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酒店加盟 - 中國保存最完好的四個古城是哪四個

中國保存最完好的四個古城是哪四個

1.平遙古城是中國漢民族城市在明清時期的傑出範例,平遙古城保存了其所有特征,而且在中國歷史的發展中為人們展示了壹幅非同尋常的文化、社會、經濟及宗教發展的完整畫卷。

平遙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世界文化遺產。平遙古城位於山西省中部、太原盆地南緣,距省會太原90公裏。汾河穿境南流,南同蒲鐵路、大運公路由縣城西北側而過,地處要沖,交通便利。平遙自古就是商貿集散市場,有“拉不完填不滿的平遙城”和“小北京”之譽。

平遙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新石器時代,人類就在這裏繁衍生息。相傳帝堯初封於陶,故平遙亦稱“古陶”、“平陶”。境內的中都,春秋時期就是晉國古邑,戰國時屬趙。秦始置平陶縣,西漢置中都縣和京陵縣,北魏初廢,改為平遙縣。2700多年來,平遙雖壹直是座縣城,然而她在政治、經濟和文化諸方面卻有過輝煌。

平遙古城始建於西周宣王時期(公元前827-782年),大將尹吉甫率軍北伐獫狁,築夯土城亙,駐兵拒敵於此。以後歷代修茸加固,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擴建重修,加砌磚石城墻。至今仍巍峨聳立,風骨猶存。

城墻規模完整,周長6.4公裏。外觀略呈方形,東、西、北三面俱直,唯南墻蜿蜒。墻高10米,寬 3-6 米。墻體內築夯土,外包城磚,環周***有敵樓72 座,垛口3000個,象征著孔子的三千弟子,七十二賢人。每座城門均為重門翁城,頂建重檐木構城樓,城墻四隅築有角樓。

整座城墻,垛堞綿延,樓櫓聳峙。奎星樓、點將臺、文昌閣點綴其上,以“龜城”飲譽古今。被中外專家、學者稱為“華北第壹城”。現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自古山西為商賈之鄉 ,平遙可稱晉商源地。邑人好商賈 、善金融之風世代相傳。早在明代中葉,平遙地少人多,土地瘠薄,多有人外出經商謀生,“跋涉數千裏,率以為常”。商賈足跡,遍布全國。延及清初,境內商業逐步繁榮。到康熙年間,以平遙商幫為勁旅的晉商,不僅稱雄江北,且將勢力擴展到江南。平遙商人多在當地設總號,在外地設分莊。到嘉慶十八年(1813),邑地“邇來商販雲集,居奇羅珍增前數十倍”。嘉慶末年,平遙商幫已遍布全國通都大邑,水陸碼頭。總號與各分莊及與客戶之間,大宗項的批發、運銷、中轉業務興旺發達,不少商鋪批零兼營。各種貨物源源不斷運進古城,又直接發往省內外。平遙成為晉中最大的商品集散地,有“填不滿、拉不完的平遙城”。商業的繁榮帶動和促進了金融業的發展。道光三年(1823),平遙商人首創日升昌票號,總號設在平遙城內西大街,在全國各大城市遍設分號。隨之,票號業興起,先後成立的平遙票號總數達22家之多,在全國70多個城鎮碼頭設立分號 400余個,承攬了全國各地上至官銀、稅賦、軍餉,下至商號、店鋪的資金及個人私銀的匯兌、存放業務。平遙城成為當時中國最大的票號中心城市。故有“進了平遙城,銀子元寶絆倒人”之說。商業金融的鼎盛發展,為平遙創建了長達數百年的世紀性繁華和富庶。著名學者余秋雨在《抱愧山西》壹文中寫道:“在山西最紅火的年代,財富的中心並不在省會太原,而是在平遙、祁縣和太谷,其中尤以平遙為最。”

2. 在遙遠的雲嶺深處,在彩雲之南,壹座至今保存最完整的高原歷史古城——麗江,她以美麗神奇而著稱。這壹方凈土山清水秀,景觀薈萃,民風淳厚,歷史文化悠久,豐富的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向世人顯示著古樸神秘的美,吸引千萬遊客,前來探索這令人驚嘆的奧秘。

麗江古城又名大研鎮,它位於麗江壩中部,北依象山、金虹山、西枕獅子山,東南面臨數十裏的良田闊野。麗江是第二批被批準的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壹,也是中國向聯合國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成功的古城之壹。它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唯壹沒有城墻的古城,據說是因為古代麗江世襲統治者姓木,如果築城墻,就猶如木字加框而成“困”字,這樣顯得不吉利。由此可見,納西族是壹個比較開放的民族。

