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酒店预订 - 房地產龐氏騙局到底是什麽意思?

房地產龐氏騙局到底是什麽意思?

說到房地產行業的遊戲規則,其實就是龐氏騙局。什麽是龐氏騙局?\x0d\龐氏騙局是最古老、最常見的投資騙局之壹,是傳銷的變種。很多非法傳銷就是用這壹招來斂財的。這個騙局是由壹個名叫查爾斯·龐茲的投機者“發明”的。龐氏騙局,在中國社會也被稱為非法集資和“非法吸金”,在臺灣省俗稱老鼠會。這是壹種分層促銷。參與者要交壹筆錢作為加入俱樂部的代價,賺的錢來自其他新的參與者,而不是公司自己通過業務賺的錢。投資人通過吸引新投資人加入支付的方式向線上投資人支付,通常會在短時間內獲得回報。但是,加入的人多了,資金流入不足,欺詐泡沫破滅,最低線的投資人就要遭受金錢損失。例子有:金融危機爆發後美國曝出的麥道夫詐騙案,中國沈陽的趙X山代言廣告詐騙案等等。\x0d\●龐氏騙局的詳細故事是這樣的。\ x0d \ x0d \ Ponzi是壹位出生於意大利的投機者,生活在19年至20世紀。1903年移民美國。1919,他誘騙投資人投資壹個實際上並不存在的計劃,承諾投資人三個月內獲得40%的利潤回報,然後,結果下面的“投資人”大批跟進。在壹年左右的時間裏,差不多有4萬波士頓市民像傻子壹樣,成為了龐氏賺錢計劃的投資者,將這種詐騙稱為“龐氏騙局”。\x0d\關於查爾斯·龐茲的計劃,妳需要明白的是,在壹開始,它並不是壹個騙局(“龐氏騙局”是指誘騙人們投資壹個虛構的企業,將後來加入的投資者的錢作為快速獲利支付給最初的投資者,以誘導更多的人上當),但後來就有點失控了。不可否認,龐氏是個騙子。他失去了他在美國的第壹份工作,因為他少給顧客找錢,並且因為偽造支票被送進了蒙特利爾的監獄。不久之後,他再次在美國被監禁,這次是因為非法移民欺詐。然而,他在1918年來到波士頓,娶了壹個漂亮的意大利姑娘,試圖重新做人。這是所有麻煩的開始。龐茲偶然發現,在西班牙只需壹美分就能買到的郵政匯票,因為匯率原因帶到美國後,可以換成六美分。於是我意識到賣萬國郵政券是壹筆好買賣。於是龐氏讓家鄉的壹個朋友給他寄了大量的郵政券,然後他賣掉這些券賺錢。他用自己真正賺到的錢還清了第壹筆債務。他很快引起了人們的註意,吸引了投資者。但後來他計劃中的問題越來越明顯。郵券市場,更準確的說是流通中的郵券總量不夠大。到1920年7月,他每天可以賺175000英鎊。要讓所有投資者都盈利,必須有654.38+0.6億張郵票在流通。事實是只有3萬枚郵票在流通。\x0d\那龐氏呢?他成立了壹家“證券交易所公司”,並正式啟動了他的“龐氏計劃”,書面承諾在90天內給投資者帶來50%的回報,但口頭上他更進壹步,告訴很多人,他可以在45天內支付50%的利息。這意味著投資者的錢可以在90天內翻倍。最初的投資者確實獲得了如此高的回報,所以更多的投資者蜂擁而至。人都瘋了,資金像閃電壹樣源源不斷的進來。最多的時候,他在壹周內吸引了超過654.38+0萬美元的投資(別忘了這是在654.38+0920)。\ x0d \ 1920年夏天,龐氏過上了富足的生活。他住在有20個房間的別墅裏,買了無數昂貴的西裝,擁有幾十根鑲嵌黃金的拐杖,為妻子買了無數令人羨慕的貴重珠寶。\x0d\但是好景不長。