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租赁信息 - 曹銳誌是誰?

曹銳誌是誰?

曹銳誌

曹銳誌(1890-1953)水力科學家。近代山西水利科技的奠基人。20世紀20年代以來,先後在山西、河南、山東、湖北、四川、陜西等省從事水利科技工作。他最早制定山西水利發展規劃,倡導制定水法和建立水文觀測站,研究推廣黃河下遊虹吸灌溉工程和農村小水電站,主持木制水輪機、液壓泵和葉輪調速器的試驗,參與長江三峽早期開發計劃,為我國近代水利水電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中文名:曹銳誌。

出生日期:1890二月二十日。

死亡日期:1953五月13。

職業:科學液壓科學家

畢業院校:山西大學土木工程系

主要成就:近代山西水利科技的奠基人

代表作:山西水利形勢及未來發展政策

籍貫:山西省汾城縣

簡介

瑞芝,1890年2月20日出生,山西省汾城縣曹家莊鄉巷子村人。父親經商,母親是家庭主婦。她精通文字,曾擔任“天足會”成員。受家庭環境的影響,他勤奮好學,性格開朗,喜愛新事物。他小時候在村裏的私塾讀書,後來進了縣城的學校。1910考入山西大學土木工程系預科,1916畢業。1919年考入UniversityofWisconsin學習水利工程和水力機械專業,獲得1923碩士學位。回國後在山西、河南、山東、四川、陜西等省從事水利工作。1930起患十二指腸潰瘍,1943起在重慶做胃切除術,痊愈。患病期間,他由妻子照顧,堅持工作,致力於水利建設。

事業

曹睿之回國後,先在山西都督府任采運司司長。因為無法發揮專長,他於1927離開山西到河南水利局做工程師。建立了黃河下遊彩虹引黃泥田項目,深受當地群眾歡迎。因為對虹吸的迷戀,同事們給他起了個外號叫“虹吸”。1930後擔任山東省建設廳水利技術總監,繼續此項工作的研究。1935年在全國學術期刊《工程》第10卷第1期發表論文《虹吸管水力情況及流量計算》。該論文在中國工程師學會第四屆年會上獲壹等獎,並獲得金獎。1936年被山東省政府表彰,獎勵500銀元。1932年應邀參加長江三峽工程勘測隊,在國內首次提出了開發長江水電的宏偉計劃。1937年8月,侵華日軍逼近濟南,他轉戰四川,在大後方開始新的水力和小水電的研究和建設。1946期間,被任命為重慶國民政府水利部特委委員,率領第224偵察隊從重慶赴山西工作。當我經xi安到達晉南臨汾時,由於上黨戰役的爆發,我只在晉南進行了短期調查。

停止

1952年3月,曹銳誌在為汾河水庫做野外勘測時,因勞累過度突發心臟病。同年秋,病情加重,到沈陽軍區202醫院治療。於2月1953因心力衰竭去世,享年63歲。

制定三晉治水總體規劃

睿智壹生三次回山西工作,歷時十余年,制定了符合山西省情的治水方略。1923-1926第壹次回山西工作。在此期間,對山西省的水利狀況進行了全面的調查。1925寫了兩篇論文,分別是《汾河治理規劃》和《山西水利形勢及未來發展政策》。最早提出了在汾河上遊至羅家渠修建水庫,在新疆下遊至河津修建機泵高灌工程的設想。

提出問題

認為:“山西水利南有八堰,北有三渠,堪稱中國水利之大成。”但要實現大發展,有三個問題亟待解決,即:(1)“水利設置困難,如省政府水法無條例,引發糾紛,法官無法可依,民眾用水不受限制。(2)“山西水利有許多缺點,如水源的調查和水量的記錄等。,這些都是欠缺的。雖然有人開始研究,但是沒有回復”,導致“失去水源很可惜”;(3)“山西現有的水利工程都是天然水利工程”,但目前發展天然水利工程的條件“已經用盡,以後還想繼續,沒有科學的水利工程誰來還”。在此基礎上,曹銳誌提出了發展山西水利的四個具體方案:“(1)制定水法;(2)調查水源;(3)水量測量(水文觀測);(4)實驗(灌溉和鹽堿地改良)”。並明確提出“用科學的方法促進水利發展是山西的根本之道”。

準備設計任務書

第二次是在1946-1949。抗日戰爭勝利後,曹銳誌率領重慶國民政府水利部第224勘察設計隊返回山西,勘察黃河龍門水庫發電工程,編寫設計任務書。考察了陜南的紫龍廟、活泉渠、同裏渠等古代灌溉工程,提出了利用現代技術對這些工程進行改擴建的科學方案。

