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攻略 - 求江西贛州全景

求江西贛州全景

/我?ct=201326592。cl = 2 & amplm=-1。tn = baiduimage & ampcb=baiducb&。word = % BD % AD % CE % F7 % B8 % D3 % D6 % DD & amp;bar=5

贛州

市場情況介紹

贛州市位於贛江上遊,江西南部,簡稱贛南。東鄰福建省三明市、龍巖市,南接廣東省梅州市、河源市、韶關市,西接湖南省郴州市,北接本省吉安市、福州市。地處東南沿海向中部內陸延伸的過渡地帶,也是內陸通往東南沿海的重要通道之壹。

贛州市是江西省最大的行政區,轄1區2市15縣,總面積3.94萬平方公裏,其中城市建成區(章貢區和贛州經濟技術開發區)40.28平方公裏,耕地29.29萬公頃,森林271.3萬公頃,森林覆蓋率74.2%。總人口845.69萬人,其中市轄區569654.38+0.00人(非農業人口36654.38+0.90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8.654.38+0.01‰,下降0.06千分之壹。

該市位於南嶺、武夷山和諸光山的交界處,地勢四周高,中間低。地貌以丘陵和山地為主,占全市國土面積的83%。

該市位於東徑113゜54 '-116゜38 ',北緯24°゜29 '-27°゜09 '之間,屬於中亞熱帶南緣。該市農業自然資源豐富,特別是以發展柑橘和柚子為主的柑橘生產自然條件,被中國科學院南部山區綜合考察隊認為在全國極為優厚,贛南適合建設為國家柑橘商品生產基地。該市是江西省的農業區和主要經濟作物產區。已建成國家重點林區和全省糖、煙、橙生產基地。國家有關部門先後命名新豐縣為臍橙之鄉,南康市為中國蜜柚之鄉,安遠縣為中國九龍蜜柚之鄉,尋烏縣為中國蜜桔之鄉,大余縣為中國瑞香之鄉。石城縣是中國安百裏之鄉,崇義縣是中國毛竹之鄉,贛縣是中國鹽水鴨之鄉,會昌縣是中國肉兔之鄉。

該市礦產資源以有色金屬和稀有金屬礦為主,素有“世界鎢都”、“稀有金屬不稀罕”之稱。鎢的探明儲量居世界第壹。稀土探明儲量居中國第二。被稱為江西省礦產資源的“五朵金花”,即鎢、銅、鈾、稀土、鉭、鈮,其他四個主要分支都在贛南。經過建國後的開采和建設,贛州已成為國家重點鈀金屬基地之壹。

市內著名的自然景觀主要有安遠的三白山、龍南縣的九連山和大余縣的梅觀古驛道。作為東江的源頭,三白是香港同胞飲用水的發源地。現在它被列為國家森林公園,並成為香港同胞前往中國大陸的旅遊景點。九連山是中國中亞熱帶邊緣自然生態系統保存最完好的部分,擁有大量野生動植物活化石,被列為江西省重點自然保護區。建於秦、唐時期的梅關驛道是中國古代溝通南北的主要道路。此外,還有寧都的翠微峰、隴南的小武當山、上猶的鬥水湖、崇義的聶都洞,風景優美,具有開發價值。

贛州市政府所在地章貢區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集中了許多寧朝文化名勝,主要有保存完好的宋代贛州古城墻、雄偉的八景臺、幽靜的漁鼓臺、完整壯觀的文廟和藝術寶庫通天巖。全市有全國文物保護單位17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48處,保存了大量的歷史遺跡。

