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租赁信息 - 最新方案出爐!顯然,雲南區域協調發展的重點是...

最新方案出爐!顯然,雲南區域協調發展的重點是...

近日,雲南省委、省政府印發了《雲南省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實施方案》,並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詳情如下:

總體目標

——到2020年底,建立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相適應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在有效遏制區域分化、規範區域發展秩序、促進區域壹體化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到2025年,“壯大滇中、搞活沿邊、多點支撐、連廊貫通”的發展布局基本形成。滇中城市群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5%左右,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0%以上,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30%以上,成為全省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力源。373個邊境行政村全部建成新時期小康村,形成便捷暢通的交通體系,實現更高水平的通關便利化,沿邊開放經濟帶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在構建我國陸海聯動、東西雙向互助的開放格局中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

——到2035年,全面形成主體功能明顯、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建立與基本實現現代化相適應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

——到本世紀中葉,建立與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相適應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

構建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

(三)強化“強滇中”在高質量發展中的引領作用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和產業體系。推動以制造業為重點的產業鏈延伸和產業集群發展。以滇中新區為龍頭,推動各類開發區提質增效,重點培育若幹萬億級、千億級產業,改造提升煙草、冶金、石油、化工等產業,加快鋼鐵產業轉型升級,穩步發展新型煤化工產業,打造綠色鋁、綠色矽材料等產業集群。促進現代服務業發展,大力發展數字經濟,鼓勵平臺經濟、共享經濟等新業態發展。

——構建連接縣市的綜合立體交通網絡。重點實施滇中城市群高速公路環線,建設武定至若甸至尋甸、昆明至若甸高速公路,建設長水至雙龍、呂梁至尋甸高速公路,拓展國高“卡脖子”路段,加強縣級節點互聯互通。逐步實施滇中鐵路環線建設,完成重慶至昆明高鐵、米蒙鐵路、成昆鐵路擴能改造工程,建設昆明至楚大高鐵、成昆高鐵雲南段、深南至昆明高鐵雲南段,規劃研究重慶至昆明、滬昆高鐵連接線。把昆明建成國際綜合交通樞紐,重點推進昆明國際航空樞紐建設,建設蒙自、宣威、楚雄、玉溪等新機場和昆明第二機場,合理布局壹批通用機場,加強與玉溪、曲靖、紅河、楚雄等城市的互聯互通。

——推進城市化進程。推進昆明與滇中新區“城市壹體化”,形成以昆明為龍頭,曲靖、玉溪、楚雄、蒙自為帶動,其他縣區和特色小鎮為支撐的發展格局。構建以昆明為中心的1小時經濟圈和以節點城市為中心的半小時經濟圈。提高滇中城市群綜合承載能力,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提升全省城鎮化率。

——提高創新能力。與中央在滇科研機構建立長效合作機制,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在我省設立R&D機構,推進鋁工業研究中心、矽工業研究中心等R&D平臺建設。建立滇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提高國家級和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創新能力。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打造“雙創”升級版。

——推動教育衛生高質量發展。推動普通高中擴大規模、提高質量,創新職業教育發展。支持雲南大學等高校“雙壹流”建設,提升內涵發展質量。推進心血管疾病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爭取在雲南設立呼吸系統疾病國家區域醫療中心、腫瘤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和中醫藥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加快發展“互聯網+醫療健康”。

——促進消費和房地產健康發展。推進步行街改造提升,積極申報國家級步行街試點。引導家政服務與養老、托幼、育嬰融合發展,形成新的消費業態。增加服務消費中高端供給,加快服務消費結構調整升級。完善房地產長效管理機制,加強房地產供給側改革,引導房地產行業健康發展。

(四)以“搞活沿邊”和“聯動走廊”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主動服務,融入“壹帶壹路”建設。提升瀾滄江-湄公河流域合作水平。積極融入孟中印緬、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和中緬、中老泰、中越經濟走廊建設。高水平建設中國(雲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和中老磨憨-墨錠經濟合作區,增強瑞麗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猛臘(磨憨)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和臨滄邊境經濟合作區的產業集聚和輻射帶動作用。

