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租赁信息 - 傣族的習俗和活動

傣族的習俗和活動

傣族龍舟賽

傣族人有自己的語言。語言屬於漢藏語系壯傣語支。西雙版納和德宏這兩種流行的傣語是拼音文字,由印度南部的巴利文演變而來。傣族不僅能歌善舞,還創造了燦爛的文化,其中以傣歷、傣藥和敘事詩最為著名。傣歷年是陽歷年,月是陰歷月。壹年分為三季:冷、熱、雨,每三年的九月是閏月。泰國、緬甸等地至今仍普遍使用這種歷法。傣醫藥與蒙、藏、維醫藥壹起成為中國最著名的四大民族醫藥體系。傣族地區流傳著許多敘事長詩,如《趙樹屯與楠木納諾》、《蘭家溪河》、《阿依的故事》等。傣劇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大多數傣族人信仰小乘佛教。

西雙版納傣族橡膠產量大幅增長。普洱茶馳名中外,地方和鄉鎮企業發展迅速,有采礦、機械、電力、化學、陶瓷、皮革、造紙等廠礦。

傣族的主要節日是傣歷新年——潑水節、閉幕節和開幕節。“潑水節”是傣族辭舊迎新的傳統節日,時間是公歷4月中旬。節日期間的主要活動有祭祖、堆沙、潑水、丟包、賽龍舟、打火和歌舞狂歡。

禁忌:禁止外人騎馬、趕牛、挑擔、蓬頭垢面進入寨子;進入傣家竹樓,要在門外脫鞋,往裏輕走。不能坐在壁爐上方或跨過壁爐,不能進入主人的內室,也不能坐在門檻上;壁爐上的三腳架不能動,火不能蹬;不要在家裏吹口哨剪指甲;不要用衣服當枕頭,也不要坐在枕頭上;晾衣服時,上衣要在高處晾,褲子和裙子要在低處晾;進入佛寺要脫鞋,避免觸摸小和尚的頭部、佛像、長矛、橫幅等佛教聖物。

日常飲食習慣大部分傣族人都有日食兩餐的習慣,以大米和糯米為主食。德宏傣族的主食是粳米,西雙版納傣族的主食是糯米。通常是立即食用。人們認為粳米、大米需要立即食用,不失去原有的色、香,所以不吃隔夜飯或很少吃,習慣用手捏米。農民工經常在野外吃魚餐。他們用香蕉葉或大米做成糯米球,可以和鹽、辣椒、酸肉、烤雞、米楠(傣語是醬的意思)和苔松壹起吃。所有的菜和小吃都以酸為主,如酸筍、酸豌豆粉、酸肉、野酸果;我喜歡吃酸菜幹,它的制作方法是將蔬菜曬幹,然後放入水中煮沸,加入木瓜使味道變酸,然後曬幹儲存。吃的時候放壹點炒菜或者放在湯裏。這種酸菜有些地方的傣族人幾乎每天都吃。據說傣族人之所以經常吃酸菜,是因為他們經常吃不容易消化的糯米食物,酸的食物有助於消化。日常肉類是豬牛雞鴨,不吃或少吃羊肉。生活在大陸的傣族人喜歡吃狗肉,擅長烤雞、燒雞,對魚、蝦、蟹、螺、苔等水產品十分喜愛。用苔蘚吃是傣族特有的風味菜肴。傣族人吃的青苔是春天河裏巖石上的青苔,最好是深綠色的。釣上來後撕成薄片,曬幹,用竹簽穿上備用。做菜的時候,厚的用油炸,薄的用火烤。酥脆後碾入碗中,再倒入燒開的油,再加鹽攪拌,湯圓或臘肉蘸食,鮮美無比。烹飪魚,多以酸魚或烤香茅魚為主,此外還有做魚排饢(即烤魚加香菜等調料搗碎)、魚凍、烤魚、白醬鱔魚等。吃螃蟹的時候,壹般是連殼帶肉剁成蟹醬做飯。傣族人稱這種蟹醬為“蟹南米布”。苦瓜是產量最高、消費量最大的日常蔬菜。除了苦瓜,西雙版納還有壹種苦筍,所以傣味裏也有壹種苦味。有代表性的苦菜是用牛膽等食材烹制的牛皮和涼菜的混合菜。

傣族地區濕熱,昆蟲種類繁多。以昆蟲為原料制作各種風味菜肴和小吃,是傣族食品的重要組成部分。經常吃的昆蟲有蟬、竹蟲、大久保、鱉、蟻卵等。捉蟬是夏天的每個傍晚。蟬群落在草叢中時,蟬翅被露水浸濕,飛不起來。女人們趕緊把蟬挑到竹筏裏,放在鍋裏烤成醬。蟬醬具有清熱解毒、止痛消腫的藥用功能。傣族人普遍喜歡吃蟻卵,他們經常吃壹種在樹上築巢的黃色螞蟻。取蟻卵時,先把螞蟻趕走,再取卵。螞蟻卵大小不壹,有的綠豆大,有的米粒小。它們又白又亮,洗幹凈晾幹,和雞蛋壹起煎。它們很好吃,可以生吃也可以煮著吃。生吃的時候做成醬,熟了和雞蛋壹起炒。常用的酸味水果和苦瓜。

