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租赁信息 - 為什麽塑料不能回收?

為什麽塑料不能回收?

1廢塑料的環境影響

1.1廢棄塑料包裝材料造成的“白色汙染”

塑料因其價格低廉、成型方便而被廣泛用作各種產品的包裝材料。隨著現代塑料工業的發展和消費水平的提高,大部分是壹次性的,造成了環境汙染。如白色發泡聚苯乙烯塑料用作家用電器、工業儀器儀表、快餐盒、飲料杯等的包裝材料。其特點是體積大,重量輕,不腐爛,不分解,用後丟棄,造成鐵路沿線、河道、城市、景點到處都是白色泡沫,嚴重影響環境和城市衛生,被稱為“白色汙染”。

據文獻報道,1995年我國塑料制品總產量近700萬噸,其中用作包裝材料的約170萬噸。這些包裝材料中約有50萬噸作為固體廢物進入城市固體廢物處理系統,另壹部分被用戶扔掉,形成塑料垃圾。這些塑料垃圾散落在繁忙的城市、旅遊景點的路邊、綠地或行道樹上,破壞了城市景觀,影響了市容市貌;在多風的城市,亂丟的塑料袋隨風起舞,對城市供電系統構成極大威脅。1996天津市發生了十幾起塑料袋纏繞在架空供電線路上造成的短路事故。食品和飲料的塑料包裝是蚊蠅和細菌生存繁殖的溫床,極易造成病菌傳播,影響環境衛生和城市公眾健康。

1.2廢塑料填埋場對環境的影響

目前,將廢塑料作為垃圾送往城市固體廢物填埋場是處理廢塑料的主要方法。隨著塑料工業的快速發展,廢塑料的產量與其成正比,由此引發的環境問題日益突出。首先,填埋侵占有限的耕地,嚴重浪費土地和資源。二是塑料垃圾填埋後長時間不會腐爛,危害未來。耐腐蝕、抗細菌是塑料制品的優點之壹,但成為垃圾後卻成為科學家們頭疼的問題。在沒有空氣和光線的情況下,微生物很難分解有機物,塑料垃圾在填埋200年後也能分解。第三,塑料垃圾填埋後長期被雨水沖刷,將大量有害物質帶入人類生存環境,對後代造成危害。綜上所述,以填埋方式處理塑料垃圾對環境的汙染是壹種長期效應,在實際處置中應避免這種方法。

農用塑料薄膜的使用給農業生產帶來了很大的發展,但破損、亂扔的塑料薄膜也對土壤造成了很大的危害。薄膜碎片在土壤上形成屏障層,使耕地變壞,阻礙植物根系的發育和水分養分的吸收,毒害土壤。

1.3廢塑料焚燒對環境的影響

為了解決占地面積大、成本高、對環境長期破壞的問題,許多國家都在積極發展廢塑料焚燒設備,並利用焚燒產生的熱量發電,實現資源再利用。然而,這種看似簡單的方法卻隱藏著巨大的危害。

在塑料的熱分解過程中,聚合物發生裂解,釋放出大量有害氣體。如聚苯乙烯塑料在80℃以下能保持組成不變,超過280℃時分子量開始下降,產生揮發性氣體,其中含有44%的苯乙烯單體、22%的二聚體、三聚體和少量的甲苯、乙苯等對環境有害的物質。焚燒PVC塑料不僅會產生氯氣、氯化氫和二惡英氣體,還會產生C0、NOx、甲醛、氯乙烯和苯乙烯等有害氣體,對生態環境影響很大。

塑料焚燒過程中,塑料填充、染色等無機金屬也揮發到大氣中,如鉛、砷等有害物質,造成空氣汙染。

從上面可以看出,隨著塑料工業的不斷發展,塑料廢棄物對環境的影響越來越大,對人們的生產生活造成了壹定的危害。因此,如何防止塑料垃圾的危害已成為各國塑料工作者和環保工作者關註的焦點。目前除了填埋和焚燒,還有根據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原則發展起來的化學方法和物理方法,使塑料廢棄物資源化,變廢為寶,造福人類。

