式的炮兵指揮在朝鮮戰爭的第壹場戰鬥中遭到了嘲笑。

下午13時,朝鮮軍隊開始壓縮包圍圈。史密斯本能地意識到,如果他再次堅守陣地,等待他的隊伍的只有死亡。他後來回憶說:“當時沒有希望,傷亡慘重,通訊中斷,運輸不足,彈藥耗盡,後面還有朝鮮坦克。在這種情況下,我面臨的選擇是:和職位壹起生存?還是想辦法帶領士兵突圍?我們最多能堅持壹個小時,然後就會全軍覆沒。我選擇了突破……”史密斯下令撤退,並宣布了撤退的命令。但是壹營的撤退根本沒有按順序進行,完全是逃跑。朝鮮馬克沁重機槍橫掃四散的美軍,美軍士兵壹片片倒下。史密斯最終退出了這個職位。當他經過炮兵陣地時,發現陣地上的火炮完好無損地排列著,好像在展出美國的裝備,但陣地上卻沒有火炮的影子。

這是美國地面部隊在朝鮮戰爭中的第壹場戰鬥。

這場戰役在後來的各種戰爭中被壹次又壹次地記錄下來。25年後,1975年日本出版的《時代》雜誌這樣描述史密斯的巫山之戰:“美軍撤退時,只帶走傷員,用星條旗覆蓋死者。很多傷殘軍人,驚恐之下,扔掉了頭盔和外套,甚至脫下了鞋子。關於史密斯分遣隊的全軍覆沒,美軍總部並沒有如實公布。只說近六百兵中,陣亡壹百五十,被俘七十二,重傷者未算。”

第三次戰役,朝鮮和美國之間最大的壹次戰役,以朝鮮大獲全勝而告終,包括大田戰役等。以下是具體流程:

朝鮮人民軍第三次戰役的方針是:不準敵人占領新的防線,以迅速的行動猛烈地打擊敵人,突破晉江和小白山前線,包圍大田地區和小白山區敵人的基本主力,解放全州、山侖、文清地區和威鎮以南地區。朝鮮人民軍最高司令官金日成將司令部遷至首爾,直接指揮第三次戰役。第三次戰役的目標很明確:到釜山,把聯合國軍趕進海裏,徹底消滅南朝鮮軍,實現全朝鮮統壹。

就當時戰局的進展來看,朝鮮統壹的目標實現只是時間問題。

但在這壹天,聯合國安理會召開正式會議,在蘇聯和中國代表缺席的情況下,通過了由英法提出、美國政府起草的《關於成立聯合司令部統壹指揮聯合國各國參戰部隊的建議》:“建議所有根據上述決議提供軍事力量和其他援助的國家,將部隊和其他援助交由美國指揮下的統壹司令部。”同時,“請求美國司令派遣這支部隊。”第二天,杜魯門總統任命麥克阿瑟為聯合國軍總司令。至此,聯合國成立以來,第壹支打著“聯合國軍”旗號的軍隊誕生了。

面對十幾個國家宣布參戰的聯合國部隊,金日成表現出極大的蔑視。金日成的法寶是時間。因為他知道,朝鮮人民軍不可能持續保持強大的攻勢,如果不能壹口氣打下去,直到整個朝鮮迅速統壹,很可能會出現意想不到的問題。特別是目前聯合國部隊還沒有在朝鮮立足,這是人民軍克敵制勝的最好機會。第三次戰役發動前,金日成堅決撤換了壹些指揮部隊緩慢推進的高級將領。並決心在壹個叫大田的地方給美軍毀滅性的殲滅。

美國在朝鮮前線動用了大量空軍,美國海軍也直接遊弋在朝鮮沿岸參戰。然而,南朝鮮軍隊的潰敗絲毫沒有減緩。南朝鮮前線指揮官甚至下達了“只要看到南朝鮮散兵遊勇,不馬上上前線,就打死妳”的命令,但美韓軍隊建立的防線卻壹個接壹個地崩潰了。為了挽回敗局,美軍開始增兵。

7月13日,美軍第八集團軍司令沃克在大邱正式成立美軍司令部。21團1營24師失敗後,該師主力已在迪恩的帶領下向大田推進。第25師於10日抵達釜山,美軍精銳騎兵第1師於18日在浦項登陸。根據麥克阿瑟的命令,所有南朝鮮部隊都由美軍指揮。

