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酒店加盟 - 改革開放以來日本人生活的變化

改革開放以來日本人生活的變化

上海,簡稱“上海”,也叫“申”。大約6000年前,上海西部成為陸地,東部成為陸地2000年。相傳春秋戰國時期,上海曾是楚王黃歇的封地,故別號“申”。公元4、5世紀的晉朝時期,松江(今蘇州河)及沿海地區的居民多以捕魚為生。他們創造了壹種叫胡的竹制捕魚工具,又因為當時河道叫瀆,松江下遊壹帶就叫胡,後來又改為胡。

上海程健

公元751年(唐天寶十年),上海屬華亭縣(今松江區),範圍北至虹口,南至海邊,東至下沙壹帶。公元991年(宋春華二年),由於松江上遊持續淺淤,海岸線東移,大船進出不便,外國船只不得不停靠松江支流“上海浦”(位於今外灘東十六鋪附近的黃浦江畔)。公元1267年(南宋鹹淳三年),在上海浦西岸設鎮,名上海鎮。公元1292年(元至元二十九年),元朝中央政府將上海劃出華亭縣,並批準設立上海郡,標誌著上海建設的開始。

現代上海

16世紀(明朝中期),上海成為中國棉紡織手工業的中心。公元1685年(清康熙二十四年),清政府在上海設立海關。19世紀中葉,上海已成為商賈雲集的繁華港口。鴉片戰爭後,上海被殖民者開辟為“通商”口岸。此後的100年間,外國列強相繼入侵上海,使上海成為帝國主義對中國進行政治、經濟和文化侵略的主要據點。1949年5月27日,上海這座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城市解放了,開始了新的生活。

歷史性變革

上海的解放揭開了它發展的新的歷史篇章。上海人民在中國* * *生產黨的領導下,經過50多年的艱苦奮鬥,從根本上改造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條件下畸形發展的舊上海,使上海的經濟社會面貌發生了深刻變化。特別是1978以來,上海改革開放力度不斷加大。上海人民以強大的進取精神,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大膽實踐,走出了壹條具有中國特色、反映時代特征、符合上海特大城市特點的發展新路,使上海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發生了歷史性變化,成為中國最大的經濟中心和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正在建設成為國際經濟文化名城。

自然地理

地理位置

上海位於北緯31度14分,東經121度29分。位於太平洋西岸,沿亞洲大陸東緣,長江三角洲前沿,東臨東海,南接杭州灣,西接江浙壹帶,北接長江口,與東海相連。上海正好處於中國南北弧形海岸線的中部,交通便利,腹地廣闊,地理位置優越。這是壹個很好的河港和海港。

氣候

上海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上海氣候溫和濕潤,春秋較短,冬夏較長。2002年全年平均氣溫17.8℃,日照1686.5小時,降雨量1427.9毫米..全年約60%的降雨量集中在5-9月的汛期,汛期有春雨、梅雨、秋雨三個雨季。

土地面積

解放初期,上海的土地面積只有636平方公裏。1958年,江蘇省的嘉定、寶山、上海、松江、金山、川沙、南匯、奉賢、青浦、崇明等10個縣劃歸上海,使上海的管轄範圍擴大到5910平方公裏,幾乎是解放初期的10倍。2002年,上海面積6340.5平方公裏,占全國總面積的0.06%,南北長120公裏,東西寬100公裏。區域面積5299.29平方公裏,縣城面積1041.21平方公裏。轄崇明、長興、橫沙三個島嶼,其中崇明島為中國第三大島,面積1041平方公裏。

水文學

上海河湖眾多,水網密布,水資源豐富,是著名的江南水鄉,水域面積697平方公裏,占全市總面積的11%。上海的河網大部分屬於黃浦江水系,主要包括黃浦江及其支流蘇州河、川洋河和澱浦河。黃浦江發源於太湖,全長113公裏,流經市區。河道寬度300-770米,平均360米。終年不凍,是上海的主要水道。蘇州河在上海長54公裏,平均寬度45米。上海的湖泊集中在江浙交界的西部窪地。最大的湖是澱山湖,面積62平方公裏。

地帶

上海除了西南的幾個丘陵和山地,都是平坦的平原,是長江三角洲沖積平原的壹部分,平均海拔4米左右。陸地地形壹般自東向西略有傾斜。大金山是上海的最高點,海拔103.4米..

