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豪华酒店 - 松江府詳細資料大全

松江府詳細資料大全

松江府是中國自元代以來建立的壹種區域行政制度。它是上海歷史和文化的根源。有句話叫“先有松江府,後有上海灘”。

松江府最早的城市大概是南無城。據《漢書·地理誌》和《越絕書》記載,南吳城又稱吳城、洪城,是春秋末期吳王闔閭所建,位於閔行區王集鎮西南。松江府曾隸屬於吳軍(蘇州)、秀洲(嘉興)、南直隸、江蘇和上海。

松江府位於今天上海蘇州河以南。松江府政府在上海市松江區中山街松江二中附近。

基本介紹中文名:松江府年份:中國元描述:上海歷史文化之根文獻:上海縣誌松江府概況、松江府設置、行政區劃、歷史沿革、元、明、清、松江府概況松江府在嘉興路上,邊界東西長160裏,南北長173裏,東距海80裏,西距平江路常州縣80裏;南至鐘鳴州邊界90英裏;西南至海鹽縣界60裏,至縣城100裏;西北至昆山縣界150裏至縣城200裏,陸地西南至嘉興縣界60裏,水路東北至青龍鎮54裏,水路從洪龍至吳;松江共見嘉禾之。明代松江府東西160裏,南北152裏,東西入海100裏。西距蘇州常州縣60裏,南至吳江縣120裏,南至金山衛72裏,距蘇州昆山縣吳淞江北岸80裏,距昆山縣城130裏。東南至青村千戶,百裏;西南至嘉興,壹百二十裏;東北至蘇州嘉定縣,130裏;西北到蘇州,180裏,從衙門到京師,3820裏,到南京,800裏。華亭,上海的古稱。明代弘治年間的《上海郡誌》說:“上海郡舊名華亭,延續至宋代,是以鎮名、城船促司、貨場為名。元朝二十九年,隨著人和物的興盛,華亭東北五鄉被削,鎮設縣,劃歸松江府。它的名字叫上海,陸地生活在海洋上。”松江府宋代設在華亭府,清代改為松江府,屬江蘇省,轄華亭、樓縣,民國廢,兩縣為松江郡。松江府是中國古代的壹種行政制度。它的前身是華亭樓。元至元14 (1277),華亭郡升為華亭府,次年(自元15,即1278)改名松江府,轄華亭郡。元二十七年(1290),華亭縣東北部分鄉鎮分離,新設上海縣。壹般1291是上海正式建立行政建制的年份。明朝嘉靖21 (1542)年,劃出華亭縣和上海縣部分地區,新設青浦縣,隸屬松江府。清順治13 (1656),新設婁縣;雍正二年(1724),新設豐縣、金山縣、南匯縣、福泉縣。雍正八年(1730),福泉縣並入青浦縣;嘉慶10年(1805年),新設川沙富民堂(縣級)。民國成立後,撤銷松江府和上海路,所轄縣改為江蘇省。民國3年(1914),設立上海海道,民國6年(1927),撤銷上海海道,設立上海特別市。行政區劃華亭縣管鄉八個,包二十四個,區六十三個,圖八百二十個,楓涇鄉、漵浦鄉、仙山鄉、鄉、白沙鄉、華亭鄉、集賢鄉、秀竹鄉。元松江府上海縣五鄉;包26,區54,圖614;長仁鄉作長仁縣;高場鄉;北亭鄉;新疆鄉;於海鎮。明清時期松江府十三個鄉鎮的五十個保:楓涇鄉,壹保到三保,全在離婁縣。(楓涇鄉現在大部分屬於金山區)。漵浦鄉,四保到六保,全部在離婁縣;現在西南部分建有金山。仙山鄉,七保八保,分梨花、樓。現在屬於金山區。雲劍鄉,從九堡到石堡,現在屬於金山區。豐縣建在華亭縣東南部的白沙鄉和雲劍鄉;現在是奉賢區。白沙鄉13對15保,全部轉到華亭縣。現在是奉賢區。龍人老家,16保到21保,全部轉到上海縣;建於清朝的南匯縣,現在屬於浦東新區。高場鄉22至30個保戶,全部轉入上海縣;現在屬於閔行和上海。北亭鄉,從31個到34個,全部劃歸青浦縣;(青浦區)。華亭鄉,35-37保,分梨花、樓、青;現在大部分屬於松江區。集賢鄉,三十八至四十保,分梨花、樓、青。(青浦、松江、金山)秀竹鄉,四十壹至四十三保,分李、樓、青。