當年7月20日,《波士頓環球報》率先挑戰他的回歸計劃,當局隨即對他展開調查,並要求他在調查完成前停止接受投資者的新投資。同時,嗅覺敏銳的投資者開始排隊贖回他們的投資,就像他們排隊接受他們的投資壹樣。由於資金鏈脆弱,鬧劇戛然而止,龐氏計劃徹底破產。8月13日,他被波士頓當局正式逮捕。\x0d\當局調查後發現,在短短壹年時間內,竟有4萬人以超過654.38+05萬美元(相當於今天的654.38+04億美元)購買了“龐氏計劃”。這些資金可以用來購買654.38+0.8億張傳說中的郵政匯票。當局用了八年時間清算,來不及出逃的投資者終於在八年後拿回了約37%的原始投資。龐氏導演的投資鬧劇正式落幕。\ x0d \ 1920 8月,他被控86項欺詐罪。當然,他進了監獄。但奇怪的是,他仍有大批粉絲對他的入獄感到憤慨。他後來被驅逐到巴西。在意大利移民社區,某種程度上,他還是壹個英雄。由於龐氏騙局的範圍和勇氣,他的名字已經成為世界著名騙局的代名詞。\x0d\ \x0d\●什麽是“中國模式”\x0d\ \x0d\在全球壹片灰暗的金融經濟形勢下,似乎只有中國經濟壹枝獨秀。中國壹些左派人士甚至在網上發表文章,聲稱全球金融危機證明了西方的自由市場經濟和民主制度是不同的,只有“中國模式”才是世界未來的發展模式。\ x0d \ x0d \前《經濟周刊》雜誌副總編、著名記者高宇認為,所謂的中國模式不可能長久。她說:“中國模式不可能被任何國家模仿,因為它利用了毛澤東留下的人口紅利。低人權,低工資,低福利,這樣的人口積蓄的紅利,讓中國經濟騰飛。而這樣的紅利,未來是不會有的。”《福布斯》雜誌也給彌漫在中國的過度樂觀澆了壹盆冷水。《福布斯》雜誌的壹篇文章稱,仔細分析後,妳可能會得出這樣的結論:今天的中國經濟與20年前股市和房地產市場崩盤的日本非常相似。中國出現了投機性貸款和投標熱潮。如果價格暴跌,將會有壹個無法支付的地獄。\ x0d \ x0d \ ●“泡沫”是個好名字,本質是龐氏騙局\ x0d \ x0d \美國《福布斯》雜誌援引美國西北大學中國問題專家維克托·施的話稱,中國經濟實際上是“龐氏騙局,由中國央行主導,還可以印鈔。”\ x0d \ x0d \就像經濟高速增長後期的壹個典型案例,似乎中國很多投資者不再把租金收入作為投資房地產的壹個考慮因素。他們追求更大的不合理的價值。在北京市中心,寫字樓的價格是每平方英尺400美元。雖然大量的寫字樓根本沒有租出去,但是更多的寫字樓正在建設中。其領導者是中國的國有企業,包括銀行和保險公司。\ x0d \ x0d \華爾街日報指出,從2003年開始,關於中國房地產泡沫即將崩潰的言論就層出不窮,但房價壹直在飆升,2008年才放緩,2009年再次飆升到天上。壹些城市的房價已經超過2007年最熱的時候,很多擁有多套房子的人從窮人壹躍成為富人,就像中國股市建立初期深圳流行的那種。\x0d\ \x0d\還記得2007年上證綜指逼近6000點時,包括央視在內的媒體最提倡的口號嗎?“妳不理財,錢不理妳”,這是壹個多麽貼近我們老百姓的故事啊!當然,最後的解釋只是“資產泡沫”。其實主流媒體已經把“騙局”的標題改了,美化成了“泡沫”。“造假”需要設計師,“泡沫”普通人自己也能吹起來,但罪惡的載體卻完全不同!\x0d\ \x0d\●房地產“龐氏騙局”如火如荼...