行政區劃

解放初期,上海分為20個城區和10個郊區。截至2002年底,上海共有18個區、10個縣、132個鎮、3個鄉、99個街道辦事處、3393個居民委員會和2037個村民委員會。

人口就業

人類人口

上海的總人口正在膨脹。上海開埠時人口不到654.38+萬,654.38+0949年解放時只有520萬。到2002年底,全市戶籍人口已增加到654.38+0334.23萬人,是解放初期的2.6倍,占全國總人口的654.38+0%。2002年,全市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裏2014人。

人口自然變化

上海是中國第壹個因人口自然變動出現負增長的地區,人口自然增長率自1993以來壹直保持負增長。2002年,全市戶籍人口出生率為4.7‰,死亡率為7.3‰,自然增長率為負2.6‰。

人口教育水平

上海人口的整體文化素質在不斷提高。根據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2000年,上海市6歲及以上人口中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人口比例達到11.4%,比1990提高了4.3個百分點;高中學歷人口占23.9%,提高2.8個百分點;初中文化程度人口占38.2%,提高了4個百分點。而小學及以下學歷的人口比例下降了11.1個百分點。全市15歲及以上人口中文盲或識字不多的比例由1990年的11.1%下降到2000年的5.4%。

人才居住證

上海戶籍管理制度改革加快推進,人才居住證制度成功出臺。截至2002年底,已有8255名在上海創業的國內外人才獲得了上海市居住證。國內人才中,本科及以上學歷占72.8%,碩士及以上學歷占8.6%。外籍人才中,本科及以上學歷占78.8%,碩士及以上學歷占55.7%。

雇用

2002年末,上海* * *從業人員792.04萬人,其中國有單位從業人員1.7368萬人,占21.9%;集體單位從業人員262.8萬人,占33.2%;外資和私營企業從業人員355.56萬人,占44.9%。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8%。

綜合實力

經濟增長

20世紀90年代以來,上海積極探索“中國特色、時代特色、上海特色”的發展新路,牢牢把握浦東開發開放的歷史性發展機遇,以體制創新和科技進步為動力,在經濟結構優化升級的基礎上,使國民經濟實現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不斷增強經濟運行的穩定性和抗波動能力。從1992開始,上海經濟連續11年保持兩位數增長。2002年,全市生產總值達到5408.7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1.990增長2.9倍,年均增長1.9%。

經濟實力

社會生產力水平穩步提高,綜合經濟實力不斷增強。上海人均GDP,按當年匯率折算,1.993年首次突破2000美元,1.997年躍升至3000美元,2000年再上4000美元新臺階。2002年接近5000美元,達到491.2,繼續生活在除港澳臺以外的所有省級地區。

財政收入

隨著經濟持續快速增長,財政收入不斷增加,為上海社會經濟和城市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2002年,上海財政收入2202.25億元,比上年增長10.4%。全年地方財政收入7654.38+0.979億元,比上年增長30%。其中,增值稅654.38+036.83億元,增長22.2%;營業稅251.85億元,增長31.8%;個人所得稅67.08億元,增長41%;房產稅654.38+0.968億元,增長34.3%。

上海的壹天

上海是中國最大的經濟中心城市,在促進全國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上海壹天創造的經濟活動成就,充分體現了上海經濟發展的水平和活力。

上海在全國的地位

正在向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目標邁進的上海,肩負著面向世界、服務全國的重任,在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這個只有1%人口、0.06%國土面積的城市,財政收入占全國九分之壹,進出口商品總額占全國四分之壹,港口貨物吞吐量占全國十分之壹,在改革開放、產業升級、科技創新中發揮著示範、輻射和帶動作用。

海南省位於中國的最南端。它北鄰瓊州海峽,西鄰北部灣,東鄰越南民主共和國,東鄰臺灣省,東南和南面是南海的菲律賓、文萊和馬來西亞。

海南省的行政區域包括海南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的島礁及其海域,是中國面積最大的省份。全省陸地總面積(主要包括海南島、西沙、中沙、南沙群島)3.54萬平方公裏(其中海南島陸地面積3.39萬平方公裏),海域面積約200萬平方公裏。