2廢棄物及資源化處理方法和技術

廢舊塑料的回收利用是保護環境的重要手段,也是充分利用現有人力資源的重要途徑。據悉,美國回收塑料年均增長率達到16%,1988達到215000噸。我國塑料行業起步較晚,廢舊塑料回收利用剛剛起步。在各大城市,壹些個體戶用廉價的設備和廉價的勞動力處理廢塑料。這些小攤在處理中往往會帶來二次汙染,對環境造成更嚴重的破壞。比如成都商報6月份報道的郫縣秦家廟小學80多名小學生集體中毒事件,1999,起因是某操作人員使用廉價設備處理廢塑料時,有毒氣體泄漏。另據報道,雙流某個體加工攤點利用醫院廢舊塑料針頭制作民間包裝食品袋,其流入社會造成的危害可想而知。

2.1廢塑料回收處理方法

塑料的回收不同於金屬、紙張和玻璃的回收。由於各種塑料的物理化學特性的差異和各種塑料的不相容性,它們的混合物不適合加工。因此,每種塑料必須單獨收集,然後單獨處理。在收集和分類過程中,要防止汙物和外來雜質混入,否則會影響回收物的再利用。

不同類型的塑料有不同的使用壽命。比如低密度聚乙烯主要是薄膜制品,使用壽命1 ~ 2年;PVC管使用壽命更長,可達10年以上。因此,在加工利用廢塑料時,應根據塑料的來源、種類、汙染程度和混合條件,選擇合適的回收方法,使廢塑料轉化為適合再加工的材料。表1顯示了不同種類塑料的回收方法。

表1不同種類塑料的處理方法

原料

處理方法產品類別

種類

顏色

A PE,PP,PS,床上用品,塑料盒,塑料件(工業廢料,100%塑料),單色分級,比重篩選,風選,粗碎,洗滌,幹燥,造粒。市場上可買到的回收顆粒(PE、PP、PS) B PE、PP、PS、ABS,用作電線護套和模制塑料部件。

彩色

黑色

風選、分揀、粗碎、粉碎、水洗、烘幹、熔化成型線輥、堆、U型槽、棒、板、架、原料、長凳、容器、人工魚礁、C APP、PE、聚合物、回收廢品、容器、工業產品(城市排放的塑料,不包括PVC)、去除雜色PVC、粗碎、熱分解等等。

塑料回收中遇到的首要問題是廢塑料的收集。要使收集工作順利進行,需要提高公民的環保意識,變被動收集為主動付費,需要產生廢塑料的企業部門和處理部門的密切配合。如果生產部門要將廢塑料分類收集,分別運送,將為加工部門的回收利用提供有力保障。

2.2廢塑料回收技術

2.2.1廢塑料的熔融處理

這項技術是目前回收廢塑料最經濟、最方便的方法,因為它可以充分利用全部物質和能量。其基本原理是將廢塑料粉碎後送入熔融裝置,在其熔融溫度下熔融廢塑料,經擠出造粒、冷卻造粒後得到二級母粒。該技術遇到的主要問題是高能耗和廢塑料中填料的影響。

2.2.2廢塑料水解回收技術

通過縮聚產生的塑料樹脂,例如聚氨酯、聚酰胺、聚酯和聚碳酸酯,可以被水解以將這些聚合物恢復為原始單體或中間體。塑料的結構在加工和使用中是穩定的,聚合物的分解需要壹定的外界條件。圖1是聚氨酯軟泡的分解示意圖,水解後的產物可作為泡沫生產的起始原料。

2.2.3廢塑料含油回收技術

塑料是由石油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當施加能量切斷原子鏈時,可以得到類似油分子結構的物質。利用這壹原理,通過加熱分解和蒸餾可以獲得汽油和柴油等石油燃料。這個過程被稱為塑料上油。圖2是塑料塗油過程的流程圖。

