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租赁信息 - 淮安經濟技術開發區發展戰略及對策

淮安經濟技術開發區發展戰略及對策

靖江鹽城淮安經濟開發區考察報告根據市政府領導的安排,市政府研究室、市外經貿局壹行7人於2月3日至4日對靖江經濟開發區、鹽城經濟開發區、淮安經濟開發區進行了考察。檢查組每到壹處,都與開發區和有關部門的負責同誌進行座談交流,聽取經驗介紹,參觀開發區建設發展情況。三地開發區的發展現狀和經驗給考察人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啟示。現調查報告如下:1 .京延淮開發區的基本情況和特點。靖江經濟開發區1992成立,1993+01獲批省級開發區。近年來,按照建設國際制造業基地和現代物流基地的發展定位,把發展沿江經濟、提升競爭力作為開發區建設的核心內容,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優化投資環境,加快產業集聚。目前開發區規劃控制面積160平方公裏,實際建成面積25平方公裏。形成了布局合理、特色明顯、產業集中的三大產業園區(新港園區、城南園區、城北園區)。2009年地區生產總值達到26543.8+0.289億元,業務總收入首次突破1000億元,達到6543.8+0.05億元。財政收入達到32億元,其中壹般預算收入8.34億元,實際到位外資3.2億美元,初步實現了開發區的集中、集約、集中發展。集中發展主要體現在開發區的三個“聯動”。壹江之隔的江陰實現了“跨江聯動”,建立了江陰-靖江工業園區,出臺並爭取各項優惠政策,積極承接蘇南產業轉移;與鄉鎮實現了“鎮鎮聯動”,撤銷了所有鄉鎮工業園區,工業項目全部進入開發區。財稅收入地區和城鎮按比例劃分。目前,靖江開發區集中布局的項目已超過100個。以大企業、大集團實現“區企聯動”,培育形成了糧食產業園、科技創業園、船舶配套園等五大特色園區。集約發展主要體現在園區資源的統壹規劃和配置上。投資2000萬元以上的開發區統壹規劃,堅持規劃實施的剛性原則,確保項目遵循規劃;開發區基礎設施不壹次性配套到位,圍繞項目“量身定做”,讓基礎設施跟著項目走,實現建設資金的集約高效使用。限制使用長江岸線,使用岸線的工業項目投資將超過6543.8+0億美元,物流項目年物流量將超過6543.8+0萬噸。達不到規模的,壹律使用開發區的公共碼頭。實行建設用地定額管理,優先安排重大項目用地、重點園區用地和標準廠房用地,鼓勵建設直流廠房,每畝投資強度提高到654.38+0.6萬元以上。集聚發展主要體現在園區產業定位明確。三個園區功能分工明確:新港園區主要承接吞吐量大、用水量大的大型項目,正在加快培育造船、糧食、冶金等三大千億級產業集群;圍繞高新技術集中區建設,城南園區將大力發展機電、汽車零部件等高新技術產業。城北園區主要建設標準化工廠,吸引小企業入駐。鹽城經濟開發區成立於1992,面積84.72平方公裏。是江蘇省高新技術開發區,韓資工業園區。2009年壹般預算收入6543.8+0.44億元,實際利用外資6543.8+0.7億美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543.8+0.452億元。開發區已吸引入駐企業1000余家,其中外商投資企業300余家,投資來源覆蓋日本、韓國、歐美、港臺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形成了以汽車產業為龍頭,以IT、航空、機械、生物技術、高端紡織服裝為強項的產業格局。目前,鹽城經濟開發區正全力打造利用韓資集中區、高新技術產業集中區、上海工業基地和中國東部沿海汽車城。在產業培育方面,突出1-2主導產業進行扶持培育,市經開區重點建設汽車及零部件、電子信息軟件服務外包兩大特色產業園區,杜絕“小而全”產業,實現“小而精”產業,與縣(區)開發區實現錯位發展、差異化競爭。在吸引外資方面,我們將全力實施“走出去”戰略,努力實現外資突破的產業和園區突破。