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租赁信息 - 誰能提供國外綠色建築促進建築業可持續發展的研究?

誰能提供國外綠色建築促進建築業可持續發展的研究?

綠色建築——可持續發展建築

發展是人類社會永恒的主題。然而,面對人口劇增、土地沙化嚴重、自然災害頻發、溫室效應、淡水資源枯竭等人類生存危機,人類不得不明白“我們只有壹個地球”。因此,1992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制定並通過了《全球議程21世紀》,為在全球範圍內推進可持續發展戰略提供了行動綱領。“可持續發展”作為21世紀的主旋律,開啟了人類文明發展的新篇章,帶來了人類社會各個領域、各個層面的深刻變革。“建築”作為壹個古老的行業,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走“綠色建築”之路。綠色建築與自然的和諧將實現經濟、人口、資源和環境的協調發展。

1綠色建築概念

從遮風擋雨、惡劣自然環境的遮風擋雨,到如今四季如春的智能建築,人們創造了“百年大計”,享受了現代文明,但同時也帶來了人與自然的隔絕,以及建築活動對環境的沖擊和破壞。因此,學者們提出了“綠色建築”(或“生態建築”、“可持續建築”)的概念,可以概括為:

(1)建築自然環境:空氣、水、土壤清潔,不受惡劣自然環境的危害,不易遭受自然災害的襲擊。

(2)建築的資源利用:水、能源、材料等資源應得到有效利用,即能源和資源的利用最大化,消耗降到最低。建築物的圍護結構——外墻、門窗和屋頂,應采用高效保溫隔熱結構;充分利用太陽能;良好的自然采光系統;氣密性好,通風系統好,特點是保證夏季充足的自然通風條件。

(3)建築施工:施工時應盡量減少噪音,註意粉塵排放和運輸,合理處理建築垃圾。

(4)建築材料的選擇:盡可能使用可重復使用的材料,積極利用工農業廢料;室內裝修應選擇無環境汙染的油漆、地毯、膠合板、塗料和膠粘劑。

(5)建築物的廢物排放:減少建築物的汙染排放;生活用水可以分類多次再利用;糞便可脫水滅菌制成農家肥,或發酵綜合利用。

(6)建築周邊環境:盡量保持和開辟綠地,在建築周圍種植樹木,改善景觀,維持生態平衡,達到防風遮陽的效果。

(7)建築的文化景觀:積極保護建築附近有價值的古文化或建築遺址。

(8)建築物的費用選擇:建設費用和運行管理費用經濟合理。采用適當的先進技術,降低施工運營成本,節約施工成本。

(9)建築物的拆除和回收:回收和再利用資源。舊建築拆下來的建築材料,如磚石、鋼材、木材、板材、玻璃等,要盡可能保護好,根據不同情況回收利用。總之,“綠色建築”可以概括為“資源節約型建築”。有人將其歸類為有4個“R”的建築,即“減少”,減少建築材料、各種資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可再生”,使用可再生能源和材料;“回收”,利用回收材料建立廢物回收系統;“再利用”是指在結構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對舊材料進行再利用。因此,綠色建築是壹種有效利用資源和能源、保護環境、對自然友好、舒適、健康、安全的建築。

2.國內外綠色建築發展現狀

21世紀是人類從“黑色文明”向“綠色文明”過渡的新時期。在尊重傳統建築的基礎上,倡導與生俱來的綠色建築將成為21世紀建築的主題。圍繞這壹主題,我們在壹些領域和壹些方面朝著“綠色建築”的目標進行了積極的探索並取得了進展。有很多好的勢頭。(1)全社會的環保意識不斷增強,建造綠色建築和健康住宅正成為越來越多開發商和建築師追求的目標。人們不再關註單體建築的質量,更關註小區的環境。他們不僅關註結構安全,還關註室內空氣質量,不僅關註材料的耐久性和低成本,還關註材料消耗對環境和能源的影響。與此同時,用戶的自我保護意識也在增強。今天,人們不僅越來越關註燃氣、電器和建築結構中可能出現的隱患,也加強了對壹些慢性危害人體健康的事物的認識。人們已經意識到“綠色”與我們息息相關,室內空氣汙染引發的法律糾紛也時常見諸報端。

(2)“綠色建材”的開發與應用。傳統建材行業是國民經濟中非常重要的基礎產業,是自然資源消耗最高、生態環境破壞最大、大氣汙染最嚴重的行業之壹。隨著環保意識的不斷提高,人們開始重視新型建築材料的研究,尋求既能滿足材料性能要求,又能改變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材料。“綠色材料”的概念是在1988年國際材料科學研討會上首次提出的。隨後,許多國家制定了“綠色建築材料”的性能標準,提出了“GreenHighPerformanceConcrete”(GHPC)的新概念,致力於新材料的開發。綠色混凝土越來越受到工程界的青睞,人們正在朝著這個目標前進。經過不懈的努力,高性能混凝土已經出現並取得了顯著的成果。日本新建的世界最長懸索橋明石跨海大橋全長3910m,中跨1990m。它已在兩個錨墩中使用了400,0,000高性能混凝土,其預期使用壽命為65,438+0,000年。連接英國和中國的海底隧道的高性能混凝土需要200年的使用壽命。最近,法國研制成功了超高性能混凝土(簡稱RPC),活性粉末就是其中之壹。

