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酒店住宿 - 米高梅電影公司的品牌歷程

米高梅電影公司的品牌歷程

米高梅公司成立於1924年,由米特羅公司(Metro PicturesCorporation,1915年成立)、高德溫公司(Goldwyn Pictures Corporation,1917年成立)、路易斯· B·梅耶公司(Louis B. Mayer,1918年成立)三家合並而成,成立後受控於電影院線巨頭馬庫斯·洛(Metro是洛氏公司旗下子公司,洛氏後來又相繼收購Goldwyn和Mayer公司)。

30年代好萊塢鼎盛時期,米高梅公司是最大的電影公司,每年要生產40—50部影片,米高梅在這壹時期擁有美國最受觀眾歡迎的影星和導演,影星如G.嘉寶、C.蓋博、J.哈羅、S.屈賽、R.泰勒、J.克勞馥、N.希拉等等,導演如E.von斯特勞亨、K.維多、F.朗格、G.顧柯、V.弗萊明等等。

從30年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米高梅攝制了數以百計的影片,除了少數影片如《塊肉余生》、《叛艦喋血記》(1935)、《茶花女》(1939)、《忠勇之家》(1942)、《雙城記》等之外,90%為平庸之作,內容淺薄、脫離現實,往往千篇壹律地以虛構的故事、美滿的結尾,配上受觀眾歡迎的大明星和較高的攝制技巧去招徠觀眾。米高梅公司日復壹日地像工廠生產工業品的流水裝配線那樣大量生產這種影片,為好萊塢贏得“夢幻工廠”的“美名”出了大力。40年代末到50年代初,米高梅曾壹度以拍攝大場面歌舞片為重點,生產了幾部頗有特色的歌舞片,如《雨中曲》(1952)等。

50年代美國電影業發生危機,公司影片產量逐年下降,到70年代初至80年代每年只拍三、四部影片。70年代初,美國拉斯維加斯的大資本家K.克科裏安買下了米高梅公司。米高梅公司開始多元化發展,並涉足拉斯韋加斯、裏諾等賭城的房地產、旅館業以及其他能獲利的方面。到70年代末米高梅公司又再度繁榮,制片只是這個公司的廣泛業務範圍之壹。80年代米高梅公司出資買下聯美公司,改名為米高梅—聯美娛樂公司。90年代許多競爭對手陸續崛起例如皮克斯和夢工廠等,都抓住了新特效技術和動畫科技的商機,相比MGM顯得老派和壹成不變,21世紀後也缺乏賣座大片。

2005年2月11日,以索尼為首的壹群財團組建米高梅控股公司。2005年4月8日,米高梅控股公司通過壹筆價值48億美元的杠桿收購收購了米高梅電影公司。從公司成立起直至其破產,它的股權構成為:普羅維登斯股本合夥公司占股29%;德克薩斯太平洋資本基金占股21%;索尼美國占股20%;康卡斯特占股20%;DLJ商品銀行合夥公司占股7%;四方集團占股3%。

2010年金融海嘯後兩年MGM開始征詢壹百多位債權人的意見將申請美國破產法《第11章》保護,進行破產重整,以擺脫四十億美元的債務壓力。債權人若同意申請破產保護,將可獲得重整後新公司的95%股權作為補償。在破產重整期間,公司將維持正常運作。

2010年11月3日,由於無力償還巨額債務和推出新作,米高梅公司於當日宣布破產托管。

由於債臺高築,缺乏賣座電影,以及DVD光碟銷量下滑米高梅財務吃緊。2010年初米高梅曾公開尋求買家收購,但卻乏人問津。根據重整計劃,另壹家好萊塢私人制片廠“望遠鏡娛樂”(Spyglass Entertainment),將會把旗下的兩家子公司與米高梅合並,組成新的米高梅電影公司。“望遠鏡娛樂”將持有重組後新公司剩余的5%股權,但將取得新公司的經營權。