——加快與周邊國家的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通過沿邊公路,建設騰沖至龍川、瑞麗至孟連等高速公路,建設瀘水至片馬港、瑞麗至弄島港、金平至金水河口等高速公路,升級改造G219國道、S327省道雲南段。建設大瑞、大林、玉墨等鐵路,建設西南邊境猴橋至那坡(百色)、臨滄至清水河鐵路,規劃研究連接重要景區的高速鐵路和連接重要邊境口岸的鐵路。新建猛臘機場,實施西雙版納嘎灑機場、瀾滄景邁機場等改擴建項目,推進普洱思茅機場遷建前期工作,規劃研究新建孟定機場。打造壹批區域性港口城市交通樞紐。推進中老高等級電力互聯互通前期工作,盡快開工建設。推進省級天然氣支線管網與中緬天然氣管道的互聯互通。

——推動更高水平的貿易通關便利化。加強與周邊國家口岸的功能銜接和信息交流,為跨境貿易提供壹體化通關、便捷運輸等綜合物流服務。建設中國(雲南)國際貿易“單壹窗口”,推進跨境動物疫病區域化管理試點口岸(通道)聯檢查驗設施建設,爭取在磨憨口岸探索實施“壹地兩檢”等便利措施。推動跨境人民幣結算相關政策落實。推動商業銀行在邊境地區設立分支機構,開展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

——推進邊境地區小康村建設。深入推進興邊富民行動和守邊固邊工程,制定實施邊境地區小康村建設規劃,加大投入力度,聚焦基礎設施、經濟發展、生態宜居、社會進步、鄉村治理等領域,確保用3年時間把373個到達邊境地區的行政村建設成為基礎紮實、產業繁榮、環境優美、生活良好、邊疆穩定、黨的建設有力的新時代小康村。

——推動邊境特色產業發展。引進新能源汽車電池等高水平零部件企業,推動新能源汽車進入周邊國家市場。積極發展跨境旅遊,推動珠寶玉石等特色資源深加工產業發展壯大,拓展跨境金融合作,深化國際產能合作,建設壹批產業基地。率先推動瑞麗在跨境電商等領域取得創新成果,河口在加工貿易方面取得新進展。

(五)建設“多點支撐”的城市體系

——推進城市群建設。開展城鎮品質提升行動,以昆明與滇中新區“城城融合”推進滇中城市群建設;以大滇西旅遊環線帶動滇西、滇北城鎮建設;以面向北部灣、面向越南的區域合作,推進滇東南、滇西南城鎮建設;以孟中印緬、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推進滇西南程楠城鎮群建設;建設長江上遊生態屏障示範區,推進滇東北城市群建設。大力發展縣域經濟,做強做大縣域特色產業,形成高原山地型、邊境口岸型、民族文化型、生態自然型等多元化小城鎮體系。

——深化滇西開發。以滇西旅遊環線建設為抓手,建設沿線大理、麗江、香格裏拉、騰沖、德宏等旅遊城市,加快大理古城、大研古城、和順古鎮等特色小鎮建設,布局建設壹批楊康小鎮、大型文化旅遊綜合體和中檔酒店。構建以大環線為主幹、小環線為輔的滇西公路網,加快實施德公公路改造升級工程。實施生態系統保護修復重大工程,推動老君山、獨龍江、梅裏雪山、巴拉格宗、瀘沽湖創建5A級景區,推動景區景點建設再上新臺階,努力把大滇西旅遊環線打造成世界獨壹無二的旅遊勝地。

(六)加快特色區域發展。以怒江州、迪慶州、昭通市等深度貧困地區縣為重點,瞄準義務教育、基本醫療等短板和薄弱環節,加大政策措施支持和資金投入力度,集中力量打贏“直通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脫貧攻堅戰,確保2020年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現行標準下貧困縣全部摘帽。在全面完成脫貧攻堅任務的基礎上,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壹村壹品”、“壹縣壹業”發展,民族地區主要經濟指標增速保持高於全省平均水平。把革命老區、老工業區、資源型地區、生態退化地區等特殊地區的發展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建立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