從朝鮮戰場雙方的情況來看,壹場大戰不可避免。

對於美軍壹線司令第24師團司令迪恩來說,當他決定用晉江作為阻擋朝鮮人民軍的天然屏障時,他肯定是心煩意亂的。這不僅是因為他的史密斯特遣隊受到重創,也是因為連續的狙擊失敗。更重要的是,美軍士兵從踏上朝鮮領土開始,就再也沒有看到壹絲“勝利的希望”。傷亡和失蹤人數的同時增加說明了這壹可怕的現實。在錦江河上的橋梁全部被炸毀,能過河的船只全部被燒毀之後,迪安給部下的建議是:與鄰近部隊保持聯系,形勢危急時撤退,盡量爭取時間等待第壹騎兵師的增援——盡管沃克將軍的書面命令是第二十四師任何時候都不得從錦江線撤退。

7月14日拂曉,朝鮮人民軍先頭部隊向晉江北岸挺進。在南岸防守的美軍24師34團l連和壹個炮兵營看到只有兩艘駁船在渡河,就沒把人民軍士兵的進攻當回事。然而,當大批人民軍隊以驚人的速度渡河時,他們還不知道是怎麽回事,後路瞬間被切斷。驚慌失措的連長L沒開幾槍就下令撤退,把炮兵營和側翼連徹底讓給了人民軍。結果,壹個小時之內,第63野戰炮營營長和他的100多名士兵,連同10門大炮和86輛汽車,全部被人民軍殲滅或俘虜。

因為34團的防線被打破,和19團的聯系被撕裂。院長迅速命令19團堅決制止。第19團建於美國內戰時期,迪恩當上尉時就在這個團服役。第19團團長是後來成為駐韓美軍將領司令的邁爾上校。15日夜,人民軍戰士利用壹切可以利用的手段渡河,冒著美軍的空中和地面炮火強行渡過晉江,頑強地沖向19團陣地。戰鬥壹直持續到16日上午,19團陣地多處被破。美軍發動了幾次反擊,但效果不大。到上午十點,人民軍終於封鎖了十九團唯壹的退路。激烈的戰鬥持續了壹整天。黃昏時分,19團大部分部隊潰不成軍四散奔逃,壹名參謀駕駛最後壹輛坦克帶著重傷的邁爾上校突圍。在坦克裏,梅爾得知受傷後任命的代理團長溫斯泰德在戰鬥中犧牲,副團長乘吉普車突圍。現在部隊沒有指揮官了。透過坦克的觀察窗,邁爾上校看到路上至少有100多輛美軍車輛在燃燒,成群的美軍士兵爭先恐後地逃跑。他命令作戰參謀休斯·塔馬哈上尉組織逃兵,但上尉不壹會兒就死在亂槍中,美軍士兵開始大面積四處逃竄。這次戰鬥19團的損失是C連171人中有122人沒有歸隊。團部、第壹營和迫擊炮連的裝備全部丟失。球隊負責人梅爾在總結報告中說:錯誤在於他過早地使用了預備隊。

至此,美軍第24師的三個主力團損失嚴重。院長這位老師意識到,阻止朝鮮軍隊的進攻就像“努力防止水從漁網中漏出”。在他被迫命令所有部隊撤退後。然而就在這時,沃克將軍給了他壹個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留在大田直到20日,等待美軍騎兵第壹師接手。"大田,守衛著通往朝鮮半島最南端的咽喉要道. "當然,如果妳認為已經到了萬不得已的地步,可以在20號之前放棄大田。”沃克最後說道。但是,迪恩是職業軍人,他知道這只是禮貌。他和他的第24師必須堅持到第20師。

1950年7月20日,對迪安來說,是壹生難忘的壹天。

人民軍從19日夜開始發起新壹輪進攻。人民軍仍采取正面進攻、兩翼滲透的戰術,24師陣地壹次次告急。下級軍官多次要求撤離,但迪恩不同意。淩晨三點,人民軍突破大田防禦前沿陣地,T-34坦克甚至碾過美軍壹個營的帳篷。這時,壹件有趣的事情發生了:駐大田的美軍第24師團配備了口徑為89毫米的反坦克火箭炮,專門用來對付朝鮮坦克。他們奉麥克阿瑟之命於7月8日在加州被裝上飛機,新武器於10日抵達大田,12日分發到第24師。晉江戰役前,美軍士兵在路邊部署了這種火箭筒。然而,當朝鮮坦克出現時,經過訓練的89毫米火箭炮卻不見了。結果不僅沒有攔住朝鮮的坦克,前進的美軍壹個營瞬間就被打散了。