2012年,在望遠鏡娛樂公司(Spyglass Entertainment)的巴伯的帶領下 ,公司投資《霍比特人》三部曲和《007:大破天幕殺機》,在《霍比特人:意外旅程》全球收獲10.17億美元的基礎上《霍比特人:荒谷惡龍》又再次在全球收獲9.25億美元票房,加上007系列電影《007:大破天幕殺機》票房高達11.08億美元的大成功,使得投資方米高梅成功擺脫債務危機,米高梅公司目前已經重振其電視和電影事業,其2014年推出的新片包括《機械戰警》 、《大力士》、《龍虎少年隊2》和《霍比特人:五軍之戰》等。 米高梅娛樂

米高梅-聯美娛樂

米高梅影業

摩登時代電影

帝高國際院線

Comcast電視

米高梅酒店

米高梅金殿

曼德勒度假村

夢幻度假村

石中劍酒店

金銀島酒店

曼德勒海灣酒店

貝拉吉歐酒店

新紐約酒店

米高梅咖啡 1915年:米高梅公司前身之壹的米特羅公司(Metro Pictures Corporation)成立。

1917年:米高梅公司前身之壹的高德溫公司(Goldwyn Pictures Corporation)成立。

1918年:米高梅公司前身之壹的路易斯· B·梅耶公司(Louis B. Mayer)成立。

1919年:米高梅後來兼並的好萊塢八大電影公司之壹的聯美公司成立。

1924年:米特羅(Metro)電影公司老板馬爾科斯.洛夫收購了高德溫(Goldwyn)電影公司,並將傳奇制片人路易斯.梅耶(Mayer)的制片公司納入旗下,米高梅電影公司宣布成立,梅耶成為米高梅的首任總經理,歐文.塔爾伯格任制片主管。《He Who Gets Slapped》是米高梅發行的第壹部電影。

1928年:怒吼的獅子第壹次在戲院出現,它與米“為藝術而藝術”(Ars Gratia Artis)的座右銘壹起成為米高梅的註冊商標。

1930年:影壇巨星克拉克.蓋博簽約米高梅,為成米高梅“片廠制度”下簽約的第壹位影星。

1936年:歐文.塔爾伯格逝世。隨後,路易斯.梅耶令米高梅成為好萊塢最大的電影公司。

1939年:米高梅發行了《綠野仙蹤》、《亂世佳人》,這兩部影片對後世產生了巨大影響。

1949年:上海解放,米高梅公司撤出大陸,遠東事業部遷至香港。

1951年:歌舞片不斷沒落,路易斯.梅耶被迫退休。

1957年:路易斯.梅耶去世。

1959年:米高梅發行的《賓虛》不僅在票房上獲得巨大成功,它獲得的11項奧斯卡獎的紀錄至今也沒有影片能打破。

1962年:聯美(United Artists)公司發行了第壹部007影片《諾博士》。

1969年:米高梅發行的《午夜牛郎》成為第壹部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的X級電影。同年,來自內華達州的投資商科克·柯克裏安全面收購米高梅公司。

1970年:億萬富翁科克.科克裏安收購米高梅。

1976年:聯美公司發行了又壹個傳奇系列——《洛奇》。

1979年:米高梅金殿(米高梅酒店集團)成立,同年在美國拉斯維加斯建設世界上最大的酒店。

1981年:米高梅吞並聯美,成立米高梅—聯美公司。

1993年:弗蘭克.馬卡索入主米高梅,他的團隊隨後發行了《矮子當道》、《黃金眼》等賣座片。

2002年:米高梅發行了第20部007電影《擇日再死》。

2005年:索尼以每股12美元和承擔債務總計近50億美元的代價並購米高梅。

2010年:因無力償還債務於11月3日申請破產保護 ,後於年底完成重組 。

2012年:米高梅娛樂集團旗下的米高梅影業再次進軍中國,並在深圳合資成立深圳市米高梅影業有限公司。同年,與時代華納合作制作了《霍比特人:意外之旅》 並發行了第23部007電影《大破天幕殺機》。