註油工藝出油率可達75% ~ 80%以上,生成的油可作為燃油鍋爐用油。該技術比其他廢塑料處理技術難度更大,成本更高,但從環保角度來看是壹種合適的處理技術。

2.2.4高溫熱解處理廢塑料

高溫熱解是指高分子材料在高溫下發生熱降解,同時釋放出大量氣體。處理過程如下:燃燒區有壹層沙子,通入氣體使沙子像液體壹樣流動形成流化床。待處理的廢料被放置在流化床上。反應器是壹個完全封閉的系統,溫度可達600 ~ 900℃。處理廢塑料時,可獲得44%的燃氣、26%的芳烴、輕汽油和焦油的混合物以及30%的固體殘渣。

該方法適用於處理帶有金屬箔或金屬塗層的塑料制品。燃氣和油的混合物可以用作燃料,但剩下的30%殘渣必須再加工。

2.2.5燃燒法處理廢塑料

對於那些被汙染的廢塑料和回收的廢塑料制品,焚燒是其最終歸宿,這樣就可以獲得廢塑料的熱能。廢塑料的熱值與同類燃料油相當(見表2),燃燒獲得的熱能可用於發電。

塑料制品作為壹種新型材料,具有重量輕、防水、耐用、生產技術成熟、成本低等優點,在世界各地被廣泛應用,並呈逐年增加趨勢。塑料包裝材料在世界市場上的增長率高於其他包裝材料。塑料包裝材料從1990到1995年均增長率為8.9%。

中國是世界十大塑料制品生產和消費國之壹。1995年中國塑料產量519萬噸,近600萬噸塑料來到日本。當年中國塑料消費總量約為11萬噸,其中包裝塑料211萬噸。大部分包裝塑料以廢膜、塑料袋和發泡塑料餐具的形式被丟棄在環境中。這些廢塑料包裝散落在市區、風景旅遊區、水體、道路上,不僅影響景觀,造成“視覺汙染”,而且由於難以降解,對生態環境造成潛在危害。

據調查,北京市生活垃圾3%為廢塑料包裝,年總量約654.38+0.4萬噸;上海生活垃圾中7%為廢塑料包裝,年總量約654.38+0.9萬噸。在天津,每年的廢塑料包裝也超過654.38+萬噸。北京每年約有23億個塑料袋、2.2億個壹次性塑料餐具、675萬平方米廢棄農膜被丟棄在環境中。人們戲稱之為“郊區白。”

“白色汙染”的主要危害是“視覺汙染”和“潛在危害”:

1,“視覺汙染”。散落在城市、旅遊區、水體、道路上的廢塑料包裝,給人的視覺帶來不良刺激,影響城市和景點的整體美感,破壞市容景觀,從而造成“視覺汙染”。

2.“潛在危險”。廢塑料包裝進入環境後,難以降解,產生長期的、深層次的生態環境問題。首先,廢棄塑料包裝材料混入土壤會影響作物對養分和水分的吸收,導致作物減產;二是陸地或水中的廢棄塑料包裝被動物當作食物吞食,導致動物死亡(此類案例常見於動物園、牧區、海洋);再次,混有生活垃圾的廢塑料包裝處理難度大:填埋會長期占地,混有塑料的生活垃圾不適合堆肥,分類後的廢塑料也因為無法保證質量而難以回收。

目前,人們對“視覺汙染”問題反映強烈,但大多數人對廢塑料包裝長期、深層次的“潛在危害”仍缺乏認識。

二、國內外防治“白色汙染”的壹般做法

1,國外“白色汙染”防治。

早在1985年,美國塑料包裝的平均消耗量就達到了23.4 kg,日本為20.1 kg,歐洲為15 kg。20世紀90年代,發達國家塑料包裝材料人均消費量更多(我國塑料包裝材料及其他塑料制品人均消費量為13.5438+02kg)。從消費來看,似乎發達國家的“白色汙染”應該很嚴重,其實不然。原因如下:壹是發達國家長期以來市容管理嚴格,很少有人隨便亂扔廢棄塑料包裝材料,基本杜絕了“視覺汙染”。二是發達國家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高。以美國為例。20世紀80年代以前,處理廢塑料的主要方式是填埋。後來發現塑料長期不降解。20世紀90年代後,他們轉向回收利用。