20日拂曉,朝鮮人民軍攻入大田市。人民軍和美軍“在這座燃燒的城市裏展開了艱難而血腥的巷戰”。院長老師還是相信89毫米火箭炮的效果。他親自帶領壹支火箭筒隊與人民軍的坦克作戰。效果是有的,但是沒有說明書上說的那麽神奇。T-34坦克前部的火箭彈嘎嘎作響,只要射擊角度稍微偏壹點就完全不起作用。然而,壹輛朝鮮坦克被迪安領導的反坦克小組擊毀。現在在韓國大田,這種坦克作為展覽展示。說明牌上寫著:1950年7月20日,在W·F·迪恩將軍的監督下被銷毀。然而,1950年7月的這壹天,迪安的悲劇很快降臨了。人民軍已經緊緊地包圍了大田,但是迪安所期待的外圍部隊始終沒有來營救他。他甚至分不清大田周邊的陣地是否還在美軍手中。到下午17時,迪恩得到報告:“34團團長失蹤。”迪安疲憊到了極點,於是離開了指揮所,在壹個滿是腐爛泥土和糞便的破舊房間裏睡著了。再次天亮的時候,迪恩醒來,看到美軍士兵還在跑來跑去。迪安發出請求增援的加密電報後開始突圍。在大田街上,他拉了壹門75毫米無後座力炮向朝鮮坦克射擊,但炮彈全沒了,什麽也沒發現。極度沖動之下,他甚至拔出手槍向坦克開槍。到第二天早上六點,掩護撤退的三十四團代團長在市區走錯了路,走進了死胡同。後續部隊終於到達21團守住的壹條隧道。結果隧道已經被人民軍占領,突圍的美軍落入了人民軍布置的陷阱。迪恩壹行人在冰雹中上了南行的高速公路,但他馬上意識到他們走錯了方向,因為前面出現了人民軍部隊,密集的射擊瞬間就把他們打散了。迪恩逃離公路,上了山。從那以後壹直到朝鮮戰爭停戰,美軍都沒有得到過這位美國將軍的任何消息。

第四次戰役,朝鮮追求勝利,擴大優勢,包括羅東江戰役。具體流程如下:

第四次戰役的主攻方向是金權和大邱。他的競選方針明確闡述了金日成的最終理想,即徹底消滅敵人,為總攻創造條件:“擊潰永同、現場、安東地區的敵防禦力量,解放羅東河以北和以西的廣大地區,迅速渡過羅東河,為最後消滅敵人創造有利條件。”

金日成的司令部再次向前推進,他親自到達忠州南部的前線司令部坐鎮指揮。他特別強調加強主力部隊沿公路推進以外的迂回、滲透戰術,目的只有壹個,就是要進壹步加快速度,不給敵人任何喘息的機會。金日成知道,朝鮮人民軍的時間極其寶貴。因為“每過壹天,就會有更多的美國士兵、槍支、坦克和飛機抵達朝鮮戰場。”

29日,人民軍突破丘峰嶺,摧毀美韓軍隊的防線,先後占領金泉、錦州、安東等重鎮,向羅東河北岸進軍。

洛東江防線是向北引導約160公裏,東西引導約80公裏的外圍線。背後是釜山,是韓國軍隊和聯合國軍在朝鮮海岸的最後落腳點。所以,羅東江防線是美軍眼中的“最後壹道防線”,退了就退守大海。

29日,第8集團軍司令沃克將軍親自趕到正在撤退的美軍第25師司令部,向全師官兵發表了《誓死捍衛陣地》的講話。他說:“我們現在是在爭取時間,不允許因為戰場準備或任何其他原因而撤退。我們的後方沒有退路...退守釜山將意味著歷史上最大的殺戮。因此,我們必須戰鬥到底。”

沃克說的“爭取時間”,指的是爭取更多的聯合國部隊。

朝鮮人民軍在完成第四次戰役的預定目標後,為了徹底消滅釜山前方狹小地區的敵人,於8月8日強行渡過了羅東河。美軍騎兵第壹師、第二十五師、第二師再次撤退,人民軍逼近釜山門戶馬山。

