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租赁信息 - 人民日報:如何降低供給側改革企業成本?

人民日報:如何降低供給側改革企業成本?

“現在這壹行價格很透明,市場競爭激烈,利潤6-8個點。如果不是我們更早開始降低成本,恐怕此刻的生活也不會這麽好。”在廣東巴比倫生活用紙有限公司的發貨倉庫裏,運營總監劉源看著壹排排正在裝貨的面包車,不停地感慨。

以盡可能低的成本獲取盡可能高的收益,是企業追求利潤的必由之路。“降低成本”遠比說說難。針對人工成本上升的情況,巴比倫重點開展了“機器換人”這壹“自動化後處理設備工藝升級項目”,為後處理環節節省了1/3的人工。

人工成本降低40%,機器盈利。

愛護這臺“自動高速復卷打孔機”,保證它的正常運轉,是新的新工作。在此之前,他只能日復壹日地在流水線上重復操作。

劉解釋說:“過去有機器設備,但需要壹個壹個操作;各工序之間的設備相互隔離,中間必須靠人力連接。現在有了這條自動化生產線,原紙從這壹頭進去,包裝好的紙直接從那壹頭出來,就可以直接出貨了,壹個流程只需要1分鐘。中間只有幾個工人,看壹眼機器,調整傳送帶上紙卷的方向,挑出有缺陷的。”

用劉的話說,在巴比倫引進這樣壹條生產線也是“被迫”的。“從2011左右,我們明顯感覺到整個成本在上升,尤其是用工。以前月薪3000、3500還能招人,現在基本在4500左右。”

面對成本壓力,巴比倫也早早意識到用自動化生產線替代人工的緊迫性。生活用紙是壹個薄利多銷的行業,大部分營業收入會滾入下壹個生產周期。哪裏能找到這麽多錢來完成初期投資?

市場上越來越流行的融資租賃模式為巴比倫提供了解決問題的“第三條路”。“首付20%,先購買生產線,融資租賃公司提供擔保,分期付款,三年還清。”劉告訴記者,通過這種模式,壹次性投入的資金壓力得到了緩解。

有了這個變化,好處就出來了。以這條全自動復卷機生產線為例,每條線的采購成本為230萬元,比倫推出了四條線。以前用老設備,壹條線需要15-18工人,現在只需要10工人;紙張產出效率從原來的每人每小時17公斤躍升到83公斤;合格率也從93%提高到99%以上。

2012年至2015年,碧倫先後投資4000萬元進行了抽拉紙巾折疊機、高速大擺幅(紙巾)折疊機、全自動生活用紙包裝機等設備的“機器換人”改造工程,實現了壹次性自動噴膠、封邊、修邊的自動化,減少了壹線員工372人。綜合來看,單位產品的人工成本降低了40%。

技術創新,工藝挖潛也省錢。

在劉辦公室的墻上,有壹幅中國地圖。除了公司總部在廣東東莞,在長江中下遊的湖北和安徽畫了壹個圈,分別以嘉魚和當塗兩縣為中心。從2008年開始,巴比倫在大陸布局了兩個生產基地,目前年產值約3.8億元。

壹家廣東企業為什麽要去那麽遠的地方建廠,為什麽要在小地方試鉆?劉說選擇這兩個地方是經過反復考慮的。“對於紙制品等快速消費品,從生產地到消費市場的運輸距離在500公裏以內,物流成本最低。”對於巴比倫來說,要想打開華中和華東的市場,就必須就近生產,而嘉魚和當塗正好處於這兩個區域半徑500公裏的幾何中心。此外,與武漢、合肥等中心城市相比,縣城的用工、用地、水電等成本更低。

除了外部布局,還有壹種生產流程的優化挖潛,這種優化發生在企業內部,需要向管理要效益。

今年,巴比倫推行“精益生產”管理模式,聘請專業顧問分析工業工程,重新優化各工序、各節點的分配和銜接,力求達到“兩點間最短直線”的效果;在此基礎上,實施定制化管理,“7S”管理模式,結合人體力學規範員工操作,實現效益最大化。

有些工序是通過技術創新直接“省略”的。還是在巴比倫的後加工車間,以前生產過程中整理出來的邊角料或者切割時多余的邊角料都要回收制漿,還要有專人把裏面的紙芯管拿出來,因為紙芯和紙的材質不壹樣,不可能壹下子全扔進去。

2015年,公司與專業科研機構合作,開發出壹種新材料紙芯管,可直接破碎,與紙制品壹起回收。光是這樣壹個小小的創新就能讓每臺機器每班少用四個工人,壹年節省60萬元的工資和費用。

政府助力推動轉型升級。

“不僅僅是企業本身,現在政府也在幫助我們降低成本。”劉對說:

針對“機器換人”,東莞財政每年安排不低於2億元的普惠性專項資金。其中,對購買東莞制造的智能裝備,資助標準提高至設備技術總投資的15%;對購買東莞制造機器人的,補貼標準提高至設備技術總投資的25%,單個項目最高獎勵500萬元。

巴比倫設備采購總額中,超過654.38+00萬元符合政策,故公司申請融資租賃貼息專項補助654.38+02萬元。劉認為,這項惠民政策降低了企業的經營成本,擴大了企業的業務發展空間,省下來的錢可以擴大再生產,進壹步開拓市場,對企業的發展有很大的幫助。

從2014年9月到今年6月19年,東莞已申報“機器換人”專項資金項目1319個,其中2015年申報項目881個,投資70.03億元。預計全部項目完成後,將減少就業約4666人。

今年4月,東莞再次出臺《東莞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方案(2016—2018)》及五項行動計劃,其中降成本行動計劃打出組合拳,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

“越是在經濟下行壓力下,政府為企業減負的政策效果越明顯,如同‘雪中送炭’。”在中山大學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江林看來,不能簡單看待減負政策,其帶來的連鎖反應將惠及整個東莞經濟。“減負既是實實在在為企業減負,也是讓企業能夠無憂推進轉型升級的信號,是促進經濟結構優化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