截至2004年底,全省共有2個地級市,6個縣級市,4個縣,6個民族自治縣,1個經濟開發區,1個辦事處(西南中沙群島辦事處,縣級)。基層有180個鎮,20個鄉,18個街道辦事處。

地級市:海口市、三亞市。

縣級市:五指山、文昌、瓊海市、萬寧、儋州、東方。

縣:定安縣、屯昌縣、澄邁縣、臨高縣。

自治縣:白沙黎族自治縣、昌江黎族自治縣、樂東黎族自治縣、陵水黎族自治縣、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

開發區:洋浦經濟開發區

辦公室:西南中沙群島辦公室(縣級)

海口市(地級)

(管理4個區24個鎮的17街道辦事處)

區:龍華區、瓊山區、秀英區、美蘭區。

鄉鎮:長流鎮、新埠鎮、城西鎮、西秀鎮、海秀鎮、靈山鎮、演豐鎮、大致坡鎮、甲子鎮、三門坡鎮、龍泉鎮、龍橋鎮、三江鎮、雲龍鎮、紅旗鎮、大坡鎮、舊州鎮、龍塘鎮、新坡鎮、永興鎮、尊潭鎮、東山鎮、獅山鎮。

街道辦事處:艾博、白龍、國興、藍田、海富、白沙、海澱、人民、和平南、中山、大通、金茂、海墾、濱海、金隅、秀英、海秀。

三亞市(地級)

(轄5個鎮):崖城鎮、天涯鎮、鳳凰鎮、天都鎮、海棠灣鎮。

五指山市(縣級)

(轄3鄉4鎮):崇山鎮、毛陽鎮、範陽鎮、南盛鎮、毛道鄉、水漫鄉、長浩鄉。

文昌市(縣級)

(轄16鎮):文城鎮、匯文鎮、中興鎮、東陸鎮、馮坡鎮、潭牛鎮、保羅鎮、金山鎮、鋪前鎮、翁田鎮、龍樓鎮、董嬌鎮、文教鎮、昌灑鎮、蓬萊鎮、東閣鎮。

瓊海市(縣級)

(轄12鎮):長坡鎮、塔洋、魯大鎮、萬全、潭門、博鰲、中原、龍江鎮、陽江、石壁、嘉積鎮惠山。

萬寧市(縣級)

(轄12鎮):萬城鎮、龍滾鎮、山根鎮、樂和鎮、北大鎮、後安鎮、大茂鎮、長豐鎮、東嶴鎮、李記鎮、南橋鎮、桑二洛鎮。

儋州市(縣級)

(轄17鎮):那大鎮、南豐鎮、亞星鎮、合慶鎮、大成鎮、新洲鎮、廣村鎮、東成鎮、中和鎮、峨蔓鎮、楊瀾鎮、王屋鎮、排浦鎮、海頭鎮、湯姆鎮、白馬井鎮、三都鎮。

東方市(縣級)

(轄2鄉8鎮):八所鎮、幹城鎮鎮、三甲鎮、板橋鎮、四更鎮、新龍鎮、大田鎮、東河鎮、天安鄉、邊江鄉。

定安縣

(轄10鎮):鼎城鎮、新竹鎮、龍湖鎮、雷明鎮、龍門鎮、靈口鎮、翰林鎮、龍河鎮、黃澍鎮、文賦鎮。

屯昌縣

(轄8個鎮):屯鎮、南昆鎮、新興鎮、西場鎮、坡心鎮、南呂鎮、沐風鎮、五坡鎮。

澄邁縣

(轄10鎮):錦江鎮、老城鎮、永發鎮、文儒鎮、瑞溪鎮、樂嘉鎮、中興鎮、橋頭鎮、浮山鎮、仁興鎮。

臨高縣

(轄11鎮):臨城鎮、東英鎮、博聯鎮、碉樓鎮、新英鎮、南堡鎮、加來鎮、河社鎮、多文鎮、侯波鎮、黃桐鎮。

白沙黎族自治縣

(轄7鄉4鎮):牙叉鎮、七坊鎮、金奎大鎮、榜溪鎮、南開鄉、轅門鄉、龍符鄉、習水鄉、宋慶鄉、金波鄉、榮榜鄉。

長江

(轄7個鎮):石路鎮、昌化鎮、海威鎮、七岔鎮、十月田鎮、五烈鎮、岔河鎮。

樂東黎族自治縣

(轄11鎮):寶友鎮、萬沖鎮、金奎大鎮、誌忠鎮、錢家鎮、九所鎮、郭利鎮、黃流鎮、鶯歌海鎮、佛羅鎮、劍峰鎮。

陵水

(轄2鄉9鎮):葉林鎮、新村鎮、瀛洲鎮、本號鎮、龍光鎮、三才鎮、光坡鎮、羅文鎮、黎安鎮、梯蒙鎮、群英鎮。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