現在已經建立了壹套嚴格的分類回收體系,大部分廢棄塑料包裝材料得到回收,少部分轉化為能源或以其他方式進行無害化處理,基本消除了廢棄塑料包裝材料的潛在危害。

美國制定了《資源保護與回收法》,明確規定了固體廢物管理、資源回收和資源保護的技術研究、體系建設、運行和發展規劃。加州、緬因州、紐約等10州相繼出臺了包裝用品回收押金制度。日本在《再生資源法》、《支持節能再生資源法》、《回收包裝容器法》中作了專門規定,以促進廠商簡化包裝,明確廠商、銷售商、消費者的回收義務。德國在循環經濟法中明確規定,誰制造、銷售和消費包裝商品,誰就有義務避免產生、回收和處理廢物。德國的包裝法規將廢棄包裝材料的回收、利用和處置義務與商品的生產、銷售和消費權利聯系起來,將回收、利用和處置義務分解到商品及其包裝材料整個生命周期的每壹個細微環節,因此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2.中國防治“白色汙染”的方法及其利弊。

目前,中國已經開始采取行政和技術措施來防治“白色汙染”。

在行政方面,首先是加強管理。比如社會關註的鐵路兩側“白色汙染”問題,通過加強管理得到明顯改善。從1994下半年開始,鐵路部門對沿線區段進行分段。部分旅客列車使用袋裝垃圾,禁止旅客向窗外扔垃圾。不像以前,乘務員直接把垃圾掃出窗外,而是在車站卸下垃圾袋集中處理。現在使用袋裝垃圾的火車越來越多,隨意往車外扔垃圾的現象越來越少。2.9萬公裏的線路兩側基本消除了“白色汙染”。實踐證明,加強管理是防治“白色汙染”的有效手段。

二是禁止使用難降解的壹次性塑料包裝材料。杭州是中國第壹個禁止使用壹次性發泡餐具的城市。杭州9月5日1995市容環衛局、工商局、衛生局聯合發布《關於禁止使用泡沫塑料快餐盒的通告》,連續三天刊登在《杭州日報》上。管理部門在實施過程中發現,壹些個體流動攤販仍在銷售發泡塑料餐具。近日,杭州市人大常委會通過了《杭州市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條例》第三十五條規定,禁止銷售和使用泡沫塑料制成的不可降解壹次性餐具。違者可罰款500 ~ 5000元。該《規定》將從1997年9月15日起實施。武漢、哈爾濱、福州、廣州、廈門、寧波、汕頭等城市也頒布了相關政策法規,禁止當地使用壹次性泡沫塑料餐具。通過采取上述措施,壹定程度上緩解了“白色汙染”的危害。但是,從實踐的結果來看,單純的取締很難徹底解決“白色汙染”問題。所有發布禁令的城市都要求用紙制品或可降解塑料制品代替原來的耐火泡沫塑料制品。然而,替代品在價格和質量上無法與普通塑料制品競爭。所以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不考慮經濟杠桿的調節,只靠行政命令來操作是非常困難的。

