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租赁信息 - 詳細介紹了樂至“三星橋”的歷史和故事。

詳細介紹了樂至“三星橋”的歷史和故事。

傳說三星橋附近原來有三口井,分別取名為日月星。也許是因為水井離橋太近,宜章方言中“井”和“星”兩個字的發音相近,“三井”逐漸演變成了“三星”。時至今日,仍有人稱“三星橋”為三井橋。

乾隆二十五年(1760),三星橋被毀,不得不重建。這次重建已經做了努力:橋梁基礎墩的橋面,甚至護欄都是大青石,200斤到300斤不等。橋墩呈斧形,迎水的壹面為斧尖,以減少水阻力。據調查,三興橋橋跨48米,寬5米,距水面15米,橋面長38米,堪稱當時宜章最宏偉的建築之壹。

首席秘書盧夢陽曾為新建的三星橋題寫紀念碑。橋兩端的石階北有十二級,南有八級。正是這些石階,成為了壹種特殊的考題,用來考驗那些吹噓自己去過宜章,或者想欺騙別人自己是宜章人的人。所以經常有人在三星橋兩端來回踱步,數著石階。可氣的是雖然數字是真的,但是時間久了還是壹頭霧水,這也導致了笑話,被質疑的面紅耳赤。

三星橋見證了宜章的發展。清政府閉關鎖國,只開放廣州壹個港口,不經意間提高了湘南粵北與廣東沿海的對接速度。即使著名的西京古道日益繁榮,樂昌至宜章的水運也達到了歷史高峰。三星橋地區憑借其獨特的區位優勢成為宜章的經濟中心。新建的東橫街、西橫街、南關街,以及數十個水運碼頭、倉庫,都是繁星點點,給三星橋送上了壹份繁華而豐厚的禮物。為此,大橋北端有幸成為宜章至郴州九裏大道的起點。

逐漸濃郁的商業氛圍催生了三星橋的街頭文化。直到上世紀中葉,橋的南端還有幾個瓦亭。亭子外,有人賣茶、水、涼粉,有人炒糖串、煮狗肉、鍋頭牛肉。從商州挑鹽的苦力和牽騾馬的漢子,趾高氣揚的紈絝子弟和手指烏黑的賣炭人,穿著勇敢背心的士兵和慢慢扭腰的妓女,拿著大禮迎娶新娘的人和拿著包裹趕到北京趕考的書生,才華橫溢的貶謫官員和詩人,留著長辮子和山羊胡子的學究和高喊“留著頭還是辮子”的剪刀。尋找與被尋找的目光,匆忙、勤奮、從容、艱難的腳步,漸漸抹去了這些青石板上粗糙的豁口,成為光滑的鏡子,映照著歲月與人間的悲歡離合。從空中看,這個場景簡直就是清明上河圖的恰當版本。時至今日,這座橋仍然是附近居民夏夜納涼的首選。在搖曳的蒲扇中,曾日三參加紅軍、吳忠連參加革命的故事,依然如橋下流水。

歷經500年風雨,20世紀30年代,三星橋因為貫穿宜章的公路鐵路相繼修建,失去了水運的支撐,城市中心再次轉移,逐漸退居二線。如今橋上的野苧麻特別茂盛,讓人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