(青浦,金山)。新疆鄉,44-46保,分李、商、青;現在是上海和青浦。於海鄉47-50保險,全部轉移到青浦縣。(五十李寶珠現屬青浦朱家角鎮)。唐代華亭,宋代松江府華亭縣。元朝(1277)分長仁鄉、高昌鄉、信江鄉、北亭鄉、於海鄉五個鄉為上海灘縣。明代,青浦縣分為華亭三鄉、上海兩鄉、壹鄉。清朝順治年間,華亭二鄉劃歸婁縣。隸屬松江府,十三鄉五十保。古代的鄉鎮比現在的縣多。華亭縣、上海縣、青浦縣、奉賢縣、樓縣、金山縣、南匯縣。歷史沿革元十四年(1277)十月,華亭縣升為華亭府(李家興路),轄華亭縣1。至元十五年(1278),華亭府改為松江府,仍轄華亭1郡。至元二十九年(1292),華亭縣位於上海縣東北。至元三十壹年(1294),創辦松江府。大德三年(1299),正式成立惠民藥房。泰定三年(1326),撤銷松江府,改華亭縣為嘉興道。歷元年(1328),松江府遷址,華亭縣仍屬其管轄。順治元年(1330),因水災而挨餓的家庭超過18000戶。至元年(1335 ~ 1340),陶避過兵士叛亂,攜家眷居於泗涇南村,並在南村做了輟學務農的記錄。鄭錚十六年(1356)二月,張士誠及其“紅巾軍”占領松江。鄭錚二十三年(1363),張士誠擴建松江府城。二十七年(1367)九月,朱元璋命徐達分兵取松江,並下令征用磚築城。上海縣豪紳錢聚眾占領上海,違抗命令。徐達派教育部與葛軍議和,但未能修城。鄭錚時期(1341 ~ 1368)在城西修建了真覺寺(清真寺)。明朝洪武初年(1368 ~ 1372),松江設民兵。我們還建造了太平南倉和伊勢倉庫。洪武三年(1370),松江府奉命秋糧征軍布三十萬件。洪武八年(1375),設城鄉社會科。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定華亭縣接收秋糧73.69萬石。洪武三十年(1397),重建松江府城。保衛千家萬戶。永樂元年(1403),夏元吉來到松江治水。疏浚吳淞江、黃浦江、華亭運鹽河等。永樂年間(1403 ~ 1424),翰林學士松江、沈魅力書寫正楷,史稱“太格體”,成為日後科舉考試的標準體式。宣德八年(1433),建水二西倉。正統九年(1444)十二月,下了7晝夜大雪,積雪厚達十余尺,許多居民被凍死。景泰五年(1454),夏天大流行,死了很多人。成化初年(約1470),雲劍第壹橋改建為石橋,又稱“跨唐橋”。弘治七年(1494),開鹽鐵塘。鄭德時期(1506 ~ 1521),松江的標布被列為朝廷貢品。嘉靖十九年(1540)發生水災,近萬人死亡。嘉靖二十壹年(1542),割華亭、上海兩縣北界,設青浦縣。嘉靖三十二年(1553)春,倭寇入侵華亭縣各地,燒殺擄掠,百姓深受其害。嘉靖三十三年(1554)三月至五月,倭寇在城郊南門、西門、東門燒殺搶掠。6月,敵經葉榭塘進入黃埔,連長唐克寬領兵攔截,大獲全勝。宋敏稱它為“勝利港”。嘉靖三十四年(1555),中秋節,在府城東門外的華陽橋豎立了壹塊扁平的日式墓碑。同年,巡撫張靜赴松江主持剿倭,屢戰屢捷。後來被誣陷入獄而死,敵人的潛力又復活了。嘉靖三十五年(1556)夏,連長余率軍民剿敵,連戰全勝。9月,該縣的災情開始趨於平穩。嘉靖年間(1522 ~ 1566)在水子倉建倉庫。隆慶三年(1569),華亭縣清場,分為上、中、下三個農村田,均按“壹條鞭”稅法征收白銀。隆慶四年(1570),應天巡撫海瑞到華亭縣牽制豪強,迫使宰相徐階放棄多占土地。萬歷二十六年(1598),重建松江府城,高加5尺,厚加5尺。萬歷三十六年至三十七年(1608 ~ 1609)間,因水患,百姓饑寒交迫,本部誠心捐粟,在城鄉設18粥廠,賑濟饑民。