高度重視對外投資,在日本、韓國、香港、臺灣設立專門辦公室,重點做好日本、韓國、香港、臺灣的招商工作,明確分工。外經貿局以日韓為主,國臺辦以臺資為主,外辦以港澳臺和歐美為主,每年舉辦兩次專業重點招商。關於鹽滬合作,2008年,市政府出臺了鹽滬開發區合作建設的政策意見,積極爭取省政府支持。2009年7月,省財政廳專門撰文,明確鹽滬合作開發區連續三年享受與南北* * *同等的年度補償資金10萬元。目前鹽城所有省級開發區都與上海市級開發區簽訂了合作協議,建立合作關系,享受優惠政策。在產業鏈的完善上,圍繞建設“汽車城”的總體目標,我們不遺余力地引進和發展新的汽車制造商,努力在汽車產業的R&D、檢測、服務和文化方面取得進步,不斷拉長汽車產業鏈。淮安經濟開發區成立於1992,行政區域面積152平方公裏,人口20萬。2009年地區生產總值761.5億元,財政總收入271.8億元,其中壹般財政預算收入1.41.9億元。財政收入從淮安9縣(區)中遊躍升至縣(區)之首,實際利用外資2億美元,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開發區按功能劃分為“壹城兩園三區”。壹城:最早開發的22平方公裏建成區,現在主要實施“退二進三”,重點發展現代服務業;兩個園區:依托鹽巖資源發展鹽化工的鹽化工園區,依托淮安機場發展現代物流業的空港工業園;三個區域:高教園區、徐陽地區和南馬場地區。高教園區規劃面積19平方公裏。淮陰工學院、淮安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等8所本科、專科、中專學校,在校生近6萬人,為開發區產學研結合、校企合作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支撐。徐陽地區面積58平方公裏。隨著FSK淮安科技城、大方電子等大型工業項目的建成,逐漸成為新型工業化和現代物流的集聚區。南馬場片區,面積24平方公裏,是跨越京滬高速公路開發的新區,重點發展京滬高速沿線電子信息產業帶。在功能配套方面,開發區內有國家出口加工區、國家留學人員創業園、高教園區、孵化中心、R&D中心、風險投資公司等,為開發區企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資金和技術支持。在融資建設上,突破傳統的擔保抵押融資模式,借助開發區投資建設公司平臺,發行企業債券進行融資。目前已獲國家發改委批準,今年擬發行6543.8+02億元公司債券。在對臺投資的突破口上,圍繞打造“南有昆山,北有淮安”的新高地,全力以赴抓好對臺投資,每年組織40批以上的對臺投資。縣(區)黨政主要領導和開發區主要負責同誌每年赴臺投資壹次;連續四年成功舉辦臺商-淮安論壇,招商引資成效顯著。FSK、大方、泰博、大通電子、康師傅等壹批知名臺企相繼落戶。在集群發展方面,目前開發區形成了以FSK淮安科技城為代表的港臺企業集團、以韓泰輪胎為代表的日韓企業集團、以安特汽車為代表的歐美中小企業集團和以美的淩薇電器為代表的民營企業集團。二、加快我市開發區建設、推進轉型升級的必要性和緊迫性。開發區是產業突破的主戰場,是聚集項目、吸納資本的主陣地,對全市經濟發展起著引領和帶動作用。當前,在沿海開發和長三角壹體化的大背景下,在周邊地區競爭激烈的形勢下,加快開發區發展,促進轉型升級,已經刻不容緩。首先,推進開發區轉型升級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需要。科學發展追求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目前,各級開發區仍然更多地側重於加快發展,而較少關註可持續性;更多的是追求經濟總量的擴大,對發展質量的提升重視不夠。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要有機統壹”。在去年的全省經濟工作會議上,省長羅誌軍強調,全省開發區的總體要求是抓創新促轉型,實現三個轉變,即“從規模化產業集群向高效創新集群轉變;從單壹功能區轉變為重疊功能區;從外延擴張到可持續發展。