(轄3鄉6鎮):寶城鎮、獅嶺鎮、加茂鎮、響水鎮、新鄭鎮、三島鎮、甘茂鄉、林楠鄉、劉公鄉。

瓊中

(轄3鄉7鎮):營根鎮、萬靈鎮、紅毛鎮、李沐山鎮、常征鎮、鐘平鎮、和平鎮、石雲鄉、上安鄉、吊羅山鄉。

西、南、中沙群島辦事處:辦事處設在永興島。

簡歷

2003年,在非典嚴峻形勢下,全省經濟仍保持快速增長勢頭,經濟效益穩步提高。當年全省生產總值69169億元,比上年增長10.5%,增幅比上年提高1.2個百分點,自1995以來首次實現兩位數增長。其中,第壹產業增加值2565438+3500萬元,增長9%;第二產業增加值1765438+9200萬元,增長19%;第三產業增加值268.42億元,增長7.7%。第壹、二、三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32.5%、37.0%、30.5%。

全省經濟繼續運行在景氣區間,反映宏觀經濟運行的企業家信心平均指數為124.4,比上年提高9.5個百分點;反映微觀經濟運行的企業平均綜合生產經營指數為124.3,上升9.1個百分點。該省經濟快速發展的主要原因是:壹是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有效拉動了經濟增長。2003年,全省固定資產投資276.34億元,增長22.4%,增速比上年提高13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1.64億元,按可比口徑計算,增長10.8%。從對GDP的貢獻率看,資本形成為54%(其中固定資本形成對全省GDP的貢獻率為49%),最終消費為38%。二是微觀經濟效益和宏觀經濟效益有所提高。經濟增長從外延式增長向內涵式增長轉變,從外源性增長向內源性增長轉變。根據對全省420家獨立核算工業企業的跟蹤監測,全年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140.3%,比上年提高7.4個百分點。從投資者角度看,企業自主投資占全社會投資的比重顯著提高,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2003年,工業企業自主投資完成66.38億元,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由上年的16.6%上升到27.8%,增長了109.9%,對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的貢獻率為68.7%。

農業

農業產業結構繼續優化,農業經濟效益顯著提高。全省農業增加值251.35億元,比上年增長9%。種植結構不斷優化。種植業產值6543.8+052.57億元(現價),增長7.3%。糧食種植面積和產量繼續減少,而瓜菜水果等優勢產業種植面積繼續擴大,產量繼續增加。全年糧食產量1958500噸,下降3.7%;瓜菜343.82萬噸,增長6.4%;甘蔗402.08萬噸,增長7.3%;水果1480500噸,增長6.4%。畜牧業保持快速增長。畜牧業產值64.77億元(現價),增長7%。肉類總產量52.57萬噸,增長5.8%。漁業生產發展迅速。漁業產值103.11億元(現價),增長12.7%。水產品產量123.07萬噸,增長12.6%,其中海水產品141.5萬噸,增長13.4%。海產品中,海洋捕撈89.56萬噸,增長13.5%;海水養殖達到654.38+049.5萬噸,同比增長654.38+05.4%。林業生產快速增長。林業產值53.33億元(現價),增長7.8%。人工造林面積7.52萬公頃,增加251%;森林覆蓋率為54.5%,比上年提高65438±0.2個百分點。熱帶作物正在穩步發展。年末熱帶作物總面積49.93萬公頃,增長3.7%。幹膠產量31.6萬噸,增長4.3%。

農業生產條件繼續改善。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219.74萬千瓦,增長4.5%,其中排灌機械動力36.04萬千瓦。大中型拖拉機4547臺。化肥施用量(純量)86.08萬噸,增長13.3%。農田水利有效灌溉面積17.73萬公頃。