贛州是中國著名的革命老區之壹,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中央革命根據地,中華蘇維埃臨時政府所在地。毛澤東、朱德、周恩來、葉劍英、鄧小平、陳毅等老壹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在贛州從事偉大的革命實踐活動。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裏長征就是從贛州出發的。因此,該市保留了許多革命歷史遺跡,有203個縣級革命文物保護單位。以中央蘇區政府所在地“紅色故都”瑞金為中心,共有5處遺址15文物單位,屬於全省乃至全國獨壹無二的近代革命史跡群落。1955年授軍銜時,邢將軍只有54人,所以興國縣被稱為將軍縣。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全市總用地面積3931714.1公頃。由於地質構造和成土因素的影響,土地類型具有區域性,土地利用差異明顯。山地多,平原少,耕地面積小,耕地後備資源不足;土地絕對量大,人均占有量小。2004年,全市共有農用地3606969公頃,其中耕地375753.45公頃,園地79776.23公頃,林地3017359.5公頃,牧地751.92公頃,其他農用地133328.02公頃。建設用地145085.98公頃,其中居住及工業用地115846.29公頃,交通用地11204.65公頃,水利用地18035.01公頃。179659.05公頃未利用地;全市耕地後備資源31908公頃。除林地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外,其余均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水資源

我國共有河流1270條,河流面積144900公頃,總長16626.6公裏,河流密度0.42公裏/平方公裏。多年平均年水資源量335.7億立方米,人均占有量3900立方米,略大於全省人均,比全國人均2300立方米高出70%。贛州基本上是壹個富水地區。水資源中,地表水資源327.53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潛力791.3億立方米,占河流總流量的24.46%。全國共有53處溫泉,除章貢區、贛縣、南康外,其余15個縣(市)均有分布,其中尋烏最多,達14處。最高水溫為1,79℃,最低水溫為21~23℃。最大出水量為崇義縣分水坳溫泉50l/s,其次為安遠縣虎崗溫泉24.89L/s。部分溫泉水被開發用於養魚、育苗、養殖、洗滌和旅遊。

森林資源

甘南是我國的商品林基地和重點林區之壹。該植物區系的特點是種類繁多,成分復雜,起源古老。保存了大量的第三紀植物區系,是古代植物物種的“避難所”,是東亞植物區系的發源地之壹,也是中國特有植物珍貴物種較多的地區。西南九連山是中國亞熱帶南緣東端最完整的自然生態系統,保存著壹些野生動植物的活化石和珍貴樹種。林區有喬木和灌木1500余種,其中喬木約500種,灌木650種,竹類30種。本地樹種1000多種,外來樹種100多種。按樹種分類,用材樹種有冷杉、樟樹、楠木等400多種。有木本糧油、芳香油、栲膠等經濟樹木200多種,如板栗、油茶、黑荊樹、烏桕、棗等,藥用樹木190多種,如銀杏、八角、杜仲、枸杞、何首烏等。院內及周邊有水杉、柳杉、雪松、蘇鐵等樹木100余種。中國特有、珍貴、稀有、瀕危的重點保護樹種有70余種,其中壹級保護樹種有5種,如觀光樹、鐘萼樹、傘花木、香果樹、福建柏等,二級保護樹種有25種,如銀杏、池杉等,三級保護樹種有40種,如南方紅豆杉等。森林活立木7900萬立方米,疏林地3萬立方米,散木654.38+0.3萬立方米,周邊樹木64萬立方米,竹林2654.38+0萬株,森林覆蓋率74.20%。

野生動物資源

中國有55種野生動物,如獼猴、果子貍、雲豹、華南虎和穿山甲。有喜鵲、燕子、山鳩、白鷴、翠鳥等鳥類189種。爬行動物56種;經濟價值較大的資源昆蟲有紫膠蟲、白蠟蟲、五倍子3種,天敵昆蟲131,害蟲242種。其中,控制獵捕的種類有黃麂、黃鼬、豹貓等。禁止獵捕水獺、金貓、狐貍、獼猴、穿山甲;瀕危物種有華南虎、雲豹、金錢豹、水鹿、黃腹錦雞、白鷴、平胸龜、大鯢、刺胸蛙、蠑螈等。