混凝土(簡稱RPC),其強度可達800MPa。超高性能、新型結構和部件制成的型材甚至可以替代部分金屬材料。壹座著名的人行橋建在加拿大的舍蔔洛克鎮。該鎮地處寒冷潮濕地區,最低氣溫達到-40℃。采用RPC—200鋼管混凝土桁架橋,混凝土強度達到200MPa。此外,環保健康的壁紙、塗料、地毯、復合地板、管道纖維增強石膏板、乳膠漆等建築材料也開始應用,塑料金屬復合管正在取代鍍鋅管。

(3)頒布與綠色建築相關的標準和規範。我國已經頒布或即將頒布的與綠色建築相關的標準規範有:JGJ 26-95《民用建築節能設計標準》、GBJ121—88+0-88《建築隔聲評價標準》、JBJ 11-82《住宅隔聲標準》、5065438+。T01238-98《外墻外保溫施工技術規範》50189-93、《天然石材制品防輻射分級標準》、《北京市綠色家居裝飾工程驗收標準(試行)》等。這些標準正在成為建築施工中必須遵守的行為準則。隨著新技術的出現,新標準會不斷出現,更新舊標準。

(4)國家和地方各級政府制定了壹系列政策法規來保證綠色建築的實施。建設部、國家經貿委、質量技術監督局、國家建材局聯合下發了《關於淘汰住宅建設落後產品的通知》(建監發[1999]295號)。通知中規定,從2000年6月1日起,新建住宅淘汰砂鑄鐵排水管,推廣使用UPVC塑料排水管,符合排水用柔性接口鑄鐵管及配件標準(GB?T12772—1999)柔性接口機制鑄鐵排水管。禁止使用冷鍍鋅鋼管,推廣使用鋁塑復合管和交聯聚乙烯管。同時還規定,各直轄市、沿海地區大中城市和人均耕地面積低於530㎡的大中城市新建住宅,要限期逐步禁止使用實心粘土磚,積極推廣采用與之相匹配的新型建築結構體系和新型墻體材料。在建築施工方面,根據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汙染防治法》,國家環保總局和建設部於2006年6月7日聯合發布了《關於有效防治城市揚塵汙染的通知》,壹方面要求各級行政主管部門對建築施工揚塵等揚塵汙染防治進行監督管理,另壹方面明確要求建築施工、拆遷、市政等施工單位防治揚塵汙染。采取綜合措施,積極實施“黃土不露天”工程。許多企業通過了ISO14001環境管理標準。

(5)從1992開始,我國先後在北京、河北、遼寧、甘肅、寧夏等八個城市開展了建築節能試點和試點社區建設工作。1999期間,先後組織了20個試點項目和試點小區,部分地區還開展了不同類型的建築節能試點,推動了節能建築的建設。在中國的農村,建設了壹批生態農業園區,比如張家港生態鄉村建設,是清華大學建築系的教授。他們根據張家港的地貌特點,充分利用當地的水資源、土地資源、氣候條件、日照、空氣等自然條件,建設集農田種植、水產養殖、畜牧養殖、庭院種植、房屋種植於壹體的生態農村居住區,使生產生活融為壹體。這樣節約了能源,減少了垃圾的排放,保護了環境。

(6)20世紀90年代,發達國家紛紛組織起來探索可持續發展之路,被稱為“綠色建築挑戰”(Green

建築挑戰).匹茲堡的CCI(ConservationConsultantsInc Inc .)中心和卡耐基梅隆大學的智人辦公室是美國著名的綠色建築,也是可持續發展設計的典型範例。現在它們已經成為展示節能、資源回收和相關技術的場所。2000年悉尼奧運會是壹屆綠色奧運會,保護生態可持續發展是上屆奧運會的主體。綠色環保的理念滲透在各個方面,如:比賽場館路燈的電力由太陽能轉換而來,賽場采用兩臺天然氣發電機同時供電,每臺功率500kW,發電機產生的有害氣體比傳統的樹幹傳輸方式減少40%;在跳水和遊泳場館中,空調系統只為觀眾提供冷卻,並不到達遊泳池,這意味著在冷卻體育中心觀眾席區域和加熱遊泳池的過程中減少了能耗。以體育村為代表的節能建築也為太陽能技術的廣泛應用提供了新的範例。體育村的電力能源,包括照明和供暖,來自安裝在屋頂的太陽能電池板,而在新聞中心,太陽能轉換裝置還可以通過屋頂通風發揮空調作用。澳大利亞保持著世界上最高的太陽能轉換記錄,轉換率為2415%。盡可能使用可回收材料作為建築材料。比如新聞中心的房間隔斷材料就是用稻草和紙板做的木框,這些建築材料在奧運會結束後可以重復使用。回顧近年來“綠色建築”的發展,我們可以看到,

綠色意識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綠色建築從默默無聞到時尚,從理想到現實,發展迅速,成效顯著。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這個過程中有很多不足和遺憾。只有堅持不懈的努力,“綠色世界”才能實現。2008年,中國將在北京舉辦奧運會。我們的口號是“建設綠色北京,迎接綠色奧運”。以申奧為契機,呼籲更廣泛的公眾環保意識和參與,“保護環境,從我做起”,樹立“綠色中國”的理念,迎接綠色奧運的到來。讓我們壹起努力建設我們美麗的綠色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