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租赁信息 - 如何提高教師參與科技成果轉化的積極性

如何提高教師參與科技成果轉化的積極性

1.滿足教師最基本的需求。

生存、安全、歸屬感的需求屬於人的低級需求,但卻是人最基本的需求,也是學校管理者容易忽視的需求。學校是育人的場所,應該為師生提供優美的自然環境,營造濃郁的文化氛圍。花草樹木必不可少,還有草坪、流水、假山等。盡可能多的被創造出來。校訓、標語、報刊專欄、櫥窗,能體現學校的精神,突出學校的文化。即使學校條件簡陋,壹條鋪得很好的石板路,壹個花木叢中的善意小招牌,路邊墻上的“溫馨提示”,都能體現學校管理的人性化和品味化特點。

改善教師辦公條件,滿足教師辦公需求。比如辦公室配備空調等設備,為教師提供“冬暖夏涼”的辦公環境。窗臺上的壹盆綠花,墻上掛的壹個小鐘,看似不經意,卻能給老師帶來溫暖和愉悅。良好的人際關系,和諧的辦公氛圍,能給教師帶來歸屬感,給他們壹個好心情,讓他們有壹個好的工作態度。這種效果不會自然產生,需要管理者刻意設計,積極倡導,通過管理逐步形成。再比如,學校可以每年給老師安排定期體檢,消除他們對工作的健康顧慮。

關心教師的生活,為他們提供愉快的工作環境和舒適的生活環境,看似是小問題,但卻解決了教師的“後顧之憂”,滿足了教師最基本的需求,是壹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是調動教師積極性的首要環節。

2.給予教師足夠的人文關懷。

現在有壹種說法:“不健康的老師,不斷在生產不健康的學生”。當今中小學教師的心理狀況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考驗,他們背負著前所未有的心理壓力。

首先是職業壓力的困擾。表現為:考試壓力太大,人際關系太緊張,工作量大,讓老師不堪重負。

二是教師職業倦怠的加劇。倦怠是指壹種特定的心理狀態,表現為情緒衰竭、人格解體、成就感低。情緒衰竭是指教師個人工作熱情的枯竭,是壹種極度情緒疲勞的狀態;人格解體是指教師對學生表現出冷漠和消極的行為,盡可能疏遠學生;成就感低意味著教師對自己的工作缺乏更高的追求。

於是,壹輪又壹輪的教學改革對教師的心理素質提出了挑戰。今天,以新課程為載體的課程改革正逐漸走向校園。作為學校領域的壹場“革命”,在揚棄舊教育觀念的同時,也強烈沖擊著課程改革的執行者——教師,考驗著教師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發展能力,制約著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對於教師來說,每壹次教學改革,其實都意味著對自己過去的否定,對自己教育理念和行為的超越,這無疑是壹個精神體驗的過程。

現在的教育更多的是關註教育的社會價值和學生的生命價值,而很少關註教師本身的生命價值。可以說,對教師本身的人文關懷是當今教育的壹個“盲點”。表現為:重視以紀律約束教師,忽視教師的心理需求和情感反思;重視教師專業發展,輕視個人發展。估計每年有120左右的教師自殺案件被媒體永久曝光,而更多的案件沒有被媒體反映,部分案件被官方刪除屏蔽。