第三,強制回收。幹凈的廢塑料包裝可以再利用,或者再用於造粒、煉油、制漆、建材等。回收利用符合固體廢物處理“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的總原則。回收利用不僅可以避免“視覺汙染”,還可以解決“潛在危害”,緩解資源壓力,減輕城市固體廢物處理負荷,節約土地,取得壹定的經濟效益。這是壹個標本兼治的好方法。但是回收應該是在廢塑料包裝進入垃圾之前。從垃圾場重新分揀廢塑料包裝不僅費時費力,而且廢塑料的利用價值很低。由於分類後的廢塑料制品太臟,很難按材質分類,質量無法保證。北京市環保局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確定了“回收為主,替代為輔,區別對待,綜合防治”的技術路線。1997 6月1日,北京市環保局、市工商局聯合發布《廢棄塑料餐盒回收處理通告》,要求北京市生產、經銷壹次性塑料餐具(含托盤、碗、杯)的單位或個人負責回收廢棄餐具或委托其他單位回收處理。通知還規定,1998的回收率必須達到30%,1999為50%,2000年為60%。通知發布後,生產、經銷單位和個人立即到當地環保部門申請登記,提出自己的回收計劃和具體保障措施。這是北京解決“白色汙染”的突破口。取得實效後,逐步增加強制回收的廢塑料產品種類和比例,最終消除“白色汙染”。天津市環保局完成了天津市防治“白色汙染”項目的可行性調查報告,提出了壹套防治方案,決心通過循環利用達到節約資源、消除汙染的目的。目前正在制定回收方案、試點工作運行圖、試點工作進展綱要,籌備天津白色汙染防治行業協會。

技術方面,壹是用紙代替塑料。紙的主要成分是天然植物纖維素,廢棄後很容易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因此可以解決上面提到的“潛在危害”,但也會帶來新的環境問題:首先,造紙需要大量木材,我國的森林資源並不豐富;其次,造紙過程會帶來水汙染。此外,紙制品在性能和成本上都無法與塑料制品競爭。目前我國也有以甘蔗稈、稭稈為原料生產壹次性餐具的做法,但仍處於試驗階段。

二是使用可降解塑料。壹定量的添加劑(如澱粉、變性澱粉或其他纖維素、光敏劑、生物降解劑等。)添加在塑料包裝制品的生產過程中,使塑料包裝制品的穩定性下降,在自然環境中更容易降解。目前,北京有19家單位開發或生產可降解塑料。測試表明,大多數可降解塑料在暴露於壹般環境3個月後開始變薄、失重、強度下降並逐漸碎裂。如果將這些碎片埋在垃圾或土壤中,降解效果並不明顯。使用可降解塑料有四個缺點:壹是消耗食物多;二是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仍不能完全消除“視覺汙染”;第三,由於技術原因,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並不能完全解決對環境的“潛在危害”;第四,可降解塑料因為含有特殊的添加劑,很難回收。

三、中國在治理“白色汙染”方面存在的問題

中國“白色汙染”防治存在的主要問題是:

1,沒有國家特別規定。

“白色汙染”的防治不能只靠企業或個人的自覺,而應采取強制措施約束市民和餐飲、交通行業工人的行為。比如,要求企業或個人對自身生產經營和消費活動中產生的廢棄塑料包裝材料進行回收;處罰隨意丟棄、堆放廢棄塑料包裝材料的行為。但到目前為止,我國還沒有制定這方面的國家法律法規。

2.缺乏相關的經濟政策。

為了調動廢舊塑料包裝材料回收、加工和利用企業的積極性,有必要給予這些企業優惠政策。現有的綜合利用優惠政策不足以使廢塑料包裝回收行業形成良性的市場機制。為了不增加政府負擔,同時體現“誰汙染誰付費”的原則,應要求垃圾產生者自行回收,不能自行回收的企業或個人支付回收費用,以補償回收者。這種做法在國外相當普遍,但目前國內還沒有這樣的經濟政策。

3,管理跟不上。

城市、風景旅遊區、交通幹線、水域的“白色汙染”,主要是管理不善造成的。餐飲、商業、鐵路、水運等部門對經營活動中產生的廢塑料包裝材料沒有采取嚴格的管理措施,任由顧客直接扔在地上或水中,甚至有工作人員將收集的廢棄物丟棄到窗口或水中。城市街道和旅遊區的配套設施還不完善,商場、餐廳、公園等繁華區域的垃圾桶密度太低,沒有分類垃圾桶。雖然市容環衛部門有禁止亂扔垃圾的規定,但執法檢查人員少,有法不依、有禁不止的現象普遍存在。