(七)完善市場融合發展機制。促進城鄉要素自由流動。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和公平競爭審查制度,高標準建設“壹部手機服務”,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完善土地流轉規範管理制度,建立城鄉統壹的建設用地市場;推進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建設,促進人才、技術、資本等要素充分流動。完善區域交易平臺和系統。深化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有償使用制度改革,按照中央部署,適時推進統壹的自然資源資產交易平臺建設;探索實施排汙權交易制度;鼓勵和引導水權交易的發展;適時擴大碳排放權交易的行業覆蓋面;開展電力現貨交易試點,建設區域性國際電力交易中心;加快建立花卉、中藥材等國際交易中心,推動咖啡、茶葉等國際交易中心提質增效。

(8)拓展區域合作機制。促進區域合作。引導建立州(市)間重大問題協調機制,有序發展州(市)間行業協會和商會,鼓勵組建州(市)間合作平臺。深化省際區域合作。積極參與珠江-西江經濟帶建設,推進粵桂黔滇高鐵經濟帶建設,推動落實《滇、粵、滇、黔、滇、川、滇深化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積極開展國際和區域合作。鼓勵中國(雲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在投資貿易領域先行先試;充分發揮蘭州-湄公河合作機制的作用,深化雲南與周邊國家的合作;推動與周邊國家農業政策對接和標準互認,深化跨境農業合作。

(九)深化區域互助合作機制。深化滬滇粵扶貧協作交流合作。鼓勵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個人來我省投資和參與扶貧。實施東西部職業教育合作行動計劃。促進幹部雙向掛職、人才雙向交流。探索建立省內經濟發達縣(市、區)對口幫扶省級扶貧開發重點縣。

(十)完善區際利益補償機制。實施多元化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積極爭取中央資金對我省重點生態功能區給予更多支持,完善全省重點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制度,實施長江流域、南盤江流域、赤水河流域生態保護補償實施方案。完善資源價格形成機制,確保資源價格能夠覆蓋開采成本、生態修復和環境治理成本;對於在貧困地區開發能源資源的新項目,通過將資金和資產折價量化為集體股權的方式進行補償。

(十壹)完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機制。穩步推進基本公共服務領域省州(市)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在省級分擔比例較高的基礎上,實行各州(市)差異化分擔,貧困地區承擔相對較低的支出責任。完善相關轉移支付制度,基本公共服務投入向特殊類型地區傾斜。加快養老保險省級統籌,完善醫療保險關系轉移接續制度,全面實現省內異地住院費用直接結算。支持各地區與教育、衛生等優質公共服務機構合作,推進優質公共服務資源跨區域共享,建立健全醫療、就業等基本公共服務跨區域流通和銜接體系,完善區域公共衛生聯防聯控機制。加強農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建設,探索推進“互聯網+教育”,促進優質教學資源共享。推進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縣級醫院綜合能力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標準化建設。穩步推進公辦養老機構改革和建設。

(十二)創新區域政策調控機制。發揮各州(市)的比較優勢,增強金融、產業、土地、環保、人才等政策的精準性、有效性和聯動性。保障跨區域重大基礎設施和民生項目用地需求,向邊境地區和特殊困難地區傾斜建設用地計劃指標。加強承接產業轉移過程中的環境監管。鼓勵各地區靈活引進高層次人才。

(十三)完善區域發展保障機制。加強州(市)與縣(市、區)規劃的銜接,鼓勵州(市)與縣(市、區)共同編制區域規劃,促進國土空間規劃、區域規劃和專項規劃的協調銜接。建立區域發展監測評價預警體系和區域協調發展評價指標體系,加快建立區域發展風險識別、防控和應急體系。

組織實施

(十四)加強組織領導。加強黨對區域協調發展的領導,壓實屬地主體責任。省級有關部門要按照任務分工方案,及時與國家部委對接,完善相關配套政策。各州(市)要建立工作落實機制,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平穩運行。省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跟蹤、分析、協調區域協調發展實施情況,加強對全省縣域經濟運行的監測,重大問題及時向省委、省政府報告。(雲南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