水利局總工程師

第三次是建國後的1949-1953。曹銳誌接受山西省人民政府邀請,以山西省政府委員、山西省水利局總工程師的身份回到太原。雖然他已經六十多歲了,但他仍然充滿勇氣。1950年,在第壹次全省政協會議上,提出了在黃河上修建龍門水庫水電站的提案,引起了與會同誌的高度關註。從1949到1952,他帶領水利技術人員考察了汾河、滹沱河、涑水河、小河等主要河流,對這些河流的治理和全省水利的發展提出了比較全面的規劃方案。在該省的主要河流系統建立了許多水文和雨量站。在他的主持下,滹沱河和小河兩項現代化大型灌溉工程建設成功。與此同時,霍泉、南苑、水谷、汾河八大古代灌溉工程也實現了現代化。全省萬畝以上自流灌區由11增加到29個,有效灌溉面積由296萬畝(197300公頃)增加到609萬畝(40.6萬公頃)。在他的倡議下,臨汾建立了山西最早的灌溉試驗站。他還從綜合的角度積極組織農村水電建設,在省水利局設立了水利機械研究室和水利機械修理廠,研究制造農村水電建設所需的機械設備。在此基礎上,洪洞縣明江水電站於1956建成投產,迅速在全省推廣。到20世紀50年代末,全國共有小水電站129座。1960年,農業部召開了全國11省(市)小水電工作會議,推動了我國農村水電的發展。

打造彩虹吸引黃泥田項目

1927年,曹銳誌到達河南不久。鑒於黃河下遊兩岸水位較低,可利用虹吸管抽取渾水穿越大堤進行淤開。

農田虹吸灌溉和土壤改良工程建設開始。“第壹次在黃河花園口安裝了6寸(15.2cm)的虹吸管,試水很強。渠道從出水口開挖65,438+04英裏(7公裏),通過南、北鎖水河到達賈魯河。”然後,“安裝了8對24英寸(61厘米)的鐵管,每秒可產生240立方英尺(6.8立方米/秒)的水,灌溉沿海5萬多畝(0.33萬公頃)的旱地。”從65438年到0930年,當他成為山東省建設廳的技術總監時,他仍然積極主張沿黃河修建虹吸管,以分流黃河泥沙。“在總幹事的支持下,在儲文林工程師的協助下,於1933擬定了黃河淤堵方案。擬在歷城王家裏行、慶城馬柵子、齊河紅廟、蒲臺王王莊建設虹吸工程,計劃淤積215000畝(14300公頃),建設費用3066。”王家李行、馬紮子安裝管徑為21英寸(53.3厘米),紅廟、魏家口安裝管徑為18英寸(45.7厘米),王王莊安裝管徑為15英寸(38.1厘米)。”6月1933 165438+10月18王家裏行工程試水成功,實際引水0.15m3/s,其他三處也於1934完成,工程效益顯著。"當時山東省建設廳的報告說:"設計之初,原計劃多次放水,成功是顯而易見的。馬紮子接受時,只放了十天,附近淤地可達壹千多畝(66.7hm2),平均厚度約七厘米(7厘米)。這片地過去是壹片低濕、堿、鹵的不毛之地,但淤塞之後,可以變成肥沃的土壤。可見,黃河沿岸所有虹吸灌溉工程的好處,確實是壹個偉大的助農計劃。"

上述項目取得成效後,曹銳誌等人在建設部門的支持下,制定了全省的清淤計劃,計劃“安裝300套48寸(121.9厘米)虹吸管,灌溉2240萬畝(1493000公頃),使年農業收入達到1.65438。計劃30年完工,總造價400萬元。由於缺乏資金,沒有實現。”新中國成立後,僅三年時間(1956-1958),山東省就修建了24座引黃虹吸工程,設計分流160m3/s,灌溉面積560萬畝(37.3萬公頃)。

1935左右,河南、河北、山東三省政府聯合組成虹吸工程勘察小組,由曹銳誌任組長,沿黃河勘察測量數月,編制了詳細的工程方案。在山東期間,他潛心研究虹吸和航運技術,先後發表多篇論文。

參與三峽發展規劃的前期策劃。

1932年10月初,曹銳誌應長江航道整治委員會邀請,與雲珍、宋喜尚、施(美國)總測量工程師、原長江水利委員會委派的技術人員陳金模等從陸赴寧,組成中國第壹支長江三峽勘測隊,於10年6月下旬離開宜昌。這壹計劃比美國墾荒局專家J.L. Savage於1944年對宜昌峽上遊的探險早了10多年。打破了長期以來壹些人認為三峽開發計劃是美國人首先提出來的誤傳。根據規劃,“從宜昌到秭歸,其地質構造叫黃陵背斜,所謂黃陵花崗巖範圍很廣。地質學家公認該段為東峽背斜的中心,花崗巖極其堅固,將其作為築壩基礎是最合理的想法。”黃陵廟和三鬥坪地區的(震旦紀)花崗巖地質和地形應詳細研究。該背斜東翼的葛洲壩至宜昌石門段為第三系東湖砂巖和石門礫巖。石門至石牌溪以上的奧陶系灰巖地層不適宜築壩。從地質構造來看,“葛洲壩的巖層遠不如黃陵廟的築壩和廠房基礎的巖層組合”,但“葛洲壩的地形較好,在初勘時被認為是壹個工程量少、工作容易的地方。如果宜昌是化工區,又恰好有各種天然的適宜條件,那麽把發電和用電集中在壹個地方,緩解高壓輸電的困難,是最經濟的原則。”因此,關於選壩斷面,勘測隊找到了兩個位置,壹個在宜昌上遊4海裏(7.4公裏)的葛洲壩;壹個是黃陵廟附近,上遊22海裏(40.7公裏)。“根據當時兩個站的情況,按照每個裝機30萬千瓦的要求,初步規劃了大壩的位置、壩型、船閘和投資。總體規劃指導思想是低壩多級開發方案,洪水損失小。