4、管理思想不統壹。

我國相當壹部分地區對“白色汙染”的危害認識不足,防治“白色汙染”尚未提上日程。有的地方提倡用紙代替塑料或使用可降解塑料解決“白色汙染”,有的地方提倡回收利用解決問題,管理思路仍不統壹。

5.人們的環保意識需要進壹步提高。

雖然城市居民的環保觀念較前幾年有所提高,開始關註環境問題,但還沒有落實到自己的行動上。隨意丟棄廢棄物、傾倒、亂扔廢棄塑料包裝材料的行為隨處可見。新聞媒體對“白色汙染”的報道大多集中在以紙代塑、使用可降解塑料等方面,缺乏對居民日常行為的引導和教育。塑料包裝的生產者、經營單位和消費者沒有責任感,既沒有履行義務的內在動力,也沒有回收、利用和處置廢棄塑料包裝的外在壓力。

四、防治“白色汙染”的對策和建議

總結國內外防治“白色汙染”的實踐經驗,結合“白色汙染”現狀及其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我國“白色汙染”防治應遵循“以宣傳教育為導向,以加強管理為核心,以回收利用為主要手段,以產品替代為輔助手段”的原則。

防治“白色汙染”,首先要解決“視覺汙染”問題,明顯改善市容景觀。這主要靠宣傳教育,引導市民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同時,要依法加強管理,督促企業和個人妥善收集和處置自身廢棄塑料包裝材料。防止“白色汙染”,更重要的是解決廢塑料包裝對生態環境的長期、深層次的危害。這主要是通過制定和實施有利於回收的法律和經濟政策,對廢塑料包裝進行綜合回收;為了預防和控制“白色汙染”,我們還應該加強研究和開發實用的替代(綠色)包裝用品。為加快我國“白色汙染”的防治進程,提出以下對策和建議:

1,加強宣傳教育。防治“白色汙染”是壹項系統工程,需要各部門、各行業的共同努力,需要全社會、全體公民的積極參與。要大力開展宣傳教育,提高人們對“白色汙染”危害的認識,提高全社會的環保意識,教育人們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在嚴格遵守環保法規的同時,積極制止身邊的不良行為。

2.統壹思想認識,加強管理。按照“宣傳教育為導向,加強管理為核心,回收利用為主要手段,替代產品為輔助手段”的防治原則,壹是加強對“白色汙染”危害性的宣傳,引導和教育公民自覺防治“白色汙染”;二是針對產生大量廢塑料包裝材料的行業(如鐵路、水運、民航、旅遊、餐飲、飯店、零售等。),要加強管理,改變無人看管、無序堆放、隨意廢棄的現象;第三,采取強制措施,從廢棄塑料包裝材料(如壹次性發泡餐盒)的回收利用入手,逐步提高廢棄塑料包裝材料的回收利用率;第四,加強替代包裝產品的開發和研究,努力減少廢塑料包裝的數量。

3、盡快制定和頒布國家防治“白色汙染”的相關法律法規,明確生產者、銷售者和消費者回收廢舊塑料包裝材料的義務和法律責任。應當對塑料包裝材料的生產、經營和消費制定具體的控制措施和引導政策,控制不易回收的廢棄塑料包裝材料的生產,鼓勵提高廢棄塑料包裝材料的回收利用率。

4.制定適當的經濟政策,建立市場經濟條件下消除“白色汙染”的良性運行機制。運用經濟手段鼓勵和推進廢棄塑料包裝材料的“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節約和綜合利用資源,防治“白色汙染”,保護生態環境。

我有個建議,但是我得先投壹筆錢。因為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大量使用塑料,尤其是塑料衣服,我們可以推廣使用布袋的好習慣,所以我們可以做這個宣傳,發布布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