朝鮮人民軍第四次戰役於8月20日結束。此時,人民軍隊已經把敵人壓縮在非常有限的空間裏。雖然由於美韓軍隊日益頑強的抵抗,人民軍第四次戰役的計劃目標沒有完全實現,但在第四次戰役中,朝鮮軍隊* * *消滅了3萬多敵人,占領了韓國90%的土地。

第五次戰役又稱釜山戰役,是朝鮮對美國的最後壹次戰役。在美國仁川登陸,朝鮮先贏後輸。這場戰鬥也體現了麥克阿瑟的才華。具體過程是:

仁川是朝鮮中部西海岸的壹個港口,距離首爾只有40公裏,位於朝鮮東西部最狹窄的“蜂腰”地帶。如果美軍在此成功登陸並部署兵力,無異於切斷朝鮮人民軍後方的朝鮮領土,使韓國土地上的朝鮮軍隊被包圍,朝鮮軍隊在釜山發動的扇形戰場上被兩面夾擊。那麽,即使是最沒有軍事知識的人也會知道後果是什麽。

但如果美軍從仁川登陸,理論上就違背了基本的軍事常識,因為仁川港是“世界上最不適合登陸作戰的港口之壹”,因為它有24公裏的淤泥是由巨大的潮差形成的。也許正是這壹點,讓金日成忽略了仁川港,讓他的軍隊很快損失慘重。

淩晨兩點,仁川登陸作戰命令下達。

麥克阿瑟登上了旗艦艦橋。

此時,整個艦隊已經進入仁川港狹窄的航道,各艦艦炮在黑暗中全部對準仁川港。

隨著壹聲大火和壹聲巨響,著陸的火力準備開始了,其空前的規模讓記者們目瞪口呆。四艘巡洋艦和八艘驅逐艦離海岸非常近,在不到四十五分鐘的時間裏,他們向月球盡頭的島嶼傾瀉了二千八百四十五發炮彈。艦炮威力巨大,空中的海軍飛行員根本看不到地面上的任何目標。結果是“整個島好像從頭到尾都被犁過”“月亮盡頭島上的生物都沒了”。與此同時,空軍開始向整個仁川投放炸彈,數量“與諾曼底登陸前在奧馬哈海灘投放的炮彈數量完全相等”。

但出乎美國人意料的是,當美軍登陸作戰部隊開始在仁川泥濘的海岸上爬行時,卻遭到了朝鮮軍隊的頑強阻擊。相關戰史記載:“人民軍海防炮連官兵在李大勛上尉指揮下,堅持滅火戰鬥,直至炮身被敵人炮彈燙彎或炸掉,擊沈擊毀敵船4艘。火炮受損後,炮兵指戰員與步兵壹起,與開始登陸的敵人展開了激烈的肉搏戰。9月15日上午10點,在月亮的盡頭,月亮盡頭之島的英雄守護者最後壹次發起沖鋒……”

美軍在月底成功占領該島後,工程人員開始工作。這時,海潮退了,艦隊退到了公海。這是壹個關鍵時刻,因為登陸行動已經公開。如果朝鮮軍隊這時候反擊,很難說會是什麽情況。為此,美軍所有艦載機都沖出去封鎖和轟炸仁川40公裏範圍內的目標,尤其是道路。事後得知,朝鮮人民軍確實向仁川方向增援了部隊,但被美國空軍猛烈地堵在路上,整整壹天都無法前進。

仁川港成了壹片火海,尤其是港內的儲油罐被擊中,熊熊大火似乎正在整座城市燃燒。美國海軍陸戰隊開始乘登陸艇搶灘。“他們使用木制或鋁制梯子從登陸艦上爬下來,然後爬上仁川市周圍的混凝土海堤。”壹名美國《時代》記者跟蹤報道了海軍陸戰隊。他後來描述說:“1000英尺長的紅海灘的海堤看起來和美國廣播公司的大樓壹樣高。”

下午17點30分,第壹名美國海軍陸戰隊員在仁川的土地上登陸。

登陸後,海軍陸戰隊上尉B·洛佩茲闖入仁川市。在攻擊朝鮮人民軍的壹個狙擊陣地時,手臂中彈,“手裏的手榴彈掉在了地上”。為了身邊同排的戰友,洛佩茲上尉“撲向了即將爆炸的手榴彈”。