萬歷四十四年(1616),正月十五、十六,因董其昌的兒子董祖常在鄉下撒野,民眾大怒。華亭、上海、青浦、金山衛等地萬余人湧入城內,搗毀董宅,焚毀,史稱“民抄董桓”。萬歷年間(1573 ~ 1620),松江的夏襪輕盈美觀,從遠方買來。該縣西部有100多家夏季襪子商店。萬歷年間,天主教神父畢方濟各在松江為179名基督徒施洗禮,天主教在本縣的傳播由此開始。天啟四年(1624)春,華亭縣3000余文同人擠進考場,被門檻擋住,13人當場死亡。天啟年間(1621~1627)修建永豐橋(俗稱大倉橋)。崇禎二年(1629),夏、、杜、、周、、、、等人創建了文學團體“寄社”。崇禎十壹年(1638),陳子龍、許福源等人合編《禦經集》(504卷)。崇禎十二年(1639),徐光啟《農業行政大全》手稿由陳子龍整理增補。清順治元年(1644),士紳顧重修明園舊址,取名醉白池。順治二年(1645)五月,清兵占領松江。吳淞副將軍吳誌奎起兵抗清。連長黃飛,手握數千戰船,聯合智魁,在茅湖組成水村。閏六月十日,沈有龍、李、、、夏等人率領軍民據松江府城起兵反清。八月初三,清兵攻破松江府城。沈有龍突圍時被箭射死。李被俘虜,不屈而死。兩萬多名士兵和平民喪生。八月初六,黃飛、吳誌奎在黃埔被清軍擊斃。九月十七日,夏病逝於宋堂。順治四年(1647),四月十六日,清太守吳據松江府城,兵敗身亡。江南巡撫塗搜刮參與者,壹日殺百人,停半月。5月13日,陳子龍被捕。在前往涪城的途中,他縱身躍過塘橋。6月,夏之子因反清被捕,送往南京,9月19日慷慨赴死。順治十壹年(1654)冬天,灞河封凍,人可以在冰面上生活。順治十三年(1656),分華亭縣楓涇、漵浦鄉及薊縣、華亭、秀竹、新江鄉部分土地建樓縣。順治十五年(1658),胡帽漁民義軍首領錢應奎,抗清失敗,被殺。康熙元年(1662),采取“勻田勻役”的辦法。康熙二年(1663),重建松江府城墻。康熙五年(1666),明朝安昌王後裔改名,躲在龍珠寺當和尚,被知府調查。他們被判“謀反”,27人被斬首,500多人受到牽連。康熙四十四年(1705)三月,康熙帝南巡,航至松江。康熙四十六年(1707)三月,康熙皇帝南巡,再次抵達松江。雍正二年(1724),在華亭縣雲劍、白沙2鄉各建壹半的豐縣。裁掉華亭縣楓涇、集賢、仙山、秀竹鄉部分土地,在樓縣漵浦1鄉建設金山縣。乾隆二十年(1755)夏天,連續幾個月下雨,天氣冷得像冬天,糧棉沒有收成,很多人餓死在路上。乾隆三十二年(1767),華亭縣舉人蔡銑寫《閑釣閑記》,因引用“長洲詩人沈德潛,唱紫牡丹”壹詩,牽連24人,被判“狂逆”。乾隆四十壹年(1776),對明末反清中犧牲的大臣進行追悼,許堅祠為祭。陳子龍、夏完淳和其他人的詩被公開發表。乾隆年間(約1736 ~ 1777),松江的人物畫家徐章作了壹幅《雲中棒言》畫像。壹些畫像和石雕現在在壹個醉水池裏。嘉慶十四年(1809),知府唐將樓縣舊貢生徐朝君創制的“龍尾車”圖案及文字記述刊行,頒予宋恕各縣模仿推廣,以利農田灌溉。道光十五年(1835)十壹月初四,江蘇巡撫林則徐赴松江考察水利。道光二十年(1840),陳化成到松江任江南提督,策劃對英防禦。道光二十二年(1842),6月20日、21日,壹艘英國船沿黃浦江向西航行,試圖想辦法入侵蘇州,卻被松江農民王在坤引入胡巴湖草區,返回上海。鹹豐四年(1854),泗涇鬧饑荒,樓縣知府文奎光去收糧。被村民用轎子打了,知府逃回縣城。鹹豐十年(1860)五月十三日,太平軍攻占松江府城。清* * *命墻率“洋槍”反撲,5月28日,太平軍撤出松江。同年6月26日,太平軍第二次攻占松江府城。鹹豐十壹年(1861),三月,華爾在松江城設立洋槍隊指揮部,隊伍擴大到近5000人。