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租赁信息 - 長沙周邊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長沙周邊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長沙是壹座有著2000多年悠久文化歷史的古城。早在春秋時期,這裏就是楚國位於南方的戰略要地之壹。漢朝劉邦建國後,於公元前206年改臨江為長沙,建立漢朝的附屬國長沙國。此後,長沙開始修建城墻,逐漸成為兵家必爭之地。由於地理環境險峻,所轄區域富庶,經濟交通發達,長沙自古以來就是名人輩出之地,文化藝術極為繁榮,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有很高的地位。

長沙位於湖南省中部,湘江下遊。轄長沙、望城、瀏陽、寧鄉四縣及東、南、西、北、郊區五區。境內主要河流有湘江和瀏陽河。總面積12500平方公裏,總人口550萬,其中市區面積352平方公裏,人口165438+萬。年平均氣溫17攝氏度。

主要景點有嶽麓山、橘子洲、天心閣、烈士公園、月亮島。主要名勝古跡和中國革命紀念地有馬王堆漢墓、嶽麓書院、開福寺、陶侃寺、賈誼故居、清水塘、船山社、湖南自修大學舊址、湖南第壹師範等。

浩瀚的歷史和燦爛的古文化給長沙這片古老的土地留下了許多珍貴的文化遺產。長沙在原始社會就已經與黃河流域溝通,成為江南文明較早的地區之壹,形成了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精神文明的壹面。目前,長沙有省級以上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5處。其中嶽麓書院、鼓樓山寺、廬山寺碑、王宇碑、開福寺等古跡、馬王堆漢墓、保存完好的女屍和三千多件出土文物最為著名,引人入勝。嶽麓書院位於湘江西岸嶽麓山下。它是宋太祖開寶九年(公元976年)由政府興建的,距今已有1024年的歷史,故有“千年學府”之稱。書院規模宏大,鼎盛時期學生千余人,故稱“瀟湘竹思”,與孔子在家鄉講學的地方齊名。廬山寺隱藏在嶽麓山腰部的古樹中。這裏“石危,雲門懸,半山青翠,山響清泉”。石徑秀麗,古木參天。這座寺廟建於西晉太史四年。大多數住持是僧侶。著名詩人杜甫曾在壹首名為《清明》的詩中描述了人們燒香拜佛的盛況:“繁華之地是太陽,長沙有千千萬萬人。渡江滿眉美,遊香溪寺易,諸將皆從軍來。”(香溪寺即魯)雖然已過千年,歷經滄桑,當時的長沙人也不去拜佛,但寺內仍是壹年四季香煙繚繞,鐘聲木魚之聲不絕於耳。長沙開福寺,也是中國著名的佛教寺院,始建於晚唐明二年(公元927年),建築面積約1.6萬平方米。佛寺有三個入口,第壹個是三廟,第二個是佛堂(大雄寶殿),第三個是毗盧殿。東廂房有客廳、齋堂、倉庫、方丈室;西翼有法堂、禪堂和“碧湖詩社”舊址。在大佛殿裏,有佛像和羅漢像。到長沙旅遊,尋找歷史遺跡和文物,人們最感興趣的是保存完好的西漢女屍和距今2100多年的出土文物。長沙西漢女屍,1972東郊馬王堆漢組壹號、二號墓出土。當時屍體保存完好,皮膚有彈性。墓中出土的文物也非常豐富,有帛書、帛畫、竹簡、漆器、絲織品、木俑、陶器、農畜產品、中草藥等文物,共計3000余件。此外,在長沙壹些漢代以前的古墓中,出土了大量商周時期的青銅器、秦漢時期的兵器和漆器、唐宋時期的陶瓷以及元明清時期的文物。這些文物凝聚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展示了古代長沙的燦爛文化。迄今為止,中國第壹把鋼劍、第壹把毛筆、第壹張地圖、最大、最早、最完善的青銅樂器、最完整的古代棺槨、發現的屍體、最精美的漆木器、絲織品等。都來自長沙,展現了古代長沙獨特的文明。

