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租赁信息 - 誰能說說“發展有機農業”的案例?

誰能說說“發展有機農業”的案例?

翁牛特旗黑魚泡子有機農牧發展有限公司是自治區第壹家發展有機農業的民營企業。2003年在國家工商總局註冊,2004年被國家環保總局認定為國家有機食品生產基地,2005年被農業部命名為有機農業示範田。經過短短幾年的發展,公司生產基地從“中國北方有機水稻第壹村”變成了引發和推動翁牛特旗有機農業蓬勃發展,進而成為全市、全自治區有機農業發展的壹面旗幟。

打造品牌,開創有機農業先河。

公司的前身是黑魚泡子有機農場,創始人是時任黑魚泡子村委會主任的關鳳忠。1998期間,關鳳忠先在自己家和直系親屬的承包水田裏種植了40畝有機水稻(當時是綠色食品)。雖然秋後單位面積產量低於普通水稻,但稻米質量明顯提高,價格比普通水稻高壹倍,這對村裏的農民是壹個很大的鼓舞。從65438到0999,整村(過渡期)有機水稻實驗示範面積擴大到900畝。2000年,村委會掛出了“黑魚泡有機大米示範農場”的牌子。2002年,農場2000畝水稻、800畝水產品、1000畝中藥材、2800只羊通過了國家環保總局南京郭桓有機認證中心的認證,成為全國第二個、內蒙古自治區第壹個有機水稻認證。當年2000畝(轉化期)有機水稻平均收入比普通水稻每畝400多元,參與種植的農民平均收入6000元,農場也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2003年,公司註冊成立,有機農業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到2005年底,公司建立了五個基地(有機水稻種植基地、有機水產養殖基地、有機中藥材種植基地、有機庭院經濟基地、有機沙產業發展基地)、兩個加工廠(有機水稻加工廠、有機肥加工廠)和兩個養殖場(有機種子養殖場、有機畜禽養殖場),向翁旗東部水稻種植區及相鄰的敖漢旗、乃發展有機農業。有機大米獲證面積達到12000畝,有機大米、有機稻種、有機牛、羊、雞、魚、鮮菇、沙棘果也獲得農業部“中國綠色”有機認證中心的正式認證。

建基地,做好生產第壹車間

公司采用“企業+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發展有機農業。作為基地,它是有機食品生產的第壹車間,而作為農民,它是有機食品生產的工人。為了加強有機農業的安全生產管理,確保有機食品的質量,公司采取了壹系列強有力的保障措施。

壹是推進有機農業(食品)標準化生產。在生產過程中,嚴格執行農業部頒布的有機農業國家標準和有機農業技術規範,具體來說就是做到“六統壹”,即統壹制種、統壹育苗移栽、統壹除雜凈化、統壹用肥、統壹收割脫粒、統壹加工銷售。比如水稻種子是公司統壹提供的,有機肥也是公司統壹調配的,費用在秋後購買水稻時扣除。秋天收割脫粒,統壹在公司指定的地裏,脫粒後不允許存放在家裏,等等。統壹的技術規範促進了農民按照標準化組織生產。

二是建立健全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公司在生產過程中建立了完善的各項管理制度,如農民的“農事記錄”、公司的視頻資料、舉報獎勵制度、處罰措施等。如果有人使用化肥或除草劑,舉報人將獲得獎勵,違反者將停止使用該地塊3年,並根據畝數和產量繳納壹定罰款。

三是解決肥料問題。公司建立了統壹的有機肥廠,每年生產5000噸有機肥。公司還采取了有機畜禽分開飼養,保本增值的方式,為470戶提供了4只羊,為800戶提供了2萬只土雞,主要用於還田還糞,發展有機農業。

第四,搞好基地的生態環境建設。幾年來,公司集資圈地654.38+0萬畝,綠化5000畝,飛播草5000畝,修復池塘水面2000畝,修幹渠2000米,實現了“青山綠水,空氣清新”的有機農業生產基地生態環境。

五是聘請專家加強技術指導。公司聘請吉林省農科院退休水稻育種專家作為技術顧問,具體負責公司的有機水稻育種和種植。聘請承德華珍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技術顧問,帶徒弟到公司開發有機生物菌肥。在翁牛特旗農業部門技術人員的幫助下,對有機農業的科技知識進行了培訓,並進行了現場技術指導,大大提高了種植戶的科技水平。

拓展市場,搭建農民致富的金橋。

有機食品物美價廉,適合某些消費群體。產品銷售是壹個關鍵問題。公司起到了龍頭企業的作用,壹頭鏈接農民搞好生產,另壹頭鏈接市場把產品賣到全國各地,搭建了農民和市場的橋梁。

首先是建立銷售分公司和辦事處。上海黑魚、泡泡有機大米銷售公司相繼成立,並在北京、沈陽、重慶設立了三個辦事處。通過分公司和辦事處,黑魚泡水的“環康”牌有機大米已銷往北京、沈陽、重慶、天津、南京、溫州、濟南、泰安等地。

二是以團購和促銷為主。幾年來,在有關部門的幫助下,“環康”牌有機大米先後進入國務院、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等單位的離退休幹部活動中心,團購單位達到26家,通過團購年銷售大米654.38+0.4萬斤。

三是想辦法擠進大型超市。公司生產的有機大米先後擠入北京易初蓮花超市(泰國壹家連鎖店)和重慶興隆百貨(重慶最大的超市)。通過大型超市的銷售,公司的知名度得到了逐步提高。

翁牛特旗黑魚泡子有機農牧發展公司通過打造品牌、基地、拓展市場,推動農民發展有機農業。截至目前,公司有機農牧業帶動農戶1000余人,年均增收4000余元,社會效益400余萬元。

目前市場上的農產品都在爭搶有機牌,有機農業無形中成了熱點。針對這壹現象,中國科學院院士張啟發近日在此間表示,中國不可能大規模實施有機農業。有機農業盲目變熱是不可取的,要防止不誠信的行為。

中科院院士在最近的壹次農業論壇上表示,有機農產品作為壹種高檔農產品,在生產上有非常嚴格的要求,只允許綠色、生態的生產方式,不允許使用化肥、化學農藥等農業生產資料,對土壤質量也有很高的標準。如此高的門檻,決定了有機農業只能在小範圍、小數量上進行,以滿足少數高端消費者的需求。

張啟發說,在中國大規模實施有機農業肯定是不可能的。大量地做它是困難的。他舉了壹個生物殺蟲劑的例子。有機農業生產中,不允許使用化學農藥,允許使用生物農藥。而生物農藥作用有限,特異性很強。壹般來說,壹種藥物只能殺死壹種昆蟲。對於像水稻這樣的農業工程,在壹個生產周期中會出現不止壹種害蟲。用生物殺蟲劑殺死壹只蟲子,當蟲子再次出現時,我們必須找到壹種藥物。生產工藝非常復雜,成本非常高。

這位中科院院士呼籲,國內農民要更加重視大多數人吃飯的問題,主力軍要始終瞄準主流消費群體的需求,確保大多數人的農產品優質、安全、價格適中。他說,如果嚴格要求,有機農產品的高成本註定了其高售價,其市場份額不可能很高。如果市場被有機品牌炒作,那麽就會出現不誠信的行為。在中國的壹些地方,有機農業生產基地實際上使用的是化學農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