礦產資源

贛南是中國重要的有色金屬基地之壹,被譽為“世界鎢都”和“稀土王國”。已發現礦產62種,其中有色金屬(鎢、錫、鉬、鉍、銅、鉛、鋅、銻、鎳、鈷)10種,稀有金屬(鈮、鉭、稀土、鋰、鈹、鋯、鉿、鏑、銫、鈷)10種。25種非金屬(鹽、螢石、滑石、透閃石、矽石、高嶺土、粘土、瓷土、膨潤土、水產品、石墨、石棉、石膏、芒硝、重晶石、雲母、冰洲石、鉀長石、硫、磷、砷、碘、大理石、石灰石和白雲石)和5種燃料(石灰石和白雲石)以上礦產已發現鎢、錫、稀土、鈮、鉭、鈹、鉬、鉍、鋰、鏑、鋯、鉿、鈧、銅、鋅、鐵、鈦等20多種工業儲量全市有大小礦藏80余處,礦點1060余處,礦化點80余處。全市礦產儲量潛在經濟價值3000多億元。中國發現的砷華和黃鉀鐵礬是中國最早發現的礦物。

著名景點

該市的主要景點有: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贛州;

國家AAAA級旅遊區:通天巖風景區;

國家AAA級旅遊區:崇義楊淩國家森林公園;

有5處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蘇維埃革命遺址、寧都起義指揮部舊址、通天巖石窟、贛州古城墻、隴南客家圍屋;

國家森林公園7處:安源三白、寧都翠微峰、大余梅觀-廬山、崇義楊淩、上猶吳誌鋒、上猶鬥水湖、隴南九連山;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隴南九連山;

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安源三白;

省級自然保護區3個:崇義楊淩、崇義雲起山、石城贛江源;

省級風景名勝區8處:贛州通天巖、寧都翠微峰、瑞金羅漢巖、梅雨梅關古驛道、上猶鬥水湖、崇義聶都洞、會昌漢仙洞、隴南小武當山;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54處:慈雲塔、玉洪塔、七鎮窯遺址、贛州文廟、大寶光塔、羅田巖摩崖石刻、水頭布布房、江西省委舊址、贛南蘇維埃政府舊址、土地革命幹部訓練班舊址、朱華塔、“水鄉江南”稱號、贛中省委舊址、中央兵工廠舊址、江西省第壹次。長崗鄉調查遺址、江西省委舊址、江西省軍區舊址、山塘古窯遺址、水口塔、翠微峰摩崖石刻、姬閬節孝坊、紅軍總前委“黃陂會議”舊址、小布中蘇區中央局舊址、陽西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舊址、大白地戰役舊址還有壹個新開發的景點:興國蘇區幹部好作風紀念館。

歷史淵源

甘南行政區歷史悠久。祖先早在四五千年前就在這裏生活,“文明遠比唐虞文明”。春秋戰國時期,屬楚、吳、越,後屬楚。秦朝與六國合並後,秦始皇二十六年(221),天下分為三十六郡,贛南屬九江郡。三十三年(214),秦發軍五十萬五軍打武陵,使魏圖和隋江五軍。其中壹部保衛豫靈邊界,設南岔縣,轉九江縣,是贛南政權建立的開端。

漢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南支屬楚。四年(前203年)九江郡改淮南州,南支歸之。五年(前202年),漢朝滅楚,甘南開始轉漢。六年(前201)設張羽郡,治南昌,統領18郡,其中贛南三郡:南岔郡(約治南康、大余、上猶、崇義、新豐、龍南、定南、全南)、贛縣(約治今)其中,贛縣、於都郡為新增郡。西漢末年(9~23),張羽縣改為九江縣,贛南三縣劃歸九江縣。東漢建武元年(25),九江縣改名為張羽縣,南支改為葉楠,贛南三縣仍歸其管轄。興平元年(194),分張羽縣、廬陵縣,贛南三縣劃歸廬陵縣。