現代學校管理正從過去的法制化、制度化向今天的人性化、人本化轉變。管理者要做教師的心理“按摩師”,給予教師更多的人文關懷。這是滿足老師尊重的需要。

3.搭建教師專業成長平臺。

學校領導必須明白,“關愛教師生活”滿足的是低層次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關愛教師心理”滿足的是尊重需求,“關愛教師成長”滿足的是高層次的自我實現需求,這才是教師的終極需求。教師都有專業發展和實現人生理想的願望。他們非常希望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能夠通過各種形式的培訓得到提升,在未來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首先,學校領導要為教師的專業成長搭建平臺。學校應該為教師提供盡可能多的學習、深造、培訓和評估的機會。要建立科學、客觀、公正、有利於教師專業發展的激勵機制。校長的主要任務不是管理老師,而是為老師搭建舞臺。“讓老師覺得自己在領導的領導,才是最有見識的領導”。這種類型的領導者通常著眼於大局,保證重大事件的方向,他們雖然關註教師的具體工作,但不會過多幹預,並能以適當的方式為教師的具體工作創造便利條件。管理的最終目的之壹是實現“不管”,也就是說,使教師能夠管理自己。學校要樹立名師,用名師來宣傳名校,充分發揮名師的引領作用。提倡“學術休假”,即組織部分教師到外面學習,可以激活“壹潭死水”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建設壹支專業素質高、業務能力強的教師隊伍。培養教師對學校的感情,讓他們“以我是這個學校的老師為榮”。

其次,學校要特別重視教學和科研。教學科研管理是所有學校管理中與教師專業成長關系最直接、最密切的工作。可以說,加強教育科研是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搞好教學和科研應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1)研究型校長領導管理。校長是研究型校長或研究型副校長。沒有校長或副校長的親自參與和指導,教研工作就會成為壹句空話(比如,正是有了壹個學者型的校長和壹個研究型的校長,學校的教研活動才能穩定開展,成果豐碩,名師眾多,在區域內起到了引領作用)。要成立教研中心,招聘專職研究人員,建立教研檔案,發揮中心的指導和服務功能。制定教學科研的各項制度,明確各級人員的教學科研職責,建立健全獎勵制度。改變教學科研的支撐點,變權力管理為系統管理。

2)關註科研重點。關鍵點是老師,老師決定成敗。對不同年齡段的教師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科研要分階段。樹立“新老師把課做好就是科研”的觀點。要引導教師總結壹些教學經驗,文章必須來源於教學實踐。堅持“從實踐到實踐”的科研原則。以話題為載體,以課堂為舞臺,以活動為平臺。營造教師從事教學研究的濃厚氛圍。相關調查顯示,學生最不喜歡不從事教研、敬業的老師,最喜歡做教研工作少的老師。

3)培育科研生長點。指導老師把問題變成話題。科研要解決學校特別是教學中的問題,在課堂上做科研。從小處著眼,從小問題開始。要堅持“問題即課題,教學即研究,成長即成果”的指導思想。處理好傳統與繼承的關系,既要學習和發揚中國傳統教育的優點和優勢,又要有選擇地借鑒西方現代教育的先進理論成果。

4.學習中國式管理。

滿足教師的不同需求是從內因出發的,而作為現代正規學校,要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就要強調外因,最終落實到管理上。要建立現代學校制度,依法辦學,實行科學規範管理。但也要註意了解中國文化,根據中國人的特點和習慣,結合中國的社會基礎和背景,學習中國式管理。比如,有的學校照搬現代企業管理,在制定學校請假制度時,規定過於“死板”、過於“霸道”,沒有考慮教師的經濟承受能力和心理接受能力,導致教師情緒厭惡、消極懈怠,達不到應有的效果;但有些學校考慮到教師婚喪嫁娶、子女高考、參軍入伍,甚至女教師流產等特殊情況,考慮教師的經濟承受能力和心理接受能力。這樣的系統既有人類文化,又能達到管理的預期目的。所以企業管理對於那些缺乏凝聚力的學校是有效的,從長遠來看不適合中國學校的特點和中國人的習慣。中國式管理是對水的管理,講究剛柔並濟,隨波逐流;中國式的管理是太極式的管理,強調變化、靈活、有情。是人治加法制的管理;是充滿倫理精神的管理;它是壹種適度和諧的管理;就是用“無為”來管理,講究“無為”。“無”不是什麽都不做,而是恰到好處。理解和學習中國式管理,並不是無原則、不守規矩,否定現代學校管理所倡導的合法、規範、科學的管理,而是強調兩者的巧妙結合,更有利於調動中國學校中國教師的積極性。

5.制定科學合理的激勵政策。

各級政府的年度報告都會提到大力發展教育。君子三代。在現代教育發展的今天,要真正激發和提高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僅僅依靠學校領導的重視是遠遠不夠的。要形成社會、家庭、學校的“三維結合”,也離不開政府的政策支持和教育主管部門的政策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