2013年:與華納兄弟合作制作的《霍比特人:史矛革之戰》上映。

2014年:與華納兄弟合作制作的《霍比特人:五軍之戰》上映。

壹、締造影業帝國

1924年,紐約的放映業大亨馬庫斯·洛伊決定收購兩家經營得不錯的好萊塢制片公司,米特羅電影公司和高德溫電影公司,這麽壹來,他的洛伊公司旗下的數以百計的電影院就有了穩定的片源,而且他還得到高德溫公司的吉祥物,獅子萊昂。不過,這又產生壹個新的問題,就是沒有人替他照料好萊塢這盤生意,他的助手尼古拉斯·辛克倒是個不錯的人選,但紐約的連鎖影院也缺不了他。

這年4月16日,馬庫斯·洛伊壹勞永逸地解決了這個問題,他又買下了著名的獨立制片人路易斯·梅耶的公司,新公司米高梅(就是米特羅、高德溫和梅耶三個公司名的縮寫)在西海岸的制片和發行重任就交給路易斯·梅耶了,而馬庫斯·洛伊樂得坐鎮紐約,繼續擴大他的連鎖影院。

路易斯·梅耶先是給自己找了個幫手,有神奇小子之稱的歐文·薩爾伯格,然後取消了很多拍攝計劃,把它們都轉移到了公司在卡弗市的大攝影棚裏。此時,公司最大的拍攝項目是《賓虛》,影片已經在羅馬拍了好幾個月,似乎沒完沒了,已經成為好萊塢有史以來最昂貴的電影,但路易斯·梅耶變壞事為好事,憑借這部影片壹舉樹立了米高梅公司出產高品質影片的聲譽。

只用了壹年時間,路易斯·梅耶就讓米高梅超過了環球,成為好萊塢的頭號制片廠。此後四分之壹個世紀,米高梅都霸住了這個位置沒有松動。1927年,馬庫斯·洛伊逝世,福克斯公司的創始人威廉·福克斯認為打造壹個電影帝國的時機已到,準備出手收購米高梅。

到了1929年,在馬庫斯·洛伊的繼任者尼古拉斯·辛克同意的情況下,威廉·福克斯買下了洛伊家族手中的米高梅公司股份,而這對於路易斯·梅耶和歐文·薩爾伯格來說,不啻於當頭壹棒,因為他們兩人沒有公司的股權,隨時可能被掃地出門。路易斯·梅耶決定反擊,通過在司法部的老關系,他起訴威廉·福克斯的收購違反反壟斷法。最終,這次收購沒有成功,而路易斯·梅耶保住了自己的地位。對此,尼古拉斯·辛克無比憤怒,此後30年,米高梅的兩大部門,紐約和好萊塢都關系緊張。

在好萊塢,路易斯·梅耶和歐文·薩爾伯格大展身手,他們深諳觀眾心理,致力於拍攝規模宏大的影片。本來公司已經擁有格麗泰·嘉寶、約翰·吉爾伯特、諾瑪·希拉和瓊·克勞馥這些明星,他們又從其他公司挖來朗·錢寧和巴斯特·基頓這些明星。進入有聲片時代以後,他們又挖掘出克拉克·蓋博、羅伯特·蒙哥馬利和簡·哈洛等壹批明星。

因為馬庫斯·洛伊的影院多數在紐約和東北部的城市中,所以米高梅的電影觀眾都是住在都市中的,因此他們拍攝的電影既精致又老於世故。而即便在大蕭條時期,米高梅公司也沒有虧損,這是它的競爭對手做不到的,在整個三十年代,米高梅是好萊塢唯壹向股東派發紅利的公司。

四十年代,米高梅改變經營策略,把制片量從50部降到25部,但更加強調影片質量。這壹階段,公司發掘了金·凱利、弗雷德·阿斯泰爾、朱迪·嘉蘭和弗蘭克·辛納特拉這些明星,拍攝了大量賣座歌舞片。

1951年8月,路易斯·梅耶被解雇。盡管拍攝出《壹個巴黎人在紐約》、《雨中曲》和《花車遊行》這些口碑極好的賣座片。這壹時期,米高梅最成功的影片是歌舞片《琪琪》,這部影片讓米高梅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影片獎的歌舞片。

