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豪华酒店 -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簡介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簡介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捷克語:Nesnesitelná lehkost bytí,法語:L'Insoutenable Légèreté de l'être)是捷克裔法國作家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era)於1984年創作的壹部小說。

小說背景設定在布拉格,內容涉及相當多的哲學概念。"米蘭·昆德拉因此奠定了他作為在世的世界上最偉大的作家的地位。"(《紐約時報》)

本書中文版最早由韓少功、韓剛於1985翻譯,1987由作家出版社出版。2003年,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了南京大學教授徐軍的重譯本,書名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在臺灣省,皇冠出版社在最新法文譯本的基礎上,於2004年再次出版了繁體中文譯本,由魏赤秀翻譯。

名言

1,“如果我們生命中的每壹秒都重復無數次,我們就會像耶穌壹樣被釘死在十字架上,永遠被釘死在十字架上。這個前景太可怕了。在永恒的劫與還的世界裏,無法承受的責任沈重地壓在我們的每壹個行動上。這就是為什麽尼采說永恒的劫與還的觀念是最沈重的負擔。”

2.“如果永恒劫的回歸是最沈重的負擔,那麽我們的生命可以用它所有輝煌的輕松與之抗衡,但沈重真的是悲劇嗎,輕松真的是輝煌嗎?”

“最沈重的負擔壓垮了我們,沈下去了,把我們釘在了地上。但是,在每個時代的愛情詩裏,女人總是渴望在男人的身下。也許最沈重的負擔也是最充實的人生的象征。負擔越重,我們的生活就越接近地球,就越接近真理和現實。”

昆德拉演奏他的四重奏:托馬斯、特蕾莎、薩賓娜和弗蘭茨。從每個人物的角度講壹個存在主義主題,哪個更重要,哪個不重要?政治在多大程度上扭曲了人們的生活?昆德拉借薩賓娜之口說:“我不反對* * *,我反對媚俗!”從而表達自己的取向。

擴展數據:

作者

米蘭·昆德拉(捷克語:Milan Kundera,1929 April 1-)捷克著名作家,出生於捷克斯洛伐克布爾諾。1975流亡法國,1981入籍法國公民。晚年接受采訪時,他自稱法國作家,認為自己的作品應該歸入法國文學。

著名作品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健忘書》等。1989天鵝絨革命前,他的作品在捷克斯洛伐克被禁了很長時間。他很少接受媒體采訪。雖然他曾六次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但至今沒有獲獎。

創造過程

昆德拉的人物情節是由壹兩個關鍵詞和基本情境構成的。他以壹個哲學家的智慧,把人類的生存場景上升到壹個形而上的層面進行思考、審視和描述。因此,我們成功地把握了政治和性這兩個敏感領域,初步形成了“幽默”和“復調”的小說風格。

昆德拉更註重人物的基本情境——“哲學是在沒有人物和情境的情況下進行的”。《生命不能承受之輕》壹開始就把托馬斯的問題放在了那裏:在壹個沒有永恒劫的世界裏,生命是輕的。

小說首先提出了為托馬斯設定規定情境的問題,即輕重的存在密碼;所以哲學思維本身就是小說,問題本身就是小說家在作品中表現出來的哲學思維。

昆德拉研究的重要特點是拒絕下結論。他認為塞萬提斯讓人們知道世界上沒有絕對的真理,只有很多相對的問題。在書中,昆德拉提出了壹系列的生存密碼,如輕、重、靈、肉、記憶、虛弱、眩暈、田園、天堂等。,與人物壹壹對應,支撐著各自的生存狀態,表現出身心的雙重性。

而每個關鍵詞都是人物不同可能性的壹面。可能性是對抗壹次性最積極的方式,所以這本書可以看作是對自以為是的“絕對”的瓦解。因為缺乏絕對的意義,人生沒有依據和支撐,甚至不如風中飛舞的羽毛那麽確定。

後世的影響

這本書於1988年被改編成電影《布拉格之戀》,由菲利普·考夫曼執導,丹尼爾·戴·劉易斯、茱麗葉·比諾什和莉娜·奧琳主演。

這本書改編的電影獲得了美國奧斯卡金像獎,美國金球獎提名,美國電影評論協會1988最佳電影和最佳導演獎,英國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獎。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