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酒店住宿 - 肇興東寨,壹路行到錢的記錄。

肇興東寨,壹路行到錢的記錄。

八月11,第三天

昨天下午,我們離開岜沙,來到肇興侗寨。顯然,這裏的設施更加成熟完善,街道整潔,店鋪眾多,還有些麗江的味道。

肇興侗寨四面環山。村子建在壹個山間盆地裏,兩條小溪匯聚成壹條小河,從中穿過。我們居住的濱水地區肇興就建在河邊。當我們從房間打開窗戶時,我們不禁感到輕松愉快。對面的山、水、鼓樓、綠樹、瓦片映入眼簾,美得毫無瑕疵。如果有什麽辦法可以打包帶走,我肯定全部接受。

欣賞完美的風景,然後去吃飯,這是壹個長桌宴!

到了之後有點失望,並沒有像電視上看到的那樣,在吊腳樓旁邊鋪壹張長長的灰色桌子,端上壹碗碗的飯菜。閃亮的桌子和白色餐具連成壹個長方形,提醒我這是壹家餐廳!但接連不斷的“高山流水”還是讓我們這些觀者和飲者充分沈迷於民族風情之中。

晚上,孩子們上地理課,大人們漫步街頭,欣賞侗寨多彩的夜景。

相比原始的苗寨,更適合在這裏住幾晚,細細品味,慢慢享受生活。這是對肇興的第壹次了解。

第二天早上,我們去村口觀看了壹個簡短的歡迎儀式,並開始參觀侗寨。

肇興侗寨都是姓陸的侗族人,分為五大住房戶,隔成五個自然區,當地稱之為“團”。分為仁組、義組、禮組、智組、信組五組。

肇興侗寨最著名的是它的鼓樓群,它的鼓樓在中國的侗寨中是獨壹無二的。被載入吉尼斯世界紀錄,被譽為“鼓樓文化藝術之鄉”。村裏五個團,* * *有五個鼓樓。五座鼓樓的外觀、高度、大小、風格各不相同,蔚為大觀。這是最高的字母鼓樓,共十壹層,高25.9米。

侗寨修建鼓樓是吉祥富貴的象征,是全村人修建的。鼓樓不僅是侗寨和侗族姓氏的象征,也是侗族人民休閑和與年輕人交往的場合。也是接待客人、聚會討論、傳遞信息、祭祀的場所。

鼓樓從外面看像壹座寶塔,重檐,氣勢雄偉。整個建築為木結構,四根大杉木作為主柱直抵頂樓,另壹根輔柱上有瓜,向四周延伸,均有木榫。傳統上是壹根雷公柱懸於中央,四根金柱為主要承重柱,周圍十二根檐柱的結構方式,象征壹年、四季、十二個月,寓意“天長地久”。

據說侗寨有“三寶”,即鼓樓、於風橋和侗族民歌。

於風橋是侗族人民的象征,也是傳統的交通建築。此橋又名“花橋”,因能遮風擋雨,並以彩畫裝飾而得名。它是壹種集橋、廊、亭為壹體的橋梁建築,是侗族橋梁建築藝術的結晶。

這種橋由下、中、上三部分組成。下部是橋墩,周圍是大青石,用石頭填實。它是壹個六邊形的柱子,上下遊呈銳角,以減少洪水的影響。中間部分是橋面,都是木頭做的,用榫頭連接。上部為橋面廊道,通過榫卯結合的梁柱體系連接成壹個整體。亭子木柱之間有凳欄桿,欄桿外選壹層雨檐,既增強了橋梁的整體美感,又保護了橋面和支架。橋梁放在橋墩上,橋墩和橋臺之間沒有鉚接措施,只有橋臺和橋墩起架空承臺的作用。反映出侗族人的機械水平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

