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酒店加盟 - 臨淄老城遺址的建築結構是怎樣的?

臨淄老城遺址的建築結構是怎樣的?

臨淄故城遺址位於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七都鎮的西部和北部。臨淄是春秋戰國時期齊國的首都。它是當時各國中最繁華的城市之壹,是當時東方重要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臨淄之所以得名,是因為它東臨何姿,南有連綿起伏的山脈,壹望無際,包括牛山、稷山、稷山和全明天齊園。東、西、北三面是遼闊的原野,這裏土地肥沃,水系縱橫,五谷豐登。東北距渤海100余裏,漁業鹽業便利,可謂物以稀為貴。

姜尚協助姬昌和姬發滅商,建立周朝後,封於齊國,定都臨淄。當時的軍事家蘇秦在描述臨淄的繁華時說:“在去臨淄的路上,車樞紐撞,人摩肩接踵,連成壹簾,舉成壹簾,汗流成雨。”是壹座“十萬戶人家,租幾千塊錢的城,富的人多,比長安還多”的世界名城。

齊國傳至六世,為了避免東方賴藝的入侵,被迫遷都博古,也就是現在的博興縣。公元前859年,第七代齊獻公率領營丘人殺其弟齊國公戶,回到營丘,故改稱營丘臨淄。

春秋末年,齊國衰落,清醫相互兼並。齊康公被田和流放到島上,“先吃壹城拜壹城”。後來唯壹的美食城也被收回,康公只好在陡坡上挖坑做飯。

田和自立為君,史稱田七,仍以臨淄為都。到公元前221年秦朝結束時,臨淄已經是姜奇和田七的都城630多年了。

齊國古城建在淄河西岸,由大小兩城組成,有13座城門。其中大城市是郭城,小城市是宮城。

大城市是官員、平民、商人和工匠居住的地區。

城南是官署所在地,東北角和西面是煉銅、冶鐵、制骨、燒陶等手工業作坊,也有商業區。

東墻非常曲折,因為它建在河邊。城墻是用膠合板夯實的。從東周到漢代,經過多次補充和修補,早期夯層比較薄,多為小杵,晚期夯層比較厚,多為扁夯。

臨淄老城有六個城門,東西壹個,南北兩個。門口寬度壹般在10米左右。

城內有7條主幹道,大部分與城門相連,部分貫穿城內,路寬6米以上,其中南北主幹道2條,寬20米。這些道路相互交叉,將城市分割成棋盤狀區域。

人工挖掘的排水溝、護城河與自然河流有機相連,形成完善的用水、排水和城市防禦體系。

臨淄小城位於大城市的西南角,是君主居住的宮城。平面呈長方形,城北為宮殿區,東北嵌入大城市。

小鎮上至今還有壹個夯土臺,叫“桓公臺”。是整個城市的制高點。相傳春秋時期齊桓公稱雄天下時,曾接見諸侯,檢閱兵馬。

西邊是源口區,建有規模較大的分離館,建築華麗,風景優美。

該城有五個城門,壹個在東,壹個在西,壹個在北,兩個在南。東門和北門通向大城市,門口兩邊的墻向外凸出。

鎮內三條主幹道分別與南門、西門、北門相連,寬8至17米。沿著城墻內側還有壹條寬約6米的環路。

據戚跡說,齊城臨淄有13座城門。雍門、神門、陽門、薊門、鹿門、彰化、呂東和廣門在史書中都有記載。但記載中沒有確切位置,後人各執壹詞。

遺址現存西門為神門和雍門,東門為廣門。11城門,5個小城市,6個大城市。門道跨度超過8米,最寬可達20米。

壹個大城市的兩條南北大道和兩條東西大道在東北方向相交,形成壹個“井”字形,這裏應該是大都市最繁華的市場中心。

臨淄古城的排水機制顯示了齊人非凡的智慧和高超的建築水平,被譽為世界同時期排水建築史上的傑作。齊國古城東臨淄河,西有司水。東西城墻是在兩個河岸的基礎上修建的,資河和司水成了兩個天然護城河。

臨淄先民還在南墻和北墻外開鑿人工護城河,溝通淄河和排水系統,形成了壹個四面清水的環城外排水網。

同時,根據南高北低的自然地形,他們在建城時,通過精心設計、科學布置,修建了排水道口,及時排出自然降水和生活汙水。

臨淄老城區冶鐵遺址數量最多,達6處,分布在大城市和小城鎮的各個區域。在最大的冶鐵遺址中,尤其是在其北部,有許多夯土地基。漢代已有“七鐵關城”、“七彩鐵印”等泥印,是漢代“鐵官”的所在地。

冶煉業中除了冶鐵遺址,還發現了煉銅遺址和鑄幣遺址。和冶鐵遺址壹樣,煉銅遺址遍布大城市和小城鎮;鑄造錢幣的地點屬於不同的時期。

在齊國的繁華之地臨淄,手工業非常發達。所以老城區有很多手工業遺址。臨淄齊古城制骨作坊遺存廣泛,主要集中在大城東北和大城北,集中的地方有崔家莊東北、河崖頭村西南、東古城村南、田家莊東北四處。

這裏的遺物非常豐富,不僅出土了刀和石頭,而且到處都是殘骨。

臨淄齊國古城風景名勝豐富,除了地上著名的遺跡外,地下還有著名的墓葬。在齊國古城郭城東北,有壹座春秋時期齊國國君和大貴族的墓地,已發現20多座大中型墓葬。

七都鎮河崖頭村的墓是齊景公的墓。這是壹個“A”形墓。墓室位於墓室中間,用天然石頭建造。

齊景公墓周圍的大多數殉難坑都保存完好。向北向西54米,有145烈馬;西偏南30米處有83匹烈馬。烈士排列緊密,全部在600匹左右,世界上極為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