三國吳嘉和五年(236),分析廬陵郡位於南方,劃歸揚州,治在京師。通往杜愚、贛縣、平陽(從贛縣分出,即現在的興國)、楊度、揭陽(分析楊度在杜白鷺營的建立;本文分析了楊度省會北洋縣後改為揭陽)、南安(從葉楠分出,轄南康、新豐、隴南、定南、全南)和葉楠(轄大余、上猶、崇義),這是贛南建立市級行政機構的開端。

金太康元年(280),南安改為南康,楊度改為寧都,平陽改為平谷。第三年(282年),撤銷廬陵南部壹校尉,設南康郡治都,葉楠並入南康陵6郡。五年(284),揭陽改北洋。十年(289),幹縣劃歸格木城(今章貢區湖港壹帶)。元康元年(291),南康郡改為江州都督府。永和五年(349),縣治由杜愚遷至贛縣(章貢與貢水之間,今章貢區)。

南北朝梁大寶元年(550),南康縣大禹改為廣東省東衡州始興縣。陳太鑒十三年(581),大禹調任廣東東衡州安遠縣。

隋開帝九年(589),南康郡改乾州,隸洪州。平谷並入贛縣,葉楠並入南康,華乾並入寧都。十三年(593),北洋郡設立石城場,並入寧都。乾州領4縣:贛縣、杜愚、南康、寧都。

唐朝貞觀元年(627年),天下分為十路,前州劃歸江南路,依舊管縣。永春元年(682),南康東南恢復南安郡(約新豐、隴南、定南、全南),乾州領5郡。神龍元年(705),恢復大禹郡,前州領6郡。天寶元年(742年),南安改名新豐縣,將原南安土地劃為百丈泉,後改為黔南鎮。貞元四年(788),分杜三鄉、新豐伊犁恢復安遠縣,乾州領7縣。天佑元年(904),胡翔鎮脫離於都縣,設立瑞金監獄。

五代十國後,梁開平三年(909),乾州屬梁。民國四年(910),錢、邵二州成立軍;南唐元年(937),白勝軍改為趙信軍,乾州屬之。幹化元年(911),南康郡的土地被劃上猶太田。寶大十年(952),上猶場改上猶縣,次年瑞金監改瑞金縣,黔南場為龍南縣,石城場為石城縣。至此,乾州領11縣:贛縣、杜愚、新豐、南康、大余、華乾、安遠、上猶、瑞金、龍南、石城。

宋開寶八年(975),趙新軍改為軍事國家。大平興國元年(976年),周俊改乾州,轉江南西路;七年(982),連江鎮7個鄉及廬陵太和部分鄉由贛縣劃歸興國縣,東南縣6個鄉由杜愚鎮劃歸會昌縣。前州領先13縣。淳化元年(990),前州原轄南康、大余、上猶三縣,另設南安軍,治大余。前州引10郡,轉江南西路。贛南開始設置兩個行政區。宣和三年(1121),龍南縣更名為黔南。紹興二十三年(1153),校對員董以“錢”字為虎頭,前州名為“虎頭城”,非善名。他請求將前州改名為贛州(意為張、龔合流),贛州之名由此開始。同時,華乾縣更名為寧都縣,黔南縣更名為隴南縣。

元十三年(1276),江南西路改為江西省,贛州、南安劃歸江西省。至元十四年(1277),贛州、南安軍分別改為贛州路總政、南安路總政。下屬和領導縣裏壹如既往。

明二年(1365,元至正二十五年),贛州路、南安路改為府。洪武十八年(1385),江西分為五路,贛州、南安均為嶺北路。成化十三年(1477),在贛州設潯陵北路,贛州、南安屬之。弘治七年(1494),贛南總督都察院設在贛州,稱乾元。鄭德十壹年(1516),巡撫置邵婷、南安、江西贛州、廣東邵州、南雄、湖南郴州、福建汀州。鄭德十二年(1517),從上猶、南康、大余劃出部分轄區,隸屬南安府。至此,南安府領四縣:大余、南康、上猶、崇義。嘉靖三十六年(1557),增設嶺北、嶺東、嶺南、張南四路,統壹於乾元。嶺北巡守兩路,治贛州,贛州、南安劃歸之。隆慶三年(1569),從安源、新豐、隴南三縣劃出壹部分定南縣管轄,劃歸贛州政府。萬歷四年(1576),在昌寧縣設置原屬安遠縣管轄的15堡,劃歸甘州府。至此,贛州府領先12縣,南安府領先4縣。