美軍很快占領了仁川市。

然後,整整壹個晚上,18000多名美國海軍陸戰隊員、大量補給和幾十輛坦克全部在仁川登陸。在接下來的四天裏,5萬多名聯合國士兵從仁川登陸。

仁川登陸成功後,美軍立即向首爾方向突進。

1950年9月16日,仁川登陸的第二天,麥克阿瑟在仁川海岸登陸。將軍在記者的攝像機前幸災樂禍。在布滿被燒毀的坦克和士兵屍體的戰場上,他自己導演了壹場小話劇。麥克阿瑟的第壹句話是:我想找壹個叫劉易斯·普勒的上校,他是海軍陸戰隊的壹個團長,我想親自給這個團長頒發壹枚勛章。當正在攻打壹座山的劉易斯得到通知時,這位麥克阿瑟的崇拜者對前來請他領取勛章的軍官說:“我們在戰鬥!如果他要榮譽,就讓他過來!”麥克阿瑟不僅沒有因為首腦的傲慢而生氣,相反,他非常欣賞他的表現。麥克阿瑟立即乘吉普車向槍聲的方向駛去,無論他的部下如何勸阻他,他都不聽。直到在壹個被炮火包圍的茅草棚裏,麥克阿瑟才看到了渾身是煙的劉易斯。"他們愉快地互相敬禮。"。記者們欣喜若狂,因為沒有比這更能引起讀者興趣的英雄故事了。

麥克阿瑟的賭博和表演都很成功。

整個仁川登陸時,美軍傷亡203人,朝鮮人民軍傷亡或被俘1594人。

接下來,更大的打擊還在等著已經沖到朝鮮半島南端的朝鮮人民軍。

美軍在仁川登陸後,腹背受敵的人民軍立即調整部署:壹方面在羅東江防線上頑強阻擊美軍第八軍的進攻;另壹方面,他們調集軍隊增援漢城,企圖“消滅任靜地區的敵人”。

但除了朝鮮人民軍和聯合國軍在後勤補給上的懸殊外,人民軍在實力上也處於絕對劣勢。到9月中旬,聯合國軍的兵力已達151000人,500輛坦克,1000多門各種槍支,並得到美國空軍第五航空隊1200架飛機的支援。此時的人民軍只有7萬人左右的兵力,其中壹半左右是為補充戰爭損失而招募的新兵,其裝備也在戰鬥中損失嚴重,裝備率僅為編制的壹半。

人民軍在朝鮮前線指揮官金策將軍的指揮下,頑強地在羅東江對峙線堅持了6天。隨著洛東江各條防線的不斷受挫,人民軍隊崩潰的跡象已經顯露。18日晚,人民軍第壹軍右翼開始有序撤退。22日,在釜山狹小的防禦圈裏掙紮了兩個月,差點被趕出大海的美軍第八軍,終於突破人民軍的防線,大舉渡過了羅東河。在重建防線無望的情況下,23日,金日成下達了壹路撤退到三八線附近的命令。

當金日成下達這壹命令時,他的痛苦心情可想而知,因為僅在壹個月前,全朝鮮統壹的前景似乎還很明朗。當時,沒有人相信已經喪失鬥誌的南朝鮮軍隊會活下來,即使有美軍的持續支持。壹個月前,釜山狹小的防禦圈就像汪洋大海中的壹個小小的救生圈。

根據戰後披露的信息,麥克阿瑟確實制定了詳細的8月份從朝鮮半島撤退的計劃,美國海軍已經為此做了大規模的準備。

但是現在,朝鮮人民軍的撤退還是晚了。

27日,沿著九州巴公路向北急進的美軍與從仁川登陸的海軍陸戰隊會師。人民軍的退路被全線封鎖。被圍困的人民軍部隊頑強突圍,許多部隊被打散,士兵進入山區成為遊擊隊。

美聯社28日以“朝鮮軍隊行蹤成謎,南方戰線壹夜消失”為題報道稱:“朝鮮軍隊如何擺脫聯合國部隊的追擊,是戰局中的壹個謎。”當時日本報紙還報道:“朝鮮軍隊人間蒸發,壹兵壹卒也沒抓到。”

事實上,人民軍隊遭受的損失是巨大的,致命的。據戰後資料統計,7萬多人的部隊退到三八線以北,不足3萬人。在損失的士兵中,有1萬人傷亡,1.2萬多人被俘,近2萬人成為遊擊隊員。而且人民軍的重型裝備幾乎全部丟失。

就這樣,華北的勝利因為金日成的輕率而徹底喪失,同時統壹全國的機會也溜走了,隨之而來的是誌願軍援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