\ x0d \ \ x0d \世界各地都出現了各種各樣的“龐氏計劃”副本。在中國,類似的騙局屢見不鮮,很多媒體都有報道。但很少有人會想到,其實每個人都在某種程度上參與了這場“龐氏騙局”的遊戲。這場遊戲仍在中國房地產市場如火如荼地進行著。\x0d\中國的房地產投資色彩濃厚。壹方面,中國人沈迷於“獲得財產性收入”,另壹方面,沒有人認為自己會是“傳遞包裹”遊戲的最後接盤者。“財產性收入”包括兩種,壹種是財產帶來的現金流收入,如租金;還有資產升值帶來的溢價收入。對於目前絕大多數投資者來說,追逐資產溢價是主要目的。因為從房租和房價比來看,投資住房顯然不如買股票或債券劃算。\x0d\房地產升值過程,其本質是前面投資者的收益要由後面的購買者付出。如果這個過程持續下去,那麽最後接手的人將為前面的所有參與者買單。當然,如果遊戲無休止地繼續下去,那麽所有人都會受益。可惜房價不能只漲不跌,最後的買家會是壹輪博弈的最後買家。\x0d\這個過程其實就是壹個房地產的“龐氏騙局”。\x0d\南開大學經濟學教授鐘茂初教授認為,現代經濟活動具有“龐氏騙局”的特征,可以稱之為“龐氏經濟活動”。其特點是設計壹個聲稱獲得高收益的投資活動,吸引大量投資者參與其中,用後期投資者的資金支付前期投資者的高收益,周而復始,直至後續資金難以為繼或投資者信心不再,整個系統迅速崩潰。對於房地產市場來說,所謂的“投資者”可以通過投機擡高或壓低價格,讓大家感受到財富的變化。\x0d\從這個角度來看,如果政策制定者、銀行、地產商、購房者共同構造壹個只漲不跌的市場場景,並且預期收益很高,那麽就會形成後面的投資者繼續為前面的賣家買單的“龐氏騙局”。\x0d\由於土地稀缺,住房可以融資,很容易使房地產成為高預期的投資活動,政府可以挖掘(稅收和土地拍賣),這將促使政府積極推動房價。中國的房地產市場顯然更適合這種“龐氏經濟活動”,參與者更容易成為“龐氏騙局”的受害者。\x0d\中國的人口結構是歷史原因決定的。50後、60後由於國家提供非商品房,70後大多擁有自己的商品房。80後、90後因為都是獨生子女,又處於適婚年齡,父母住過的老房子壹般不能滿足他們的要求,所以決定成為龐氏騙局(所謂住房硬需求)的主要參與者。而基於子女買房的需求,他們的父母也被拉入了這場“購房遊戲”。於是,房地產住房需求“金字塔”的基礎就出現了。\x0d\因此,未來房價走勢更多取決於貨幣供應量,間接影響房地產住房需求。從經驗來看,政府往往不會主動去戳破資產泡沫,但市場不可能永遠支撐價格的持續上漲。這意味著房價的“龐氏騙局”遲早會結束,時間由貨幣供應量決定。錢緊的時候,遊戲往往就結束了。\x0d\●龐氏騙局在中國的衍生產品\x0d\\x0d\其實中國現有的養老保險制度模式本身就是壹個龐氏騙局,後者賠付前者。早在2003年我國股權分置改革時代,也就是國有股減持收益補充養老保險的政策出臺時,養老保險基金黑洞就已經充分體現。\x0d\經濟學中直接存在壹個龐氏博弈條件。實際上,壹般的國債發行都是龐氏騙局。只要把債務放在無限的未來,債務就變成了凈利潤。數學上可以寫成limit _ {s右箭頭infinite} exp {-r (s)} k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