風雨橋既美觀又堅固,既能給人們提供行走、遮風擋雨的場所,又能給人們提供休息或迎客的場所。在肇興侗寨,有五座風格各異的風雨橋。

沒有時間逐壹參觀鼓樓和於風橋,我們趕到表演場地觀看侗寨的第三寶——侗大歌。

據記載,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的侗族大歌,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是中國侗族地區壹種多聲部、無指揮、無伴奏、自然合唱的民間合唱形式。2009年,侗族大歌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比起那種“音樂如清泉閃爍,旋律從壹個古老的夢的邊緣擦肩而過”,我更喜歡這些有場景、形式活潑的歌曲,尤其是四季歌。侗族大歌以輕快的動作和歌聲展示了壹年四季的勞動場景。雖然他們不懂歌詞的意思,但是那種節奏感的美讓人感受到了勞動者的快樂。很明顯,比起苗族同胞的粗獷,侗族同胞是能歌善舞的。

侗族民歌壹天兩次,分別是10上午和下午6點,改造後晚上8點可能還有壹次。如果時間充足,比較適合看夜場,燈光效果好,比較涼快。看完這“三寶”,就該動手了。接下來,孩子們將體驗民族手工藝品蠟染。

蠟染是壹種傳統的手工印染工藝,以蠟為防染材料。主要方法是將蠟刀浸入蠟液中,在白布上畫出幾何圖案或花鳥蟲魚圖案,然後浸入靛藍大桶中(以藍色為主),用水脫蠟,即可顯出圖案。熟練或者可以直接用蠟畫,孩子應該先用鉛筆在白布上畫出原稿,然後用蠟把線條蓋住。

畫完圖案後,將布料放入染缸中進行染色。為了方便孩子們操作,拿出壹盆染料來使用。染料是靛藍,由貴州盛產的植物蘭草制成,在窖中發酵而成。

布料在染缸裏浸幾次後,水洗,然後用清水煮去蠟,再漂洗,布料上就會出現藍白相間的花紋。我們呼吸著染料濃郁的氣味(有些腐臭)蘸了壹次,然後交給店裏的婆婆處理,第二天再來。

下午,孩子們會在地理課上談論今天的所見所聞,這也會產生新壹期的學霸。正所謂“紙上談兵,不知如何是好。”相信經過實地參觀體驗,孩子們對侗寨壹定有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我祝他們壹切順利。

接受了這麽多信息,腦細胞會不會太累?是時候去田野裏玩了。我們壹行人要去稻田,抓魚,走!

先說稻田養魚。據報道,在水田表面養魚,不僅可以獲得魚產品,還可以吃水田中的害蟲和雜草,排泄糞便,翻土促進肥料分解,為水稻生長創造有利條件,壹般可以增產10%左右,壹舉兩得。

既然養魚有很多好處,當然不會真的在稻田裏釣,而是在水泥墻圍起來的大池子裏。

起初,孩子們試圖下水,逐漸放開膽子,能夠在池中自由行走。然而,盡管搜索,魚只是在泥的深處。

最後,壹個年輕人贏得了勝利,他帶著他的漁網充滿了成就感。接下來,父親們也幫忙,終於有所收獲。

但是不知道是魚太少還是太狡猾,釣到的魚遠遠不夠當晚餐(殘忍)。為了證明魚的豐富存在,店主帶著設備推出了電魚。沒想到會有這樣的新武器,魚終於逃脫不了被吃掉的厄運。

捉到魚後,孩子們開始開心地玩水。肖驍事先準備的水槍派上了用場,孩子們玩得很開心。

期間,壹片烏雲緩緩飄過遠山,頓時天地茫茫,驟雨。有的孩子還呆在水裏盡情的酣暢淋漓,有的變成了泥人。。。

水裏的孩子們正忙著做烤魚。換句話說,烤魚真的很好吃。晚飯剛端上來就被孩子掃了!

晚餐不夠。讓我們壹起欣賞攝影師張大哥捕捉到的意味深長的片段。真是風景如畫,美不勝收。

回來的路上,我繼續在這暮色中徘徊,連天空都仿佛依附於它,披上了壹套華麗的布景。那些燈光裝點著夜晚,溫暖著遊客的心。孩子們仍然喜歡在河邊的水裏玩耍。也許有壹天他們再來這裏的時候,會有不壹樣的心情。濱水區正在蓬勃發展,我們期待著再次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