工業

2003年,工業發展進壹步加快。全年工業增加值654.38+023.2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23.2%,占全省生產總值的比重由上年的654.38+06.7%上升到654.38+07.8%,工業“短腿”逐漸拉長。工業產品結構不斷調整優化,高新技術產品、適應消費結構升級的產品和外向型產品產量快速增長。主要工業產品產量中,汽車產量5.5萬輛,增長140.5%;飲料酒941萬噸,增長29.1%;人造板18.56萬立方米,同比增長18.7%;氮肥33.05萬噸,增長23.2%;糖39.78萬噸,增長19.5%;鐵礦石(成品礦)268.67萬噸,增長14.6%;水泥397.84萬噸,增長14.5%。工業經濟效益繼續提高。據420家獨立核算工業企業統計,全年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140.3%,比上年提高7.41個百分點;利潤總額654.38+0.768億元,同比增長654.38+06.8%;產品銷售收入3165438+3300萬元,增長27.5%;全員勞動生產率(按增加值計算)75657元/人,增加9762元/人。

旅遊業

非典期間,該省的旅遊業受到嚴重影響。據統計,4-6月非典期間,全省* * *接待遊客1,536,5438+0,000人次,同比減少77.8萬人次;旅遊總收入11.96億元,減少8.44億元。但由於海南全力以赴防治非典,加上海南獨特的生態環境,海南沒有出現壹例非典感染病例和疑似病例,使海南成為壹個健康的海島。非典過後,海南旅遊業迅速恢復。過夜遊客人數為1234.110000,比上年減少1.7%。其中,接待境外遊客29.33萬人次,下降24.6%;接待國內遊客12047700人次,下降0.9%。全年旅遊總收入93.55億元,下降1.9%。其中,境外旅遊收入6.6億元,下降13.5%;國內旅遊收入86.95億元,下降0.9%。全年旅遊飯店客房出租率為56.2%,下降1.7個百分點。年末全省共有星級飯店198家,其中五星級8家,四星級31家,三星級91家。6月22日,中國飯店協會授予博鰲金海岸溫泉酒店“5A中國綠色酒店”榮譽稱號牌匾,這是中國首家獲得5A綠色酒店稱號的酒店。

固定資產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276.34億元,比上年增長22.4%。其中,基本建設投資179.66億元,增長20%;更新改造投資1.2438+0億元,基本持平;房地產開發投資366654.38億元,增長82%;其他投資46.65億元,增長8.2%。投資結構進壹步優化,其中工業投資66.39億元,增長65.438+009.9%,占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擴大到27.8%;水利、文化、教育、衛生、廣播和福利行業分別增長83.5%和28.1%。資金來源中,自籌資金和國內貸款分別增長10.2%和29.7%;國家預算基金和債券基金分別增長2.4%和下降64.9%。

全年開工項目1487個(不含城鄉集體和個人投資),其中新開工783個。海洋天然氣化肥廠、東方1-1氣田海上及陸地主體碼頭工程、洋浦電廠改造工程、東方-洋浦-海口輸氣管道工程、海口頂南軟件園、洋浦面粉加工廠、博鰲亞洲論壇二期工程、博鰲東部高速公路出口道路、海南好時頓科技海洋生物產業化養殖基地、洋浦港二期工程、三亞國際客運碼頭、瓊州大橋。中部高速公路改造工程、洋浦金海漿紙廠、65438+60萬噸瓶級聚酯切片廠、香蕉深加工高新技術示範工程、多條縣鄉公路改造工程、縣鄉電網改造工程等壹批重點項目建設進展順利。

交通運輸和郵電通信

全年交通運輸和郵電通信業增加值5819萬元,增長9.0%。全社會貨物周轉量235.99億噸公裏,比上年增長4.3%。其中,鐵路217萬噸公裏,增長18.6%;公路50.64億噸,增長7.4%;水運1821.3億噸公裏,增長3.4%。民航貨物行李吞吐量9.76萬噸,增長5.7%。全社會旅客周轉量654.38+062.97億人公裏,下降5.8%。其中,鐵路0.11億人公裏,減少21%;公路89.42億人公裏,下降3%;水運65438+8400萬人公裏,下降16%。民航貨物和郵政行李吞吐量9.76萬噸,增長5.7%;旅客吞吐量766萬人次,增長8%。港口貨物吞吐量2757萬噸,增長19.4%;旅客吞吐量530萬人次,下降7.5%。