“為此,處於經濟發展前沿的開發區,面對國家宏觀政策的新變化、新要求,有責任、有義務率先加快發展方式轉變,推動開發區轉型升級。同時,面對土地資源的剛性約束和環境容量的倒逼機制,粗放型增長模式難以為繼,對經濟長期發展的支撐乏力。開發區必須集中、集約、集中,走集約用地、嚴格環境保護、資源循環利用的可持續發展道路。其次,推進開發區轉型升級是應對區域競爭、實現宿遷跨越式發展的需要。目前各地的競爭越來越體現在開發區之間的競爭。總體來看,盡管蘇北經濟發展快速增長,但蘇南與蘇北的總量差距仍在拉大;蘇北五市之間的競爭也很激烈。通過本次調查,我市開發區在周邊開發區中沒有優勢,甚至在壹定程度上處於劣勢,競爭發展形勢十分嚴峻。要積極抓住江蘇沿海開發上升為國家戰略、宿遷整體融入長三角發展規劃、省委省政府支持效應不斷放大的發展機遇。發揮比較優勢,加快開發區轉型升級,加快項目、資金等更多發展要素向開發區集聚,以開發區又好又快發展支撐和推動宿遷科學發展、跨越發展。第三,推動開發區轉型升級是自身發展的需要。近年來,開發區經濟發展不斷加快,經濟總量不斷擴大,為全市經濟增長走在全省前列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是,我市開發區仍存在壹些問題,影響和制約了開發區的長遠發展。如開發區產業規劃不夠合理,產業定位不夠清晰,基礎設施難以滿足大項目需求,管理運行機制不夠靈活,形成全市開發區建設發展的“壹盤棋”。要進壹步提高開發區開發建設水平,強化基礎功能支撐,提高投入產出強度,促進轉型升級,實現開發區自身的二次創業和發展。三。我市開發區與京延淮相比存在的主要差距。近年來,特別是2005年底市委市政府與開發區主要領導簽訂目標責任書以來,我市開發區建設發展取得的成績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壹是對全市經濟增長的貢獻份額不斷增加。2009年,全市開發區工業固定資產投資205.4億元,是2005年末的6.1倍;業務總收入51.25億元,是2005年的6.3倍;財政總收入65.2億元,是2005年的15.2倍。開發區以不到全市3.2%的土地面積,創造了全市55.6%的工業增加值和50.1%的全市財政總收入,分別比2005年提高了18.9和33.5個百分點,人均生產總值是全市平均水平的10倍。二是大項目的集聚效應越來越強。恒力實業、翔盛粘膠、娃哈哈飲料、科誠科技、天能電池、金鑫軋鋼、夢蘭紡織、波司登服裝、前旗港服裝等壹大批知名企業落戶開發區,催生了特色食品產業園、高科技電池產業園、高檔家紡產業園等多個特色園區的崛起和發展。第三,基礎設施越來越好。目前,該市開發區已基本達到“七通壹平”的投資標準,道路管網等設施齊全,供水供電充足,並逐步配套汙水處理廠、熱電聯產、軟件服務外包等,可滿足大部分企業落戶要求。第四,開發區和城市的互動越來越緊密。目前,開發區建成區面積已占市區總面積的48.6%,成為城市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2009年全市開發區年末從業人員28.7萬人,是2005年的2.8倍,占全市城鎮總人口的1/5。宿遷經濟開發區現在壹個月的壹般預算收入相當於2005年的總收入。但與其他開發區相比,由於建設晚、起步晚、基礎薄弱,差距依然明顯。壹是整體實力和發展速度有差距。全市開發區總量在全省占比很小。2009年,全市開發區工業產品銷售收入、壹般預算收入、進出口總額、實際到位外資、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五項主要指標僅占全省的1%、2.4%、0.23%、0.52%、4.4%,分別占蘇南五市的1.6%、3.5%、4.4%。占蘇中三市的5.3%、16%、4%、3.6%、25%,占蘇北五市的8%、16%、8%、5.6%、17%。從單體來看,宿遷經開區的五項主要指標與靖江經開區、鹽城經開區、淮安經開區有明顯差異。