大研鎮是壹座古城,在麗江縣城中,因為它四面被青山環繞,形狀如同壹塊碧玉大硯,所以取名大研鎮(硯與研同音)。它最初建於宋末元初(公元12世紀末~13世紀初),距今大約有800年的歷史,它盛於明清。當時麗江古城已具相當規模。

古時的城建方法是先行開河,然後依河水的來龍去脈進行城建規劃,布街辟路。麗江古城的城建方法亦是依承傳統的古城建規劃法的經驗,所以它也是中國古代城建方法的活化石。

古城保留了大片明清年代的居民建築,均是土木結構瓦屋面樓房,多數為三坊壹照壁,也有不少四合院,融合了納西、白、漢等民族建築藝術的精華。居民建築布局靈活,註重裝飾,精雕細刻。在他們的門窗上多雕飾花鳥圖案,並且色調濃烈。這裏的居民都喜歡在庭院種植花木,擺設盆景,無戶不養花,無戶不流水,形成了“家家流水,戶戶垂柳”的高原水城風貌,被譽為“高原姑蘇”、“東方威尼斯”。

沿河建築,是古城建築的第壹個特點。街的走勢幾乎與河流同步,構成壹條土木瓦屋的建築長廊,這是古城建築布局的基本格式。因為水渠密布,跨水臨渠的建築十分普遍。

依山建築,是古城建築的第二個特點。古城盤亙於崇山峻嶺之間,沿街建築此起彼伏,因山勢起伏而不斷變化。光義街的光碧巷和金星巷壹帶建築,少了臨河的喧嘩,而多了依山的幽靜。

臨街建築,是古城建築的第三個特點。古城中心,由整齊繁華的鋪面圍成壹條方形街面,稱四方街。街面寬廣,主街有四條,分別向四周輻射。每條街道又分出許多小街小巷,街巷相連,四通八達,像壹條血脈貫穿古城。在適當的部位,還留有休閑的空地。每條巷道,均由五彩花石鋪就,雨季不泥濘,夏季無塵土,顯得光滑平整。街巷之中,茶樓酒店、畫廊作坊鱗次櫛此,工藝品、土特產琳瑯滿目,身著各種服裝的少數民族與各國遊客穿梭往來。四方街上,至今仍保留古代利用河水清洗街道的裝置,可以定期沖刷街道,保持古城潔凈,十分省力。

古城的民居造型樸實生動,裝修精美雅致。最常見的形式有三坊壹照壁、四合五天井、前後院和壹進兩院等。三坊壹照壁是由正房壹坊,左右廂房二坊,加上正房對面的壹照壁合圍成的壹個三合院。四合五天井是由正房、下房、左右廂房組成的壹個封閉四合院。除中間壹個大天井外,四角還有四個小天井或“漏角”。前後院即在正房的中軸線上分別用前後兩個大天井來組織更新面。後院為正院,常用四合五天井平面組成。前院為附院,常為三坊壹照壁或兩坊與院墻圍成的小花園。二院之間可穿通的房叫花廳。壹進兩院即在正房壹院的左或右側設另壹個附院,形成兩條縱軸線。正附院的組成與前後遼相同。古城民居壹般為二層樓房,家家都有寬大的廈子(即外廊),天井往往用磚石鋪地。

古城的泉水富有音韻;麗江古城遊蕩著天籟的靈魂。清澈的泉水分三股主流穿城而過,在城區又變幻成無數支流,穿街走巷,入院過墻,流遍萬戶千家。黑龍潭是玉河水的源頭,泉水從四周山麓的古老栗樹下、巖隙中噴湧而出,在此匯成壹個巨大而又神奇的出水潭,成為古城生機勃發的秘密。

古城流水密布,約2平方公裏的城區內,架有大小橋300多座,最著名的數大石橋、、萬子橋和南門橋。三橋皆為明代所建的石拱橋。其中大石橋為雙孔石橋,長10.6米,矢高2.2米,寬3.84米,橋的位置處於古城繁華地段,行人絡繹不絕,橋市生意興隆。萬子橋為單孔橋,長9米,矢高3.4米,寬4.2米,“萬子”象征子孫萬千。南門橋為單孔石拱橋,砌有石雕龍頭。

此外還有人壽橋、萬子橋、玉帶橋等。納西族人是橋的民族,這些形制各異的古橋,構成了古城的壹道獨特風景線。

自由靈活的布局,不拘壹格,民居、集市、道路、水系組織聚散合理,配置得當,再配上石板路、石橋、木橋、花鳥蟲魚、民風民俗,使古城獨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