落差1.25米,利用枯水流量發電,保證出力約294萬千瓦。因此也提出:“萬縣巴陽峽、忠縣黃花城、杜鋒殘白梁、涪陵剪刀峽、長壽大灘子等水電開發點。”報道稱,“葛洲壩和黃陵廟水電站只是長江三峽開發的壹期工程。在長江上遊開發的最後階段,從宜昌到宜賓將有壹批互相連接的大壩、水閘、電廠,這些大壩、水閘、電廠將登陸水面,成為階級。屆時,不僅航運灘險問題可以徹底解決,就是長江兩岸的農田也將因水位上漲而受益灌溉。”報告還建議,“利用長江三峽豐富的水電資源,固定空氣中的氮,制造化肥,發展電化工業,供應川漢鐵路。”據雲振先生回憶和書寫,“當時方案中的計算部分和初步設計由曹銳誌工程師負責,經雲、宋工程師最後討論後定稿,再送中國工程師學會《工程》雜誌主編審定出版。該計劃的公布得到了錢昌照先生的批準。”

朱先生也寫道:“第壹個三峽開發計劃是從當時的技術和經濟條件提出來的。現在看來,他們選定的葛洲壩和黃陵廟兩個壩段,經過50多年的不斷勘測、設計和建站,被證明是正確的。現在,葛洲壩工程早已完成發電,三鬥坪被選為三峽高壩壩址,也在當年選定的黃陵廟壩段,充分說明當時的勘測規劃相當嚴謹科學。”

發展和改進水力機械

抗日戰爭時期,曹銳誌投身於四川的水利水電事業。這期間,他在三臺縣主持修建了50公裏長的正澤堰,灌溉1.33萬公頃,並從涪江引水灌溉田地,就是現在的永和堰。這是四川利用現代水利技術建設的第壹個中型引水工程。他還致力於液壓泵送機械的開發和推廣。65438年至0940年,在成都青羊宮、冠縣等地發起建立高灌實驗站,並指導壹批青年技術人員創造了木制液壓泵和液壓卡車。這是中國現代液壓泵的原型。

65438-0942年,重慶國民政府行政院水利委員會成立水利示範工程處,任務是利用四川豐富的水資源,示範推廣小水電站、水力加工廠、泵站。曹銳誌擔任部門主任。在他的領導下,建成了重慶楊公橋水力機械試驗場,設計了水電站。電站采用低壩明渠引水,引水流量1.0m3/s,水頭5m。由於設備差,水輪機、水輪泵、尾水管都是木制品。據觀察,木槳渦輪的效率只有30%左右。經過曹銳誌和有關人員的認真試驗和比較,根據DieKreiselpumpen介紹的方法和飛機螺旋槳原理,不斷改進水輪泵,提出科學的葉片設計,利用流體力學原理改進軸流泵。螺旋槳式水輪機的設計水平大大提高,木質水輪機的實際效率達到80%左右。這壹試驗成果立即應用於低水頭水電站,取得了明顯的效果。在此基礎上,他還組織有關專業人員研究設計了軸流式水輪機葉片調速器。在當時沒有物質條件,也沒有像樣的渦輪廠家的情況下,成功設計制造出國內最早的旋轉葉片渦輪成套設備,並在實踐中推廣應用,是非常可貴的。

在試驗研究的基礎上,曹銳誌指示中國農村水利工業公司在大仙縣葛溪橋和遂寧市石溪寺修建了兩座低水頭水電站(分別為20千瓦和40千瓦)。在重慶裴蓓建了壹座高水頭小流量沖擊式水輪機水力加工廠,解決了當地百姓的照明問題。新中國成立後,山西較早設計並推廣了農村小水電站,為全國起到了示範作用,即應用了這壹時期的試驗成果。

水利同行曹銳誌小姐。

曹睿之以其遠見卓識贏得了同齡人和後人的尊重和贊譽。曾經和他壹起繪制三峽宏偉圖的雲珍先生,稱他“誠懇勤奮,有膽識,肯研究問題,細心”。在山西水利界,那些年和他壹起工作過的新中國第壹代水利科技工作者,都稱贊他:“為人正派,為人坦誠,嚴於律己,與人為善,不圖名利”。

主要論文

1

曹銳誌。山西水利形勢及未來政策。山西水利-水利史特藏,1985 (1): 43 ~ 452曹銳誌。河南省黃河水利初步規劃。華北水利月刊,1929,2 (3)

3曹銳誌。SeepageWater(英語)。工程,1930,5 (3): 394 ~ 451

4雲珍,曹銳誌,宋尚希。長江上遊水力發電考察報告。工程,1933,8 (3): 195 ~ 220

5曹銳誌。虹吸管的水力狀況及流量計算。工程,1935,10 (1): 1 ~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