長沙風景秀麗,山川壯麗。作為欣賞自然景觀的地方,主要有嶽麓山、橘子洲、天心閣、烈士公園。屹立在湘江西岸的嶽麓山,古木參天,萜烯地濃蔭,青山疊翠,山泉溪水終年不枯,清香撲鼻,隨風指面。尤其是深秋,楓葉結霜,漫山紅葉,與天上的白雲藍天、山下的清江碧水交相輝映。景色秀麗凝重,可登上山頂望湘閣遠眺長沙,盡收眼底。湘江橘子洲南北長5公裏,東西寬100米,四面環水,宛如壹艘巨型遊船,停泊在河中央。這裏,春天嫩柳低垂,隨風飄動,夏天百花盛開,香氣四溢。秋天,橙紅色的果實成熟了,桂花香撲鼻而來。冬天雪壓松竹,銀雕玉雕。壹年四季,景色各異,引人入勝。天心閣矗立在古城最高處,亭臺樓閣,綠樹成蔭。當妳爬上亭子時,妳可以從遠處看到它。“雲無處不在,千燈最牽掛。”烈士公園,位於城市東北部,占地65,438+0.20公頃。公園裏到處是松樹、柏樹、樹枝和樹幹,郁郁蔥蔥。遼闊的嚴嘉和湖南,碧波蕩漾,亭臺樓閣,樓、亭、橋、榭、船等。形狀各異,都隱藏在湖光山色之中,令人賞心悅目,神清氣爽。到長沙旅遊,還有壹個重要的景點,就是劉少奇故居——寧鄉花明樓。劉少奇故居離長沙50多公裏。故居是土木結構的農家樂,前有水池,後有連綿的群山,* * *有20多間房子。劉少奇在這裏度過了童年和青少年時期。18歲離家求學,開始從事革命活動。在他故居附近新建的展廳裏,陳列著他壹生革命的數百件珍貴實物和照片,展示了這位中華民國締造者的輝煌業績。

1號雷鋒紀念館

雷鋒紀念館建在雷鋒鄉雷鋒村,是為了紀念偉大的無產階級戰士雷鋒同誌。全館展覽室展覽面積1500平方米。分為三個部分、四個展廳,全面系統地介紹了雷鋒同誌生前的模範事跡和全國人民學習雷鋒的典型事例。這是壹個對人民,尤其是青少年進行唯物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的課堂。在博物館裏,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等老壹輩領導同誌號召全國人民向雷鋒題詞學習。

交通:雷鋒紀念館位於長沙望城縣,是雷鋒的故鄉。可以從長沙西站坐中巴到望城縣。在那裏妳可以欣賞雷鋒生前的生活環境,閱讀他生前的事跡,參觀他的故居。

門票:10元

譚嗣同第二紀念館

偉大的愛國者、著名的啟蒙思想家譚嗣同,離不開瀏陽。他的祖屋天井坡就保存在這裏,故居“大福地”建於明末。他的書房、臥室、客廳現保存完好,是譚嗣同讀書朋友尋求救國真理、從事變法維新活動的場所之壹。現已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譚嗣同祠,又稱譚嗣同烈士紀念館,位於瀏陽市蔡暢路89號。譚嗣同故居位於瀏陽市北正街90號。建於明末,譚嗣同的父親譚繼勛以顯赫的官階到湖北巡撫,被敕命名為“第壹官邸”,簡稱“大福地”。譚嗣同在這裏生活了很多年。他被害後,妻子李潤菊住在“大福地”。在譚繼勛的鼓勵和支持下,她用部分家產和公私兩方面的資產贊助,創辦了瀏陽第壹所女子學校,產生了許多女教師和女醫生。譚嗣同烈士紀念館被列為瀏陽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1月,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譚嗣同(1865-1898),瀏陽人。好任俠,喜歡擊劍。我師從歐陽中谷,博覽群書,學習經典,研究西方自然和社會科學著作。我非常欣賞魏源和龔自珍。遊歷直隸、陜西、甘肅、山西、山東、河南等省份,體察風土人情,結交名士。充分發揮王夫之“道不離器”的理論,提出“器變了,道不變”,為改革提供了理論依據。

譚嗣同墓位於瀏陽市荷花街道辦事處小水村石頭山腳下。墓室呈半圓形,上面鋪著小而圓的扁鵝卵石,三面有石柱,四周是綠色石板。前面有壹個祭臺,兩邊呈八字形展開。墓碑三通後,墓園前有石馬,石虎壹匹,中國名表壹對。碑文曰:“永不磨,石蒼而立於天地,山美,山沖於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