清順治十年(1653)至康熙八年(1669),先後廢止南甘守府、巡守兩種方式。康熙十年(1671),設贛南路巡撫,轄贛州府、南安府。雍正九年(1731),贛南路巡捕改為濟南江西路巡捕,並增設吉安府。乾隆十九年(1754),寧都縣升為寧都直隸州,轄瑞金縣、石城縣,是贛南贛州州、南安州、寧都直隸州建立的開端。同年改為巡察濟南-江西路作為濟南-江西的警備路,並增加寧都-直隸府的管轄範圍。

民國元年(1912),廢府(州),設縣,縣為直隸省。民國三年(1914),江西境內有潯陽、張羽、廬陵、贛南四路。贛南路轄贛縣,引出17縣:贛縣、杜愚、新豐、興國、會昌、安遠、昌寧、隴南、全南、定南、寧都、瑞金、石城、南康、大余、上猶、崇義。贛南三個行政區合二為壹。15年(1926),甘南道廢,直隸為郡。21 (1932)年,全省劃分為13行政區,贛南各縣分屬第九、十壹、十二、十三行政區。興國縣屬於第九行政區。第十壹行政區(後改稱贛南行政長官公署)設在贛州,轄贛縣、南康、新豐、上猶、崇義、大余六縣。第十二行政區有寧都,轄寧都、廣昌、石城、瑞金、杜愚、會昌縣。第十三行政區位於隴南,轄隴南、定南、全南、安遠、尋烏五縣。民國二十二年(1933),合並第十壹、十三行政區,更名為贛南行政公署。先建立大禹,後遷都贛州,通往11郡。民國二十四年(1935),全省劃分為八個行政區,贛南各縣分屬江西省第四、第八行政區。第四行政區為贛州,轄贛縣、南康、新豐、大余、上猶、崇義、隴南、定南、全南、安遠、尋烏11縣。第八行政區轄寧都、廣昌、石城、瑞金、會昌、杜愚、興國7縣。

蘇維埃時期(1928~1934),贛南各地建立蘇維埃政府,分別隸屬江西、湖南、廣東、江西四省蘇維埃政府。

1949年7月,甘州區行政督察辦公室成立,領導18縣(市):甘州(8月成立甘州鎮)、贛縣、南康、大余、上猶、崇義、信豐、龍南、定南、全南、安遠、寧都、杜愚、上猶。1949年9月,寧都(瑞金)地區行政督察辦公室成立,下設寧都、杜愚、興國、瑞金、會昌、石城、尋烏、廣昌八縣。甘南分為兩個行政區。1949年8月,設立贛西南行政公署,轄贛州、寧都、吉安三區。1949,11年6月,甘州區並入贛西南行政公署。1951年6月,撤銷贛西南行署,贛南各縣仍屬贛州、寧都。1952年8月,寧都區撤銷,甘南再次合並為壹,導致18縣(市),廣昌劃歸撫州區。1954年5月,設立甘南行署,撤銷甘州區專員公署,納入廣昌,導致19縣(市)。1964年5月,撤銷贛南行政區,設立贛州特區。1971年1月更名為贛州地區。8月,1978,甘州區行政公署成立。1983 10廣昌劃歸福州地區。7月,1999,撤銷贛州市,領導18縣(市、區)。原縣級贛州市更名為章貢區。

2005年,贛州下轄1區,2個市,15縣,138鎮,145鄉,8個街道辦事處。還有5個行政區,10個林場。