郵電業務總量43.05億元,比上年增長8.4%。其中,電信業務量完成39.64億元,增長8.5%;郵政業務量完成3.43億元,增長7.3%。年末本地固定電話用戶162.8萬戶,增長18.5%;移動電話用戶1.363萬戶,增長23.8%;網民28.9萬人,增長10.3%;無線尋呼用戶147200戶,下降83.6%。電話普及率為每百人33.4部,增加6.25部。

國內貿易,市場價格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1.64億元,按可比口徑計算,增長10.8%。分城鄉看,城鎮消費品零售額144.7億元,增長1654.38+0.2%;農村消費品零售額46.89億元,增長101%。分行業看,批發和零售業零售額150.53億元,增長10.7%;餐飲業零售額30.99億元,增長7.2%;其他行業零售額10.11億元,增長13.6%。居民消費結構加快升級,住房、汽車、通訊成為消費熱點。全省房屋銷售面積比上年增長72.7%,汽車銷售增長170%。年末,固定電話用戶、移動電話用戶和互聯網用戶分別增長18.5%、23.8%和10.3%。

市場價格止跌回升。全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上漲0.1%,其中,城市居民消費價格下降0.6%,農村居民消費價格上漲0.9%。分品種看,食品價格上漲2.9%,居住價格上漲1.7%,煙酒及用品價格上漲0.1%,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價格上漲0.1%,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價格下降1.3%,家庭設備及用品和維修服務價格下降65438+。全年商品零售價格總水平上漲0.4%,其中城市上漲0.2%,農村上漲0.4%。農業生產資料價格總水平上漲4.8%。

對外經濟貿易

2003年,全省外貿進出口總額22.79億美元,增長22.1%。其中,出口總額8.69億美元,增長6.1%;進口總額為65438美元+0,41億美元,增長34.3%。出口總額中,對香港出口2.43億美元,下降22.0%;對日本出口6543.8美元+0.2億美元,增長4.5%;對美國出口6543.8美元+0.23億美元,增長28.5%;對歐盟出口65438美元+0.1.5億美元,增長34.1%;對東盟出口5200萬美元,增長22.5%。

全年實際利用外資618億美元,比上年下降38.2%。其中,使用國外貸款3720萬美元,下降92.4%;外商直接投資5865438億美元,增長13.5%。新簽外商投資協議投資合同1,71,下降28.2%。

金融、財務和保險

全年地方財政收入6654.38+0.6億元,增長654.38+0.8%,其中各類稅收40.54億元,國有資產經營收入654.38+0.50億元,其他收入9.28億元,基金收入654.38+0.28億元。地方財政支出1155438+0億元,增長17%,其中基本建設支出1.345億元,支農支出7.02億元,科教文衛支出221.4億元,1.00453506

年末全省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654.38+0050.45億元,比年初增長654.38+08.8%。其中,企事業單位存款余額330.22億元,增長32.9%;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581.9億元,增長11.3%。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874.8億元,比年初增長65,438+05.0%。其中,短期貸款30,654.38+0.6億元,增長9.654.38+0%;中長期貸款507.4億元,增長24.2%。

全省保險機構完成承保金額2469.42億元,比上年減少19.9%;保費收入654.38+0.36億元,增長30.2%。全年各項賠付支出312萬元,增長21.4%,其中財產險賠付支出增長50.3%,人身險賠付支出下降11.5%。

存在的主要矛盾和問題

經濟發展活力相對不足,社會生產力發展仍面臨體制性障礙,因循守舊、不求進步的思想觀念阻礙改革深化和經濟發展;支撐金融增長的基礎薄弱,結構不合理的矛盾仍然突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緩慢,第二產業特別是工業比重仍然太小;拉動經濟增長的有效需求不足,消費需求不旺,外貿出口增長乏力;經濟社會發展不協調,農村教育落後,公共衛生基礎設施薄弱,人才結構性短缺,科技創新能力不強;就業壓力持續加大,部分群眾生活還比較困難;投資軟環境需要進壹步改善。壹些地方市場秩序混亂,投資者投訴、土地糾紛時有發生,壹些地方社會治安問題依然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