同治元年(1862),正月初七,太平軍第三次進攻松江府城。到6月23日,天京告急,開始向西撤退。同治二年(1863)九月,法國天主教傳教士利用《中法北京條約》的特權,在西舍山購買土地,在江南世俗神職人員中修建教堂和房屋。同治八年(1869),進行了壹次“地契檢查”,統壹發放了“土地清單”。同治十壹年(1872),曾國藩、李鴻章邀請學生赴美留學,華亭縣11歲學生李如幹被美國錄取。光緒元年(1875),設立“民訊局”,代客戶送信、包裹。光緒三年(1877)六月,蝗災。光緒十二年(1886)三月,松江府各縣考生齊聚府城,部分考生到邱家灣天主教堂參觀,但遭到拒絕。雙方吵了起來,然後互相打了起來。3月11日,考生憤怒,放火燒教堂。後來的松江知府、華亭知府等。給教會做了禮物和賠償,處罰了8名造成事故的考生。同年,出現了載客載貨的“腳劃船”。光緒二十壹年(1895),王六生在本縣創辦了第壹所新式學堂——中西學堂(又稱英學堂)。光緒二十二年(1896),北京與松江之間開始了壹筆龐大的匯兌業務(北京錢乙厚濟銀行簽發的壹張12000京平銀行匯票被松江金融業承兌)。光緒二十三年(1897),奸商勾結外商,大量購買當地大米出口,借機哄擡米價,激起民憤。泗涇等地村民聚集萬余人,從囤積者手中搶米,焚燒泗涇天主教堂。政府被迫舉行壹場平鬥來平息局勢。光緒二十五年(1899),基督教會創辦了樂安學校,這是本縣第壹所教會學校。同年,法國天主教耶穌會士在西舍山修建了壹座天文觀測臺。光緒二十八年(1902)二月,周培森、龔明峰在城內創辦私立內蒙學堂,為全縣第壹所私立小學。同年,華樓官立高等小學成立,這是該縣第壹所公立小學。全縣學校全部改為蒙學,推廣新學。同年夏秋,霍亂流行,多人死亡。光緒二十九年(1903)三月,上海郵政總局松江分局在縣城成立。同年6月,松江府中學校在雲劍書院原址創辦。光緒三十壹年(1905),八月,容齋初級師範學校初等師範部開設。同月,樓賢勸學社社長何東在松江創辦體操工場,是中國最早的體校之壹。同月,松江電報局成立。同年秋,全傑堂創辦了松江女子學校(後改名為宋軍女子職業學校),這是全縣第壹所女子學校。同年,我縣赴日留學的壹吉相在東京入團,成為我縣第壹位團員。同年,秦怡毛巾廠成立,年產“頂牌”毛巾數千條。光緒三十二年(1906)春,華亭、樓縣留日學生等10余人在日本東京入團。2月,於穎東塘建立了壹個寄養家庭,這是該縣最早的幼兒園。同月,松江商業聯合會(簡稱“商會”)成立。同年,團員夏雲仙創辦清華女校,並在該校成立了團員松江支部。光緒三十三年(1907),設立華婁勸學,主管華亭、婁兩縣教育。光緒三十四年(1908)三月,馬在泗涇開辦匯源米廠,本縣只有機器碾米。同月,上海至楓涇鐵路通車。宣彤元年(1909)正月,松江府農校成立。4月,松江至嘉興鐵路通車(9月12日,滬杭鐵路全線通車)。9月,松江區七縣產權交易會在醉白池舉行。宣彤二年五月(1910),花樓派出所成立。後來改名花樓巡警局。宣彤三年(1911年),松江宣布獨立。建立軍政分署,通知宋城收復。165438+10月7日,馬昌祺等人(會理軍校學生)發起組織學生軍,接受軍政部門領導。165438+10月14、松江軍政分府頒布司法部10條、審判條例10條、民政部6條。119年6月65438+10月丁等人在靜賢女校組織松江婦女會(曾為軍政政府募捐)。17年2月17日,蔣氏(任教於附中)、張寶元(上海《申報》總編輯)發起組織松江《政治評論》,創辦《政治評論》。65438+2月前後,男人紛紛剪掉辮子。同年,徐錫之創辦松江電燈廠,次年送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