1959年,米高梅翻拍了史詩片《賓虛》,這部由查爾斯·赫斯頓主演,耗時四個小時的巨片也獲得極大成功。米高梅從此將這種電影大制作風格保留下來,將公司的主要精力花在超大制作上,包括後來的《王中王》、《啟示錄四騎士》和《叛艦喋血記》都繼承了《賓虛》的史詩制作風格。

二、多元化發展之路

1969年,來自內華達州的投資商科克·柯克裏安Kirk Kerkorian全面收購米高梅公司。但科克柯克裏安似乎對米高梅擁有的地產更感興趣,他甚至在1973年關掉了米高梅的發行部門,而把發行事務交給了聯美。1979年,科克·柯克裏安更宣布,米高梅已經成為壹家酒店公司。

所有米高梅酒店(包括澳門米高梅與拉斯維加斯米高梅金殿)是米高梅國際酒店集團旗下的娛樂場酒店,其始創人Kirk Kerkorian曾同是米高梅公司的擁有人。

米高梅酒店集團(MGM Grand) ,這是拉斯維加斯最大的酒店集團,它原稱米高梅金殿集團,在收購曼德勒度假村集團(Mandalay Resort Group) ,夢幻度假村集團(Mirage Resorts) 後更名為米高梅集團。旗下的酒店有石中劍酒店、金銀島酒店、曼德勒海灣酒店、貝拉吉歐酒店、米高梅大酒店和新紐約酒店等。

MGM(米高梅)酒店米高梅酒店是拉斯維加斯客房最大的酒店,單只酒店內的秀場就耗資近2億美圓。獅子是酒店的標誌,據說酒店剛落成時,獅子的嘴是大張的,以顯示其威風,但生意不好。有人建議壹定是獅子大張嘴給人不好的感覺,而避而遠之,由此酒店的主人把獅子的嘴改為微張,由此財源滾滾而來。為了突出獅子的主題,酒店大廳還專門開辟壹角修建了獅園,並讓訓獅員與獅子嬉戲,供遊客觀賞。熱帶雨林餐廳也是此酒店壹大特色,雖然口味不怎麽樣,但消費不低,人流卻不斷,主要是來體驗這裏獨特的環境。要想在酒店林立的賭城爭得壹席之地,各店家必須使出渾身解數,致力於打造各自的絕活,只有出奇才能制勝。

三、兩大電影巨頭強強聯手

1919年聯美公司由C.卓別林(就是那個喜劇巨星)、D.範朋克、M.壁克黎、D.W.格裏菲斯出資創建。目的是為了擺脫大電影公司的束縛和剝削,爭取更多的創作自由和更大的利潤。最初設想只是攝制和發行4位創始人的作品。後因格裏菲斯退出,卓別林、範朋克等人的作品數量有限,公司遂把資助獨立制片人拍片和發行他們的影片作為業務重點。聯美公司與當時的其它電影公司不同,它沒有自己的攝影棚,拍片時需租用場地;沒有自己雇用的電影明星和導演,采用向獨立制片人投資的方式拍片;沒有自己的電影院,發行影片采取與發行商逐片簽訂合同的方式。聯美是最早采用美國在60年代盛行的制片和發行方式的大公司。這種經營方式及導演具有的相對獨立性,使聯美公司得以在攝制娛樂片外,還拍攝、發行了壹些具有壹定影響和壹定藝術成就的影片。如C.卓別林的《淘金記》(1925)、《摩登時代》(1936)、《大獨裁者》(1940)、《舞臺生涯》(1952)、D.W.格裏菲斯的《被摧殘的花朵》(1919)、《走向東方》(1920)以及《疤面人》(1932)、《桃色公寓》(1960)、《西區故事》(1961)等等。聯美公司在紐約成立時只是個小公司,20年代到30年代中,逐步發展成為美國電影業的8大公司之壹。50年代,美國電影業進入蕭條、衰退時期,卓別林和壁克黎先後把他們的股票出售給金融資本家。之後,聯美公司又幾度易手,終於在1981年被米高梅公司的老板K.克科裏安出資買下,並入米高梅公司,改稱米高梅—聯美娛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