傣族人嗜酒,但酒精度不高。是他們自己釀的,味道很甜。茶是當地特產,但傣族人只喝不加香料的大葉茶。飲用時,只在火上炒至焦爛,沖泡後略飲。嚼著檳榔,混著煙草和石灰,壹天到晚。因為長期咀嚼,嘴唇牙齒發黑,口液如血,讓人覺得很美。燒陶業比較發達,食具多為女性燒制。

人們在傣歷1367慶祝潑水節。

節日、禮儀與祭祀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許多節日都與佛教活動有關。潑水節是傣族每年六月舉行的最大的節日。屆時將供奉佛教徒,並宴請僧人、親友,以潑水互賀。潑水節期間,除了酒和蔬菜,還有許多傣味小吃。如果有壹種糍粑,是用糯米和糖餡做成的圓餅,外面裹上抹了蠟油的芭蕉葉,可以用火烤,也可以油炸蘸蜂蜜。切絲就是將米粉用水攪拌成顆粒,蒸熟,然後搗碎成球,卷成又薄又大的圓餅,冷卻後疊放,吃的時候放在碗裏焯壹下,撒上各種調料。潑水糍粑是用糯米粉做成的,用紅糖蒸熟,裹上壹層炸豆面,再裹上芭蕉葉作為犒勞。還有用油炸糯米泥做的鍋巴。比較重要的節日有收節(傣族歷7月15)和開節(傣族歷2月15),都是小乘佛教節日。新平、元江、景谷和金平的傣族人慶祝春節、端午節和中秋節等。,其內容和活動大體與當地漢族相同。典型的食物有狗肉湯鍋、幹豬肉、鹹蛋和幹鰻魚。傣族節日

西雙版納的傣族,家家都要幫忙蓋房子。新房竣工,要恭喜新房。首先,小夥子上樓,扛著牛頭,唱著祝福的歌。成熟的男人扛箱子,結了婚的女人拿被褥。女孩們輪流搬運食物。然後他們在壁爐上支起三腳架,放在桌子上,買酒備菜,唱著祝賀新房的歌。村民們也想給他們的主人送些吉祥的禮物。

“抓黃雞”是西雙版納青年男女通過吃謠言來尋求愛情的壹種方式,即姑娘把扒雞拿到集市上賣。如果買家是女生的情人,女生會主動拿出凳子讓他坐在旁邊。通過交談,如果雙方相愛,兩人會抱著雞,拎著凳子到樹林裏傾吐感情;如果買家不是女孩的情人,女孩會加倍要價;再比如“喝點酒”。壹男壹女訂婚,男方拿起酒菜,去女方家請客。客人散了,男的由三個男的陪著,女的和她的三個女的陪著,擺了壹桌。“吃點酒”就是吃三道菜:第壹道是辣的;第二種方式是多放鹽;第三道菜應該有甜食。它意味著熱情、深沈和甜蜜。婚禮當天,婚禮會在雙方家裏舉行,大多是先在女方家裏舉行。婚宴上,桌上要鋪上綠色的芭蕉葉,菜肴包括象征吉祥的血旺(白旺)、年糕和各種菜肴。酒席前,新郎新娘要做壹個綁禮,即婚禮用壹根白線繞過雙方的肩膀,兩根白線分別綁在新郎新娘的手腕上,象征純潔。然後,老人把糯米捏成三角形蘸上鹽,放在壁爐上壹個三腳架的頂點上,讓它燃燒後自然脫落,象征著愛情堅如鐵。元江大坪鄉的新娘進門後要和新郎坐在板凳上,吃糯米拌四個蛋,喝兩杯酒;沅江邊的傣家新娘進門,男方給每位送別者4塊肉,4根排骨,4個丸子,4塊酥肉,然後吃晚飯。

傣族葫蘆絲

傣族人也崇拜村裏的社神。傣族人稱之為“去拉曼”或“皮曼”,是壹種保護神。他們壹年崇拜兩次。播種前,他們祈求豐收,秋收後,他們感恩。他們集體殺壹頭牛或壹頭豬,每家準備貢品,送到供奉社神的房間。看完祭祀詞,大家就吃飯。俱樂部的新成員應該向社會之神提供雞肉、葡萄酒和熏肉條。在猛海等地,宰牛吃魚牛皮的習俗依然存在。西方版的壹個部落神,有些祭品壹定是黑牛和白豬。元江、新平等地的傣族普遍崇拜龍樹、龍神。沅江上的傣族人每年農歷三月祭龍樹時,全村人都會宰殺紅牛,宰殺前會用白灰塗滿,並在上面鋪上紅綠兩色的布。在同壹個月裏,為了保護牲畜的安全,豬會被獻祭給“天地”。

在傣族中,特別是在壹些偏遠地區,烹飪時還存在壹些禁忌,如:先從根部燒柴火;不要越過火坑;不能隨便在壁爐上移動三腳架之類的。

典型食物傣味冷熱鹹菜有典型的菜肴和小吃。如:椰子砂鍋雞、炒芝麻酥、牛肉皮、酸肉、烤魚、泡椒牛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