與靖江經濟開發區相比,宿遷經濟開發區的五項主要經濟指標分別僅為5.9%、665、438+0%、5.6%、5.65、438+0%、44%。分別是鹽城經濟開發區的6%、365、438+0%、65、438+00.4%、8.4%和27%;分別是淮安經濟開發區的7.9%、23%、15%、1.9%、24%。宿遷經開區工業產品銷售收入、地方壹般預算收入、進出口總額、實際註冊外資的速度也有差距。與靖江經開區相比,僅進出口總額增速高於靖江經開區7.1個百分點,其他指標增速分別低於靖江經開區36.5、23.8和3.7個百分點。與鹽城經開區相比,僅進出口總額增速高於鹽城經開區44.1個百分點,實際利用外資增速高於鹽城經開區10個百分點,其他指標分別低於鹽城經開區65.1和48.2個百分點。與淮安經開區相比,僅進出口總額增速高於淮安經開區75.3個百分點,而工業產品銷售收入、地方壹般預算收入、實際註冊外資增速分別低於淮安經開區179、110.6和22.2個百分點。二是發展理念有差距。開發區是對外開放的產物,是對外開放的窗口,是利用外資和出口創匯的主陣地,是制度創新的先行區和示範區,是地方經濟發展的火車頭和增長極。它的發展不同於壹般的工業區。在項目引進方面,開發區以現代制造業項目為主,以利用境外資金項目為主,以外向型項目為主,致力於高新技術產業。在開發建設方面,開發區要實現項目集聚、土地集約利用、集中開發、可持續發展。在我們調研的三個開發區,都遵循了開發區建設發展的理念,著力突破境外資本,帶來了新技術、新設備和先進的管理理念,促進了當地傳統產業的升級和對外貿易的快速發展。2009年,靖江經濟開發區、鹽城經濟開發區、淮安經濟開發區分別利用外資654.38+7500萬美元、654.38+07萬美元、5.04億美元,實現進出口6543.8億美元、9.6億美元、6.72億美元,而宿遷經濟開發區實際註冊外資僅940萬美元,進出口僅65438萬美元。這三個城市在招商團隊建設上都是圍繞主導產業的上下遊配套產品,設立專門的海外招商局。開發區是招商引資的主體,職能部門為開發區建設和項目服務,可以避免開發區和職能部門的矛盾,避免規劃跟著項目走的現象。我市開發區還處於粗放式發展階段,某種意義上還是壹個“工業區”。過於強調外資就是外資,全民招商的思想,導致開發區引進的單個項目質量不高,特色不明顯,產業鏈短,拉動力不足。而且開發區依靠職能部門招商,甚至存在與部門爭項目的問題。個別部門為了完成任務,“饑不擇食”,不顧“質量”和“規模”,為開發區“賣”項目、“搶灘”。第三,園區規劃有差距。去過的三個開發區,在規劃上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和精力。靖江經濟開發區規劃投資2000多萬元,設立新港公園、城南公園、城北公園三個公園。三個園區交錯發展,特色取勝。新港園區的造船、城南園區的高新技術產業、中小企業的發展,都集中在城北園區的標準化廠區,相互之間從來沒有滲透和重疊。鹽城為全市所有11經濟開發區,特別是市區三個開發區,確定了1-3主導產業。鹽城經開區以汽車制造和軟件服務外包為主,杜妍經開區以風電和電子產業為主,亭湖經開區以新材料為主,市區三個開發區招商重點突出,項目整體落戶。淮安經開區按照“新型工業化先行區、創新發展先行區、現代服務業集聚區、打造現代化新城區目標”的定位,對原控制區進行了調整,編制了徐楊片區、南馬場片區綜合發展規劃,高起點編制了出口加工區、通關點、保稅倉庫、物流園區、基礎設施、水電通訊、環境保護、集約用地等各類專業規劃,每年投入規劃,而我市的開發區卻沒有前瞻性、高品位的統壹規劃。全市各開發區產業布局基本壹致,不存在錯位發展、差異化競爭、項目統籌、分類布局的產業定位。特別是三個經濟開發區與羅馬湖示範區、市區三個* * *建設園區之間缺乏整體性、科學性和可操作性的總體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和產業發展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